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15、如何加强社区建设

首页

15、如何加强社区建设

帮朋友问的,有知道的请帮帮忙。。。。。谢谢啦!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8-04-18 11:51:35
      网上找的,给你参考,欢迎经常到“社会团体”提问,祝你顺利!
    如何加强社区建设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北京市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新体制逐步得到完善,北京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正在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如何加强新时期街道城市管理工作,已成为我们认真研究与探索的课题。
         街道办事处是区政府的派出机关,决定了街道办事处的职能任务不是单一性的而是综合性的,要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政府的授权,行使相应的政府管理职能。对辖区内的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工作全面负责;对辖区内城市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行使组织领导、综合协调、监督检查的行政管理职能;对区政府专业管理部门的派出机构分别实行相应的领导和有效监督。
         新时期社区管理工作,是一种复杂的、多层次和多方面的系统性与管理性工作,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是旧城改造和新城区的开发进展迅猛,各项基础建设投入日益增多,而人口素质和城市管理水平提高缓慢,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已显得力不从心;   二是随着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下岗职工日益增多,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务工经商,社区成员构成变得越来越复杂,传统的人口管理制度明显滞后;   三是计划经济体制长期以来形成的居民管理功能和社会教育功能,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企业改革的深入,过去一向由政府和企业大包大揽,现在一下子推向社会,建立社区物业管理体制已成为一个迫切的现实需要;   四是过去城市管理体系以条为主,以块为辅,造成条块分割,组织不健全,机构不完善,基础组织薄弱。
         街道是城市管理的基础和依托,在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任务,推进两个文明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为驻地党、政、军机关正常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北京是国家党、政、军首脑机关及科教、文化等部门的所在地,国际交流也十分频繁,在北新桥地区就有几名中央首长在此居住和生活。
      为给中央首长创造一个生活安宁、出行方便的外部环境,使中央首长有充沛的精力处理国家大事,这都需要我们提供良好的工作服务、生活服务和社会服务,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我们只有强化城市管理工作,把各种服务落实到城市管理上,通过管理实现服务,才能充分实现首都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以及“四个服务”的功能。
         2、我们代表着十二亿人口大国的形象。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更加频繁,在我地区就驻有俄罗斯驻华大使馆,世界闻名的藏传佛教寺院雍和宫和众多僧尼传教居住的通教寺。我们是以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还是以“脏、乱、差”的城市环境展现于世人面前;是以充满民族自信的精神风貌与世人交往,还是展示无序落后的习俗,这都体现了中华民族能否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我们是十二亿人口的大国,首都是国家的中心,因此,强化街道城市管理职能有着特别重大意义。   3、为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北京作为国家的科教文化中心,世界上各国的许多专家和文化团体在北京工作和生活。江泽民同志说:“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经济竞争在很大程度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促进科学技术普及是城市管理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工作。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畅通无阻,是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4、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北京作为国际大都市,有着一千二百多万人口,北新桥地区常住人口约3万户,8万余人,有中央级单位15个,市级单位24个,中小学校14所,还有驻军部队、公安派出所、外地驻京办事处以及星罗棋布的大小餐馆、商店等。
      因此,抓好城市管理工作,为他们创造一个社会稳定、秩序良好、环境整洁、生活方便、文化繁荣、经济发达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尤为重要。   我们加强街道新时期社区管理工作的作法   一、加强社区管理工作,政企分开是必要的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城市建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转变街道工作的指导思想。   (一)要准确地把握街道职能定位,明确街道不是经济实体,而是一级政府的派出机构,主要职能和任务不是抓经济,而是搞好城市管理,应当“围绕管理办经济,办好经济促管理”。
      我们要在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加强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工作,以优良的环境、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努力营造良好经济环境。   (二)消除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片面理解,明确非经济工作部门虽然也要贯彻这一全党工作的指导思想,但并不是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直接抓经济上,而是要通过完成好本部门的主要职能和任务来体现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加快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这也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一种体现。
         (三)要努力降低街道和居委会的行政运转成本,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积极、稳妥地进行街道管理体制改革。   (四)注重转变街道经济发展方式,稳步增加街道经济实力。发展经济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由于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街道办事处不再从事经济活动,街道管理经费全部由财政拨款解决,为了弥补街道城市管理工作的经费不足,还必须发展区域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社区服务业经济、物业经济和税源经济,积极吸引、涵养税源,发展税源,使地区资源变成地区税源,建立街道的财力保障机制,确定街道与区财政收入的分成比例,明确返还街道财政税收项目,保持街道财税创收的积极性,促进街道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保障街道财力实力,保障街道对城市管理工作的财力基础。
