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军事

首页

军事

跪求一些军队战例的资料,就是局部战斗的讲解,不要笼统的,详解啊。有人说只有军队会有,难道民间就没有嘛?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8-04-11 05:27:50
      八路军120师齐会战斗战例分析:
    一、战前一般情况
    1939年4月1日,冀中抗日根据地军民粉碎敌人第五次围攻后,我120师和冀中军区部队为整训队伍,于4月18日分别行动,其中师长贺龙率120师师部及独立2旅由高阳向河间县卧佛堂地区转移,与独立1旅靠拢。
      4月20日,师部抵达河间县东北的齐会地区,与在该地区活动的独立1旅会合。各部具体位置如下:师部驻大朱村;独立1旅旅部驻翟上,其715团驻找子营,1团驻侯安,2团驻南、北留路,3团驻郭官屯、北寨;独立2旅旅部及4团驻卧佛堂,716团驻齐会,5团驻河心庄、新立庄;冀中三分区27大队驻大广安。
       当时120师驻地周围主要城镇均有敌人据点,其中河间有敌27师团700余人,任邱敌300余人,吕公堡敌百余人,大城敌200余人,沙河桥敌70余人,各据点还均有人数不等的伪军。敌人依靠这些据点和便利的交通,已逐渐连点成线,准备做进一步的扩张。
       二、敌人的行动和决心 4月20日,日军第27师团第三联队第二大队(吉田大队)共约800多人,另有伪军数十人,附94山炮2门,重机枪9挺,掷弹筒四具,乘汽车50余辆,大车80余辆,由津浦路上之沧县开往河间。22日,该敌由河间出动,当晚宿营于河间以北的三十里铺。
       22日我120师得到此消息,根据多方情况判断:该敌可能在任邱、吕公堡、大城等地日军配合下合击我军。但附近日军人数不多,敌对我军情况并不清楚,而我军此时在周边地区已集中了两个旅7个多团的主力,有把握消灭这股冒进之敌。据此,120师决定:立即向旅团干部下达作战计划,待机歼敌,并于当日晚在师联欢大会上,召集各旅首长,作了紧急战斗动员,并布置加强警戒侦察。
       三、战斗经过 4月23日7时,进占三十里铺之敌,渡过古洋河继续东犯。9时许,敌占领南北齐曹地区,即对齐会开始炮击,并以主力发起进攻,将我716团3营保卫在村内,隔断了3营与团部联系。3营依托村中房屋击退敌数次攻击,敌开始施放毒气弹。716团据此情况,命令1营向敌发起反冲击,但多次受阻,只一人冲进村内,未能打通与村内3营联系。
      为进一步查明情况,师部令715团一个连攻击敌人。该连沿地沟隐蔽接敌,以突然动作冲进村内。但该连冲进村后,同716团3 营一起被敌包围住,未能与村外主力建立联系,敌我双方形成对峙。 齐会战斗开始后,任邱之敌300余进至麻家务,被我独立2旅5团击退,撤回任邱;大城之敌200余也被我独立1旅1团及三分区27大队阻于大广安地区;吕公堡敌经我地方游击队不断袭扰,未敢出动。
       根据以上情况,120师判断,进攻齐会之敌已经陷于孤立,有乘夜退走的可能,遂做如下部署:以独立2旅716团对敌实施反包围,其3营加715团7连由村内向外反击,于二十时同时行动,内外夹击敌人。同时2旅之4团前进至齐会以西四公村,5团一个营进至张庄附近埋伏,如敌撤退则协同追击,并阻击任邱、吕公堡可能增援之敌;以独立1旅715团(欠7连)及2团一个营前进至西南之姜村、东西保车附近埋伏,如敌撤退则协同追击,并向河间警戒。
       二十三日二十时,716团1、2营同时向齐会发起攻击。经过激烈战斗,1营3连占领敌村北道沟内阵地,迫敌退守村边房屋;4连、7连由村西攻入村内与3营会合。二十四日四时,我各分队又一起向敌发动攻击,占领房屋数处。敌人见情况不利,便以一部掩护,大部人马向齐会南之马村方向撤退。
      716团即命令1、2 营尾追敌人,而在东西保车的715团不等上级命令即抓住机会给敌以迎头痛击。敌人见势不对,乃转向找子营撤退,被我尾追的1营紧紧纠缠在赵庄、孙庄、刘庄一带。敌以一部兵力冲击我南留路之3团,又被挡回。见突围不成,敌遂退至南留路与找子营之间的树林进行防御,与我军形成对峙。
