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曾经发生在空中的灾难你知道吗?

首页

曾经发生在空中的灾难你知道吗?

曾经发生在空中的灾难你知道吗?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8-02 21:31:56
  •   
    在人类交通史上,航海和航空是并驾齐驱的运输方式。而在灾难史上,两者也像是孪生 兄弟一样,共同谱写着悲惨的历史。
    1935年5月18日,担任着宣传工作的苏联大型飞机“马克希姆•高尔基号”,满载着8 名机组人员和72名乘客,在众目睽睽之下,和随同飞行的歼击机N-5相撞。
      两架飞机卷着 大火坠落在莫斯科的中央机场,带走了上百条生命。 纳粹德国“兴登堡”飞艇的坠毁是也一场人为的悲剧,不过并不是因为不小心——它反 而是有人有意造成的。 1937年5月3日夜晚,在莱因河畔的法兰克福,人们正在欢送全世界最大的飞艇“兴登 堡号”。
      德国人由衷地为这艘飞艇自豪,认为这是德国创造的又一奇迹。德国报纸上说:“德 意志的飞艇足以让全世界震惊。飞艇征服了欧洲,也将要征服全世界。天空是属于德国的!” “兴登堡”如人们所愿地穿过大西洋,3天后达到了纽约。纽约的人们欢声笑语地迎接“兴 登堡”飞艇的到来,为德国的技术奇迹而欢呼。
      在满足了艇长的虚荣心之后,飞艇前往目的 地一一纽约郊区的莱克赫斯特。降落的时候遇到了一场夹杂着雷电的大雨,恶劣的天气给 飞艇的降落带来了一定的危险。不过这并不是真正的危险,飞艇经过努力,在机场上空画 了一个优美的圆圈之后,朝专门供其降落的塔架靠近。
      缆索已经放了下去,飞艇离地面只 有20米。“兴登堡号”虽然遇到了一点小小的意外,但是马上就能结束称得上是完美的飞 行过程。 突然发生了不可思议的事情。机场上的人们听到飞艇上发出了一声低沉的爆炸声,顷刻 之间,火光包围了整个飞艇。遇到突然打击的飞艇毫无招架之力地跌到地上。
      这一切都发生 得太突然,机场上的人们不知所 措。4分钟后,整个飞艇燃烧了起 来,现场一片混乱。 97名乘客和机组人员救出了 2/3。“兴登堡”的遇难使德国感到 不快和难堪,所有的德国报纸都用 整个版面来报道这次事故。事故发 生第二天,一家纽约电影院放映了 在“兴登堡”发生事故时拍摄的画 面。
      可怕的场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大厅里不时传来观众的尖 叫声,几个妇女吓晕过去。 直到1972年,一位学者才弄 清楚了事件的原因:机组成员之一 的艾立克斯对希特勒体制感到不满,于是偷偷在飞艇中放了一枚炸弹,就是炸弹爆炸导致了 这次震惊世界的空难。
      这次政治原因引起的灾难使人们产生了后顾之忧,人类再也没有制造 过像“兴登堡”这样的大型飞艇。 国家间的竞争导致的空难让人们忽视灾难本身造成的危害,而使其政治意义更加浓厚。 20世纪60年代末,正处于冷战中的苏联和西方国家的竞争越演越烈,甚至发展到争相建造 一架世界上功率最大、速度最快,从而最具潜力的客机上。
       各国都进行了积极的努力,最后似乎苏联胜出——在1968年12月31日,苏联建造的“图- 144”成功试飞,飞行时速超过2000千米。在1973年第13届巴黎航空展上,苏联的“图- 144”不仅打算博得巴黎人的赞誉,而且想要征服全世界的人们。
       一开始一切顺利。经验丰富的苏联飞行员克兹洛夫驾驶着世界上的超级大客机在人们的 注视下,在巴黎上空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飞行表演。第二天,按照计划,“图-144”还要再 一次进行飞行表演。飞行员决定展示最高的飞行水平,最大程度地展示飞机的优越性能,告 诉人们什么才是超级飞机。
       飞机昂起机首快速地冲向天空。一切正常,观众翘首鼓掌。当俯冲下来的时候,“图-144” 发现一架正在拍照的法国“米拉日号”不知从何处飞了出来,此时正在自己的下方。飞机相 撞不可避免。 克兹洛夫为了不使飞机冲向机场和观众,决定将飞机升髙。但是飞机已经无法向高处飞, 由于突然转向带来的巨大重负,飞机右翼突然断裂,掉落下来。
