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刘伯温预言

首页

刘伯温预言

有谁知道刘伯温作过的预言(已经应验的那些),说说那些预言的典故好吗?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9-05-23 17:38:30
      仅供谈笑,不可当真 那些"预言"部分是清朝末年的闲人编造的,还有一部分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编造的
    刘基的预言(1)  那是在二十年前,大明王朝刚建立不久。一天,皇帝朱元璋正在宫殿内吃烧饼时,恰好内侍禀报,大臣刘基觐见,于是他赶紧宣召。 
      那么刘基何许人也?刘基,明代著名大臣,世称刘伯温,他是朱元璋的开国谋臣,据说还精通“象、数、理、占”等玄理,常能预测吉凶。
      在朱元璋建立王朝的过程中,刘基曾为其积极出谋划策,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后来被封为诚意伯,很受皇帝的信赖。这天,当他觐见朱元璋时,后者突然心血来潮,要试探一下他的本领。据说,朱元璋将吃了一口的烧饼用碗盖住,然后在刘基进来时问道:“先生深明数理,可知碗中是何物件?”只见刘基闭眼掐指一算,回答道:“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此食物也”。
      打开一看,果然是朱元璋咬了一口的烧饼。   朱元璋见状,对刘基更为叹服。接着,他突然神情严肃地命刘基预卜朱家天下的气数如何:“天下之事若何?朱家天下长享否?”刘基赶紧回答说:“我皇万子万孙,何须问哉!”要知道,在古代封建王朝,为臣子的,若在这类问题的回答上稍有不慎,便随时可能掉脑袋,因此刘基赶紧极力奉承皇帝。
      但是朱元璋并不以此为满足,因为他所关心的,并非仅仅是自己在世时的王朝命运,而是朱家的天下能否延续的问题。   怀着这种疑问,朱元璋对刘基说:“虽然,自古兴亡原有定,况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能享之,言之何妨,试略言之”,强令其预测一下王朝以后的命运。
      但因事关重大,刘基惊恐万分地跪下哀求到:“泄漏天机,臣罪非轻,陛下恕臣万死,才敢冒奏”。于是,朱元璋便赐给他免死金牌,令他大胆直言。就这样,君臣二人开始一问一答,刘基最终吐露出一系列预言。这些预言,被当时人记录下来,后世便称其为《烧饼歌》。   对于朱元璋身后之事,刘基首先预言道:“我朝大明一统江山,移南偏北阙,虽然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防乃孙。
      ”刘基所说的“移南偏北阙”,便是预言王朝的国都将会迁移到北方。而所谓的“虽然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防乃孙”,意思是说:太子标虽然是嫡出,可是文星却要继承皇位,而且需要注意的是你的孙子。其中的“文星”,实指后来的建文帝,而他当皇帝后会遇到很到麻烦。
      果然在二十年后,即公元1392年(洪武二十五年)时,太子朱标病逝,随后朱元璋便立孙子朱允?晌蚀ⅰ? 刘基的预言(2)  听到刘基的一番话,对占卜一窍不通的朱元璋以为他说的攻城守战的问题,因此困惑地问道:“朕今都城筑得坚固,守甚密,何防之有?”刘基又接着说:“臣观都城虽巩固,防守严密,似觉无虞,除非燕子飞入京。
