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请简单介绍一下郭姓的由来?

首页

请简单介绍一下郭姓的由来?

??????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1-15 09:24:42
      ■郭姓排行 
    郭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十八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点一。 
    ■姓氏源流 
    郭(Guō)姓源出有六: 
    1、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资料所载,出自姬姓,为黄帝后裔,以封邑为氏。 
    2、据《姓氏考略》所载:“夏有郭支,见《抱朴子》。
      商有郭崇,见《三一经》,此郭氏之始。”此支出自夏代郭支和商代郭崇之后裔。 3、以居住地为姓氏。据《风俗通》所载,姓氏取自“氏于居者,城、郭、园、池是也”居住地。“郭”,字义为外城,即因住在城外,而以郭为氏。在我国大多数姓氏的起源中,这种现象比较少见。
       4、出自姬姓,古代“郭”与“虢”相通,郭氏即为虢氏。按此说法,郭姓为黄帝姬姓后裔。周武五时封文王弟虢叔(一说虢仲)于西虢,虢仲(一说虢叔)于东虢。周平王时,郑武公灭郐和东虢有功,建立郑国,都今河南新郑,平王遂将虢叔之地分封给郑武公。周平王的作法引起了诸侯的不满,位于南方的楚国从楚庄王时起不断发动对周的战争,兼并了周围许多国家,被分封给郑国的虢叔之地就在其中,周平王不得不将东虢叔的裔孙序封于阳曲作为补救。
      虢序号曰“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称“郭公”,其后代遂有郭氏。 5、出自冒姓。据《五代史》所载,如后梁有成纳,后冒姓郭氏;后晋有郭金海,本突厥人,改姓汉姓;后周太祖郭威,本常氏子,幼随母适郭氏、改姓郭。 6、出自他族或他姓改姓。据史料所载,有常姓人及少数民族如拉提氏、戈勒氏、鄂尔根千氏、瓦勒克氏、郭包勒氏、郭尔佳氏、郭罗罗氏、果尔齐氏等众多姓氏改为郭姓者。
       ■得姓始祖 虢叔。周初,周武王封其父之弟虢叔于虢(亦称东虢,在今河南荥阳东北)。周宣王时,宣王封其弟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东),史称郑桓公。郑桓公见西周日渐衰落,便把财产、部落、家属连同商人迁到东虢和郐之间。郑武公即位时,趁着周平王东迁,先后攻灭了郐和东虢。
      周平王被迫对已成的事实给予承认,并名正言顺地将虢叔之地分封给郑武公。周平王的做法引起了诸侯的不满,于是楚庄王起兵伐周。在众诸侯的压力下,周平王不得不将虢叔的裔孙序封于阳曲(今山西太原市北部定襄县一带)作为补救。由此,号曰“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称“郭公”。
      其后代就以郭为姓氏,虢叔为郭姓的受姓始祖。 ■迁徙分布 郭姓族人最初的发源地当是今天的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先秦两汉时期,郭姓族人繁衍之地仍以山西、陕西、河南为主,“太原”郡望在这一时期形成,并成为后来郭姓人繁衍播迁的主要支源,逐渐在阳曲、冯翊、华阳、京兆(今陕西省西安附近)、中山(今属河北省)、彭城(今江省苏徐州)、馆陶(今属河北省)、曲沃(今属山西省)、河内、广平、邯郸、河东闻喜、敦煌等地形成望族;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为避战祸的大批南下迁徙者,郭姓人开始在浙江、江苏等地散居,南迁者尤以太原郭姓为多;隋唐时期,山西、山东以郭姓为第一大姓。
      这一时期,除战乱使得郭姓入居浙江、江苏、湖北等地外,还形成以华阴郭子仪为始祖的汾阳(今山西省静乐一带)望族。后汾阳郭姓后裔嵩入闽成为福建郭姓始祖;从五代到宋元时期,随着金兵的入主中原及蒙古军队南下,迫使郭姓人再度南迁,由此,郭姓人遍布大江南北;明末清初,福建郭氏有一支迁居台湾,后散居彰化、嘉义、高雄等县,后发展为台湾十大姓之一;并有部分人远徙欧美及东南亚。
      明清时期,郭姓人已是散布全国各地。如今,郭姓以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四川等省最多,上述五省郭姓约占全国汉族郭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六。郭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十八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点一。 ■历史名人 郭隗:战国时代燕国大臣,为燕昭王招贤纳士出计献策,为燕国的兴起作出了贡献。
       郭?常憾悍龇缑辏ń裆挛魇⌒似蕉保┤耍跷嫜舳嘉荆趺保紊瞎忍兀僦撂写蠓颉9螅汉幽下逖羧耍鹘钡男俊? 郭璞: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人,东晋文学家、训诂学家,博学多才。代表作为《游仙诗》,著有《江赋》等著作。
      并注释《尔雅》、《穆天子传》、《山海经》、《楚辞》等典籍,为后世注疏家所推重。 郭威: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隆尧)人,五代时期后周王朝的建立者。在位时的一系列改革为赵宋王朝的建立奠定了良好基础。 郭象:西晋学者、玄学大师,所撰《庄子注》对后世影响很大。
