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少林寺的来历?趋向?去向?

首页

少林寺的来历?趋向?去向?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7-16 19:08:23
      北魏时,有个印度沙门和尚来到中国,当时的孝文帝对佛教很敬重,就同意给那个和尚设立禅林,那个和尚很喜欢嵩山的环境,因此就在那儿修建了寺院,这寺院就取名为“少林寺”。 
    少林寺现代化生存内幕 
      3年前,“探索”频道拍了一个关于释永信的短片,片中把“少林方丈”竟然翻译成“少林CEO”,而对释永信的这一称谓,逐渐被公众所接受。
         CEO释永信操盘:新生还是毁灭   少林寺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   2005年4月26日,文化部传出消息: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美誉的少林功夫申报联合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落选。   “少林寺的无形文化遗产,完全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非物质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资格和评选标准,一旦申报成功,对及时、有效地保护少林功夫的源头和根基有着积极作用。
      少林功夫如果被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对这一传统文化体系将是有利机遇。”此前,被称作“少林寺操盘手”的释永信方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现的信心十足。   从2004年年初开始,少林寺就开始了一系列被视为惊人的举动,被外界普遍认为是申遗的热身活动。   当年2月18日,少林寺院内的立雪亭开始动工修缮,这标志着备受海内外关注的少林寺整修工程正式启动。
      这场被称为少林寺建国以来的第三次“大修”对寺内几乎全部的殿宇都进行了不同程度地修复,部分楼台甚至拆除重建。   当年7月,中断700余年的“少林药局”得以恢复,并将从不外传的千年秘方公之于众。   紧接着,少林寺更是出人意料地将《易筋经》、72绝艺、点穴功等少林武功秘笈以及修炼方法通过网站向全世界公开。
         这一系列运作立刻起到应有的轰动效应。少林功夫的申遗程序也随之顺利启动,一切都按照预先设想的步骤在发展。   落选的结局似乎有些出人意料。   少林功夫申遗落选的消息出来后,采访方丈释永信变得困难起来。“方丈真的很忙,刚从外地开会回来,现在又在参加另一个会,你们还是找钱大梁吧。
      ”接听释永信手机的人自称是他的司机,他十分委婉地拒记者的采访。   钱大梁,少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负责此次少林功夫申遗工作。   4月29日晚上11点钟,周末报记者几经周折终于“逮”住了正在广州出差的钱大梁。   “关于申遗落选的事也没什么可说的。
      我们到目前为止也没接到任何形式的通知,我也是从媒体上看到的。况且对我们来说,申报的工作已经结束了,至于以后的事就不是我们能控制的。”对于申遗落选,钱大梁似乎不愿多谈,但一说到少林寺、少林功夫,他立刻又来了兴致,在他看来,不管申遗能否成功,释永信所掌管的少林寺依然还是那个名声远扬的少林寺,少林功夫也依然备受欢迎。
         持相同观点的人还有释延鲁,这位少林寺武术陪训队总教头也坚信方丈释永信正带领少林走着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路,少林文化和少林精神也将随之广为传播。   的确,申遗的落选似乎不足以说明任何问题。但是,透过少林功夫申遗的背后,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方丈释永信的革新思路,在他的操盘下,近20年来少林寺走着一条大胆甚至有些另类的道路。
