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春庭晚望》描绘了怎样的场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首页

《春庭晚望》描绘了怎样的场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春庭晚望》描绘了怎样的场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5-17 04:34:38
  •   这是一首写景诗,但诗中又通过晚望折射出主人公一定的心境。“春庭聊纵望,楼台自相隐。”一个聊字点出了诗人初登楼台百无聊赖的精神状态,接着是纵望所见的景物:“窗梅落晚花,池竹开初笋。”窗外落梅,池边春笋,正是冬尽春来的象征。面对这春天滋育出来的新鲜生命,诗人怎能不心荡神骀!这时,诗人耳边又响起泉水潺潺的声音,顿时联想到它飞溅时的汹涌,又不禁领受到高山在旁的飘渺之感,整个精神世界为之一振。
      于是引发出一声感叹:“不愁花不飞,到畏花飞尽。”花开花落周而复始,本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因而并不愁;但到“花飞尽”的时节,不仅意味着万木凋零,而且具有一去不复返的意思。这样,诗人的“畏”也就不仅仅是惜春伤时,而且带有对有限人生的深沉感伤。此诗在处理内在心理节奏上很有特色,堪称佳作。
      
    【春庭晚望】萧悫
    春庭聊纵望,
    楼台自相隐。
    窗梅落晚花,
    池竹开初荀。
    泉鸣知水急,
    云来觉山近。
      
    不愁花不飞,
    到畏花飞尽。
    【注释】
    ①纵望——纵:任也。纵望:即放眼。
    ②到——同“倒”。
    萧悫(què),字仁祖,南北朝后陈南兰陵(今武进)人。
      梁宗室上黄侯之子。后入北齐,为齐州录事参军,待诏文林馆。善诗。《颜氏家训》称其“工于篇什”。已是律诗作法。写伤春之情,有徒唤“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乔***

    2018-05-17 04:34:3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恋爱 相关知识

  • 烦恼
  • 心理咨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