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英国将军伍德沃德的生平是什么?

首页

英国将军伍德沃德的生平是什么?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11-22 01:32:56
  • 伍德沃德
    伍德沃德出生于1917年,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曾任哈佛大学讲师,有著作《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

    喜***

    2018-11-22 01:32:56

  • 2018-11-22 01:25:37
  •   桑迪·伍德沃德(1932—),英国海军上将。14岁加入海军,先后在皇家海军军官学校、皇家海军学院和皇家国防研究院学习。长期在潜艇部队任职,当过二等水兵、工程师、航海官、艇长。后任:“谢菲尔德”号巡洋舰舰长、国防部海军计划处处长、第一分舰队司令部总司令等职。
      1982年指挥英特混舰队参加马岛战争。1989年退役。
      1982年4月3日,英国已决定派遣一支特混舰队前往南大西洋,为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人称福克兰群岛)与阿根廷一战,但这支舰队最高指挥官的人选尚未确定下来。马岛,距英国本土万里之遥,没有一个合适的将领统帅这支特混舰队,是难以完成这一作战任务的。
      国防大臣约翰诺特说:“我们要找到一个铁的司令,用铁一样的意志实现铁的决心!”
      是日晚,伦敦唐宁街头10号首相官邸气氛凝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翻来覆去地看着几个候选人的档案。思虑良久,最后用红笔毅然在其档案上划了一个圈:“就是他!”这名被选中的将军就是桑迪伍德沃德。
      
      伍德沃德是英国“后海军代”中的一员,他们这批人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长起来的军官,虽然没有打过什么大仗,但一直希望再创昔日帝国“殖民的辉煌”。早在海军军官学校学习时,伍德沃德就对历史特别是海战史感兴趣,对英国海军作战史非常熟悉。
      后来他曾多次对部下说:战争是一门实战经验科学,但传统和经验不是刻板的教条,对一个没有实战经历的军人来讲,熟知战例是积累作战经验的起点。
      伍德沃德学习前人但不迷信前人。他认为,前人的经验固然是宝贵财富,但他们的经验适合于今天的实际吗?这是必须思考的问题,否则就不能真正具备统率能力和协调能力。
      他这种穷其究竟的思维习惯,使他在军事院校学习时经常提出一些在教官们看来近乎愚蠢、不值得回答的问题,从而受到指责或讥讽,但他总是说:“不知道一加一等于二,我怎么去解方程!”
      伍德沃德刚从军校毕业到舰上任职时,那些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胡子水兵”,很难接受他这种没有任何实战经验的“学生官”的指挥,处处刁难他。
      许多青年军官遇到这种情况时退缩了,但他坚持了下来。他一面扎扎实实地工作,尊重那些老兵;一面虚心向老军官学习,求得他们的帮助和支持。他在回忆这段经历时写道:“那是我一生中最难的时期,也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与那些老兵们的交往,锻炼了我的领率能力和协调能力。
      ”
      1982年在与阿根廷争夺马岛的战争中,伍德沃德一战成名,跻身于英国海军史,成为与纳尔逊等人齐名的英国海军统帅。不过,那场非正义的战争,也使这位英国将军成了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
      1982年4月2日晚,伦敦唐宁街10号,英国首相官邸灯火通明、气氛凝重,内阁紧急会议正在召开。
      这已是一天之中第3次召开这样的会议了。
      这天早晨,阿根廷军队对驻马尔维纳斯群岛(以下简称马岛)的英军发动突袭,一举将这个距阿仅有450多公里的群岛从英国手中夺回。英伦三岛举国震撼。有“铁娘子”之称的首相撒切尔夫人立即宣布与阿根廷断绝外交关系,并决定调派一支庞大的特混舰队开往南大西洋,不惜一切代价夺回马岛。
      
      由谁来担任这支舰队的最高指挥官呢?一时成了内阁会议的焦点。
      马岛距离英国1。3万多公里。舰队开赴马岛须由北至南穿过大西洋的寒带、温带、热带,再次进入温带和寒带。仓促上阵,劳师远征,没有一个合适的将领来统帅,是难以完成这一作战任务的。
      国防大臣诺特说:“我们要找到一个铁的司令,用铁一样的意志实现铁的决心!”
      此时,撒切尔夫人已将英军统帅部呈来的几个候选人的档案来回翻阅过多遍。她思忖良久,最后将目光盯在一个名字上,用红笔果断地在上面画了个圈:“就是他!”这名被选中的将军就是约翰·伍德沃德。
      
      伍德沃德时年49岁,刚升为少将,是英国“后海军代”中的一员。从未打过仗的他在众多英国将军中无疑是名“童子军”,可谓“名不见经传”。
      英军统帅部的任命在国内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一家报纸评说:让这样一个“童子军”去指挥这样一场复杂的战争,无异于拿重大的政治问题开玩笑。
      但事实却证明了撒切尔夫人这个“勇敢的决定”的正确性。
      在伍德沃德的指挥下,英特混舰队远涉重洋一万多公里,进行大小战斗20余次,最终赢得了后来被军事家称为二战以来囊括“导弹战、电子战在内的规模最大、最复杂”的现代局部战争。
      仅70多天英军便重新攻占马岛,证明这个“童子军”确能挑起指挥整个舰队的重担。
      ———当舰队还在航渡途中,伍德沃德就用奇兵攻占南乔治亚岛,在茫茫南大西洋里找了一个立足点。连老资格的将领也称赞说:“计划得棒极了。”
      ———为制止阿海军行动,他当机立断,命令核潜艇将封锁区外的阿巡洋舰击沉,完成了海上封锁,受到统帅部的嘉许。
      
      ———空中警戒薄弱,他大胆创新,将原来为反潜作战而设计的“海鹞”式飞机用作舰队防空……
      最值得一提的是,人们对他最不放心的年龄问题也成了他的优势之一———他随舰在气候恶劣的南大西洋上漂泊两个多月,始终精力充沛。
      若是换上那些参加过二战的老将,恐怕能否支撑下来都成问题。
      当然,人们对这位“童子军”统帅的担心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但撒切尔夫人却坚持:人的指挥资格不在于他的资历,而在于他有没有指挥战争所需要的智力和各方面的素质。其实,伍德沃德早在英海军军官学校学习时就对海战史特别感兴趣,尤其对英国海军作战史有着惊人的熟悉。
      伍德沃德学习前人但不迷信前人。他军校刚毕业到舰上任职时,那些经历过二战的“胡子水兵”很难接受他这种没有任何实战经验的“学生官”的指挥,处处刁难他。许多青年军官在这种情况下退缩了,但他坚持了下来。他一面扎扎实实地工作,尊重那些老兵;一面虚心向老军官学习,求得他们的帮助和支持。
      最终,伍德沃德在马岛一战成名,成为英国历史上最知名的海军统帅之一。

    l***

    2018-11-22 01:25:3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