      此城御驾尽亲征,一院江山永乐平,秃顶人来文墨苑,英雄一半尽还乡”。这一番话,即预言建文帝登位后将发生的重大变故。其中的“除非燕子飞入京”,是暗指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兴兵攻打南京。而“一院江山永乐平”则指朱棣当上皇帝后,将改国号为永乐。 那么“秃顶人来文墨苑,英雄一半尽还乡”是暗示什么呢?原来,协助燕王朱棣发动政变的,有一个神秘莫测的人物,他就是姚广孝。
      姚广孝本是医学弟子,十四岁剃度为僧,又精通“阴阳术数之学”。洪武年间,朝廷命精通儒术的名僧集中礼部会考,道衍和尚名列前茅。他本可以受封为官,可他仅受僧服之赐。由于跟燕王朱棣志同道合,交谈甚为投契,道衍和尚便跟随燕王北上,在北平主持庆寿寺。其实,他是以佛事来掩人耳目,暗中与燕王密谋,酝酿夺权。
      所以,燕王朱棣发动政变成功,就是得力于道衍和尚的谋划。朱棣当上皇帝后,并没忘记这位第一号谋臣,于是恢复他的本姓,赐名广孝。此外还要他蓄发还俗,给他送来美女、房子。然而,姚广孝都没有接受,仍然做他的和尚。后来,他又受命监修太祖实录,参与编纂《永乐大典》。
      这么一来,刘基说的“秃顶人来文墨苑”就完全应在他身上了。至于“英雄一半尽还乡”一句,大约是指燕王朱棣篡位后,原属于建文皇帝的文臣武将大半返回故乡。随后,刘基又一口气向朱元璋预言了明王朝的一系列大事。主要有:预言“土木之变” 的“北方胡虏残生灵,御驾亲征得太平。
      失算功臣不敢谏,生灵遮掩主惊魂。国压瑞云七载长,胡人不敢害贤良。相送金龙复故旧,云开日月照边疆”;预言魏忠贤事的“天下饥寒有怪异,栋梁龙德乘婴孩。禁宫阔大任横走。长人金龙太平时。各练金龙精壮旺,相传昆玉继朝堂,任用阉人保社稷、八干女鬼闹朝纲”;预言李自成qi义的“万子万孙层叠层祖宗山贝衣行。
      公侯不复朝金劂,十八儿孙兑上行。卦曰:木下一头了,日上一刀一戊丁。重文不重武,英雄豪杰总无春。戊子巳丑乱如麻,到处人民不在家。偶遇饥荒草寇发,平安镇守好桂花”等等。实际上,《烧饼歌》中的预言,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一直说到满清王朝被推翻以后。但由于牵扯到王朝更替这样的大事,刘基不敢过于明言。
      因此其中的预言往往藏头露尾,很象谜语一般,令时人颇为费解。不过仅仅过了二十多年,明朝政局的发展,便惊人地应验了刘基的预言。 燕王篡位 帝即赐以免死金牌,基谢恩毕,奏曰:“我朝大明一统江山,移南偏北阙, 虽然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防乃孙。
      ” 帝曰:“朕今都城筑得坚固,守甚密,何防之有?” 基曰:“臣观都城虽巩固,防守严密,似觉无虞,除非燕子飞入京。此城御驾尽亲征,一院江山永乐平, 秃顶人来文墨苑,英雄一半尽还乡。 ” 朱元璋灭了元朝,建都南京。当时北方地区和东北仍然受到蒙古人的威胁,朝中曾有议论要迁都北京以巩固北方的统治。
      但是朱元璋起兵南方,大臣也多是南方人,加上江南富饶,且迁都耗费巨大,最终没有实现。朱元璋派了他的儿子们镇守北方重镇,以为折衷方案,但是却为日后的燕王篡位打下了伏笔。 由于太子短命,朱元璋死后由孙子、太子标的儿子[左火右文]来继承皇位,也就是明惠帝,年号建文。
      刘伯温所说的“虽然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防乃孙”,意思是:太子标虽然是嫡出,是正嗣,可是文星(建文)却要继承皇位,而且需要注意的是你的孙子。所以这句话自然是应验了,当时刘伯温已经过世二十余年。 建文帝即位时,全国上下有二十多个由朱元璋封的藩王。