       双方形成僵持局面后,我120师根据地形平坦,白天攻击不易奏效等情况,决定白天围困,晚上再进行攻击,为此调整部署如下:以715团自孙庄、刘庄向找子营及其以东敌人突击;以2团自北留路向南留路与找子营之间树林敌人突击;以3团自南留路向树林之敌突击;以716团一部位于张曹担任阻击任务,主力向西南树林突击。
      此外,独立1旅1团在侯安、小王庄地区,向大城、吕公堡方向组织防御;独2旅4团在卧佛堂、5团在麻家务向任邱方向组织防御。 24日黄昏,715团1营向找子营进攻,将敌人赶出村外,并配合其他部队将敌压缩于南留路西南的张家坟地中。 25日3时,敌人向张曹我716团2营阵地多次反扑,企图突围,被我2营顽强击退。
      拂晓敌又向我南留路之3团阵地冲击9次,也被我打退。至此,我将敌压缩于南留路西南的张家坟狭小地区内。 25日上午,吕公堡之敌百余人、任邱敌二百余人,又向我军进攻,企图援救被围残敌,被我独立2旅4远、独立1旅1团击退。为全歼敌人,120师令716团、715团再缩紧包围圈,于黄昏时发起攻击,并调三分区27大队进至徘徊屯、张曹地区,防敌向南突围。
       25日黄昏,敌人掩埋尸体,准备突围,我军当即发起进攻。此时,因狂风骤起,尘土飞扬,不便观察,约1百余残敌乘机逃出包围,向南逃窜,我715团尾追二十里,歼其后尾一部,剩余八十余敌经沙河桥逃回河间城内。至此,战斗结束。 此役,共毙伤敌七百余人,俘7名,缴获山炮1、轻重机枪20余挺,步枪200余枝。
       四、经验教训 (一)正确判断情况,适时下定决心。战前,120师分析了敌我情况,认为在冀中第五次反围攻胜利后,敌人已转入分散守备,主力集中于铁路沿线,深入到我根据地内之敌各据点兵力不大;由沧县调往河间之敌是在敌人未发觉我主力东移的情况下孤军冒进的(如敌已发觉我主力动向,则来的兵力不会仅仅700余人),这时我军歼灭该敌,附近各据点增援兵力有限。
      而我军刚由分散到集中,士气旺盛,又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地方武装配合,有打好这一仗的有利条件。 (二)集中优势兵力,采取外线作战。第五次反围攻结束后,主要村镇都被敌占领,我军处于敌人据点四面包围中。敌处外线,我处内线。当敌由河间出动进攻我军时,我军适时以绝对优势兵力将敌包围,由内线转外线,由防御转为进攻,实施外线的进攻战,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三)抢占村落,控制要道,逼敌在无依托条件下实施近战、夜战。这次作战,当敌包围齐会时,我716团3营坚决防守村落;敌向南撤退,我先敌抢占马村;敌转向东,我先敌占领南留路,将其堵回;敌再转向南逃,我先敌强占张曹;最后将敌人逼迫到野外坟地,饥渴交迫,处于绝境,造成了我全歼敌人的有利条件。
       (四)教训。这次作战在组织指挥上仍有不足之处。主要是最后总攻时包围不够严密,结合部衔接不够,战场警戒疏忽,观察不细致,致使部分敌人逃脱。其次,打扫战场也不细致,未能发现敌人埋藏在尸体下的武器。另一方面,此战我兵力占有绝对优势,仍经三天艰苦战斗才消灭敌人,而且附近敌百余人也敢增援,可见敌人战斗力较强,也说明与这样的敌人作战,我军战斗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贺龙26日给中央及八路军总部电: 是役经三昼夜连续战斗,计敌伤亡700余,死尸除焚烧者外,我拾得遗尸100余具,生俘日兵7名,敌伤兵20名,缴获步枪200余支,短枪7支,轻机枪10余挺,掷弹筒3个,山炮架1个,炮弹40余箱,防毒面具70余个,毒瓦斯10余筒,望远镜两个,子弹1万余发,大车50余辆(均载大米、罐头、及死尸),大衣200余件,军毯200床,其它军用品一部,因黑夜追击清扫战场不易,据地方政府报告,此次战斗有一部分枪械及军用品,被当地民众拾得。
       此次敌大施毒攻,职及以下官兵中毒者 500余名,职中毒至今尚不能说话,据医生云恐不致有重大危险。我负伤旅副政治委员幸世修,营长王祥法、马冀良2员,营副周凯龙、蒋玉和2员,连长刘英良、李凤鸣、戴万顺、戴云武4员,连副段风、政治指导员朱金勋、丁当清、周至友、张凯锋、杨汉清5员,政治处干事俞楫清、曹云花2员。
      阵亡团政治委员朱吉昆,连长陈发田、荣世发2员,连副何清,政治指导员戴光等5名,排以下伤亡700余,我消耗步机枪子弹10万发,手榴弹2000余颗。

