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三国时期的古典建筑

首页

三国时期的古典建筑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23-07-26 10:00:00

    建国以来,随着考古工作的发展,对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都城遗址,也作了一些调查与试掘。如曹魏的邺城,孙吴的建康(今南京)、武昌(今湖北鄂城),东汉、魏、西晋、北魏的洛阳,北魏的平城等地,均经过调查勘探。由于有些材料尚未发表,现只就邺城、洛阳两遗址来观察三国、两晋、南北朝城市建筑的痕迹。

    【邺城】据《水经注》所载,邺城于建安九年(204)曹操所建,东西各长三点五公里,南北各长二点二公里,这在当时算是个不小的城市。其遗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与河南省安阳县交界处。除曹操外,后来石勒与慕容氏均以其地为其国都。但因漳水历年泛滥,曹魏邺城的遗址已无迹可寻,只剩有两处夯土的台基,东西各宽七十余公尺,高约十公尺,顶部瓦砾堆积约厚七十至八十公厘。可以断定是古邺城遗址的一部分。

    勘探研究初步的结果表明,当时的邺城已奠定了后世国都的模式,即将宫苑集中于邺城的北部,而将南部区划为若干居民点——里,坚固的高台,则虎踞于城之西北隅,显然是为了了望等军事目的而建筑。这在我国城市建筑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洛阳古城】洛阳是东汉、魏、西晋、北魏的故都遗址。就其遗址勘探,是一处南北长、东西窄的不规则的长方形城池,东、西、北三面各有几处曲折城垣,南垣因为洛水迁移,已荡然无迹可寻。现度量其残存的城垣,西垣长四千二百九十公尺,垣宽二十公尺北垣约长三千七百公尺,垣宽二十五至三十公尺东垣约长三千八百九十五公尺,垣宽约十四公尺。据此作出的实测平面图,与文献所记大致相同。西、北、东三面共有门缺十处。

    据勘探结果表明,从东汉至北魏各朝,洛阳城的防御设施,已相当完备。此外,在筑城时对于城市排水的问题,亦非常注意。虽然在处于龙山文化中晚期的河南淮阳平粮台遗址和陕西周原宫殿遗址,已发现陶制水管,似作排水之用。但像洛阳古城这样大的城池,对供排水问题予以周密的考虑,形成城市排水系统,是值得一提的。

    m***

    2023-07-26 10:00:0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生活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