      他们拥兵自重,对朝廷造成威胁。建文帝采纳大臣建议实行“消藩”,诸王中有的被废黜,有的被处死。当时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朱元璋第四个儿子)知道自己也不能幸免,以“靖难”为名起兵,杀到南京,自己作了皇帝,改元永乐,这就是明成祖。“除非燕子飞入京”,“一院江山永乐平”,便由这个历史事实来应验了。
      燕王朱棣曾得力于一位隐士的辅佐,这个人叫姚广孝,他十四岁剃度为僧,法名道衍。此人的角色倒是有点象刘伯温,也是精通“阴阳术数”的人。朱棣称帝后曾赐他美女、房子,姚广孝都没有接受,仍然做他的和尚,后来姚广孝参与编篡了著名的《永乐大典》。这么一来,刘基说的“秃顶人来文墨苑”就完全应在他身上了。
       土木之变 基曰:“北方胡虏残生灵,御驾亲征得太平。失算功臣不敢谏,生灵遮掩主惊魂。国压瑞云七载长,胡人不敢害贤良。相送金龙复故旧,云开日月照边疆。” 明朝曾经“御驾亲征”的皇帝有好几个。明成祖朱棣先后五次率兵亲征,打败鞑靼和瓦刺,巩固了明朝的边防,这就是“御驾亲征得太平”所指。
      后来瓦刺势力复盛,到明英宗朱祁镇(明朝第六帝)的时候,瓦刺势力已经严重威胁了明朝边境,而当时明朝的军政大权已经落到宦官王振手中。公元1440年瓦刺王也先分兵四路攻入中原。不懂军事的王振调动五十万大军,协英宗亲征,结果在土木堡大败,几乎全军覆没,王振死于乱军之中,英宗被俘。
      “失算功臣不敢谏,生灵遮掩主惊魂”所预言,就是明英宗的“土木之变”。 英宗被俘的消息传到北京,举朝震惊,大臣主战主和意见不一。最后以兵部侍郎于谦为首的主战派,拥立英宗的弟弟朱祁钰(景泰皇帝)为帝,诛杀王振余党,同时调集各地明军勤王。也先挟英宗率大军直抵北京城下。
      英宗约人出城议和,遭到于谦的拒绝。于是,瓦刺军便疯狂攻打城门,于谦率众奋勇迎战。一连打了三天三夜,结果也先屡战屡败,不得已退兵回去,不久又把英宗放回来了。英宗回归后总想找机会把弟弟景泰皇帝拉下台来。但是自已是被弟弟救回来的,不敢马上发难。后来景泰皇病重,英宗在过去逃跑派的拥簇之下,来到东华门称帝,说是景泰皇因病不能管理朝政,由英宗复位处理国事。
      这就是历史上说的“南宫复辟”或“夺门之变”。“国压瑞云七载长”指景泰皇帝在位七年。“胡人不敢害贤良。相送金龙复故旧”是关于英宗被俘又被送回的故事。 宦官乱政 《烧饼歌》中有这样的记载: 帝曰:“此时天下若何?” 基曰:“天下大乱矣。
      ” 帝曰:“朕之天下,有谁乱者?” 基曰:“天下饥寒有怪异,栋梁龙德乘婴儿,禁宫阔大任横走,长大金龙太平时,老拣金精尤壮旺,相传昆玉继龙堂,阉人任用保社稷,八千女鬼乱朝纲。” 刘伯温所说“天下大乱矣”是对明朝中后期统治的贴切描述。
      英宗复位以后,宦官再次掌握朝政。明朝初年,朱元璋曾规定宦官不得识字,干预政事则处斩。而朱棣起兵时,由于曾得到建文帝左右宦官的帮助,于是对宦官开始信用。特务机构“东厂”完全由宦官提领;明宣宗时设内书堂,命大学士陈山专门教宦官识字。从此以后,朱元璋不许宦官识字、干预政事的规定便被废弃了。
      在明孝宗、武宗、世宗几朝,宦官的权势越来越重,忠良之士遭到杀害,明朝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 明神宗即位初年,当时的内阁首辅(宰相)张居正作了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清丈土地,巩固边防,发展农业水利。“长大金龙太平时”是指张居正为相首辅的时的中兴,但这种回光返照式的振兴没有能够改变明朝的命运。
