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触目惊心:外资对中国市场的控制

首页

触目惊心:外资对中国市场的控制

据商务部《2004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显示,在轻工、化工、医药、机械、电子等行业中,跨国公司子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己占据国内1/3以上的市场份额。 

据《中国产业地图》(中国并购研究中心)一书指出,中国每个已开放产业的前5名都由外资公司控制,在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 

啤酒行业:60多家大中型企业只剩下青岛和燕京两个民族品牌,其余全部合资; 

玻璃行业:最大的5家已全部合资; 

电梯行业:最大的5家均为外商控股,占全国产量的80%以上; 

家电行业:18家国家定点企业中11家合资; 

化妆品:被150家外资企业控制; 

医药行业:20%为外商控制; 

汽车工业:外国品牌占销售额90%! 

在感光材料行业,美国柯达于1998年仅出资3.75亿美元就实行在华全行业并购,2003年又收购了乐凯20%国有股,已占有中国感光材料市场至少50%的份额,富士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超过25%。 

据国家工商总局调查:美国微软占有中国电脑操作系统市场的95%,瑞典利乐公司占有中国软包装产品市场的95%,法国米其林占有中国子午线轮胎市场的70%;在手机行业、电脑行业、IA服务器、网络设备行业、计算机处理器等行业,跨国公司均在中国市场占有绝对垄断地位。 

在高科技领域:如手机行业,由于本土企业上游技术、关键零部件乃至生产线大部分从跨国公司购买,跨国公司早已从中赚够了。近期跨国公司开始采用低价策略,挤压国内手机厂商的利润空间,意在赶尽杀绝。国内手机行业除了自有品牌外没有核心部件的核心技术,2005年以来全部亏损,市场占有率严重萎缩,纷纷退出市场。 

在流通领域,占有主导份额的大型超市领域,外资控制的比例已高达80%以上,中国零售企业只能在中低端市场经营。随着外资的延伸,低端市场也将面临逐渐萎缩的危险。零售业是最能吸纳劳动就业人口的领域,竟然也任由外国的“资金密集型”企业前来掌控,真是走火入魔。业内有人指出:流通渠道可以控制工业命脉,如果放任外资企业占领我国的流通渠道,中国的企业终将沦为国外流通企业贴牌产品的加工车间。 

所剩无几的国有大中型橡胶轮胎企业,还在谈合资! 

橡胶工业与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密不可分,除了为国防、航天、舰船、机器、电子、家电及建筑提供必不可少的密封件及橡胶制品之外,作为橡胶工业代表产品的轮胎企业肩负着为汽车、工程车、飞机、火炮、装甲车提供必不可少的轮胎。国家没有这个东西,要紧时刻,汽车不能跑,飞机不能飞,大炮火箭不能移动,装甲车不能前进。 

美、英、日、法、德等发达国家在积极发展自己的汽车、航空航天等国防工业同时,不遗余力地发展本国自己的轮胎工业,并控有相当实力的与其紧密配套的各种战略物资的生产与储备。 

解放初,橡胶是列为禁运的战略物资。新中国从无到有建立起来的,在老一辈领导人的关怀下,新中国橡胶工业从无到有,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较苦创业、发奋图强方针指引下,通过科研、开发、生产与引进技术、引进装备和消化吸收创新,不断发展壮大。到2000年,我国的生胶消耗量居世界第二位,轮胎产量居世界第三位,年生产规模达8000余万套,曾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积累。 

橡胶工业既是劳动力密集产业,也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税高利大。我国橡胶行业,因国有企业一度于管理不善等原因,利润率较低,但安排劳动力就业机会多、资金积累比较大。因轮胎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众多大型跨国公司争相涌入中国橡胶行业,争夺我国市场。 

自1993年后,国家定点的年产100万套以上的重点轮胎企业,陆续被国外一些大型跨国公司控股。到90年代末,被外商控股的企业已达2/3,这些被外商控股的企业都是我国轮胎企业的骨干,其中包括为我国国防工业、飞机、装甲车提供配套轮胎的生产企业。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轮胎工业,多半失去了自主性,被控制在外国人手里。 

剩下的几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条件较好的也被外商盯上。2000.9.4《上海证券报》报导,我国最大的轮胎生产企业——上海轮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世界最大的轮胎跨国公司法国米其林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双方共同组建轮胎合资公司,由法方控股70%;山东省青岛橡胶二厂、威海三角轮胎厂、荣成成山轮胎厂、河南轮胎厂等企业,也在与外商接触谋求合资。 

