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如何是自己快速成长成才

首页

如何是自己快速成长成才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5-15 04:35:23
  •   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摘要] 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 是高校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为高校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注入了新的内涵, 从一个新的角度把高校人才培养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极大地丰富了人才培养的内容。
      把“ 以学生为本” 确定为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理念, 将学生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价值主体、权利主体和发展主体, 体现了科学性和时代特色。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 成长成才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
    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发展问题上的具体运用和生动体现。
      科学发展观的核
    心理念在于以人为本,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就要坚持以人为本, 始终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树立和
    落实科学发展观, 不仅对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而且对高校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和社会全面进步, 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高校肩负着培养人才、传承文明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
    是培育和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基础, “ 培养什么人, 如何培养人, 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要解决好
    的根本问题”。“ 社会” 和“ 人” 都是教育的主体, 培养合格的、符合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 人” 是一切高校活动的中心和着力点。
      为此各高校要自觉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把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运用于高校大学生教育实践中, 把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彻和落实到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之中。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从本质上说就是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
    发展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它要求我们无论理论工作还是实际工作, 都要着眼于满足人的需要, 提高人的素质,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将把握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作为培养人、塑造人的地方,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涵盖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系统工程。从理论上讲, 它涵盖了经济学、政治学、生态学、民族学、环境理论等各个学科; 从实践上讲, 它涵盖了民主政治建设、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环境保护、人才培养等各个领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要求各个学科、各个方面都联系起来。
      高校人才培养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定要处理好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关
    系, 保证自身发展, 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 五个统筹” 的要求从社会与人发展的深层意义出发, 明确指出了我国当前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 这些矛盾在各个领域有不同的体现,需要各方面针对各自的情况注重研究发现; 二是“ 五个统筹” 明确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 即要正确地把握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统筹兼顾各种利益关系, 具体研究统筹的内容、途径、方法和实现程度, 妥善处理各方面的矛盾。
      将统筹兼顾的要求应用到大学生成长成才培养实践中, 有利于高校发现工作中的不足, 探索有效的改进途径, 对高校的工作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目标任务、内容和挑战
    培养大量高素质的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 是高校的重要任务, 是高校的历史责任
    和时代使命。
      当前, 高校学生的培养面临的基本形势同以往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第一, 社会多元化、经济全球化、技术高新化要求高校培养多样性的综合型人才, 这些人才应该有完善的知识结构、较高的科技水平、一定的科研能力、综合的判断能力、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一定的思想政治修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
      第二,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求大学生成为“ 科教兴国” 的主力军,这不仅要求要有较高的素质与能力, 而且要求要有社会责任感和爱国心。第三, 大学生的自主意识明显增强。大学生要求作自己成长的主体, 能尽可能地根据兴趣爱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在多样化的发展模式
    下选择成长道路。
      因此, 帮助、教育、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 是高校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大学生成长才的目标是什么? 概括地说, 就是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实现这个目标, 高校在育人过程中要落实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科学的人才培养观。
      因此, 现代社会要求高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 培养学生具备“ 既博又专” 的综合知识结构、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能力结构和以思想素质为先导的个性人格结构。然而现阶段大学生成长成才培养受客观条件及社会的影响, 面临着新的挑战。

    东***

    2018-05-15 04:35:2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