         一个喜欢破旧创新的方丈   释延鲁不止一次地强调:“师父虽然比我大不了多少,但他是我最敬重的人。”   在提到释永信的时候,释延鲁就自然加快了自己的语速,他说:“你没有见过我的师傅,他有点胖。1981年就来到了少林寺,1987年就开始担任少林寺的住持了。
      ”接着,释延鲁非常连贯地说出了师父的经历:“说来师父与佛家的渊源很深。在他皈依的那一天,正好白马寺海法方丈来到少林寺。海法方丈和师父也认识,就做了他的引进师,师爷行正大师则做了师父的剃度师,并赐他法号为永欣。当年的少林寺一片破败,只有孤零零几个大殿,香火也不旺盛。
      因此,师父必须得种地养活自己。他年纪轻轻便承担起了挑粪、担水、种地的活儿。1984年,师爷让师父负责寺院民主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协助他老人家处理日常寺务。1987年,师爷圆寂了。师父就很自然地继承了师父的衣钵,担任了住持,全面主持寺院工作。
      ”   在释延鲁眼里,师父是一个很喜欢破旧创新的人。“1996年,他在国内寺院中第一个建立起自己的网站,那会儿国内好多人还不知道互联网是怎么回事儿呢;第一个把少林功夫搬上舞台的是他,他又第一个用舞台剧的形式包装少林功夫。当时,师父运用一些关系请到了国际上顶尖的作曲、舞美和导演,导演还得过奥斯卡奖。
      ”当记者打开少林寺主页的时候,确实被它的成熟和漂亮所打动了。“师父没有事情就喜欢上网,他也鼓励我们要多多接触网络,跟上时代的步伐。”   释永信的创新还不止在网络上,释延鲁说:“我现在带领的武僧团就是师父组建的,可以说,这个是非常成功的,在世界各地都有了非常大的影响。
      我听师父说,他的下一个计划是到世界各国的首都广场表演少林功夫,并准备与好莱坞合作,在美国的赌城拉斯维加斯推出一台少林功夫剧目。”释延鲁又大笑了起来,“他真是敢想,我算是彻底佩服他了。中国僧人去世界闻名的赌城登台演出,此前有谁能想像得到?师父说,拉斯维加斯是赌城,也是旅游胜地,世界各国最好的节目都会去那里表演,那里聚集了一大批顶尖的艺术人才,我觉得它代表着一种世界主流时尚文化。
      我们的少林功夫也应该是这种文化中的一种!”言语中,释延鲁的声音越来越响亮,非常激动。   传承人的清晰意识   在中国,提起少林寺,有一部电影不得不提,那就1982年上映的电影《少林寺》。这部至今看来仍可称之为精彩的电影在国内外都掀起了一股少林功夫热潮。
         一座拥有1500多年历史、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国名寺却因一部电影得以斐声中外,这多少有些尴尬。但电影给少林寺带来的变化却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少林寺》这部电影带来的变化是明显且巨大的。根据门票统计,从1974到1978年少林总共的游客是20万左右。
      而到1982年一年少林寺的游客就达到了70多万人,1984年更是达到历史最高峰260万人,90年代以后游客基本稳定在每年150万人左右。   一部电影拉开了少林寺的中兴序幕,但仅有这一部电影是不够的。钱大梁在接受周末报记者采访时说:“《少林寺》可谓是经典,我到现在对这部电影还记忆犹新,但一部电影根本不足以体现少林的精神和少林的文化,少林寺要想继续发展,传承人的意识才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
      ”   方丈释永信目前显然扮演的就是一个传承人的角色。   “即使从现在来看,方丈的一些想法和举措也是非常超前的,他作为少林的传承人,发展的意识非常清晰。”钱大梁这样向周末报记者描述释永信。   “不是我太入世,而是我太超前。”面对社会上对自己的争议,释永信表现得很坦然。