       郭嘉:三国时魏曹操谋士。多谋善战,屡建谋功,尤以官渡之战显名。 郭沔:今浙江省温州人,南宋时音乐家、琴家、浙派创始者。作《潇湘水云》、《泛沧浪》、《飞鸣吟》等曲。 郭标:广东省中山人,近现代史上知名海外人士,澳大利亚华侨领袖。 郭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省华县)人,唐代军事家。
      在平息安史之乱,维护国家统一中功绩卓著。 郭忠恕:洛阳(今属河南省)人,宋著名画家、文字学家。著有《佩 》三卷、《汗简》等。 郭若虚:宋代太原(今属山西省)人,著名书画评论家,所著《图画见闻志》集中体现了他在绘画上的主张及见解。 郭守敬:顺德邢台(今河北省邢台)人,元朝著名文学家、水利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
      主持编制了《授时历》,施行达360年,为我国历史上施行最久的历法。 郭子兴:元代定远(今属安徽省)人,为元末起义军中江淮地区首领,后被朱元璋追封为滁阳王。 郭亮生:清代常宁(今属湖南省)人。自幼研习岐黄医术,医术精湛,著有《豆麻心经》一书。
       郭嵩焘:清代湖南湘阴人,为中国第一位驻英大使,曾任广东巡抚、兵部侍郎等职。 郭沫若:四川省乐山人,现代史上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著有《女神》、《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等许多著作。郭永怀:山东省荣城人,著名的空气力学家,我国导弹、核武器的奠基人。
       郭化若:又名郭俊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军事学家。曾任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1955年授中将衔,是位集诗人、学者与书法家于一身的将军,是国内外公认的研究M。Z。D。军事思想的权威。郭化若原来文化水平很低,只上过5年学,全靠自学考入黄埔军校,学完中学的数理化知识。
      他从1938年起便研究精深的孙子兵法及其他古代兵书。解放后,他将大量论文汇集成册,成了我军研究军事辩证法的专家。 郭小川:河北省丰宁人,现代诗人。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秘书长、《人民日报》特约记者。 郭鹤年:祖籍福建省福州,生于柔佛邦新山市,马来西亚华人企业家,有“亚洲糖王”之称。
      曾被推选为亚洲十大富豪之一。 ■郡望堂号 1、郡望 太原郡:战国时置郡。此支郭氏为汉郭全之族所在。汉末大司农郭全代居太原阳曲,生蕴,蕴生准、配、镇。准,魏雍州刺史,生奕。配,城阳太守,其婿有裴秀、贾充。镇,尚书郎、昌平侯。镇七代孙祚,后魏左仆射、东光文贞公。
      曾孙士谦、士伦。士谦玄孙由为驸马。士伦,唐仓部员外、深州刺史。曾孙珍,桂州都督。 华阴县:汉时置。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隋大将军蒲城公郭荣,太原人,后居华州,生福善,唐兵部侍郎。荣弟宏道,同州刺史,生敬君、广敬。敬君生依仁。广敬左威卫大将军,礼部尚书。
      广敬生昶,庆州刺史。郭子仪说:荣,父叔进之后。进曾孙通,美原尉,生敬之,天宝中渭、吉、寿三州刺史。生子秀、子仪、子英等11子。 冯翊郡:三国时置郡。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开基始祖为东汉冯翊太守郭孟儒。魏雍州刺史准孙正,因官冯翌,居焉。裔孙彦,周兵部尚书。
      孙福始,唐绥州刺史。 汾阳县:西汉时置。此支郭氏为华阴郭氏分支,开基始祖为郭子仪。 京兆郡:即为首都长安直辖区,在今天陕西省西安市至华县一带。开基祖为西魏右仆射郭嵩,郭准八代孙。嵩生衍,隋左卫大将军,洪州刺史。衍生斌、嗣本、俭。斌为隋武强公,生依宗。
      宗生袭庆、袭业。业生味丘,申州刺史。丘生液,驸马都尉。液生由峋。袭庆台州刺史,生味先、味贤。味先生景华。味贤生雄、儒华。雄吏部郎中,儒华校书郎。嗣本司农卿,生绍宗、齐宗。绍宗徐州刺史,齐宗司农郎中、怀州刺史。曾孙求商州刺史。俭生敬宗、肃宗。敬宗濮州刺史,曾孙南金,硖州刺史肃宗孙涣,荣州刺史。
      生佐殷、曙,殷剑州刺史,曙殿中御史。肃宗少子袭承左拾遗。 河内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省武陟西南)。 广平郡:治所在广平(今河北省鸡泽东南)。 敦煌郡:治所在敦煌县(今甘肃省敦煌市西)。 中山郡:治所在卢奴(今河北省定州)。开基祖为唐中书侍郎、平章事、颖川男,郭正一生忠,通事舍人。
       馆陶郡:此支开基祖为唐齐州刺史郭庆善,林宗之后。生元振,兵礼刑三尚书、平章事、代国公。生晟,鸿胪卿、左骁卫将军。生箴、膳、兵员外。 昌乐郡:汉时置郡。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东汉郭泰之后。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载:后汉末大司农郭全代居阳曲,生蕴,蕴生配、镇。
      镇封昌平侯。后汉郭泰,世居介休,后世郭有道,裔孙居魏州昌乐。 阳曲郡:治所在今太原北部定襄县。 颖川郡: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开基祖为北齐黄门侍郎平章事郭举,生秦方。兄子秦初,生润、纳。润起居舍人,纳为给事中,陈留采访使,生贲、谟、霸。