截至2000年,外商独资与已被外商控股的轮胎企业,其能力与产量已占我国轮胎70%以上,剩下的几家企业如再被外商控股,则我们奋斗了五十年所形成的橡胶轮胎工业,就会完全脱离民族工业的怀抱,其后果不堪设想。 

2000.9.9《参考消息》载:“德国大众计划买断与我合资企业”,德国大众奥迪公司某董事称,中国加入WTO后,要买断合资企业中的中国国有股份,我国民族工业的所有权正受到严峻的挑战。 

如果让外资任其所为,我国民族工业中的支柱产业,象涉及到整个重工业集中代表的汽车工业,以及与其配套的轮胎工业将都被控制在外国人手里,那么,还有什么比这些更为重要的国有企业将会继续存在而不被外资兼并控制呢? 

某些人认为:合资能从外国人那里得到新技术,但从我国已经被外资控股企业的生产经营来看,外商对关键技术是十分保密的,中方雇员想从那里得到技术是很难的。据说某次戴高乐掌权期间,想参观法国米其林公司轮胎厂,竟遭婉拒,理由是防止技术泄密。可以说,以合资或得高新尖端技术是痴人说梦,即使得到的也不过是一点皮毛,或是过时的东西。 

不少地方官流行这样的说法:“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但求所获、但求发展。” 如果我们所有的(或绝大部分)轮胎企业被外资控股,生产、科研队伍就失去了自主权,中国人就失去了对橡胶行业的领导地位。试想占世界20%人口的中华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民族工业,能靠跨国集团的资本家们来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吗?我们的国防能靠外国资本来保卫吗? 

我们呼吁,剩下的几家大中型国有橡胶轮胎生产企业不能再卖了,即使是中方控股也不能再卖了。建议国家对轮胎这一战略性工业予以支持,加大科研、技改投入、简化项目审批手续,加快行业的发展步伐,提高技术装备水平。 

我国轮胎企业引进了几乎世界上所有各种轮胎制造先进设备,如上海轮胎厂,山东青岛橡胶二厂、三角轮胎、成山轮胎、河南轮胎等厂,这些厂已经都是较大规模的大型企业,都拥有当今轮胎工业的先进设备,几乎成了“万国牌”。这些企业,在生产能力和技术基础等方面都有很大潜力。只要国家继续加以扶持,配备好干部,加强管理,发扬与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其轮胎产品的品种、质量和产量即经济效益均会年年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建议依照现行工业管理体制改革方针,对几家大中型国有企业和大型专业研究院所进行重组,组建国有大型橡胶工业企业集团,把重点企业及重点产品生产建设有效地组织起来,发挥集团优势,提高我国民族橡胶工业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克服当前困难,使其快速、健康发展。(2000) 

