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怎么孝敬父母

首页 孩子整牙最佳年龄段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怎么孝敬父母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3-01 18:57:18
  •   中外许多家庭教育专家都认为,从小要培养孩子关爱父母的品质,将会对孩子一生的幸福产生十分有益的影响。美国教育家彼得·萨洛瓦里和约翰·梅耶提出,情感智力是决定孩子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而“同情和关心他人”、“表达和理解感情”、“受人喜欢”、“友爱”、“尊重他人”都是孩子情感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应加强培养。
      日本教育家森重敏认为,“亲子之间的爱丰富的家庭,就是健康、安定的理想家庭。在这样的家庭里所培养的孩子,就能够获得情绪上的稳定发展和人格上的良好发展”,因而要求家长重视父、母、子之间爱的交流,以缔结和谐的亲子关系。
    走访一些幼儿家庭,我们发觉,亲子间缺乏正常的沟通和交流,父母往往只是爱的信息的发送者,而没有机会成为爱的信息的接收者。
      观察父母接(送)孩子离(入)园的情景,我们还发现:孩子对父母没有显示出应有的礼貌言行。童年期是孩子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对孩子实施关爱父母的教育,有助于促进孩子良好社会品质的发展。
      让孩子学会关爱父母的目标
    孩子关爱父母的培养目标涵盖了解父母、理解父母、关心父母、尊重父母、感谢父母、孝敬父母、热爱父母七个方面的内容。
      随着孩子身心的日趋成熟,培养目标的范围应不断扩大,培养目标的内容应逐渐增多。这种变化应体现出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特点。下面,我们就给家长朋友介绍一下每个年龄段孩子可以达到的主要目标。
      3~4岁
    ●知道爸爸妈妈的名字、属相、年龄。
      
    ●知道爸爸妈妈很爱自己。
    ●知道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意识到爸爸妈妈工作很辛苦。
    ●对爸爸妈妈有礼貌,听爸爸妈妈的话,不对爸爸妈妈发脾气。
    ●能向爸爸妈妈表示问候、感谢。
      
    ●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
      4~5岁
    ●知道爸爸妈妈家务劳动的情况及对家庭的贡献。
    ●在爸爸妈妈工作、学习、休息时,能不去打扰他们。
      
    ●能辨认、理解爸爸妈妈的一些情绪表现。
    ●能说一些使爸爸妈妈高兴的话。
    ●能把好吃的东西先让给爸爸妈妈品尝。
    ●能帮助爸爸妈妈做一点小事。
      
    ●对客人有礼貌。
      5~6岁
    ●知道爸爸妈妈的职业和对社会的贡献。
    ●在爸爸妈妈生病时,能给予简单的照顾。
    ●能预知爸爸妈妈的一些情绪反应。
      
    ●能做一些使爸爸妈妈感到高兴的事情。
    ●乐于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能帮助爸爸妈妈招待客人。
    ●能制作节日小礼物送给爸爸妈妈。
      
    ●对爸爸妈妈有信任感和自豪感。
      让孩子学会关爱父母的活动
    家庭是一个互动群体,孩子在互动中发展。为了促使家庭成员之间形成互敬互爱、上慈下孝的人伦互动关系,家长不妨在生活中开展下面一些活动。
      
      ●生活活动
    家庭教育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通过家庭的日常生活对孩子进行教育,为此,父母可利用每天接送孩子的时间,在路上和孩子聊聊幼儿园发生的事情,谈谈自己的工作,并告诉孩子自己在什么情况下会感到高兴,在什么情况下又会感到不高兴。
      父母还可根据季节特征,利用晚上的时间,给孩子讲讲故事,如可在冬天的夜晚给孩子讲“黄香温席”的故事(过去在寒冷的冬天,没有热水袋,也没有电热毯、空调,只有靠身体的温度来取暖;黄香小朋友很爱爸爸妈妈,在寒冷的冬天,自己先上床,用体温把被子焐热,再请爸爸妈妈上床睡觉),并向孩子表露自己十分喜爱黄香这样的小孩子的情感,同时也对自己的孩子提出希望:要向黄香学习,关心热爱自己的爸爸妈妈。
      