    俄***

    2018-04-11 05:27:50

其他答案

    2018-04-11 07:27:50
  •   以色列轰炸伊拉克核反应堆
      六十年代后期,伊拉克先后从法国、意大利、巴西等国引进了核反应堆的设备和技术。主要由法国帮助,在巴格达东南20公里处的塔穆兹原子能研究与培训中心兴建了一座生产能力为70兆瓦的乌西拉克核反应堆,价值27500万美元,安装于长500米、宽200米的设施内,计划1981年7月投入运转。
      对此,以色列恐惧不安,早在该设备当年运往伊拉克的途中,就指使情报特工人员将其主要部分炸毁;1980年9月22日两伊战争爆发之后,以色列又于9月27日两次出动飞机袭击了这座核设施。以色列声称,这座现代化的核工厂生产出来的浓缩铀和怀,将可制造三至五颗当量为2万吨的广岛级原子弹,是对以色列的威胁,并于1981年6月7日,再次出动飞机,袭击并摧毁了这座正在建设中的核反应堆。
         一、经过   此次空袭行动,经过精心策划和长期准备,在以色列总理兼国防部长贝京亲自监督下,由以空军的一名上校组织实施。 7日格林威治时间14时45分,经过特别改装的9架F一16和6架F一15先后从西奈半岛上埃拉特市附近的埃齐翁空军基地起飞。
      执行任务的机群,飞越红海,取道沙特阿拉伯北部荒漠地带和沙特与伊拉克的边境上空,飞行50分钟后,抵达远距出发基地1000公里的目标上空。飞行员从空中发现了一座周围数十米、有银色圆顶的孤零零的建筑物,判定为乌西拉克反应堆。在F一15型机的掩护下,担负轰炸任务的F一16型战斗轰炸机编队迅即进入预定飞行航线,准确地投掷了数吨900公斤级炸弹,两分钟之内彻底摧毁了塔穆兹的核设施。
      在以色列飞机临空轰炸时,伊军用高炮零乱地对空射击,但没有发身任何导弹。以机完成任务后,经约旦领空安全返回,降落前,飞机发出雷鸣般的音爆,以通报其胜利凯旋。24小时后,以色列电台广播了空袭成功的消息。   二、特点   以色列军队向来强调突然袭击、出奇制胜。
      从这次空袭行动的实施情况看,亦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选择战机,攻其不备。6月7日是星期天,伊军疏于戒备,同日又是“圣灵降临节”,援建核工程的150名法国技术人员均远离工地休息,攻击时选择在当地时间18时36分,既保证了空袭的突然性,又使人员的伤亡减少到最低限度——仅3人被炸死。
      据认为,如果再过些日子待核反应堆进入生产期进行空袭,其放射性物质的污染将危及数十万伊拉克人的生命。   (二)迂回隐蔽,低空进袭。以机经约旦空袭巴格达附近的目标,航程较近,但因约、伊之间订有一旦他国飞机闯进本国领空便立即通报另一国的协定,所以进袭的飞机不得不舍近求远,取道疏于设防的沙特北部。
      活动半径较短的F一16,经事前改装,已具有执行此次任务的远程攻击能力。为避开地面雷达和防空兵器,以机编队采用超低空进入,直抵伊首都巴格达附近。从沙特东部基地起飞活动的美制E一3A型空中预警机,当时在一千公里外的波斯湾上空飞行,也未发现以色列空军的这批飞机。
         (三)伪装欺骗,通讯保密。执行任务的飞机,被涂上了约旦飞机标志,因为约机出现在友邻伊拉克的领空,伊军一般是不会介意的,伊拉克在同伊朗交战中所需的外援装备,都是从亚喀巴湾经过约旦运至伊拉克的。由于事先秘密地进行了18个用的模拟空袭演练,此次行动一切都是按预定计划进行的,因此在出航途中,编队之间很少通联,必不可少的通话也是使用阿拉伯语,而不用作为“国语”的希伯莱语。
      这些欺骗保密措施,保障了以机在伊军几乎毫无觉察和防备的情况下,顺利通过目标上空,完成了空袭任务。 。