      纳兄孙监察御史、阳翟公。郭孝恪,颖川阳翟人,生待封,左卫将军、宋州刺史。 固始郡:治所在今河南省固始。 此外还有: 曲沃:郭镇后,唐蒲州刺史,子贱。 河内:晋郭默。武昌,晋郭纳、郭察。 西河:(内蒙古自治区东胜县)郭公仆,西汉人。
       云中:(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郭昌,东汉人。 洛阳:后汉郭整,六代孙荷。 邯郸:郭纵,冶铁富捋王公。 闻喜:晋郭瑷,建平太守,生璞、骜。 敦煌:晋郭禹,太傅左长史。 晋昌:唐左武将军郭知运,生英杰、彦英、协。祖籍太原。
      协生嘉。彦英剑南节度使。冯翌,光禄少卿郭仁助,生茂玮,玮生崇礼、崇默、崇嗣。礼济州刺史,生震、观、豫。震左司员外郎。观拾遗。豫生图,图生降,降鸿胪卿,生同知、同节。崇默襄州刺史,生恒。崇嗣生损,库部员外。 京兆:工部郎中郭虚巳,生恕、弼、彦、枢。
      恕少府少监,彦锦州刺史,枢京兆兵曹、右骁卫将军。齐州历城,北庭都护郭虔。 2、堂号 尊贤堂:战国时燕昭王招贤,郭隗对他说:“你如招贤,先从我开始。你把我当贤人尊重,比我贤的人就会找你来了。”于是昭王给他建了宫室曰金台,并敬郭如老师,后来乐毅、邹衍、剧辛及其他有才能的人纷纷归附燕国,燕国于是强大起来。
       此外,郭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太原堂”、“华阴堂”、“冯翊堂”、“汾阳堂”等。 ■【郭姓宗祠通用对联】 〖郭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北宫史表; 东国人伦。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时燕国大臣郭隗。下联典指东汉学者郭泰。
      博通坟典,居家教授,弟子至数千人,名震京师。 道学千士; 纲佐一人。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汾阳世泽; 虢国家声。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唐·郭子仪,封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虢国为周诸侯国,后裔改虢姓为郭。
       金台师事; 竹马欢迎。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郭隗,燕昭王为隗筑黄金台,以招徕人才,乐毅、邹衍等闻风而至。下联典指东汉·郭?常械抡窭帜攴幔伲镏衤恚莸来巍? 光州世胄; 魏阙名家。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郭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双阙家声大; 汾阳世泽长。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 相国家声大; 汾阳世泽长。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汾阳家声远; 鄂渚世泽长。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湖北省汉口沿长江一带的郭氏宗祠联。
       抱玉三朝楚; 怀书十上秦。 ——郭向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郭向诗句联。 阁连云一色; 池带月重光。 ——郭震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大臣郭震诗句联。 〖郭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晋水功勋世族; 汾阳将相传芳。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郭姓宗祠联。全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 共赏松石间意; 自谓羲皇上人。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诗人郭麟撰书联。 〖郭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晋水功勋绵祖德; 汾阳将相旧家风。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郭姓宗祠联。全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 功封虢叔家声远; 威重汾阳世泽长。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四川省大英县隆盛镇檀木湾村郭氏宗祠联(1)。 祖德问安犹点颔; 我裔继烈要留心。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四川省大英县隆盛镇檀木湾村郭氏宗祠联(2)。 潇湘水云留雅韵; 关山春雪展新图。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古琴演凑家郭沔。有《潇湘水云》等流传于世。下联典指北宋画家郭意。