      他说自己满世界跑,每年有1/6的时间在国外,因此跟世界各国的主流社会都有接触,接触了很多先进的东西。“接触了就要用,而太超前了别人就不理解。”但释永信并不回避,到目前为止少林寺还不得不靠功夫来扬名。   在释永信操盘下的少林寺以其大胆的举动渐渐演变成了中国佛教界的一个“异类”:寺院下属武僧团在全球各地进行商业演出、开办少林寺网站、用舞台剧的形式包装少林功夫、注册成立少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上个世纪90年代,人们突然惊奇地发现,在被注入时尚、新潮、高科技等现代化的元素后,这座千年古寺似乎变得有些不一样了。
         少林寺的名气是越来越大,但骂名也随之而来,最具有代表性的说法便是“少林寺已经沦为赚钱机器”。钱大梁在接受周末报记者采访时说:“在释永信方丈为少林寺所制订的发展战略中,商业化仅仅只是一个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我们处在一个商业社会中,市场化就是发展的最有效途径。
      只要能够保护和发展少林文化,一切有效的手段我们都会使用,比如注册商标、商业演出甚至申遗。”   操盘人的几重困惑   作为少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让钱大梁来谈少林寺的市场化运作似乎更合适,由于具有河南省文化厅的工作背景,钱大梁对于文化产业颇具见解,在与少林寺结缘后,他利用自身的优势,使得少林寺有效地与各种社会资源进行交流和融合。
      “但所有的战略规划还是由方丈亲自敲定,他知道我们的目标在哪,这一点对少林寺的发展很重要。”   但真正把少林寺当作一个文化产业来运作的话,问题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钱大梁坦言,在利用少林寺特有的文化资源吸引了社会上各种人力、财力和物力以后,也出现了滥俗和过度商业化的趋势。
      一个最明显的现象就是:打着少林功夫的商业演出已经是泛滥成灾。钱大梁无奈地说:“最初释永信方丈组织武僧团出国进行演出,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能和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宗教进行沟通和理解,期望能把少林寺的文化与精神向全球推广。但是具体负责承办的演出公司是要以赢利为目的,自然会有一些冲突。
      ”   中国嵩山少林寺武术协会秘书长尚秋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很多人都觉得奇怪,为什么少林功夫很少在国内表演,而都喜欢去国外,其实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国内举办这样的演出没有经济效益,而到国外走一趟则能够有丰厚的收益。”据尚秋敏介绍,在国内举办一场少林武术演出,门票售价通常只能定在10—20元,根本没有利润,而在国外,特别像在西欧一些国家,门票价格能达到300—500元。
         “方丈也在犹豫。”钱大梁说。目前摆在释永信面前的问题是:该不该把少林功夫的表演全部收回,由自己来具体运作,“即便收回来,怎么操作?这也是一个难题。”   少林寺所面临的难题显然不止这一个。   如何保护少林文化不受商业的侵蚀也是一个困扰少林寺多年的难题。
         钱大梁认为,现在少林寺的门票是40块钱,那么就意味着一个信徒如果每天来烧香,每天都得掏40块钱,这势必影响到少林文化的传承。“没有信徒、香火,文化的传承是受影响的,僧人给游客表演与自己练功,味道肯定不一样。”他说,“现代社会里,如果政策定位得当,信徒会要求寺院文化保持纯正,并不需要政府另外采取什么特殊措施。
