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为什么北京故宫又称为“紫禁城” ?

首页

为什么北京故宫又称为“紫禁城” ?

为什么北京故宫又称为“紫禁城” ?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8-03-21 13:09:41
       紫气东来,象徵吉祥,由此可知紫禁城中“紫”大有来头。皇帝居住的地方,防备森严,寻常百姓难以接近,所以称为紫禁城。   故宫旧称紫禁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明成祖开始修建,历经明、清两代24个皇帝在此执政。紫禁城为皇家宫殿,红墙黄瓦,金壁辉煌,为什么称皇家宫殿为紫禁城呢?大致有如下三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这与古时候“紫气东来”的这个典故有关。
      传说老子出函谷关,有紫气从东至,被守关人看见,未久,老子骑着青牛而来,守关人便知道这是圣人。守关人请老子写下了着名的《道德经》。因此紫气便被认为具有吉祥含义,预示着圣贤和宝物出现。杜甫的《秋兴》诗曰:“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从这以後古人就把祥瑞之气称为紫云,传说中的仙人居住的地方称为紫海,将神仙称为紫泉,把城郊外的小路称为紫陌。
      紫气东来,象徵吉祥,由此可知紫禁城中“紫”大有来头。皇帝居住的地方,防备森严,寻常百姓难以接近,所以称为紫禁城。  另一种说法认为紫禁城的来历与迷信和传说有关。皇帝自命为是天帝之子,即天子。天宫是天帝居住的地方,也自然是天子居住之地。《广雅·释天》曰:“天宫谓之紫宫。
      ”因此皇帝住的宫殿就被称为紫宫。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紫禁城的来历与古代“皇垣”学说有关。古时,天上星垣被天文学家分为三垣、二十八星宿及其他星座。三垣指太微垣、天市垣和紫微星垣。而紫微星垣是代称天子的,处於三垣的中央。紫微星即北斗星,四周由群星环绕拱卫。
      古时有“紫微正中”之说和“太平天子当中坐,清朝官员四海分”之说。  既然古人将天子比作紫微星垣,那么紫微星垣也就成了皇极之地,所以称帝王宫殿为紫极、紫禁、紫垣,“紫禁”的说法早在唐代即已有之。北京故宫占地1087亩,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周长约7华里,全部殿堂屋宇达9000多间,四周城墙高10余米,称这座帝王之城为紫禁城不仅名副其实,且含天子之城的意思。
        考察故宫中的建筑,象徵着“天”的崇高和伟大的太和殿,位於故宫中级,是最高大突出的地方。象徵着天和地的乾清、坤甯两宫紧密相连接。它们两侧的日精、月华两门,象徵着日和月。而象徵着十二星辰的东西六宫以外的阵列建筑,则表示天上的群星。这是象徵性的建筑群。
        故宫的旧称紫禁城,从“星垣”学来看,其命名与建筑设计可以说是高度统一、珠联璧合的。  中国古代的尺度系统,其标准取自人体并主要以十进位而推衍形成,在古籍中原有很多的记载,如《家语》谓:“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风俗通》则有云“步始於足,足率长十寸,十寸则尺,一跃三尺,法天,地,人,再跃则步”;“周制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11尺故曰丈夫”等等。
        就建筑而言,古人也非常注重尺度合宜,以满足人的生理、心理及社会需要,其中“千尺为势,百尺为形”的尺度规定作为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的所谓“外部模数”,盖源自以人体为准的尺度系统,并以十进位为基础,由室内空间尺度外延形成,即由尺而丈(10尺),再而百尺(10×10尺)、千尺(10×10×10尺),是十分明显的,这一点在紫禁城的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紫禁城的整体立意极为注重“非壮丽无以重威”,竭力表现和强化其环境氛围的九鼎之尊,但这种艺术追求却仍然具有鲜明的现实性特点,构成规模宏大、气势磅?的紫禁城建筑组群的各个单体建筑,其外部空间构成的基本尺度,实际上也是遵循了“百尺为形”的原则,即从23米至35米为率来控制单体建筑的平面及竖向尺度,而未以尺度超人的夸张来求取艺术上的成功。
        以高度而论,紫禁城最高的单体建筑是午门。这一紫禁城的正门最重要的功能,是征伐凯旋献俘之际,皇帝亲御其门楼,有明确且强烈的镇压威慑作用。虽其如此,自城下地平直到脊高也只有37。95米。午门迤北的太和门全高则只有23。80米。至於九鼎之尊的太和殿,连同三层硕大的台基,全高也才35。
      05米。除此之外,紫禁城其余所有单体建筑均在35米以下。  以进深而论,太和殿为最大,通进深33。33米,其余各单位建筑皆在此限下。又以各单体建筑面阔而论,除中路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如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以至神武门,还有横轴线上的东华门、西华门、体仁阁、弘义阁等外,悉以百尺度控制其通面阔。
      而这些“居中为尊”处在主轴线上,实际也是对称轴上的主体建筑。以其对称性而言,通面阔则都是按轴线两侧各控在百尺之内而确定的,如午门正楼通面阔为2×30米,太和殿为2×30米,体仁阁、弘义阁皆为2×30米等等。
        以近观视距而论,如东、西六宫的绝大多数内庭院,通面阔,通进深就都在35米限内。而最为显赫的三大殿,自其三台迤南而至北端,自东而西,进深和面阔逐段划分,也均在此限,其中三台南丹陛通深33米;台上层南边阶条至太和殿通深29米;太和殿台明通深35米;太和殿北丹陛至中和殿丹陛间距31米;中和殿台明通进深23米;中和殿迤北至保和殿台明南边共深33。
      8米;保和殿台明通深25米;北面丹陛通深30米;丹陛北至乾清门台明34。8米等等,无不严格遵循了“百尺为形”的尺度控制原则。  在远观视距构成上,东华门、西华门距离过大,为仅有特例外,其余所有广场、街巷或相邻单体建筑间距,以及城台、城墙各段落之长,最大的也只在350米左右,以“千尺为势”而限定是显而易见的。
        值得强调指出的是,正是由於紫禁城各单体建筑的平面尺度按百尺为形控制,近观视距亦以百尺为形限定,远观视距则控制在千尺为势的限界之内,其间行程又遵循以百尺为形划分於千尺为势的空间构成原则,因此得以构成一系列最佳观赏视角及空间感,保证了近观、远观以及移行其间,在形与势的时空转换中获得最佳视觉效果。
        总之,紫禁城大规模建筑群的整体布局数位的应用非常的合理和科学,由此形成的艺术氛围具有震撼人心的气势魄力,极为壮丽恢宏,在远观时尤为显赫。

    y***

    2018-03-21 13:09:4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度假旅游 相关知识

  • 吃喝玩乐
  • 娱乐休闲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