      神宗成年后亲自主政,而其主政的方式便是几十年不上朝,任由宦官势力糟蹋明朝的国基。 “八千女鬼乱朝纲”一语体现了中国预言的经典表现手法。“八千女鬼”就是个“魏”字,指明神宗时期的大宦官魏忠贤。魏忠贤还劝神宗趁年轻力状赶快享乐,这正中神宗下怀,于是他越发日夜与其妃子们寻欢作乐。
      “老练金龙精旺壮”是指神宗整天沉溺在美女之中。 明朝mie亡 祟祯皇帝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位君主,他杀魏忠贤,罢黜阉党,但这一切对于挽救明朝天下都已经太晚了。国政腐败,民不聊生,天灾接踵而来,农民qi义四起。朱由检的皇帝生涯似乎从一开始就是同这些东西打交道。
      祟祯即位那年,陕西一年无雨,规模巨大的明末农民qi义开始了。祟祯十七午(公元1644年),张献忠入四川,在成都称帝,国号大西;同年,李自成建政西安,国号大顺。这年二月,李自成统兵从西安出发,目标直指北京。三月,李军攻陷北京,祟祯皇帝自杀,明朝结束了。
      让我们来看一看对这段历史刘伯温是如何预言的。 《烧饼歌》中说: 基曰:“非也,树上挂曲尺,遇顺则止。至此天下未已。” 帝曰:“何谓未已?” 基曰:“万子万孙层叠层,祖宗山上贝衣行,公侯不复朝金阙,十八孩儿难上难。”卦曰:“木下一了头,目上一刀一戊丁,天下重文不重武,英雄豪杰总无春,戊子已丑乱如麻,到处人民不在家,偶遇饥荒草寇发,平安镇守好桂花。
      ” “木下一了头,目上一刀一戊丁”是字谜,“木下一了”是李,“目上一刀”为自,“一戊丁”是成。这句话点明了李自成的名字。 “万子万孙”指祟祯皇帝,“祖宗山上贝衣行”说的还是他。“宗”上边加个“山”,就成了“祟”字;“上”、“贝”、“衣”三字合起来,又得了一个“祯”字。
      而“行”就是指祟祯的死,因为古时皇帝死了叫做“大行”。 “公侯不复朝金阙,十八孩儿难上难”显然是指明朝历经十八代君主后灭亡,满清统治中原,公侯将相自然不必再朝见中原(明朝)君主。当然,如果刘伯温不把事情点明,朱元璋是听不懂其中的玄机的。
      否则听到自家天下灭亡的过程脸色一定不好看。 清军入关 《烧饼歌》中有这样的记载: 基曰:“桂花开放好英雄,拆缺长城尽孝忠,周家天下有重复,摘尽李花枉劳功。黄牛背上鸭头绿,安享国家珍与粟,云盖中秋迷去路,胡人依旧胡人毒,反覆从来折桂枝,水浸月宫主上立,禾米一木并将去,二十三人八方居。
      ” 李自成在北京还没有站稳脚跟,辽东总兵吴三桂便引清军入关,将李自成赶出北京。真是城头变换大王旗,历史的进程有时让人应接不暇。“桂花结得好英雄,拆缺长城尽效忠”中的“桂”指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拆缺长城)迎接满清军队。“摘尽李花枉劳功”暗指李自成的势力也不会长久。
       吴三桂被清庭利用消灭明朝残余势力,被封为平西王,派驻云南。后来吴三桂在地方上扩大势力,威胁到了清庭统治。于是康熙帝下令“撤藩”,吴三桂因此又起兵反清。双方交战六年,最后吴三桂病死衡州,余部瓦解。这段历史刘伯温概括为“胡人依旧胡人毒,反覆从来折桂枝”。
       “水浸月宫主上移”也是字谜,“水浸月宫”:左边三点水,右边“月”字;“主上移”:右上角为“主”;“月”当然应当在右下角。合起来就成了一个清字。真是“周家天下有重复”,转眼已经是大清的天下了。 看历史变迁,王朝更迭,不明白的人觉得惊心动魄,明白的人觉得索然无味。