      在信徒与寺院的互动中,传统文化的继承、保护和创新就自动完成了。”   释永信还有更难解决的问题:早在10多年前,少林寺就因为各地商家盗用少林之名头疼不已,虽然少林寺自1998年成立了维护自己知识产权的机构,并注册了相关商标,但至今为止,少林文化仍在遭到各方破坏。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使用“少林”商标的有几十个,涉及食品、医药等多个行业。其他国家注册的与“少林”相关的商标则多达一百多个。“少林功夫”更是被大量抢注。在网上点击“少林寺”三个字,便会冒出各种数不清的“少林武术学校”的招生广告。   钱大梁说:“少林文化在千百年的流传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扭曲变形。
      少林寺在去年公布秘方秘籍,目的就是让世人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真正的少林传统文化。”而针对少林文化面临的冲击,释永信则表示,少林寺将用10年或更长的时间来改变少林文化中断、变形、商业化的局面。   一个武僧总教头眼中的少林生活   “少林,少林,有多少英雄豪杰都来把你敬仰;少林,少林,有多少动人故事到处把你传唱……”1979年春节,一部彩色宽银幕电影《少林寺》让全世界的目光都开始关注河南登封少林寺。
         在人们以往的观念中,少林僧人是因为尘世生活的不如意而遁入空门苦苦修行。也许他们在孤独寂寞中生活,身居深山无人问;也许他们只想平平谈谈过一生。但是,当记者接触了少林寺武僧培训队总教头释延鲁法师,这一切陈旧的观念都被颠覆了。   在采访释延鲁之前,和他相识的同行就给出这样的忠告:“他是个山东人,性格直爽,但态度有些粗鲁。
      你的问题不能太复杂,否则他会和你急。”果不其然,采访过程中,释延鲁法师经常会丝毫不客气地打断记者的提问,自顾自地说起来。不过,他还是会非常盛情地邀请记者去少林寺做客,去看功夫表演、喝功夫茶,说完他就哈哈大声笑了起来。   一个武僧总教头眼中的少林生活是什么样的?现在的少林僧人从哪里来,他们在干什么,将会到哪里去?释延鲁说,他的经历就是一个现代少林僧人的缩影。
         电影《少林寺》对我震动很大   释延鲁的故乡在山东省临沂地区,也是武术之乡,因此,他从小就接触武术。他是这样告诉记者的:“我的本名叫林清华,父母给我起名字的时候是希望我将来有出息上清华大学的。我们家乡几乎人人练武,你要是不会两下子,人家就瞧不起你。
      电影《少林寺》的播放对我的震动很大,我很想像电影中觉远和尚一样,做个大丈夫,做个英雄。”释延鲁的父亲和现任少林寺住持释永信很早就认识,他认为释永信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师傅,就把释延鲁送到了少林寺。“师父知道我是山东人,觉得我为人忠厚、老实,希望我把这种山东人的性格一直延续下去,就给我取了法号为:延鲁。
      ”   释延鲁名片上打着的职务是嵩山少林寺武僧培训队总教头。听别人介绍说,他的武功高深莫测,算得上现在少林寺里年轻一辈武僧中的高手。当记者问他最擅长什么武功的时候,他坚决否认自己武功高强这一说法:“我对武功也就是一知半解,不是最好的。而且,练习功夫只是我在寺院生活形式中的一部分。
      我们这里基本上每个僧人都练功夫,而且都很有自己的特色。况且我和师兄弟的武功程度从没有排过名,我们不会较量谁的武功好,谁的武功不好。本来,练功只是为了充实生活而已。”   除了练习武功,释延鲁平时最大的兴趣就是学习佛法,这占据了他很多的时间。
      1999年,他在师父释永信的介绍下,专门去了开封僧伽培训班研究佛法。“父亲让我拜释永信为师,原来只是想能跟着学点真功夫,谁知道,受他的影响,我对佛教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我现在平均每天要花将近一个下午的时间研究佛法,在外人看来这可能是相当枯燥,但我却体味到其中的自由和快乐感觉,这让我的整个身心都非常澄明,这种境界让人感到幸福。
      ”释延鲁说自己非常庆幸师父对他非常器重,经常有意识地安排他陪着出访。“在师父身边,自然是得到了不少长进。”释延鲁接着说:“我在给父母的信中一直说,自己在少林寺生活得很好,武功提高很快。师父虽然比我大不了几岁,可是见识、武学都深不可测,能够拜到这样的老师,比什么都幸福。