    A***

    2018-04-11 07:27:50

  • 2018-04-11 05:27:50
  • 可以去图书馆看《朝鲜战争》

    史***

    2018-04-11 05:27:50

  • 2018-04-11 05:27:50
  •   1981年以色列空军偷袭伊拉克核反应堆战例分析
    战前策划 以色列空军受命空袭 
      1979年10月,时任以色列总理的贝京下令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部制定一套行动计划,摧毁伊拉克的“塔穆兹1号”核反应堆,而作战方式很快就确定为采用空中突袭手段。
         根据美国提供的卫星照片和以色列情报机关“摩萨德”的情报,以色列空军在沙漠中建造了一个类似“塔穆兹1号”核反应堆的建筑,这样就可以供以军飞机进行有针对性的模拟演练,并且检验轰炸的效果。1980年4月,以色列空军在使用F-4“鬼怪”战斗机进行了一次预演之后,接受了空袭伊拉克核反应堆的使命。
         选定F-16   以色列空军在行动前,进行了精心策划和准备。负责对核反应堆主攻的战斗机最终选定为新从美国采购的F-16,而同样从美国采购的F-15则作为本次任务的护航战斗机。   以色列空军的F-15、F-16当时还没有空中加油的能力,此次行动单程飞行距离1100公里,已经接近了F-16战机航程的极限。
      另外,在此之前F-16战机还从未参加过实战。   为了保证空袭的成功,以空军挑选了20多名一流的飞行员组成空中突击队,并任命第一个从美国接受F-16战斗机训练归来的雷兹上校为队长。编队中最年轻的飞行员伊兰.拉蒙后来成为以色列的第一位航天员,他在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中遇难。
         行动时间定在星期天   行动时间定在了6月7日星期天,因为这一天法国工程师将离开工厂休息,负责防卫的伊拉克军队也同样会因为休息和礼拜而放松警惕。行动前,突击编队的飞机都用从美国进口的战时伪装涂料进行了涂装,同时涂上约旦空军的标记。
         行动经过 落日时分发起攻击   1981年6月7日星期天下午16时整,涂着伪装的以色列空军8架F-16(分成两组)和负责护航的6架F-15战机,从西奈半岛的埃左恩空军基地(现已归还给埃及)起飞,拉开了空袭行动的序幕。   以色列空军之所以选择下午起飞,是为了保证当突击编队在由西向东飞抵目标上空时,“塔穆兹1号”核反应堆刚好处在落日的余晖中,飞行员背向太阳投弹,便于看清目标,而防守反应堆的伊拉克防空火力将处于逆光状态迎敌,射击精度将大打折扣。
         密集编队、超低空飞行   F-16编队中第一组的长机是雷兹上校。参战的飞行员中,除了时年25岁的伊兰.拉蒙外,都是具有实战经验的以色列资深飞行员。作为编队中唯一一个没有结婚、没有小孩的飞行员,拉蒙志愿飞第二组最后一架飞机,也就是整个飞行编队最危险的位置。
            以空军空袭编队飞行路线图   为了秘密飞越伊拉克的盟国——约旦和沙特两国领空,突击编队选取沿约旦、沙特边界的雷达盲区作“波浪式超低空飞行”,并采用了精心设计的密集编队队形,充分利用两国雷达警戒范围的空隙。
      做密集编队飞行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使对方的雷达发现飞行编队时,误以为是一个大型民航机,而不是一个编队机群。整个飞行编队快速、隐蔽地突入伊拉克领空。   炸弹以35度角落下   在飞抵目标前,以色列战机一直处于超低空飞行状态,飞行高度30到150米。
      接近目标后,F-16编队迅速爬升,从2800米左右的高度自西向东俯冲进入轰炸航线,飞机俯冲到1200米高度投弹。每架F-16挂载两枚2000磅(907公斤)美制MK-84炸弹,这些炸弹都是没有任何制导装置的“铁炸弹”,以军飞行员是通过目视瞄准投弹的。
             空袭行动飞行剖面图   为了使炸弹在洞穿目标后爆炸而不发生跳弹,以军飞行员让炸弹以与地面呈35度角的轨迹落下。在高空的F-15护航下,两个F-16小组依次投入攻击,各机之间保持15秒间隔,整个投弹行动持续了2分钟。
         飞在长机位置的雷兹上校投下的第一枚炸弹就把核反应堆的圆顶炸出了一个大洞,每一个飞行员投下的炸弹都命中了目标。仅仅2分钟时间,“奥西拉克”核反应堆就被彻底摧毁了。投弹完毕后,以战机迅速爬升,以12000米的飞行高度返航。   整个行动中,伊拉克以战斗机、防空导弹和高射炮组成的高、中、低空三层空防火力网几乎没有做出任何反应,没有发射一枚防空导弹,也没有起飞一架战斗机进行拦截,只是发射了零星的防空炮火。