      座舱中突然着火,几秒钟后, 机型庞大的“图-144”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火球,朝地面俯冲过来。 飞机冲到了巴黎近郊古辛维利的一条主要街道上,随后发生了爆炸。机组6名人员和8名 正在街道附近的法国人当场死亡。古辛维利的数座建筑被毁,一辆汽车起火。
      刚才还在空中 骄傲飞行的“图-144”变成了一堆残骸,到处都散落着它的机片。 西方专家指出,飞机的技术缺陷和飞行员的素质导致了这起飞机事故的发生,但是苏联 却认为法国“米拉日号”应该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这场争论持续了很久。不过,可以确定 的是,作为一架客机,“图-144”在还没有发挥它的实际功效之前就已经被毁灭。
      苏联打算 再造它的辉煌,后来连续制造了 12架这样类型的飞机。不过1977年,当开通为这种飞机专 门飞行的航线的时候,。他们发现这种型号飞机的技术已经落后于航空事业总的发展趋势,这 种飞机已经没有发展前景。从1984年起,苏联被迫正式停止“图-144”飞机飞行。
       作为曾经全世界最大和最安全的飞机,美国客机“波音-747”可谓闻名遐尔。这种以远 距离飞行为主的飞机运送的主要不是货物,而是那些实业家和游客。 1977年3月27日,圣鲁克斯机场的上空弥漫着浓厚的大雾,给飞行员们添了许多麻烦。 荷兰皇家航空公司的“波音-747”飞机上的雅各布•万•赞田,被认为是荷兰最有经验的飞 行员,在这里为飞机加完油后,正准备离开圣鲁克斯机场。
      圣鲁克斯机场的天气正在恶化,飞 行员周围什么也看不清楚。这架飞机获准起飞,开始预热,并朝起降道移动。 与此同时,获准起飞的美国“波音”机“潘阿姆号”也已经做好起飞的准备,它并不知 道自己紧跟在荷兰飞机的后边。实际上,包括机场调度员在内的所有人都不知道飞机的确切 位置,因为调度员只能根据飞行员的报^告来进行调度,而飞行员却只能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判 断自己在哪条起降线上。
      要命的是,雅各布•万•赞田搞错了自己的起降跑道。 当他们意识到的时候,灾难已经无可避免。荷兰飞机发现自己的身后跟着美国飞机,想 要将飞机尽快升到空中,但是跑速太低,无法成功;美国波音机的飞行员在发现自己前面的 这个庞然大物时,打算离开跑道,由于时间太短,也没有成功。
      就这样,荷兰“波音”机的 4只轮子从上方插入了美国“波音”机的顶部,并且带着飞机向前飞。美国“波音”机向一 旁偏离了 150米,荷兰“波音”机则无法起飞,在前方几十米的地方坠落在地,立刻起了大 火。紧接着传来了轰隆隆的爆炸声,飞机残骸燃烧着向四周飞出,并迅速将美国“波音”机 点燃。
       荷兰“波音”机和飞机上的乘客、飞行员和服务人员全部遇难,只有迅速从美国“波音” 机里爬出来的人幸存,而剩下来的人也全都遇难。这次空难导致了 582人死亡,是航空史上 前所未有的一次惨剧。 太空中的悲剧 长久以来,探索浩瀚的宇宙一直就是人类美好的梦想。
      人类自古以来就有着翱翔太空的 渴望,想要了解宇宙的奥秘。人类为这样的理想一直在付出努力,同时也做出了很多牺牲。那 些勇敢地在太空中探索的人们,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乐歌。 人类历史上首位“航天殉难者”是中国的万户。传说14世纪末,万户坐在安装有47支 火箭的座椅上,两手分别持一只大风筝,想要飞上天空,却不幸殉难。
      为了纪念这位世界上 第一个实验火箭飞行的探险家,人们把月球表面东方海附近的一个环形山叫做万户山。 真正意义上的航天史是在现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的大跨步前进,近代 火箭技术和航天飞行技术得以迅速发展。1961年4月12日,苏联“东方1号”飞船载着杰出 的航天员尤里•加加林首次成功进入太空,开辟了载人航天的崭新时代,也标志着人类走完 了从梦想到现实的漫漫长路。
      如今,人们瞻仰着静静地躺在莫斯科红场克里姆林宫墙上的加 加林的骨灰,借以怀念这位第一个从宇宙俯瞰世界的宇航员。不过,加加林并非是在太空中 遇难,而是死于一次普通的飞行训练。 在已经过去的几十年里,人类在载人航天领域既经历了许多巨大的成就,也遭遇了许多 难以忍受的沉重打击。