      身在其中,机关算尽,谁知尽在天算之中。人往往觉得自己由于努力而得到什么,其实都在安排之中。 刘伯温毫不停顿的说着天机,明清交替的历史也只是一带而过;朱元璋听的是云里雾里,还以为在说自己的天下。当刘伯温说到“二十三人八方居”,朱元璋以为自己天下被众人分了,急忙问:“二十三人乱朕天下,八方安居否?”刘伯温只好如实回答说:“臣该万死,不敢隐瞒,至此大明天下亡之久矣。
      ” 朱元璋大惊失色,问是谁取了大明天下。刘伯温便进一步讲他对清朝的预言。 事实上满清入主中原后,马上就带来生灵涂炭。汉人剃发这段惨烈历史可以说是汉民族历史上的一段屈辱。但是凡事皆有其因缘,一个民族的荣耀与屈辱也是神的安排,但是具体的历史事件从表面看上却是偶然的。
       清军入关 《烧饼歌》写到: 基曰:“雨水节,草木脱。王出头,春三月。路上行人一半僧,赤头童子皆流血,倒置三元且听说。” 多尔衮带领清兵入关后下了“剃发令”,要求汉族男子必须如同满族人一样,将头发的前半部分剃光,只留后半部分,并且编成辫子。
      这道法令非常严酷,违抗者处死,当时的说法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以此来检验汉人是否真心归服。“剃发”实际上是汉族人被征服的标志,因此遭到了汉人的强烈抵制,并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清运动。对此,清廷进行了惨无人道的镇压和屠杀,全国出现了一系列的屠城事件。
       “雨水节,草木脱。王出头,春三月”几句仍是字谜。。“满”字的左边是三点水,右上角可视为“草字头”(艹),右下角的“两”又与“雨”字相近。“春三月”正是清明时节,在此更指明了“清”字。“王出头”为主,意思就是满清入主中原。“路上行人一半僧”,头被剃了一半,象是一半僧。
      “赤头童子皆流血,倒置三元且听说”指拒绝剃发的被砍头,这一切真是颠倒常理啊。当然,后面的历史我们都知道,汉民族在这样的淫威下最终屈服了。 这是一段历史悲剧,世界上有多少刚烈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声匿迹了,而汉民族以其隐忍和深厚的内涵为人类留下了唯一一个不间断的历史;然而凡间的事情都有两面,其中之一就是在权势面前逆来顺受的妥协心理,在历史的安排下被一再强化。
       现试解如下: “天有眼,地有眼,人人都有一双眼,天也翻,地也翻,逍遥自在乐无边。” 解:天理昭彰,人类历史的发展从来都是依照宇宙的演化规律在演变,而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类的行为也逃不过宇宙法理的衡量(天有眼,地有眼)。
      因此人人又都应该以宇宙法理的善恶标准来约束自己,具有一双分辨善恶的眼睛。目前人类世风日下,道德水准在一日千里下滑,人类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贫者一万留一千,富者一万留二三,贫富若不回心转,看看死期在眼前。” 解:这场末法大劫难,主要是以大瘟疫出现。
      在这场瘟疫中一万个穷人中会死去 9000人,留下1000人,而一万个富人中只能留下二、三个人。这与十六世纪韩国的著名预言书《格庵遗录》中提到的,末法时期人类如不醒悟,将在“怪疾”中毁灭,“十户难剩一”的说法不谋而合。这里的穷人是指平民百姓;富人是指达官贵人,又往往是干下伤天害理之事,当然更是难过此劫。