      以色列空军编队取得完胜,在毫发无损的情况下直线飞越约旦领空回到以色列。   战例评述   以色列空军长途奔袭上千公里,一击得手,一方面由于参战人员拥有极高的战术素养、行动前策划周密、情报保障工作到位、行动期间隐藏得好;另一方面也充分暴露出伊拉克军队的致命问题:伊拉克没有与周边的阿拉伯盟国建立有效的情报共享机制,使得以色列人钻了空子。
         另外,虽然萨达姆斥巨资从各国引进了大量先进的导弹和战机,在购买预警装备上却惜金如命。伊军没有远程预警雷达和预警机等先进的预警装备,装备的都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式预警雷达,探测距离短、探测死角大。只要敌军飞机作超低空飞行,伊军雷达就发现不了。
      预警迟缓,预警时间太短,使得貌似强大的伊拉克空防力量完全成为摆设。 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经典战例评析》一书,从中外战争史中精选120个战例,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相信会成为所有对研究战争、战役、战术及指挥艺术有兴趣的高中级指挥员、基层军官、院校教员、学员以及广大军事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该书博采战史精华,所选战例多为名仗、奇仗、大仗,或历史影响深远,或蕴含丰富战场智慧,或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战例横跨中外、纵贯古今,汇聚诸多作战样式,评析深刻独到。既有我军的战例,也有外军、国民党军的战例;既有以高技术局部战争和反恐怖作战等为代表的新型作战样式,也有登陆(岛)作战、空中作战、海上作战、空降作战和城市作战等传统作战样式;既有战争行动战例,也有非战争军事行动战例;既有反映战争形态变化的标志性战例,也有反映武器装备在战场上首次运用、强制性改变作战样式的战例;既有成功战例,更有不少失败战例。
      所选战例的广泛性、典型性甚至代表性,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勾画世界战争史全貌和凸显战例独特个性的有机统一。 该书对战例评析匠心独具、着墨较多,约占篇幅的一半。作者坚持运用辩证的观点、历史的方法、科学的思维,从战略背景、作战指导、兵力运用、装备后勤、战斗精神等多个维度分析战争成败得失,探讨交战双方战略、战术,比较将帅之间谋略、决策、指挥等方面的优劣,揭示影响战争进程、结局的关键因素。
      作者特别注重把握战例发生的历史条件和战场环境,进行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立体观照,并以独立、审慎的理性思考,力争给出实事求是的评价。而略去一般的“启示”,更是为了抛砖引玉,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相信所有勤于思考、善于思索的读者,定会从这些战例中领悟出更多的军事智慧。
       作者在充分占有战史资料和广泛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史料,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以历史的视角审视战争,用现实的眼光剖析战例,小心求证、精心考证、用心查证,确保资料详实、数据准确。其中尤其关注那些影响战争胜负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细节,不笼而统之、概而论之。
      比如,诺曼底战役中空降兵之所以完成了预期任务,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空降兵在恶劣天气和夜间,靠一种发出蟋蟀叫声的玩具联络和集结部队。书中对关键细节的描写和刻画,不仅使读者兴趣盎然、印象深刻,也使战例更加生动、耐人寻味。 该书依据人们的阅读习惯,上卷以时代发展为轴线,把古今中外的战争串在一起,进行全景式扫描;下卷以作战样式为架构,形成类型相近的战例集合,方便聚焦式研究;各部分既独立成篇、自成板块,又上下贯通、浑然一体。
      语言朴实、文字简练、通俗易懂;为方便阅读,还配以各种地图和图片,可以说是图文并茂,雅俗共赏。 。

    l***

    2018-04-11 05:27:5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