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众人乐其利,乃从而和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

首页

众人乐其利,乃从而和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

众人乐其利,乃从而和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22-04-26 23:42:18
  •   作品原文
    钱塘江,钱氏时为石堤,堤外又植大木十余行,谓之滉柱。宝元、康定间,人有献议取滉柱,可得良材数十万。杭帅以为然。既而旧木出水,皆朽败不可用,而滉柱一空,石堤为洪涛所激,岁岁摧决。盖昔人埋柱,以折其怒势,不与水争力,故江涛不能为害。
      杜伟长为转运使,人有献说,自浙江税场以东,移退数里为月堤,以避怒水。众水工皆以为便,独一老水工以为不然,密谕其党:“移堤则岁无水患,若曹何所衣食?”众人乐其利,及从而和之。伟长不悟其计,费以巨万,而江堤之害仍岁有之。近年乃讲月堤之利,涛害稍稀,然犹不若滉柱之利;然所费至多,不复可为。
      [1] 注: 【滉柱】竖立在堤岸外的深水木桩,可以减弱潮水对堤岸的冲击。滉,音huàng。【杜伟长】即杜杞(公元1005—1050年),宋代常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神宗时为两浙转运使。【转运使】官名。宋初转运使掌管一路的粮食、财赋,后来兼管军事、刑狱,成为实际的地方行政长官。
      【浙江税场】指当时设在杭州的两浙路盐场。【月堤】一种圆弧形大堤,其形状类似初生的月亮,故称为月堤。
    编辑本段作品译文
    钱塘江在吴越国钱氏时修筑了石堤,堤外又立了十几行大木柱,叫作滉柱。宝元、康定年间,有人建议把滉柱取出来,认为可以得到数十万根好木材。
      杭州的主帅认为这个主意不错。不久,旧木桩从水中捞出来,全都朽烂不能再用了,然而滉柱一经取空,石堤被波涛冲击,年年都被摧垮。大概前人埋滉柱是为了减少浪涛的猛势,使石堤不与水直接冲撞,因此江涛不能为害。杜伟长担任转运使,有人建议从浙江盐场以东,退后几里修筑一道月牙形石堤,以便避开汹涌的潮水。
      大多数水工都认为这个办法可行,独有一个老水工认为不可,暗地里告诉他的同伙说:“要是移了堤,每年就没有水患了,你们还靠什么来穿衣吃饭?”众人都乐于自身所获的利益,就跟随着附和这一主张。杜伟长没有察觉他们的计谋,花费了上万的巨款,而江堤溃决的灾害仍然年年发生。
      近年来才考虑到月堤的好处,修筑了月堤,江涛的危害逐渐减少,但是还不如立滉柱的办法好;然而滉柱耗费太多,不可能再修建了。

    爱***

    2022-04-26 23:42:18

  • 2013-12-16 17:29:45
  • 众人都乐于自身所获的利益,就跟随着附和这一主张。

    杨***

    2013-12-16 17:29:4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