      而人类的航天事业就是在鲜花和眼泪中前进的,它的前进同时推动着 人类文明的艰难发展。以下是世界进入航天领域以来发生的部分航天灾难: *1967年1月,3名美国航天员在进行“阿波罗1号”飞船模拟发射时,因飞船失火而 丧生。 *1967年4月,苏联航天员科马洛夫因飞船坠毁而身亡,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在执行空间 飞行任务时献身的航天员。
       *1971年7月,在太空实验室里工作了创记录的24天后,苏联的3名航天员在返回地面 的过程中身亡。 *1980年3月,苏联“东方号”运载火箭在进行燃料加注时发生爆炸,导致50名技术 人员死亡。 *1994年12月,欧洲“阿利安”火箭升空后坠入大西洋,价值1。
      5亿美元的“泛美卫 星m”被毁。 *1998年8月,美国“大力神4A”运载火箭在起飞不久后发生爆炸,火箭连同所带的 间谍卫星价值在10亿美元以上。 1986年1月28日,本来应该是作为让人兴奋的一天而被人们记住的,世界各国的报纸 上都有这样一个消息:“7位美国宇航员将飞往宇宙,并将像英雄凯旋一样回到地面。
      ”不幸 的是,就在同一天,当7位宇航员的相片再次出现在电视机上的时候,四周已经被镶上了一道黑纱。播音员沉痛地说:“他们将永远不再返回地球。我们将永远记住他们是为科学献身的英雄。” 这是人类的太空悲歌,奏响悲歌的是美国已 经成功进行了 9次飞行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
       飞机从发射架上升空70多秒后发生爆炸,化为碎 片,坠入大西洋,7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隆隆的爆炸声和可怕的画面从显示屏上传来 的时候,人们惊得目瞪口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 的眼睛。几秒钟后,看台上已经哀声四起,人们 泣不成声。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佩雷斯向里根总 统发出唁电:“全世界的人们都将为在开拓人类 知识边疆中的这一悲剧而感到万分沉痛。
      ”里根 总统在追悼会上沉痛地说:“我们今天所说的远 不能代表我们的悲痛,语言在我们的不幸面前显 得如此苍白无力……” “挑战者号”的失事使全人类更加深刻地了 解了征服太空的艰难,但是也坚定了自己的决 心,世界航天史并没有因此而中断,而是继续向 前发展。
       2003年1月16日又是一个可怕的日子,在 这一天,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航途 中不幸解体,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虽然在遇难的时候其寿命才25岁4个月零22天,但是“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此之 前已经经过了非常仔细的调适和测试工作,并成功进行了 27次飞行。
      “哥伦比亚号”可以算 是航天飞机中的元老,是航空次数最多、飞行里程最高的航天飞机。让人感到十分意外的是,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起飞时爆炸。 在美国航天局42年载人飞行的历史里,航天飞机在返航时还从未出现过事故。 航天飞机失事的原因极为复杂,要对航天事故下结论,是一件非常复杂和困难的事:人 为的和意外的事故都可能发生。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在1986年“挑战者号”失事以后,美 国航天局经过多次论证,放弃了在航天飞机上安装紧急逃生装置的计划,从而剥夺了航天飞 机上7名航天员唯一的逃生机会。

    才***

    2016-08-02 21:31:5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生活常识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