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张衡一样在逆境中发愤的还有什么?

首页

张衡一样在逆境中发愤的还有什么?

像司马迁、张衡一样在逆境中发愤的还有什么人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3-12-17 22:53:11
      还有韩信!早期经历
      韩信还是平民时,既当不了官,也无法经商过活,经常寄食于他人,为众人所厌。后来加入了楚营项梁的起义军。前208年项梁死后便成为项羽部下,曾经数次向其献策,但项羽没有采纳。韩信在项军内仅任炊事兵与守门官,认为没有前途,于是在前206年,汉王刘邦进入汉中郡、武都郡、巴郡与蜀郡时,韩信逃离楚营,投奔汉王刘邦。
         韩信最初未被汉营重用,后因为涉嫌犯军法被判斩首之刑,行刑时,已有十三人被斩,临到韩信,他见到夏侯婴,便说:“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意:君上不是想要天下的吗?为何要斩壮士呢?)夏侯婴感惊奇,释放韩信,再向刘邦推荐韩信。刘邦任韩信为治粟都尉,但韩信并不满足于此。
         登台拜将   韩信与萧何谈话数次,萧何对他印象深刻。在南郑过了一段时间,韩信估计萧何已向刘邦推荐自己,却没音讯,感到不受重用,于是离开汉营,准备另投明主。萧何闻讯,认为韩信如此将才不能轻易失去,于是不及通知刘邦便策马于月下追韩信,终于劝得韩信留下。
         起初,刘邦听说萧何逃出,十分惊恐,后来听说他是为了追韩信,于是问他:“这么多人逃回东方,你都不追,为何却追韩信?”萧何于是向刘邦再荐韩信:“那些逃走的将军们是很容易随手得到的,至于韩信这样的英才,天底下的人群中绝对找不到第二个!”(原文:“诸将易得耳。
      至如信者,国士无双。”)刘邦接纳建议,模仿古代筑坛拜将,封韩信为大将,即汉军总司令。拜将后,韩信立刻向刘邦剖析天下大势,并提出其战略。刘邦同意,并依其计划部署。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暗渡陈仓   项羽分封诸侯,不足一年,齐国已生内乱,项羽于是亲率楚军北上镇压。
      前206年八月[1],刘邦出兵进攻关中,由韩信领军“暗渡陈仓”,突袭雍王章邯;汉军大胜,旋即攻占咸阳,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投降,关中大部份归顺汉王刘邦。   诸侯大败   当章邯还坚守废丘时,刘邦留下韩信围攻废丘,自己则联合其他项羽十八诸侯,趁项羽还在齐国时,于前205年领联军五十六万人攻占项羽首都彭城。
      项羽领兵三万回师彭城,刘邦这时还在沉迷享乐,结果在彭城之战惨败,退至荥阳。萧何即动员关中老弱和未傅者,让韩信带往荥阳前线救援刘邦。之后,韩信率兵在京城和索城(都在荥阳附近)之间击退楚军,使楚军不能西越荥阳。   魏王魏豹附楚反汉,刘邦派韩信领兵攻魏,韩信突袭魏国都城安邑,擒魏豹。
      随后韩信率军击败代国,这时汉营调走他旗下的精兵到荥阳抵抗楚军。韩信继续进军,在井陉背水一战,以少数兵力击败号称二十万人的赵军,擒赵王赵歇。韩信听从广武君李左车建议,派人出使燕国,成功游说燕王归附汉王。   自立齐王   前204年,刘邦派郦食其游说齐国结盟,齐王田广答应,留下郦食其加以款待。
      此前韩信已奉刘邦命攻齐,在得知郦食其成功说服齐国以后,原本打算退军,但蒯通以刘邦并未发诏退军为由,说服韩信不要把功劳让给郦食其,韩信听从,攻击未作防备的齐国。田广得知消息后极为愤怒,烹杀郦食其。韩信击败齐军,田广引兵向东撤退,并向项羽求援。韩信在潍水以水计击败田广和楚将龙且的联军,龙且战死,韩信陆续攻占齐地。
         前203年,韩信以齐地未稳为由,自请为假齐王(假,有代理的意思),以便治理。当时刘邦正受困于楚军的包围下,不得不听从张良和陈平的劝谏,封韩信为齐王。   项羽自知形势不妙,派武涉游说韩信叛汉,韩信以汉对他有恩为由拒绝。蒯通认为刘邦日后必对韩信不利,多次耸恿韩信把握时机,脱离汉王自立,形成鼎足之势。
      而韩信自认为劳苦功高,“汉终不夺我齐”;蒯通则以“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相劝。但韩信始终抱着“汉终不负我”的幻想,而不忍叛汉。   助汉灭楚   前203年,刘邦与项羽议和,停战,以鸿沟为界。不久刘邦听从陈平之计毁约,出兵追击东归的项羽,但韩信及彭越没有派兵助战,汉军在固陵被项羽大败。
