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间谍阿贝尔是如何打入敌营的?

首页

间谍阿贝尔是如何打入敌营的?

间谍阿贝尔是如何打入敌营的?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4-10 03:47:33
  •   
    1902年,俄罗斯人鲁道夫•阿贝尔,生于高加索地区。他从小聪明过人,极富语言天赋。
    他的父亲是一位有名的外科医生,曾经旅居德国和波兰,阿贝尔在三岁时就学会了德语和波兰语。由于其父还经常和一个美国医生往来,于是年幼的阿贝尔又开始学习英语,并在这位美国医生的影响下,考进了一所美国教会办的学校继续学习英语。
       除了酷爱学习语言外,阿贝尔还对摄影艺术、绘画、音乐、文学感兴趣,尤其在摄影和绘画方面造诣颇深。长大后的阿贝尔,继承了高加索人那种特有的开朗和谦逊。他成了一个相貌 堂堂、风流倜傥、人见人爱的小伙子。 23岁时,阿贝尔回到莫斯科,在一所中学里同时教英语、德语和波兰语。
      他的德语非常地道,如果他不说自己是苏联人,人们可能还以为他是个德国人。后来,他加入了苏联红军,担任军中的无线电技师。 阿贝尔的非凡才能引起了苏联情报部门的注意。苏联国家政治保卫局(克格勃前身)对他进行了长期的秘密考察,认为他是个难得的谍报人才,于是要求阿贝尔利用自己的语言特长为祖国服务。
      1927年5月2日,阿贝尔同意了,他进入情报机关接受训练,以便去国外从事间谍工作。从此,他改名为约翰-利贝尔(以下都称阿贝尔为利贝尔)。 1939年底,德军入侵波兰以后,一个年轻的“德国人”——约翰•利贝尔就从伏尔加地 区迁往苏维埃立陶宛共和国首都里加。
      户口册上写着,他是一个汽车修理工,父母双亡,于 是只身一人迁居里加。这样的身世使他更容易得到德国人的认可。 利贝尔到里加后,立即加入了当时的德国少数民族俱乐部。当时盖世太保对每一个新来 的德国人都进行审查。他们对利贝尔的印象是“严守纪律、忠贞不二的爱国者”。
      利贝尔在里 加结识了年轻的工程师亨里希•施瓦茨科普夫,两人很快就成了至交。亨里希的父亲鲁道夫• 施瓦茨科普夫是某个大学里的一位电子学专家,1940年初被人残忍地杀害了,未能査出凶手 和杀人动机。几周以后,亨里希同里加的一大批德国人得到了苏联当局同意迁居德国的签证。
       他同利贝尔一起乘火车来到德国。 亨里希的叔父维利•施瓦茨科普夫是盖世太保的一个头目。回到德国后,亨里希在叔父 的帮助下,在党卫军帝国元首保安队里开始担任情报员,而利贝尔得到亨里希的叔父充当保 人后,在军事情报部门的一个单位里当司机。 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之后,利贝尔的间谍生涯发生了转折。
      他同集结在波兰的德 国军队一起,被派往苏联参战。于是出现了前文写过的一幕。利贝尔的冒险行动一箭双雕,既 保护了苏联的重要文件,使其免落敌手,同时也增强了盖世太保对他的信任,使他升了官职。 在此期间,莫斯科方面仔细研究了亨里希的情况。1942年秋天,苏联情报部门把有关亨 里希父亲被害的一份档案材料交到了利贝尔手里。
      原来,亨里希的父亲是被他的兄弟维利• 施瓦茨科普夫下令杀死的。当时,维利•施瓦茨科普夫作为盖世太保的上校,想发展他兄弟 加入纳粹组织,但鲁道夫不肯参加第五纵队,并且拒绝把苏联边境地区的无线电通讯和电子 学的某些重要材料交给他,于是惨遭杀害。亨里希对此毫不知情。
      杀害自己的兄长后,维利 又假惺惺地把侄子亨里希接来,介绍他参加了党卫军帝国元首保安队。 亨里希在与利贝尔闲聊时,曾流露出对德国当权者的不满,甚至表示想为苏联工作。利 贝尔当然很高兴,立刻给亨里希安排了同“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代表”的会晤,其实这个代 表就是他自己。
      在约定的地点和时间两人相遇了,亨里希感到非常意外,利贝尔平心静气地 说出暗号“莱茵河”,亨里希立刻回答“伏尔加河”。利贝尔微笑着向他表明自己的真实身份, 于是两人来到一处僻静的地方,利贝尔拿出那份关于他父亲被害的档案材料给他看。 当亨里希了解真相后,气得暴跳如雷,声称要杀死自己的叔父。
      利贝尔让他冷静下来, 示意他不能蛮干,于是亨里希同意听他指挥。就这样,利贝尔在党卫军帝国元首保安队有了自己的内线。 不久之后,两个好朋友在柏林重逢。他们到亨里希的住处喝酒聊天,彻夜长谈。那天夜 里,亨里希大吐真言,一方面是在酒精的刺激下,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利贝尔的信任。
      他除 了透露一些特别重要的情报外,还以轻蔑的态度谈到希特勒的歇斯底里和不光彩的私生活。 他对德国政权的态度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利贝尔一边密切地注意着亨里希的变化,一边 不时地让自己间谍网里的那些有反希特勒情绪的年轻德国官员多同他接触,以施加影响。
       1943年秋天,党卫军头子希姆莱的副手、党卫军准将瓦尔特•施伦堡向军事谍报局要一 个军官归他个人支配,条件是年轻、有才干、精通几国语言而又谦逊稳重。当然,最重要的 是此人必须是“纯雅利安人、对元首绝对忠诚并且是经过考验的纳粹党员”,不能有任何亲 人,并且是一个受过训练的情报人员。
       利贝尔完全符合这些条件,因此被选中了。上级告诉他这件事时,利贝尔心里乐开了花, 但是他故意显得不太高兴,好像他不愿意离开目前这个地方。上级告诉他,这对于他的前程 来说是一件好事,施伦堡准将是第三帝国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海外政治情报处主要负责人, 德国的整个情报网都在他手里。
       约翰•利贝尔向莫斯科总部报告了自己的新职务后,他只收到一份简短的回电:“注意! 约翰•利贝尔,现在你才开始你的第二次生命。”当了施伦堡的副官之后,利贝尔的军衔将连 升两级,成为党卫军中校。他知道,这次是去敌人的老巢,他将得到更重要的情报,同时也 将面临真正的考验。
       在以后的日子里,利贝尔的间谍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韩***

    2018-04-10 03:47:3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