(这是2000年的一份报告,现在情况如何?2004国家工商总局调查:法国米其林占有中国子午线轮胎市场的70%)。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6-17 20:42:40
      外资通过大规模并购具有地域垄断性的行业,获取定价权。 
    可能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外资企业有可能将控制我们的物价水平。
    "人们普遍认为啤酒价格上涨和粮食价格高企有关,实际上并不完全有这个原因,外资通过并购获得了对这个行业的定价权,也使得近几年来价格稳步上升。
      水泥行业也是如此。"兴安证券副总裁吴冲认为。王从1996年开始就在当时中国最大的券商君安证券从事并购业务,深谙外资在华并购重组的那些老谋深算的战略意图。 "外资十分青睐通过并购的方式进入那些高壁垒行业",所谓高壁垒行业实际上就是那些在地域和资源上拥有一定垄断地位的中国企业。
      这些企业因为天然的垄断优势,往往受到地方的保护,从而导致效率不高。但并购这些企业使得外资能拥有了一定范围的定价权,为此,他们甚至愿意付出行外人看不懂的天价。"根据至今仍在执行的2002年中国证监会、财政部、国家经贸委联合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在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相关行业包括:农林牧渔业、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力生产及供应业、交通运输和仓储业、信息技术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房地产业、石油化工业、金属加工业等等。
       不难发现,政府鼓励的这些行业多为资源型的"高壁垒行业"。在这一点上,这个政策与外资是一拍即合。 以啤酒业为例,中国啤酒市场的地区分割特别严重,在某一个地区常被某一个企业的品牌所垄断。1984年外资啤酒首次进入中国,但是绝大多数外资啤酒企业不能适应中国的地方保护、地区封锁,无法和受到保护的地方企业竞争,纷纷溃退。
       2003年底以来,外资啤酒公司开始改变策略,纷纷以资本渗透的方式向中国啤酒市场发起的第二轮攻势。 2004年7月9日,世界最大的啤酒酿造商--美国AB公司获得了哈尔滨啤酒已发行股份99。66%的股权,以50多亿港元的价格,如愿把中国的第四大啤酒企业--哈尔滨啤酒(0249。
      HK)收入麾下。在这场争斗中,AB公司的竞争对手是SAB公司。 经过近两年以大规模并购,现在这两家公司都已拥兵自重。AB公司拥有的旗舰品牌百威啤酒,目前已占据中国高端啤酒市场50%的份额。目前AB公司部分持股企业包括百威、青岛、哈啤和金星,其主要势力范围包括中原地区、山东、东北;而SAB则通过华润啤酒四处扩张,SAB公司持有华润啤酒总公司49% 的股份,目前形成了东北、西南、华中三大主市场。
       实际上,两家国际企业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直接影响中国啤酒市场的价格。由于在中国各地的啤酒公司都拥有自己的股权,因此两巨头更加注重各公司之间的差异化布局,而非相互压价竞争,啤酒价格联盟更易达成。 另一个行业是水泥行业,水泥是2004年中国政府重点宏观调控部门。
       但是事实上由于长期以来的区域保护、恶性竞争、盲目投资,导致水泥投资在一些区域上过分集中,甚至部分地区的产能供过于求。如北京周边地区2002 -2003年已建成和将要建成投产共24条生产线,新增熟料能力近2000万吨,加上其他区域进京水泥的快速增长,北京市场实际上已经出现了水泥产能大于需求的状况。
      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市场情况表明,北京的水泥价格仍然上涨30%。 这里不难看到外资并购的身影。全球建材巨头法国著名建材集团拉法基拥有北京兴发水泥有限公司,在当地市场占有率达到70%。拉法基大部分业务已经覆盖了整个中国东部地区。由于水泥具有非常强的销售区域性,且受合理运输半径的约束,因此水泥行业是一个地域性的高壁垒行业。
      拉法基的水泥价格在北京市场的垄断地位,使得价格不容易受市场供求的左右。 基于此,国际水泥企业对中国广阔的市场觊觎已久。中国加入WTO后,国际水泥企业对进入中国的兴趣大增。最早到中国投资水泥行业的是日本小野田水泥公司(即后来的太平洋水泥)。大连、秦皇岛、南京、上海、山东、陕西、云南都有小野田水泥公司的影子。
      目前,太平洋水泥是中国第六大水泥企业。 拉法基除北京外,还拥有上海、广东三水、浙江绍兴、南京、青岛和成都等地10余家水泥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并控股。 当这些外国大公司通过并购国内公司,获得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对市场具有足够影响力的时候,便可以单方采取限制竞争的经济行为,如单方涨价、限制生产数量等。
       这种情况还不仅仅发生在水泥业身上,房地产业也正在显现苗头。 尽管中央一再控制房地产投资增长,但外商投资企业似乎充耳不闻。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公布的研究数据显示,外商房地产投资增速惊人,仅2004年1-7 月,外商参股公司、外商独资企业、外商合作企业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分别同比增长87。
      4%、60。3%、60。1%,远高于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速度。 在房地产"泡沫"呼声最大的上海市,也是外资在该领域并购表现最活跃的地区,而且似乎是宏观调控的越厉害,外资就越活跃。 由摩根史坦利房地产基金注资的上海盛融公司将眼光锁定在上海房地产企业的并购;美国雷曼兄弟、澳大利亚麦格理银行、美国洛克菲勒等著名的跨国房产投资基金也纷纷进入上海,与上海房产发展商达成紧密型合作,一些项目已经进入了实质操作阶段。
      目前,上海已经有一些中小房地产企业主动表示愿意拿出土地与国外基金合作。 外资对房地产业的狂热除了高利润、货币投机外,还有一点考虑是,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房地产业具有一定的地域垄断性,并与地方政府利益相生,如果能够取得垄断地位,在房子价格上消费者就似乎没有谈判地位,那么就等于掌握了定价权,掌握了超额的垄断利润。
       2005年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最担心的莫过于原材料等上游产品是否还会继续涨价,这种价格的上涨是否会持续的转移到下游消费品。而价格的上涨无非是货币因素和非货币因素造成的,如果是货币供应量的投放过大,周小川是可以直接控制的。但是如果是那些已经融入中国实体经济中的外资,不断获得定价权地位,那么他们所带来的价格高走能力是不好控制的。
       。