      ”   “出家是大丈夫所为”,释延鲁一再强调这一点。“有些人认为出家是对现实生活产生了厌倦,这是不对的。我们不仅仅自己要修行,还要普渡众生,这比个人英雄主义又升华了。有了坚定的信念,什么时候都不会变。自己现在的对外社交活动越来越多,这正可以考验自己。
      自己要学会把握自己,以不变应万变,万变不离其宗。通过对外界的交往,更能检验一个佛教徒对佛教的真诚。”   “除了练功和研究佛法,我平时最喜欢的就是喝功夫茶和研究斋菜的做法。”直爽的释延鲁说:“非常欢迎你来少林寺作客,到时候我一定亲自给你做最好吃的斋菜,给你喝最香的功夫茶。
      告诉你啊,那滋味棒极了。虽然功夫我和师兄弟不论排名,但是做斋菜和功夫茶,我在他们中间可是数一数二的。我们出家人不打诓语。哈哈哈哈……”释延鲁很爽朗地笑了。   师兄弟们的另类生活   释延鲁说自己是幸运的。“我遇到了一批非常团结的师兄弟,他们的生活状态和方式有可能是你们所想像不到的,但在我的眼里,他们虽各有所长,但都是为少林而生存。
      ”   除了师傅释永信外,他向记者最先描述的就是师兄释延虎和释延豹。“他们两是早年练武时认识的,因为投缘,就双双拜师之后便再无一日分开,有虎就有豹,像两个连体人。我清晰地记得,那是1996年的一个大雪天。他们二人身着俗家衣装,三步一叩首,拜别了修行了多年的少林寺,拜别了师父,走出了少林。
      尽管师父已经授意他们下山做利国利民的事,但是,两个大男人还是哭了一路,他们在少林寺出家为僧13年,常伴师父左右,他们之间的感情实在太深。”   顿了顿,释延鲁继续说:“你一定很好奇他们去干什么了。告诉你,1989年,延虎、延豹应邀去法国,当时出访是受师命进行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参加西欧武术大会。
      那次的大会,各国高手层出不穷,尤以泰国高手风头正劲。但是延虎的出现却抢了所有泰拳高手的风头,他用自己睡了十几年碎砖石苦练出来的硬功打败了所有的对手,特别是让泰拳选手甘拜了下风。”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次交流改变了释延虎和释延豹的命运。“广东市公安局得知了他们的身手,就请他们去对付一个有着很高泰拳水平的泰国黑社会头目。
      结果当然是成功的,后来,广东省公安厅的领导也极力挽留,让他们给公安人员做教官。在获得了师傅的允许后,兄弟俩留在了广东省公安厅。后来,他们又担任了武警特种部队教官,中国警官学校教官,并双双被授予上尉军衔。从戎了就没法再修行了,也就出现了上面别离的那一幕。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他们兄弟俩还连手开了公司,2001年9月,他们在深圳市福田区华发北路开了一家命名为‘天基权保健服务有限公司’的高科技产业。经营量子产品技术开发、销售;保健品销售和发展保健服务专营机构。到现在为止,这个公司的经营状况非常好,而且一直是盈利的状态。
      ”   说完了释延虎和释延豹的传奇故事,释延鲁又说起了方丈的师叔释行舟。“行舟法师在寺院中的辈份算是比较高的,1987年出家到少林寺,算来也在这嵩山上呆了快20年了。他在年轻的时候做了多年的建筑工人,45岁那年,他突然不吃荤了。现在想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之前吃肉觉得很香,第二天把肉摆到桌子上都不吃了,而且,之后的二十多年一直都没有吃过荤。
      ”释延鲁说到这里,突然笑了起来:“告诉你呀,他老伴儿在他出家前一年就出家了,也算是他们俩携手出家的。如今师叔是少林寺的‘工头儿’。寺院这些年发展很快,师父当上了住持以后,非常重视寺院的基础建设。先后重修了钟楼、鼓楼等老建筑。寺院一般都会请建筑队来,而师叔就代表寺院整天穿梭于建筑工地,做一些监验方面的工作。
      高兴的时候,也参与劳动,亲自垒上几趟砖。”释延鲁说完,若有所思地沉默了一会。   “很多人都想知道我们少林僧人的生活,其实,还不是和大家一样,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经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故事。惟一不同的,就是我们的经历和故事都和少林有关。”释延鲁用这句话结束了记者的访问。