         (五)加强立法,公平竞争。市场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竞争,是竞争就应有规则,作为社区管理者就应站在竞技场之外,以仲裁的身份维护竞争的公平性,合法性。   因此,新时期的城市管理工作就要做到政企分开,以法治街,真正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
      ”使我们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在法律法规的规范下蓬勃、健康地发展。   二、做好社区管理工作必须强化服务   街道工委、办事处作为区委、区政府的派出机构,既代表党和政府行使职权,又是城市管理最基层单位。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城市管理重心下移,街道新时期城市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就我街道来说,它包括了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还包括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园林绿化、劳动就业、人口与计划生育、市容保洁、环境保护、人防、节水、交通、消防、司法管理、市场物价管理、文字规范、社区服务等。
      对地区性、群众性、社会性工作全面负责,这些都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城市管理的主要职责。   在城市管理中,管理是手段,服务是目的,管理是载体,服务是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就是服务。我街道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工作方针,管理工作以服务为宗旨,处处体现了服务。
      我们提出了“四当三服务”原则(即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办、小事当大事办、缓事当急事办、份外的事当份内的事办,为驻地单位服务、为居民群众服务、为基层服务)。把为驻地单位和广大居民群众服务定为我们的服务宗旨和工作出发点。我们调整了工作思路,制定了加强城市建设和社区建设的发展规划,强化城市管理和社区服务,创办服务实体,壮大志愿者服务队伍,广泛动员社会单位、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齐创共建,形成合力。
      在组织管理方面已形成体系,一是具有政府职能的行政体系,职责在街道办事处;二是具有指导职能的协调体系,职责在社区协调委员会;三是由群众组成的志愿体系,职责在志愿者协会,形成了以街道为中心,以居委会为依托,以群众互助为基础的社区服务工作管理体系。
      比如我街道的市级精神文明先进单位九道湾居委会在居民区中开展了党员挂牌活动,让共产党员在社区各项工作中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居民群众十分称赞。   三、做好社区管理工作必须做到条块结合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许多地区性、群众性、社会性的工作都要在街道得以落实,几乎市、区有什么机构,街道就有什么任务。
      街道办事处已经是“不是一级政府的政府,不是一级财政的财政”,街道发挥的作用和它所做的工作应该得到充分肯定,“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新体制,要紧紧依靠街道办事处这支城市管理的中坚力量,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城市管理格局。要继续实行街道财政,推进街道常务会制度,强化街道的城市管理功能,从整体上来说,责、权、利没有不统一的问题,只是进一步理顺的问题。
         条块结合也是使政府决策得以贯彻实施的有力保证。需要政府各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与配合。在工作上让条与块有一种“同舟共济”的意识,不断提高新时期的社区管理水平。   四、做好社区管理工作必须依靠居民群众   任何一项工作的成功,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参与。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人民群众和驻辖区单位是搞好社区管理工作的基本力量,衡量社区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群众自觉遵法、守法和护法的程度,因此,积极放手发动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管理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
         1、提高全民素质,是做好社区管理的关键   科学地城市管理会塑造良好的市民形象,市民素质的提高则直接有赖于管理机制的优化、管理方法的改进和管理力度的加强。其中,对人的教育管理最为重要,一个人的文化素质高,文明礼貌相对会好,同时,人的素质的提高,也可以促进科学、合理的城市管理制度产生、发展和完善。
         政府的各项法律法规是保护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在具体问题上要实事求是。比如我地区的拆除违章建筑工作中,人均居住面积在康居指标以下的,违章建筑主要用于家庭居住的;人均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用于维持生计的违章建筑可以缓拆,由街道办事处协调统一解决。
      这一办法的出台,使得利用违章建筑经商、出租的居民找客观、搞攀比没有了依据,同时维护了政府的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在社区管理工作中,我街道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一些行之有效的配套管理办法,如“门前三包”责任制、“安全”责任制,“防汛工作”责任制以及“绿化美化”评比办法,“文明小区达标标准”等,使城市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在执行中更为具体化,使地区形成一种“社区意识”和“共建意识”,逐步增强人们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调动全社会的参与意识。
         2、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是市民素质的核心。   搞好新时期社区管理工作,要从干部自身的素质建设入手。必须建设一支勤政务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干部队伍,才能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在我街道,城市监察队,保洁队和有关职能科室是社区管理工作的专业队伍,我们注重从政治思想、业务能力、工作作风上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素质,逐步建立了一套日趋完善的考核机制,贯彻“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的方针,建立了人事管理竞争和目标管理责任制,采取定期检查和随机检查相结合,社会监督和群众投诉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提高城市管理专业队伍管理城市的水平和能力。
         在社区管理中建立激励机制。制定有计划、有目标的考核办法及岗位责任制,并拨出专款对完成责任制好的进行奖励,并奖惩并重,抑恶扬善,对出现责任事故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即使在必须加大惩罚力度的同时,也不以罚代管,不挫伤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1998年在夏季爱国卫生大检查中,我们对卫生先进的金鼎酒楼等十家餐馆颁发了锦旗,各奖励1OOO元,对两家不符合标准的,当场给予处罚;1999年春节,我们在东内大街开展“亮、美、畅、活”的活动,为11家先进单位颁发了“春节亮丽奖”。   江总书记指出:“所有在北京工作的同志都应深感到自己所处的岗位十分光荣”。
      “大家要共同把首都建设好”。我们一定要牢记江总书记的指示,树立紧迫感和危机感,用我们的实际行动迎接建国五十周年和澳门回归祖国,用我们的智慧和双手,把北京城建设的更加美好,让古老文明的北京充满活力,生机勃勃地跨入二十一世纪。 如何加强社区建设。
      

    瀀***

    2008-04-18 11:51:3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