    同***

    2006-06-17 20:42:40

其他答案

    2006-06-17 19:20:48
  •   国人有些好高骛远,急功近利,爱耍些小聪明生产些假冒伪劣也等于自杀。我们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没有搞过市场经济,一直底子薄,支援世界革命,现在也等于是支援世界了,大钱外国人赚了,世界加工厂也就是挣些蝇头小利的小钱罢了。外汇储备世界第一,那是引进的外资,并不全是我们的。
       对于民族工业,中国不是没有能力,我就很佩服我们的“乐凯”!世界上仅仅有四个国家可以生产彩色胶片:黄色的美国柯达;绿色的日本富士;蓝色的德国爱克发;红色的中国乐凯!中国的乐凯顽强地抵挡了美日在胶片领域里对中国市场的冲击核狂轰滥炸,这个品牌一直是中国人的骄傲!他们是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勇敢地维护着中国的品牌,让美日的公司挠头不已。
       遗憾的是这个世界进步太快,数码相机的普及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胶片市场,目前市场上受到数码冲击的何止我们的乐凯?美国柯达,日本富士同样焦头烂额,可是人家在数码领域里比我们超前很多,甚至韩国的数码产品斜刺里插进一刀在中国的市场上对日本的数码产品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我们在数码领域里只能隔岸观火,插不上手,不能不说是个遗憾。所以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绝对没有错,谁让我们落后呢?悲哀,郁闷中。

    b***

    2006-06-17 19:20:48

  • 2006-06-17 16:00:15
  • 这里的情况比较复杂,就合资说几点供参考:
    1,老板,股东肯定愿意干,因为可以见到实惠.减少了以后的风险....
    2,国家原来规定外国好象不能超50%,但后来被打破,就不管了,现在国家对所有的事情就是:我只收税.
    3,议论支持,如合资企业薪水高,管理好.等等.
    4,实际情况是,都是钱,从上到下都是钱,什么民族工业,他们甚至认为,世界已经融合,没有民族之分,实际上中华民族在世界上还只是一个三类民族,融不到一二类去,在国际上的地位比不上大韩民族(韩国政府官员公用车一律是国产车),也比不上大和民族.......
    

    y***

    2006-06-17 16:00:15

  • 2006-06-17 12:28:55
  • 正常号称世界最聪明的国人无法做出好的东西,只有接受这种现实了.

    w***

    2006-06-17 12:28:55

  • 2006-06-17 08:30:05
  • 国家鼓励这样,是不是因为我们没有站在一定的高度而看不清楚实际情况呀?
    我也见过报道:有数据表明,外企在中国平均亏损达51%-55%,年亏损金额逾1200亿元。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最多的国家,然而每年大量涌入国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却普遍存在着亏损数目多、亏损额大的情况。资本是趋利的,在亏损率如此之高的情况下,仍有大量的外资涌入其中是不是隐藏着什么秘密?
    

    广***

    2006-06-17 08:30:05

  • 2006-06-17 00:14:52
  • 现在的中国经济就是破坏环境,浪费资源
    劫贫济富低福高税官商勾结为官不义为富不仁国有转私政绩第一
    分上代人财产抢后代人饭碗
    越来越多企业姓社变姓资
    ZF教导我们说改革开放才是我们的出路
    社会主义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我们老百姓只能希望ZF能小心翼翼的过河
    摸准了石头再过去
    偶尔滑了一下不要紧
    不过要马上站稳
    不能滑一下就躺在那里
    要好好的走慢慢的走看清前面的水流再走
    不能再头脑一昏想跳过几块石头
    那样会摔的很惨
    已经摔过一次了要长点记性了
    

    宁***

    2006-06-17 00:14:52

  • 2006-06-16 23:16:50
  • 能把企业卖出去是领导的政绩。

    鹿***

    2006-06-16 23:16:5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其他社会话题 相关知识

  • 社会热点
  • 社会民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