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介绍关于云南历史南诏国前面的朝代爨文化时期的知识?

首页

介绍关于云南历史南诏国前面的朝代爨文化时期的知识?

关于爨文化的时期的人物,物品等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3-16 13:55:37
      爨乡爨文化
    --小记《爨宝子碑》和《爨龙颜碑》
    作者:何明
    提起曲靖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爨文化,说起爨文化那就不得不说曲靖的二爨碑,二爨碑又称大、小爨碑,大爨碑即《爨龙颜碑》,小爨碑即《爨宝子碑》。爨碑之于曲靖犹如阳朔之于桂林,西湖之于杭州,天都峰之于黄山,孔庙之于曲阜,四方街之于丽江……到曲靖不去看爨碑,似乎不能真正算到过曲靖,这也是曲靖也被人们称为爨乡的原由了。
       爨碑是曲靖地方文化的一朵奇葩,也是中华书法艺术的精品。这不仅仅是因为爨碑早在60年代就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碑刻类第二号种子选手,与第一号的藏有数千块石碑的西安碑林同为艺林奇葩,南北呼应。也不仅仅是因为有的人把曲靖的爨碑吹上了天,使其名声赫赫,流芳百世。
      关键在于国内外知爨慕爨痴爨的追爨的人远远超过了知道曲靖这个地方的人的人数。 《爨宝子碑》立于东晋义熙元年即元亨四年(公元405年),《爨宝子碑》仅高1.85米,宽0.7l米,字有403个,墓主宝子享年仅23岁;《爨龙颜碑》立于南北朝刘宋大明二年(公元458年)。
      《爨龙颜碑》高3.38米,宽1.46米,字有927个,墓主龙颜享年6l岁。之所以分大小是因其形制上有所差别。然而两碑并誉书坛,俱为神品,则是无大小前后之分的。    爨碑所载述的爨氏,是汉末到中唐数百年间云南的统治者,治所曲靖,世领太守,拥兵自重,因远离中央王朝,实际是割据一方的云南王。
      到刘宋初朝,内部斗争,分裂为东西二爨,东爨以乌蛮即彝族先民为主,西爨以白蛮即白族及傣、壮、纳西等民族先民为主,随着时光的推移,爨由“南中大姓”渐渐变为各部族的名号,二爨碑是为爨氏统治鼎盛时期两位统治者建立的墓碑。 小爨碑全称“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之墓”,现在的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的曲靖一中校园内,碑质为沙石,清乾隆四十三年前(1778),已于今曲靖市麒麟区越州镇杨旗田出土,咸丰二年(1852)移置曲靖城内,现在存于曲靖一中爨园内爨碑亭。
      碑首为半椭圆,整碑呈长方形,高1.83米,宽0.68米,厚0.21米。碑额题衔5行,每行3字;碑文13行,每行7-30字;碑下端列职官题名13行,每行4字。全碑共400字。除题名末行最下一个字残缺外,其余均基本上完整清晰可见。碑左下方刻有咸丰二年七月曲靖知府邓尔恒的跋,记录碑的出土及移置经过。
      196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这块历尽沧桑的爨宝子碑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拨款重新修建碑亭,加固碑座,划定保护范围。近年,地方政府极为重视此碑,在曲靖一中修建“爨园”,使此碑大放异彩。1937年由景仰它的人们建盖了一座“爨碑亭”以保护它。
      清末状元袁嘉谷曾撰一联悬于亭上曰:                奉东晋大亨,瑰宝增辉三百字;               称南滇小爨,石碑永寿二千年。 爨宝子,字宝子,建宁同乐人(今陆良)。生于晋孝武帝太元五年(380),卒于东晋大亨二年(403)。
      他19岁时即“弱冠称仁”,就任建宁太守,同时世袭“振威将军”职爨宝子任建宁太守之时,当时的中原属东晋、刘宋两朝,统治者互相争权夺利,战事频仍,对爨任统治的南中无力顾及。宝子根据当时的形势,采取了对外宾服于中原王朝,对内实行平等相待、团结和睦之政策,社会较为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各得其所。
      但是,爨宝子“享年不永,一匮始倡”,仅活了23岁。 小爨碑的书体是由隶书到楷书的过渡,但又饶有篆、隶、行、草、楷书诸体一炉的意趣。中华书体,从来是沿着由繁到简便于书写的方向发展的,东汉时以隶为主,但已向行、草、楷书演变,到了东晋这个书艺大放奇辉异彩的鼎新盛世,书法家们笔底奋扬着创造革新的精神,出现了王羲之父子这样划时代的大书法家,行、草、楷三体书艺已臻成熟。
      但在西南与北方,因远离江南东晋统治中心,流行的楷体尚未传播开来,加以立碑刻石,向来讲究字体典丽端庄,于是就通用爨碑这种似隶非隶、似楷非楷的书体,又因爨碑墓主都是一方霸主,写碑刻碑的人自然是那时的高手。 《爨宝子碑》,从艺术手法来看,其文辞古雅,意韵铿锵,文体别致,事迹少而铭文多,颇饶六朝文体的气韵。
      其字结体古朴,每多篆隶遗姿,笔法内刚外柔,方拙中带劲巧,康有为称它“朴厚古茂,奇姿百出”;李根源道其“下笔刚健如铁,姿媚如神女”,又有称其“笔力雄强,体势飞扬”,“下笔如长枪大戟,直往直来,沉着痛快”。从艺术的角度看,小爨碑在用笔、结体、章法上都是神来之笔。
      它的点画特征在笔力扛鼎,节奏鲜明,方笔中锋为主,兼用圆笔侧锋,同一点画,因字而殊,奇正互变,各具情彩。如“晋”、“庭”等字两头上翘的长横,起笔左上逆入成尖角后,即右下顿笔,迅速提起转正锋芒右行,至末端顿笔提起右挑,暗收回锋。而“全”、“长”等字的横画,逆入后向下顿笔,迅即提笔转锋行笔,收笔处顿笔,再回锋收笔。
      如此同为一两端上翘的横画,却变化多姿,华彩丰瞻。其他如竖、钩、折、撇、捺、点、挑等,无不于工严中求奇变,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感。其结体突破隶字方扁大小相近的格局,部分以方形结体,大多奇巧异常,不可以后来楷书的法规度量。如字形尤好奇险,大小不以笔画多少而定,“芳”字笔画少,“墓”字笔画多, “维”字笔画多,“同”字笔画少,而“维”比“同”小。
      “显”、“遵”、“数”、“邈”足有“与”字四倍之大。“邦”字形短,“至”字形长,“位”、“湖”字形方扁。种种奇巧之变,令人目不暇接。其章法和布局不同凡响,方圆正侧,大小歌正,一任纵横挥洒,横行竖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众妙毕集相映成趣,令人赏心悦目、拍案叫绝,因此,享誉海内,临习者如云。
       大爨碑全名“宋故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邓都县侯爨使君之碑”。除正文之外,碑阴还有很多题名,是研究云南地方史,尤其是研究爨氏家族史的重要文物。原碑在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东南20里的贞元堡,早在元人李京的《云南志略》中就有述及,明代正德《云南通志》也有记载。
      清代道光时,云贵总督阮元在荒芜处发现了它,后由知州邱均恩建亭保护,现仍存贞元堡小学内。   《爨龙颜碑》始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二年(公元458年),距今为一千五百四十一年。  与爨宝子碑相比,此碑较大,高3。88米,宽1。46米,字数亦多,除碑阴题名外,仅碑阳即存文900余字,故称“大爨”。
      它是现存晋宋间云南最有价值的碑刻之一。   碑文追溯了爨氏家族的历史,记述了爨龙颜的事迹。为后人研究爨换家族及晋南北朝时代的云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碑文说:爨氏的祖先,最早为颛顼,战国为郢楚,汉代为班固,至汉末“采邑于爨”,以为姓。虽其先祖先是否为颛顼、郢楚、班固,难以考查,但爨氏是中原流播南人的汉人则较为明显。
         大爨碑自出土以来,备受书法界推崇,清道光时阮福赞道:“……可叹刘末、萧齐八十年间,宇内竞无片石。伟哉此碑,远立边裔,至今岿然。”清人范寿铭列举南北朝诸名碑与大爨相比,认为“是碑尤五刻中之最隽者……盖由分人隶之始,开六朝唐宋无数法门。晋以还,此两碑(大爨碑与嵩高灵庙碑)实书家之鼻祖矣。
      ”赞赏此碑最盛的莫过于康有为,他称其“当为隶楷极则”、“古今楷法第一”,列为中国书法“神品第一”,几乎达到至高无上的境地,甚至将其与古圣贤相比:“爨龙颜若轩辕古圣,端冕垂裳”,作诗抒情云:              铁石纵横体势奇, 相斯笔法孰传之?              汉经以后音尘绝, 惟有龙颜第一碑。
      

