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小学研究问题,可网络查找!

首页

小学研究问题,可网络查找!

烽火台到网络人类有哪些通讯方式?
古代近代和现代有哪些通讯方式?
人们怎样通过他们进行联系?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8-02-28 08:54:58
      这是一个长时期了,有很多通讯方式,提供一些给你参考。
    古代有下列:
    1、烽火传军情 
      “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信方法,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相习几千年之久。 
      在边防军事要塞或交通要冲的高处,每隔一定距离建筑一高台,俗称烽火台,亦称烽燧、墩堠、烟墩等。
      高台上有驻军守候,发现敌人入侵,白天燃烧柴草以“燔烟”报警,夜间燃烧薪柴以“举烽”(火光)报警。一台燃起烽烟,邻台见之也相继举火,逐台传递,须臾千里,以达到报告敌情、调兵遣将、求得援兵、克敌制胜的目的。   据专家们的观点,烽火传军情的故事在海南古代应该发生过。
      明正德《琼台志》记载,当时全岛沿海设有85座“遇警放烟”的烽堠。   2、鸿雁传书   “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据载,汉武帝时,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鞮侯单于扣留,他英勇不屈,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
      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匈和好,结为姻亲。汉朝使节来匈,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谎称苏武已经死去。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使节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单于听后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
         “鸿雁传书”的故事已流传千年,也渐渐成了邮政通信的象征了。   3、信鸽传书   信鸽传书,大家都比较熟悉,因为现在还有信鸽协会,并常常举办长距离的信鸽飞行比赛。信鸽在长途飞行中不会迷路,源于它所特有的一种功能,即可以通过感受磁力与纬度来辨别方向。
         在我国的历史记载上,信鸽主要被用于军事通信的目的。譬如在公元1128年,南宋大将张浚视察部下曲端的军队。张浚来到军营后,竟空荡荡的没有人影。曲端随后放出了5只鸽子,很快,手下的五军火速赶到。其实,曲端放出的五只鸽子,都是训练有素的信鸽,它们身上早就被绑上了调兵的文书,一旦从笼中放出,立即飞到指定的地点,把调兵的文书送到相应的部队手中。
         4、风筝通信   我们今天娱乐用的风筝,在古时候曾作为一种应急的通信工具,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传说早在春秋末期,鲁国巧匠公输盘(即鲁班)就曾仿照鸟的造型“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这种以竹木为材制成的会飞的“木鹊”,就是风筝的前身。
      到了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人们又用竹篾做架,再用纸糊之,便成了“纸鸢”。五代时人们在做纸鸢时,在上面拴上了一个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风筝”这个词便由此而来。   最初的风筝是为了军事上的需要而制作的,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作军事侦察,或是用来传递信息和军事情报。
      到了唐代以后,风筝才逐渐成为一种娱乐的玩具,并在民间流传开来。 5、黄耳传书 2006年为农历丙戌年,民间俗称狗年,邮友们在狗年背诵一些与狗有关的成语也很有趣,其中有一句成语为“黄耳传书”,还和通信有关哩。 据《晋书·陆机传》载:“初机有俊犬,名曰黄耳,甚爱之。
      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笑与犬曰:‘汝能赍书取消息否?’犬摇尾作声,机乃为书,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其后因以为常。” 上述这段话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晋初,大诗人陆机(《文赋》的作者)养了一只狗,名叫黄耳,甚是聪明。
      陆机久寓京师洛阳,十分想念江南的家乡华亭(今上海松江)。有一天,陆机对黄耳开玩笑说:“我很久没能和家里通信了,你能帮我送信吗?”不想这只狗竟摇着尾巴,连连发出声音,似乎表示答应。陆机大为惊诧,立即写了一封信,装入竹筒,绑在黄耳的颈上,放它出门去送信。
      黄耳不仅把信送到了陆机的家里,还把家人的回信带了回来。后来,黄耳就经常在南北两地奔跑,为陆机传递书信,成了狗信使。唐代李贺在《同沈驸马赋得御沟水》诗中云“犬书曾去洛,鹤病悔逊秦”,元代张翥在《余伯畴归浙东简郡守王居敬》诗中云“家信十年黄耳犬,乡心一夜白头乌”,借用的均是“黄耳传书”的典故。
       在我国历史上,还真有大规模用狗送信的朝代,主要是元朝。当时元朝疆域广阔,可谓“北逾阴山,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南越海表。”为加强各地的通讯联络,除广建驿站用马送信外,还建立了用狗送信的“狗驿”,当时黑龙江下游就设有“狗驿”24处,最大的狗驿,驯养的邮狗多达三千多头。
      每年八月至次年四、五月间,关外天寒地冻,这时邮狗就派上了用场,每四只邮狗还可拉一只“犬撬”,它们在冰雪间奔跑,准时将官方的书信、文件甚至官差、货物送达目的地。 7、信鸽传书 信鸽传书,大家都比较熟悉,因为现在还有信鸽协会,并常常举办长距离的信鸽飞行比赛。
      信鸽在长途飞行中不会迷路,源于它所特有的一种功能,即可以通过感受磁力与纬度来辨别方向。 信鸽传书确切的开始时间,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早在唐代,信鸽传书就已经很普遍了。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一书中有“传书鸽”的记载:“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
      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九龄目为飞奴,时人无不爱讶。”张九龄是唐朝政治家和诗人,他不但用信鸽来传递书信,还给信鸽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飞奴”。此后的宋、元、明、清诸朝,信鸽传书一直在人们的通信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我国的历史记载上,信鸽主要被用于军事通信的目的。譬如在公元1128年,南宋大将张浚视察部下曲端的军队。张浚来到军营后,竟见空荡荡的没有人影,他非常惊奇,要曲端把他的部队召集到眼前。曲端闻言,立即把自己统帅的五个军的花名册递给张浚,请他随便点看哪一军。
      张浚指着花名册说:“我要在这里看看你的第一军。”曲端领命后,不慌不忙地打开笼子放出了一只鸽子,顷刻间,第一军全体将士全副武装,飞速赶到。张浚大为震惊,又说:“我要看你全部的军队。”曲端又开笼放出四只鸽子,很快,其余的四军也火速赶到。面对整齐地集合在眼前的部队,张浚大喜,对曲端更是一番夸奖。
      其实,曲端放出的五只鸽子,都是训练有素的信鸽,它们身上早就被绑上了调兵的文书,一旦从笼中放出,立即飞到指点的地点,把调兵的文书送到相应的部队手中。
       现代的有下列: 快速投递,网上传递,手机,电话,小灵通,书信,快报,广告 , 发邮件 ,发短信, 打电话, 发传真 ,视频会议 ,卫星定位,, 邮递, 如QQ等聊天工具传递信息 等等一些高科技方式 还有电脑、商务痛、电话、广播、电视、书籍,网络 。

    中***

    2008-02-28 08:54:58

其他答案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学习帮助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