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兰亭集序教材课后习题答案要准确的谢谢

首页

兰亭集序教材课后习题答案要准确的谢谢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10-09 01:31:35
  •   《兰亭集序》练习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
    C.夫人之相与(交往) D.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
    2.下列句子中“一”作数词用的一项是( )
    A。
      若合一契 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C。其致一也 D。吏呼一何怒
    3.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吾其还也 B。 其致一也 C。
      录其所述 D。当其欣于所遇
    4.指出下面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B。未尝不临文嗟悼 C。齐彭殇为妄作 D。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5.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聘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抬头观览浩渺的宇宙,低头审视繁多的物类,借凭它们纵目浏览,舒展胸怀,足以尽情地享受着看和听的乐趣,确实很愉快啊。
    B.俯仰一世——很快地度过一生
    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才知道一生一死都是虚假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D.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等到他所向往的事情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转移,感慨就随之而产生了。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并注意其用法。
    暮春之初: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足以极视听之娱: 或取诸怀抱:
    7.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癸( )丑 禊( )事 流觞( ) 会稽( )
    8.选出字形有误的一项()
    A.崇山峻岭茂林修竹B清流急湍天朗气晴C.游目骋怀畅叙幽情D.放浪形骸情随事迁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映带:映照围绕,指景物互相衬托
    B.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相与:相互结交
    C.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丝竹:绢丝和修竹
    D.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癸丑:古人以天干地支纪年,永和九年正值癸丑
    10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议) B.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完毕)
    C.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者,也许)D.向之所欣(从前)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是使动用法的一项基()
    A.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B.未尝不临文嗟悼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D.引以为流觞曲水
    12.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修茂林 修竹 修禊事也 况修短随化
    所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13.下列各句中停顿有误的句子是()
    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B.此地/有/崇山峻岭C.曾不知/老之将至D.足以/极视听之娱
    14.与例句中“之”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A.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B.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15.下列备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A.(我)不能不对着文章叹息感伤,(却)不能理解这是什么缘故。
    B.(我)未尝不面对文章叹息感伤,(可是)心里(却)不明白是什么原因。
    C.(我)曾经边写文章边叹息感伤,(可是)心里(却)不明白是什么原因。
      
    D.(我)曾经对着文章叹息感伤,(可是却)无法表达出来。
    16.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有的是人称代词,有的不是。各句分别属于A、B、C、D中的哪一种?请回答
    A.两个都是人称代词 B.两个都不是人称代词
    C.前一个是人称代词,后一个不是 D.后一个是人称代词,前一个不是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以结盟好()
    予我千金,吾生若()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17.下面是一首对仗工整的古代诗歌,它写的是闲适恬静、清幽自然的夏夜情景。
      分别从所列4个词中选出最能表现该诗意境的词。
    溪涨清风①面,月②繁星满天。数只船③浦口,④声笛起山前。
    ①A.吹B.掠C.袭D.拂 ②A.落B 圆C.明D.上
    ③A.傍B依C.横D.到 ④A.声B.有C.几D.一
    18.由第一自然段的“乐”到第二自然段转“悲”其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19.从原文找出两句话来说明“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杯,其致一也”。
      
    20.将王羲之《兰亭诗》和《兰亭集序》对读,然后填空
    仰视碧天际,俯瞰渌水滨。寂阒无涯观,寓目理自陈。
    大哉造化工,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诗中的“仰视碧天际”对应《序》中 ;诗中“俯瞰渌水滨”对应《序》中 ;诗中“无涯观”“万殊”“群籁”对应《序》中 。
      这些景物并非客观存在之景,而是贯注了诗人心性的情致化景物,从诗中最后一句看,宇宙万物虽有差别,但它们给作者的感受都是崭新的、可爱的。

    参考答案:1。D 2。A 3。A 4。D 5。C6.指春季最后一月。
      副词,皆。以此来。泛指乐器,这里指音乐。“所以”,因此;“致”,达到,此指达到的效果。尽,尽情享受。兼词,相当于“之于”。7略 8. B 9. C 10. D 11. D12.长;举行;长//用以;……的原因 13.A 14.B 15.B 16.B、D、D、C 17.①D②A③C④D 18.〔解析〕“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 19.〔解析〕“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后人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20.“仰观宇宙之大”“天朗气清”/“俯查品类之盛”“清流激湍”/“崇领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惠风暖日”。

    C***

    2018-10-09 01:31:35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