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自学物理和数学该从何下手?

首页

自学物理和数学该从何下手?

我想学《量子力学》,《相对论 》,《微积分》。今年方高一,各位能教教我从何下手吗?谢谢!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5-05-22 01:40:47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对终生有益的。我也自学过:《解析几何》《数理统计》《资本论》。我的经验是:
    1。必须具有坚持不懈的毅力;
    2。要有一个完好的学习计划;
    3。要认真做好笔记;
    4。进度宜慢不宜快;(可以规定一天看几页)
    5。定义,定理,公式的推导,概念一定要搞清,没搞清,就反复,搞清了才能前进;
    6。
      选做一些练习; 7。在实在搞不懂时,可请教老师。 建议你先从《微积分》开始,先学一门,积累经验,循序渐进。数学是物理的基础,学好了数学,可提高对物理的理解。祝你成功! 中学生能有追求科学的理想,并把他付之具体的行动,是值得赞赏的。但对学习一门科学而言,要能自始至终,刻苦努力。
      也并非易事。要做好心理上的充分准备。 另外,在现代质量管理中,推行一种PDCA的科学方法,推荐给你,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P--计划(Play);不但要计划进度,也要计划可能产生的困难,以及对付困难的预案; D--实施(Do);不折不扣的执行计划; C--检查(Check);练习,测验,都是检查,但自学必须不断的自我检查,这也是不容易的; A--总结(Action);学了一个章节,要养成总结的习惯。
      做题也需要总结类型。 当然,以上是PDCA的简易本,我相信,你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加深理解的。 很高兴看到了一个年轻的我。