      然而无论贫富,只有“回心转”意,弃恶归善,就有可能得救,否则只能是“看看死期在眼前”。究竟是什么事,使得连平民百姓都会犯下大罪,而遭此天谴呢? “回心转”是什么意思?如何转? “平地无有五谷种,谨防四野绝人烟,若问瘟疫何时现,但看九冬十月间。
      ” 解:大瘟疫发起于某年的九、十月份(阴历)。结果将是“平地无五谷,四野绝人烟”。 “行善之人得一见,作恶之人不得观,世上有人行大善,遭了此劫不上算。” 解:这场劫难来势凶猛,“作恶之人”恐怕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就被淘汰了。
      而“行善之人”可以目睹这一切。这末法乱世,有人在“行大善”,不抹去身上兽的印记,因而稀里糊涂的陪葬,真是“不上算”。 “还有十愁在眼前,一愁天下乱纷纷,二愁东西饿死人,三愁湖广遭大难,四愁各省起狼烟,五愁人民不安然,六愁九冬十月间,七愁有饭无人食,八愁有人无衣穿,九愁尸体无人检,十愁难过猪鼠年。
      ” 解:这场劫难还会给人带来十大愁事:天下大乱,饥荒,“湖广遭大难”(可能是指水灾),各省可能都会有乱事,百姓惶惶不可终日,还有九冬十月间发起的大瘟疫,瘟疫导致死人太多而“有饭无人食”, “尸体无人检”。“猪鼠年”是2007和2008年。
       韩国预言《格庵遗录》在描述这次大劫难时说:“积尸如山毒疾死”;“六角千山鸟飞绝,八人万径人迹灭”。刘伯温在《金陵塔碑文》中从另一角度提到大瘟疫发生时的景象:“父母死,难埋葬,爹娘死,儿孙扛,万物同遭劫,虫蚁亦遭殃”。 “若得过了大劫年,才算世间不老仙;就是铜打铁罗汉,难过七月初一十三,任你金刚铁罗汉,除非善乃能保全,谨防人人艰难过,关过天番龙蛇年。
      ” 解:不管你是世间凡人,还是金刚罗汉,只有好自为之,奉行真善,过了某年的七月初一、十三,和某“龙蛇年”(龙蛇年是2012 和2013年),才是真正的过了难关。为什么过了“龙蛇年”才是真正的过了难关? 这里刘伯温所看到的与数千年前玛雅人预测到的又走到一起了。
      据《玛雅预言》,古代玛雅人,以其令人惊叹的精确完善的历法运算,预测到太阳系在银河系季候中经历了5125年(从公元前3113年至公元2012年冬至日)的“大周期”后,太阳将与银河系的黄道(Ecliptic)和赤道(Equator)所形成的交叉点完全重合,此后地球将走出银河射线的范围而进入“与银河系同步”的新阶段,人类将进入与本次文明毫无关系的一个全新的文明。
       从西元1992年到2012年为“大周期”的最后一个演化期,玛雅人称之为“地球更新期”,在 “地球更新期”这20年中,地球将被净化,人心也会被净化,腐败物要被完全剔除被淘汰,而好的健康的则将会被留下来并最终与银河系同步。由此可见大劫难只是地球全面净化的开始,抹去了身上的兽记,在这场大劫难中就能幸存下来,进入人类最美好的全新的未来。
       “幼儿好似朱洪武,四川更比汉中苦,大狮吼如雷,胜过悼百虎,犀牛现出尾,平地遇猛若。” 解:可能是指中国出现的新的领袖人物,这人经神许可并得神帮助,势如猛狮,战胜旧恶势力,掌管天下。届时,天地还会现出异象。 “若问大平年,架桥迎新主,上元甲子到,人人哈哈笑,问他笑什么?迎接新地主,上管三尺日,夜无盗贼难,虽是谋为主,主坐zhong央土,人民喊zhen主。
      ” 解:大劫难后发生的事。大劫难决不是世界mo日、地球hui灭了,大劫难后人类将迎来太平盛世,开始新的历史纪元,所谓“上元甲子”。人民从内心赞颂“zhen主”。 。

    1***

    2009-05-23 17:38:30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