      刘邦一方面固守,另一方面答应韩信及彭越事成后封地为王。韩信及彭越终于带兵会合刘邦,韩信以十面埋伏之计大破楚军,最后迫使项羽撤退到垓下,项羽突围到乌江,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不肯渡江,遂自刎而亡。   鸟尽弓藏   项羽死后,刘邦迅速夺取韩信的兵权,并改齐王为楚王,移都下邳。
      逃亡部将钟离昧素与韩信交好,韩信便将其收留藏匿。刘邦得知钟离眛逃到楚国后,要求韩信追捕,韩信则派兵保护钟离眛的出入。   前201年,有人告发楚王谋反,刘邦采用陈平计策,以出游为由偷袭韩信。韩信有意发兵抵抗,自陈无罪,但又怕事情闹大,钟离眛则自刎。
      韩信带着人头于陈(今河南淮阳)向刘邦说明原委,刘邦令人将其擒拿,韩信大喊“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后来刘邦赦免韩信,韩信被降为淮阴侯。韩信自己功高震主,常称病不出。   汉高祖十年,陈豨起兵造反,吕后与萧何密谋,伪报陈豨已死,在韩信前来祝贺时趁机擒获,以声称有密告指出他与陈豨共谋,将韩信处以五刑后打死于长乐宫钟室,并诛连三族,后世人称:“成败一萧何,生死两妇人”。
         刘邦平定陈豨返回之后,得知韩信已死,“亦喜且怜之”。刘邦问韩信死前说了什么,吕后回答韩信后悔当初不听蒯通之计。于是刘邦下令捕捉蒯通。蒯通辩称“当时只知韩信,不知陛下”,而被赦免。   传说中,刘邦曾允诺,只要韩信“顶天立地于汉土,绝不加兵刃于身。
      ”故韩信被杀时,吕后吊之于长乐宫大钟之内,头为大钟所罩,不见天日;脚悬空于地面:所以无法顶天立地。吕后也使用竹刀(削尖的竹子),或说是用桃木剑,而非以兵刃(刀、剑之类,有刀刃的武器)将其杀死,以不违背当年的“承诺”。   太史公司马迁对此评价为:“……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
      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表面上骂韩信,实际上是将汉高祖的刻薄寡恩表露无遗。

    幸***

    2013-12-17 22:53:11

其他答案

    2013-12-18 09:27:48
  • 多了去了,韩信胯下受辱

    冯***

    2013-12-18 09:27:48

  • 2013-12-17 21:33:53
  •   刘绮燃荻读书。梁代时彭城人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折之,燃荻为灯”,发奋读书。
    苏廷吹火读书。“少不得父意,常与仆夫杂处,而好学不倦。每欲读书,总无灯烛,尝于马厩中,借火照书诵焉,其苦如此。”
    常林带经耕锄。汉末常林,“性好学,带经耕锄。
      其妻常自馈饷之,林虽在田野,其相敬如宾。” 李密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
      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管宁割席分坐。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宁其后终于事业有成! 匡衡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
      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车胤囊萤夜读。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
      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
      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双***

    2013-12-17 21:33:5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