    寒***

    2007-03-16 13:55:37

其他答案

    2007-03-16 16:20:48
  •   陆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西汉元丰二年(公元前109年)陆良便设县建置,属云南最早建置的24个县之一。 
      1700多年前,一群南迁的爨氏先民来到了陆良这片美丽的盆地,他们爱这里山川秀美,物华天宝,就在这里居住繁衍生息。爨氏家族把中原内地先进的文化教育、农耕技术、手工业等在南中地区广泛传播和推广使用,促进了整个南中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形成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牛马被野”的繁荣局面。
      同时一举成为统治南中的霸主。   爨氏家族萌芽于汉末,产生于魏晋,鼎盛于南北朝,衰落于隋唐;它以曲靖陆良为腹地包括云南、贵州大部、四川西南部、广西一部等广大地区。爨文化,便是爨氏家族统治南中近500年期间,由区域内各族人民包括南中大姓在内共同创造的区域型历史文化。
      爨文化时期,社会相对稳定,华夷相融,经济文化等方面快速发展,几乎接近或赶上中原地区的发展水平,改变了云南历史长期落后于中原地区的局面,为云南历史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作为历史的见证、书法艺术的瑰宝—《爨龙颜碑》,如今座落在陆良薜官堡村。
      该碑无论从形制到内容,还是从历史到书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文体具有魏晋风范,骈俪酣畅;碑文书法独具一格,是中国文字史上由隶书向楷书过度时期的一种字体,在中国书法史上绝无仅有,是研究汉字形体演变的珍贵资料,由于其书法形体的唯一性和独特性,所以被称为“爨体”,颇受历代书家所赞赏,被历代书家推崇为“雄强茂美之宗”,康有为称赞它为“天下神品第一”。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陆良也被称为“文献之邦”,被评为全国的文化先进县、中国书法艺术之乡。 。

    1***

    2007-03-16 16:20:4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历史学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