         少林功夫还是少林武术?   无论谁说到中国功夫,都必提少林。少林武术成为中华武术的象征。   “少林寺申遗报的是‘功夫’,而不是武术。”方丈释永信说,“功夫是修行,是参禅。练‘功夫’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品行素质;少林僧人的练武,正是一种修行。
      只有在这个意义上,申报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才是有价值的。”   释延鲁是少林寺武僧培训队的总教头,从他手里培训出来的少林弟子,从拳术到棍棒,样样精通,还有很多已经到世界各地从事武术教授工作。用他的话说:“表演是外界领略少林功夫的窗口,但它所能展现的也只是少林功夫中的一部分。
      ”   释永信认为,过去人们更多是从技术层面和专业角度认识少林功夫,通常称为“少林武术”。随着认识不断提高,我们越来越觉得“少林武术”一词无法包含少林寺1500多年历史积累起来的丰富的宗教文化价值,因此需要重新确立“少林功夫”这一新的提法,正确诠释少林功夫的完整内涵。
      少林功夫是指在嵩山少林寺特定佛教文化环境中历史地形成,以紧那罗王信仰为核心,以少林寺武僧演练的武术为表现形式,并充分体现禅宗智慧的传统佛教文化体系。   武僧总教头每年有两个月时间在国外   释延鲁因为从小习武的关系,接受武术比较快,而且也掌握得比较成熟。
      “师父让我担任少林武僧团培训基地校长。这个培训基地其实是为武僧团输送人才的,在培训队发现了好苗子,就可以考虑进入武僧团。”   采访刚进行到一半,释延鲁的手机突然响了,他毫不客气地打断了采访,对记者说:“我先接个电话,你的采访过一会儿再说。
      ”“啪”一声就挂断了电话,记者只能等待。幸好15分钟后,释延鲁还是打了电话过来了:“可以了,我们继续。”   他自顾自地解释说:“刚才这个电话很重要,是我原来团里的一个学生。现在在法国,他告诉我他学生今天表演的情况的。”作为总教头的延鲁已经带领武僧们出国十多次了,演出时观众几乎场场爆满,效果非常好。
      而他个人,也在这种飘洋过海的生活中体验到人生的很多滋味。比如自己的武功,他说:“当然会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停滞,但什么事情都有两面性,我们演出是为了弘扬禅武,所谓牺牲小我,弘扬佛法,有什么不好吗?话说回来,其实对一个人的武学影响不会太大,就像上学一样,一开始你要每天上很多时间的学,可是工作以后就不一样了,虽然学习的时间在减少,但你学的知识也会随你的见识在更新。
      武术也一样,他是随着你对生活的理解而加深的。”   “我每年有2个月的时间会在国外,说实话,我们已经走了很多国家了,欧美去的是最多。”释延鲁说:“我的队员年龄都不算大,大概10多岁,但是他们练起功夫来可都不含糊。尤其是硬气功,眼看着拿大铁棍子往身上砸,啥事儿也没有!更绝是一个小和尚竟然拿肚皮当案板,用一把锋利的刀来切白菜,直看得人心惊肉跳。
      ”   武僧们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机会出手   释延鲁虽然是总教头,但他都是领队的,基本上不太上台表演。但让他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一次在少林寺的表演。“那次是有贵宾来参观,我们就在晚上安排了一个少林功夫的表演。由我的弟子表演硬气功——撞石碑。
      按说,平常这个表演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那天出了点差错,由于表演不是在山上,而是在山下的一个旅馆。当时忘了抬他们经常用的那种比较薄的石碑,而是随便找了一块。”   释延鲁当时在台下一看,就把心给悬在嗓子眼儿上了——至少比平时练的那种厚了5公分!“再换已经来不及了,我的弟子运了半天气,使劲地撞了过去,‘当’的一声,石碑纹丝不动。