      ●劳动活动
    劳动是家庭的基本职能之一,不仅能使孩子学会自我服务,而且还能教会孩子照顾和关心他人。父母应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劳动,成为家长的小帮手。例如,要求上小班的孩子自我服务,自己穿衣,自己吃饭;要求上中班的孩子为爸爸妈妈服务,拿拿鞋子,放放提包;要求上大班的孩子为家庭服务,餐前摆放碗筷,餐后收拾碗筷。
      在孩子劳动的时候,父母可播放孩子喜欢的音乐,使孩子乐于劳动,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劳动任务。
      ●娱乐活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娱乐活动在家庭生活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收录机、电视机、录像机、摄像机、VCD机、计算机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普及,不仅改变着家庭的娱乐生活,而且也对孩子品德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所以,家长要为孩子选择纪实性、儿童化的广播节目、电视节目,并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收听、观看、讨论、效仿。
      ●节日活动
    父母的生日、祖辈的祭日、与父母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节日、中国传统节日、国际性节日等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只要家长善于利用,就能获取独特的教育效果。
      
    第一,要意识到过生日不是孩子的特权,父母也该享受这种权利。要帮助孩子学会在接受父母祝福的同时,还能向父母表示祝福。
    第二,要抓住祭日等表现消极情绪的时机熏陶孩子。在祭奠祖辈的日子里,可和孩子一起制作小白花、小黄花,并把相关的古诗如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教给孩子,让孩子体验悲伤情绪和对已故亲人的怀念之情。
    第三,要运用家庭成员的职业节日培养孩子。例如,在“国际护士节”(5月12日)、“国际警察日”(3月14日)到来之际,鼓励孩子向从事医务工作、警察工作的亲朋好友献上自己的一点爱心,为他们讲个故事、唱首歌、跳个舞,使孩子逐渐学会尊重从事不同职业的长辈的劳动成果。
      
    第四,要利用传统节日通过自身的榜样影响孩子。比如,在重阳节时,要让孩子看到父母给祖父母、外祖父母买菊花、长寿糕的情形,感受到父母对祖父母、外祖父母的一片孝心;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和中秋节时,要让孩子耳闻目睹父母慰问和帮助长辈的场景,体会到阖家团圆的幸福和乐趣。
      
    第五,家长要巧用国际性节日诱导孩子。例如,在“国际家庭日”(5月15日)到来之际,可告诉孩子自己是怎样爱他、爱这个家庭的;在父亲节(6月第3个星期日)、母亲节(5月第2个星期日)来临之时,指导孩子学画玫瑰花、康乃馨花,送给爸爸、妈妈,并做一件使爸爸、妈妈感到高兴的事,或进行角色反串活动,孩子扮做“爸爸”或“妈妈”,爸爸妈妈扮演“孩子”,让“爸爸”或“妈妈”带领“孩子”开展一项活动,如购物、下棋、看图书,学会站在别人角度考虑问题;在“情人节”(2月14日)来临之际,可启发孩子把爸爸、妈妈当做自己的梦中情人,制作贺卡赠送给他们;在“感恩节”(11月第4个星期四)到来之际,可告诉孩子对帮助过自己的人要心存感激,指导孩子用语言、动作、体姿、神态等不同的方式,向父母等人表示谢意。
      
      背景小资料
    在对上海6个区141户幼儿家庭的随机调查中,我们发现:1。父母对孩子的品德教育不太关注,把“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放在了第四位,置于“丰富孩子的知识”、“培养孩子健康的身体”、“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之后;2。
      孩子对父母不够尊重:37%的孩子“不听妈妈的话”,47%的孩子“不听爸爸的话”;3。孩子的劳动机会较少:57%的孩子不进行“自己洗脸”等自我服务,80%的孩子不参与“收拾碗筷”等家务劳动;4。孩子的独立性较差:55%的孩子“和大人睡在一起”。
      

    陈***

    2018-03-01 18:57:1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家庭关系 相关知识

  • 烦恼
  • 心理咨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