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关于《马说》的练习题目,急用,!现在就要。

首页

关于《马说》的练习题目,急用,!现在就要。

1、学了《马说》后,想一想,当今社会,你认为“千里马”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7-07 04:17:42
  •   《马说》习题精选  

    起点语文网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⑴ 骈死(A、pián B、bìn) ⑵ 邮无恤(A、xù B、xuě)

    ⑶ 伯乐(A、bó B、bǎi) ⑷ 粟一石(A、shí B、dàn)

    ⑸ 才美不外见(A、xiàn B、jiàn) ⑹ 其真无马邪(A、xié B、yé)

    ⑺ 相马(A、xiānɡ B、xiànɡ) ⑻ 马厩(A、jiù B、jì)

    2、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⑴ 骈死于槽枥之间___________

    ⑵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⑶ 执策而临之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⑷ 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⑸ 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

    3、为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⑴ 不以千里称也(A、称赞 B、称呼 C、物名)

    ⑵ 故虽有名马(A、虽然 B、即使 C、如果)

    ⑶ 一食或尽粟一石(A、有时 B、或者 C、可能)

    ⑷ 其真不知马也(A、知道 B、识别 C、懂得)

    4、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思。
      

    ⑴ 食:食民者不知其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

    ⑵ 策: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⑶ 其:其直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⑷ 能:虽有千里之能

    晏求其能千里也

    5、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⑴ 才美不外见________

    ⑵ 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 ________

    ⑶ 其真无马邪________

    二、阅读并回答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各句中的“食”读音和意义都相同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① 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③ 食不饱,力不足。 ④ 食之不能尽其材。

    2、翻译。

    ⑴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采用的写法是_________________。
      文中的“伯乐”是比喻__________;

    “千里马”是比喻________________;“食马者”是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

    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千里马的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论证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

    食 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

    7、“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B、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C、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D、不以善小而不为

    8、各用一句话概括各段段意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对本文写作意图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借千里马因不遇伯乐而被埋没于世的故事,说明了识别和选拔人才的困难及其严重危害。
      

    B、本文就有马无马问题反复进行论述,说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借以讽喻当时统治者不能识别和选拔人才,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

    C、本文借千里马因不遇伯乐而被埋没于世的故事,说明了众多的才智之士不得重用的真正原因,在于没有遇到像伯乐那样知人善任的人。
      

    D、本文就有马无马问题反复进行论述,说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借以呼吁社会能有更多的像伯乐那样的人,使天下人才各得其用。


    【答案】

    一、1、⑴ A ⑵ A ⑶ A ⑷ B ⑸ A ⑹ B ⑺ A ⑻ A

    2、⑴ 两马并驾 ⑵ 犹,尚且 等同, 一样 ⑶ 拿,握 面对 ⑷ 通“饲”,喂 竭尽 ⑸ 正确的方法

    3、⑴ B ⑵ B ⑶ A ⑷ C

    4、⑴ 通“饲”,喂 吃 ⑵ 用鞭子打 马鞭 ⑶ 难道,表反问 大概,表推测
    ⑷ 能力 能够

    5、⑴ “见”通“现”,表现,表露 ⑵ “食”通“饲”,喂 材通“才”,才能 ⑶ “邪”通“耶”,肄问词,相当于“吗”

    二、1、① ③ ② ④

    2、⑴ 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⑵ 喂马的人不能按照它日行千里的特点来喂养它。
       ⑶ 想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

    3、托物寓意 能识别人才的人 人才 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

    4、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7、D

    8、第一段: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第二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第三段:总结全文,着力写“食马者”的愚妄。

    9、B

    http://www。baidu。com/s?cl=3&wd=��˵����ϰ��
    自己看喽,很多DI。
      

    樱***

    2018-07-07 04:17:42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