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分析西汉时期丞相的出身,有什么变化,

首页

分析西汉时期丞相的出身,有什么变化,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8-27 01:54:44
  •   1汉代(1)汉初,任命功臣为相,丞相作为皇帝的高级助手,丞相掌握行政实权;
    (2)汉武帝时,频繁任相,设立“中朝”(中朝的概念:由随侍皇帝左右的、出身低微的、皇帝亲自任命和直接指挥的近臣亲信和将领组成,是决策机构)对抗“外朝”(外朝: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朝廷官僚组)形成“中外朝”汉武帝故意提拔布衣亲信组成“中朝”,并有中朝对国家政事先做出决策,将原属丞相的决策权分割给了中朝,“中朝”拥有决策权,“外朝”变为执行机构。
      由此达到了削弱相权、强化军权的作用。
    2、唐朝时期的相权: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决策、执行,以前都是丞相的职责。唐朝将其分开,同时增加了审核部门,即门下省,进一步分化相权。
      将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相互配合,首长均为丞相。同时,唐朝还设置政事堂,参政议政。各省长官和被冠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头衔的官员,即可进入政事堂议事。凡进入参政堂议政的都是丞相。这些被冠以头衔的官员,由于本官品位都不高,因而进退较易,在使用上显得便利。
      这既有利于发挥臣下才智,又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帝的权力。
    3、宋朝:“二府”
    统治者鉴于唐朝后期割据混乱局面教训,不断削弱和分割相权,以进一步加强皇权。三省六部有名无实,设中书门下、参知政事。宋朝从三大方面来削弱相权:设副宰相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分割宰相的财政权。
      
    秦时期的监察部门:御史大夫。
    西汉:刺史,十三州,六百石制约二千石,中国古代政治智慧的体现,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州从临时性转变地方行政单位。东汉末年,地方三级行政机构:州-郡-县。
    东汉-元,御史台;明,都察院。
      
    皇帝设置监察机构的目的:官员之间相互监督,以便于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但是皇权却没有人监督和控制,因此,专制制度的存在势必影响监察的效能。
    四、选官制度的变化
    世官制度、察举制度、科举制度。
      
    1、世官制
    以天子-三公九卿-郡县制立体图,说明世官制度的运行情况。世官制不等于分封制:一无土地,二官职不能世袭。
    分析世官制的弊端:政权为世家大族控制,底层优秀人才无法进入政权参政。
      
    2、察举制
    察举制作为选官制度,即选官要先经官吏察访,然后推荐给中央予以任用,举荐的标准是看德行和才能。
    (1)汉武帝征召
    解决世官制的弊端,向底层征召优秀人才。
      张謇的故事。
    征召的弊端,插入东汉时期民谣: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清素清白浊如泥,高门良将怯如鸡。说明征召制度到了后期,弊端丛生,征召权利被世家大族控制,形成了士族。寒族人士很难跻身上层,不利于统治。
    (2)曹魏九品中正制
    建立上中下三等九品制度。
      考核有了一定的参考标准。如,才学、相貌等等。比征召制要公正客观一些。但后期还是显露出一系列弊端。
    3、科举制度
    科举制是考试选官的制度。这一制度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发展于宋,成熟、衰亡于明清。与察举制相比,科举制是一种更完备、更合理的选官制度。
      科举制通过考试择优录取,显然要把察举制时代仅凭现任官僚的主观印象取官要合理得多。
    科举制的优点,考试一视同仁,官僚子弟和平民子弟站在了一条起跑线上,给底层民众参政提供了机会,打破了贵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扩大了统治基础。同时也有利于中央集权。
      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有一定合理性,保证有相当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提高创造了条件,有益于社会形成重学风的风尚。
    扩大了统治基础。
    分析科举制的弊端:科举考试的内容多不出儒学经典范围,特别是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和创造精神的人。
      
    五、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秦地方行政区划:郡、县(道);西汉初郡国并行制;东汉地方行政区划:州、郡、县;
    唐地方行政区划:道、州、县;
    宋地方行政区划:路、州、县;
    元代:行省制度。
      
    行省是行中书省的简称,或简称为省。
    行省即中书省派到地方的临时机构。出示元朝地图,地域辽阔,如果都到首都汇报工作,非常的不方便,因此设立行省。
    行省官员原本代表中央到地方执行政务,因此可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但是它和中书省不同,重大民政事务权、军政要务权、赋税权被剥夺,官员定期到中央觐见,汇报工作。后来它从临时暂住转变为地方行政机构。
    行省制度创立的意义: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
      
    介绍明清的地方行政区划:明地方行政区划:省、府、县;清地方行政区划:省、道、府、县。
    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方式:设立监察机构进行监督;省官互迁制度。
    总结地方行政区划变迁过程,引导学生概括变迁的目的:一、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二、保证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

    薛***

    2018-08-27 01:54:4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历史话题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