      工山水,与李成并称“李郭”,为山水画主要流派之一。有《关山春雪》等存世。 一池浓墨盛砚底; 万木长毫挺笔端。 ——郭沫若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现代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郭沫若撰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池联。
       郭子精忠复唐室; 燕招贤士筑金台。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下联典出指战国·郭隗事典。 支分法石源流远; 地卜奇山甲第兴。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惠安县百崎回族乡郭氏宗祠联(1)。
       〖郭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织女赐词,汾阳寿考; 郭主好礼,真定芳徽。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郭子仪以平安史之乱功封汾阳王,相传织女赐其词“大富贵亦寿考”。下联典指汉·郭昌,娶真定恭王女,号郭主,好礼节俭,绰有母仪。
       派出汾阳,将相两朝济美; 堂居晋水,簪缨百卉传芳。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郭姓宗祠联。全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 见虏单骑,远祖忠贞昭日月; 旌闾双阙,先人孝德动乾坤。 ——戴大宾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莆田县郭氏宗祠联 祖汾阳、派富阳、族螺阳,三阳开泰; 原晋水、分法水、聚奇水,万水朝宗。
       ——郭伯廷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惠安县百崎回族乡郭氏宗祠联(2)。 谱衍汾阳,念祖德之贻,谋世传忠孝; 堂居晋水,承天朝之宠,渥罔替簪缨。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郭姓宗祠联。全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
       汾阳诗礼传家,科甲名未即光绳祖武; 晋水簪缨奕世,尽忠孝已涅克裕孙谋。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郭姓宗祠联。全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 万里寻根乡关何处,黄河岸边虢国文明光华夏; 千秋祭祀鼎豆所在,崤函大地郭氏宗裔遍寰宇。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世界郭氏宗亲总会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郭氏祭祖联。 前朝名吏,以素知兵系中州安危,岂止六壬浅术; 今代德门,惟阴行善使累叶繁盛,更多三甲寿征。 ——吴汝纶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河北省深州市郭氏家祠联。
       祖汾阳、派富阳、族螺阳、旅台阳,一阳光照天下; 原晋水、分法水、开奇水、聚淡水,万水潆洄吾宗。 ——郭伯廷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惠安县百崎回族乡郭氏宗祠联(3)。 谱有祖基,汾阳而富阳、螺阳家道,悠然天道之开泰; 堂乃肯构,世德而世爵、世禄宗功,并此功臣以流徽。
       ——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郭姓宗祠联。全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 姓氏自姬周西虢叔而彰,历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以迄乎今朝,奕叶相承,迭有贤豪兴异代; 祠宇据印尼雅加达之胜,由高曾祖考伯仲昆季子孙,更传于后世,一龛共祀,还期俎豆享千秋。
       ——郭汤盛撰郭姓宗祠通用联(37+37=74字) 此联为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郭氏宗祠联。 ■【郭姓典故、趣事】 〖口若悬河〗 “口若悬河”源于《晋书·郭象传》。 晋代的郭象是一个著名的清谈家。他幼年非常好学,善于思考问题,对于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事情,他总喜欢探个究竟。
      成年后,在许多人请他去做官,他都推辞不就,而是把研究学问和谈论哲学当成人生最快乐的事情。因为他专心读书,所以知识非常渊博。讲解问题时能够把事情的道理讲得清清楚楚,又喜欢发挥自己的见解。当时的太尉王衍常常称赞他说:“听郭象说话,好比悬在山上的河流奔泻,直往下灌,从来没有枯竭的时候。
      ” 后来,人们就用“口若悬河”来形容谈吐流利。能言善辩。 。

    几***

    2007-01-15 09:24:4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