      又连续撞了七次,还是没撞断,可我弟子的头皮都破了,连客人都说说别撞了,别撞了。而我觉得很不自在,不应该让贵宾在少林寺留下遗憾。”释延鲁一下站起来,纵身上台。“我站在台上的时候,看见师父给我投来了赞许的目光。我就把心一横,今天我非撞开不可!”   “我现在可以告诉你,我最擅长的是长拳,这个时候也管不了这么多了。
      我把上衣脱下来,调整了一下呼吸,直直向石碑撞去,只听一声闷响,石碑从中间断为两截!我记得当时全场欢声雷动,掌声久久不绝……”可以听得出来,释延鲁非常自豪地说出了这些,原本不高的声音也越来越响亮:“现在社会的治安不错,我们这些功夫出手的机会就极少。
      有时候会偶尔碰到一些赖皮,我也会适当教训他们一下,惩恶就是扬善。这里面不存在原来的英雄主义情怀,反而很自然的,这可能和我的佛学修养有关吧。”   少林功夫是一个庞大的技术体系   少林寺在1500多年的历史中曾多次遭天灾人祸的废毁,但少林僧人以其固有的方式代代相传,使少林功夫流传至今,闻名天下。
         “少林功夫是一个庞大的技术体系,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门派’或‘拳种’。中国武术结构复杂,门派众多,少林功夫以其悠久历史、完备的体系和高超的技术境界独步天下。根据少林寺内流传下来的拳谱记载,少林功夫套路共有708套,其中拳术和器械552套,另外还有72绝技、擒拿、格斗、卸骨、点穴、气功等各类功法156套。
      现在流传下来的少林功夫套路有200余套,其中拳术100余套,器械80余套,对练等其他功法数十余套路。这些内容,按不同的类别和难易程度,有机地组合成一个庞大有序的技术体系。”释延鲁在谈到少林功夫发展的时候,一改之前的少语,开始讲得头头是道。   “少林功夫具体表现为以攻防格斗的人体动作为核心、以套路为基本单位的表现形式。
      套路是由一组动作组合起来的。动作设计和组合成套路,都是建立在中国古代的人体医学知识上,合乎人体的运动规律。动作和套路讲究动静结合、阴阳平衡、刚柔相继、神形兼备,其中最著名的是‘六合’原则: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释延鲁非常熟练地说着他所理解的少林功夫。   “我的师傅曾经告诉我,少林武术不仅仅是由一串拳脚棍棒组成的,它还包含着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由少。

    午***

    2006-07-16 19:08:23

其他答案

    2006-07-16 19:11:21
  •   北魏时,有个印度沙门和尚来到中国,当时的孝文帝对佛教很敬重,就同意给那个和尚设立禅林,那个和尚很喜欢嵩山的环境,因此就在那儿修建了寺院,这寺院就取名为“少林寺”。 
    上个世纪90年代,少林寺开始发展“功夫经济”,这个清静之地卷入了市场的逻辑。
         从2004年开始,少林寺开始了一系列惊人举动,如少林寺大修、恢复“少林药局”、公布少林秘笈等,少林功夫的申遗程序也随之启动,一切都按照预先设想的步骤在发展,然而落选的结局有些出人意料……如今,少林寺正在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到一项造星运动中,它试图打造一批好武的年轻人进入影视界,甚至是好莱坞。
       [被屏蔽广告]   少林之创新学习超女模式少林造星   一直以来,少林寺都被视为一个令年轻人心跳加速的地方:一群身怀绝技的男人、一个神秘而又藏满武功秘笈的地方。对一个充满想像的武侠迷来说,这里任何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都可能是深藏不露的绝世高手。
      如今,在这些诱人的条件之外,又多了一项崭新的卖点:少林寺正在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到一项造星运动中,它将打造一批好武的年轻人进入影视界,甚至是好莱坞。关键词   PK的江湖   造星运动,其正式名称为“中国功夫之星全球电视大赛”。是由具有1500年历史的少林寺和一家电视台联合主办,通过大众参与的方法,甄选出新一代中国功夫的掌门人。