    姑***

    2005-05-22 01:40:47

其他答案

    2005-05-23 14:13:54
  •   怎样学好物理
     
        有一句话道出了理科各科的特点:“物理难,化学繁,数学习题做不完”,许多学生反映物理难学,不好理解,面对着一道道的物理题,就像是雾中看花一样,总有不识庐山真面目之感,其实,我觉得难不难在于你对该科学习技巧的摸索和掌握,对如何学好物理,我说说自己的感受,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学会对物理概念的反复分析、琢磨   
        能不能学好物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你对物理概念能否理解得透彻,物理概念因其抽象性,总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感,比如“能量”、“惯性”等等这些概念,单靠老师的“言传”并不能传神地表达出概念的真谛所在,而只有自己做到了“意会”才能真正领略出它的全部内涵,这种“意会”的感觉就只有靠我们对概念的反复分析、琢磨才能体会得到,所谓“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意义正在于此.例如“摩擦力”这个概念,书中是这样下定义的:“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经过分析,我们可首先找出概念中的关键字句,“互相接触”、“相对运动”、“接触面上”“阻碍相对运动”然后琢磨、体会这些字句的含义。
      “互相接触”说出了摩擦力产生的首要条件,并由此可联想到它与重力、磁力等的不同,但是不是互相接触的物体就一定有摩擦力呢?显然不是,一个“当”字揭示出了“摩擦力”的产生必然是伴随着“相对运动”,那么什么是“相对运动”呢?“相对”二字应该是指这“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由此意识到判断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之间是否产生摩擦力的依据应该是看这两个物体是否发生了“相对运动”而不是看这两个物体是否发生了“运动”,“接触面上”告诉了我们摩擦力产生的位置,而“阻碍相对运动”则说明了“摩擦力”的作用和方向,它的作用是阻碍“相对运动”而不是“阻碍运动”,那么它的方向就应该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而不是与“运动”的方向相反,并由此可恍然悟到摩擦力并不总是阻力.经过这样的反复分析、琢磨,我们对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位置、作用、方向自然就会清楚、透彻,哪里还会有似是而非之感呢. 二、学会对物理实验的层层剖析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纵观课本上的实验内容,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课后小实验、小制作等,大大小小不下百十个,由此可见物理与实验的不可分割性,这么多的实验如何才能搞得清,弄得明呢?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其实无论什么样的实验,无外乎都有这么几部分组成,实验的目的、原理是什么?需要哪些器材?分几步进行?每一步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如何满足?要观察什么?记录什么?如何分析观察到的现象?整理记录到的数据?最后得到的结论是什么?例如在《焦耳定律》这节课中,书中一开始就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灯泡接入电路中时,灯泡和电线中流过相同的电流,灯泡和电线都要发热,可是实际上灯泡热得发光,电线的发热却觉察不出来,这是为什么?”由此,需要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系,这便是焦耳定律实验的目的.如何进行研究呢?联想到物体间热传递的规律和温度计的制作原理便设计出了如课本图9-7所示的实验装置,由此便把电流放出热量的多少形象地转化成了液柱上升得高低,这便是该实验的原理.分析可知该实验需分三步进行,分别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大小、电流的大小、和通电时间的长短的关系,在这三步中,当我们研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时,就必须保证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而电阻不同;当研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时,就必须保证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而来改变电流;当研究电热与通电时间的关系时就应该保证电流和电阻的大小相同而通电时间不同.那么书中又是如何达到这些要求呢?在第一步中采取的办法是把两个不同阻值的电阻接成了串联电路;在第二步中采取的办法是比较同一个烧瓶中液柱上升得高低,而用变阻器来改变它的电流;至于第三步就无须多说人人明白,然后通过观察每一步中条件改变前后液柱的升降情况便得出了焦耳定律的内容.在平常的学习中,如果我们对每一个实验都能这样环环设问、层层剖析,那么对整个实验过程就会了如指掌、默然于胸,还有什么能难倒我们呢? 三、学会通过实践加深对物理公式中各物理量含义的确切理解    学习理科离不开计算,在物理公式中对各物理量间的对应性以及确切的物理含义的理解要求很高,而对于初学者而言往往不可能一下子就理解得透彻,因此常常出现张冠李戴、乱点鸳鸯谱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物理量含义的确切理解.例如,对于功的计算公式W=FS中S的含义的考查有这么一道题:一位同学用50N的力,将重30N的铅球推到7m远处,这位同学对铅球做的功为:A.350J B.210J C.0J D.无法判断.初学者往往觉得选A或C,但一旦知道正确答案应为D,那么对S的含义自然是心领神会.哲学上讲,我们对事物的认知过程就是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就体现在这里. 四、学会对类似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我们常说,学习的过程就是把书由薄变厚,再由厚变薄的过程.我们前面所说的正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把书由薄变厚,但把书由薄变厚并不是我们的目的,太厚了,就会超负荷,承载不起.大千世界,纷繁复杂,但在哲学家看来,无非是物质或精神;而在生物学家看来,无非是动物或植物.可见,只要我们学会发现其共性,找出其本质,便都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学习也正如此,我们若学会了对类似知识点的归纳,总结,那么繁杂的物理内容便化成了简单的几个部分,学习起来自然就会轻轻松松、游刃有余.例如:在物理量的定义中,速度、密度、压强、功率、电流等,它们的定义方式都是一样的,而那么多的演示实验,却几乎都是用控制变量法,只要我们掌握了控制变量法的实质,所有的实验便不都迎刃而解了. 五、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注重感情投资    我们都知道“感情的力量是神奇的”,它在学习中的作用犹如化学中的催化剂.对一个学生而言,能试着喜欢自己的老师,那将会终生受益非浅.学习的过程本就是艰辛的,甚至在大多数学生看来是个单调、枯燥的过程。
      如果再有情感的反面效应,那么什么样的方法都将是徒劳无效的,如果我们能在枯燥的学习过程中寓于神奇的感情力量,那么,我们的学习生涯不就其乐无穷了吗? 。

    1***

    2005-05-23 14:13:54

  • 2005-05-22 10:11:01
  • 不要想一步登天,你整个高中的东西都扎实么,那些可是建立在高中知识的基础上的,你才高一?你的受力分析学得很好么?那个量子力学很不好学,很花时间,不要浪费时间了,高中是刚开始接触真正的物理,好好学好高中物理很重要

    白***

    2005-05-22 10:11:01

  • 2005-05-21 21:15:18
  • 从现在开始就行了。先从基础的学起。制定一份学习计划,学吧,祝你成才。

    w***

    2005-05-21 21:15:18

  • 2005-05-21 20:57:19
  • 那些东西太深了高一的话很难理解,最好还是根据教材来

    阿***

    2005-05-21 20:57:19

  • 2005-05-21 20:48:42
  • 从课本下手,那些都是大学或者大学以上的知识,很难理解!所以必须打好基础才行。一句话,没学会走呢怎么跑?

    幻***

    2005-05-21 20:48:4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物理学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