         推选武林盟主的擂台,在武侠小说中早已屡见不鲜,主持者通常就是号称武林泰斗的少林派。但在现实中,连少林寺现任住持释永信也坦言,这是该寺建寺1500年以来的第一遭。当然,吸引人们的远不止于此,这场大赛的运作流程跟“超级女声”颇为相似,只不过超女海选的范围是在国内,“中国功夫之星”将范围扩大至全球。
         大赛秘书长傅敏保守估计,在历时半年的赛程中将有不少于20万名选手参加海选。参赛者的主要项目将不止于肉搏PK,根据主办方的要求,参赛者必须得有一定艺术素养及舞台表现力。他或许还得附加一段才艺展示,甚至像个模特一样在T台上光着膀子走个来回。
      关键词   外貌与武德   由于主办方要选出新一代的中国功夫之星,使之成为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的接班人。因此,这个“超级男生”不仅得具备了得的功夫,还需集英俊的外貌和高尚的武德于一身。在半年内,“超级男生”将经历海选、复选,直至最终的决赛。
      总决赛将采取逐轮淘汰方式进行,选手名次将通过观众短信、网络投票与现场专家评点等综合方式评出。   “注入了一系列崭新的元素,将使这个当初简单的打擂台活动,变得更加活色生香。”一位来自粉丝网的网友如此评价。入围总决赛的选手,将签约“中国功夫之星演艺经纪公司”。
      他们还有机会参加电视连续剧《少林寺之僧兵传奇》、好莱坞电影《新少林寺》的拍摄。当然,为了避嫌,少林弟子不参加选拔。   据傅敏介绍,系列电视剧目前的计划是拍摄三部共120集,全部以少林寺历史为背景,第一部《少林寺之僧兵传奇》共40集,投资3000万元。
      至于电影《新少林寺》的投资数额和具体投资方,傅敏则表示目前还不便透露,只说将会是一部大制作,计划在明年春夏开机。 少林之经济巨额资产使少林逐渐没落?   如同无法说清楚自己去过多少国家一样,少林寺到底有多少资产,面对媒体的疑问,方丈释永信从来没有给出过答案。
         比较清晰的资产是:门票、武功和香资。仅以门票收入一项计算,根据统计,现在少林寺每年游客量在150万人左右,每张40元,少林寺门票总收入一年是6000万,少林寺可以拿其中的四分之一,也就是1500万。   关于武术演出,自1987年释永信开始担任少林寺住持以来,少林僧人也逐渐走出国门,参加国际性的宗教学术会议和佛教法事活动,并把少林功夫带到了国外。
      截至2004年,仅释永信亲自率领的少林功夫表演团体已经走访了60多个国家,表演超过1000场次。根据英国《卫报》此前报道,少林寺在美国演出一场的收入在1万美元左右。   2005年10月,由少林寺和郑州歌舞剧院联合编排的原创舞剧《风中少林》在北京保利剧院亮相。
      随后,该剧与美国蓝马克娱乐集团达成协议,《风中少林》将于今年7月赴美演出两年,约800场,演出收入预计达800万美元。   作为其他寺庙赖以生存的香资捐赠在此前并不是少林寺的主要收入,但随着少林寺越来越多地介入于社会活动中,香资正在成为另一项主要收入。
      以此次“功夫之星”大赛为例,少林将得到不少于100万的捐赠。   回顾少林寺的历史,这座皇家寺院,从来就拥有大量的寺产,它习武的历史也是由护寺而产生。它崇尚主动的行为方式,不避世,参与政治,甚至影响政治。在它的历史里没有避世遁形的基因。研究寺院经济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游彪指出,“寺院的经济独立,在一般人看来似乎应该是件好事。
      有了稳定的收入后,出家人就不必为衣食操心,能够安心办道,寺院也有实力从事弘法事业。但长此以往,很可能使僧团失去教化社会的功能,从而丧失其不可替代的功用,成为一个世俗的团体。” 。

    l***

    2006-07-16 19:11:2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