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富不过三代”原因?

首页

“富不过三代”原因?

“富不过三代”原因?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9-02-15 11:16:54
    以上各位回答都有道理,归结起来是,一是社会变化或更替;二是因教育等因素造致豪门自身质素降低。
    个人认为,“为何富不过三代”主要原因还是中国社会的特质决定的。用比较时下的话来说是民主体制不完善,私人财产得不到保障。
    从暴秦到朱元璋再到今天,我们这个体制都是这样运作的,皇帝利用官员土豪压榨老百姓,老百姓对官员土豪不满了,皇帝就“咔嚓、咔嚓”杀官员(我们这个体制至今还是杀官员、土豪最多的体制),受皇帝压榨的官员土豪,就变本加厉地欺压老百姓,老百姓实在受不了啦,就揭竿而起把皇帝杀掉,杀杀杀,我们的历史就在这种杀戮中周而复始,按照中国这种体制,不改革,财产能持续几代?在美国、欧洲,富人历史追究就是14世纪,中国富不过三代,就全杀光了,……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如果没有注重人权、自由和法治的民主制度来支撑,不但走不多远,很可能会车毁人亡。
    

    幸***

    2019-02-15 11:16:54

其他答案

    2019-02-15 11:50:17
  • 生活富裕了,人也慢慢的变懒散,也学会了怎样去享受人生,更慢慢的淡忘了创业的艰辛.甚至少再创业或干脆不再去创业,再则就是入不付出,久而久之再大的家业也会吃空的一天.

    是***

    2019-02-15 11:50:17

  • 2019-02-15 11:40:08
  •   “富不过三代”的真正原因
    一、富不过三代的现象使富人家族终生困惑迷茫,只能“认命”。 
    2009年06月22日, 中国青年报刊登了由黄铁苗撰写的一篇文章:“95%中国民营企业家富不过三代:子女教育失误”。文章里谈及的富不过三代的内容主要有以下5点: 
    1。
      “古今中外大量家族兴衰史表明,无论某一家族通过什么途径发家致富,保持富裕状态的时间,很少有超过三代的,故被世人总结出一条定律,叫‘富不过三代’。” 2。“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企业家已经超过了300万,调查显示,由于找不到合格的接班人,95%以上的中国民营企业家无法摆脱‘富不过三代’的宿命。
      ” 3。 “有研究表明,目前国内富人家族的孩子中,只有约10%的子女继承了父母的优良品质,成为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人。对不少富有家族及企业来说,不是富过三代的问题,而是能否富过两代的问题。” 4。“富不过三代”并非中国特色,全球家族企业普遍面临“穷孙子”问题。
      在美国,家族企业在第二代能够存在的只有30%,到第三代还存在的只有12%,到第四代及四代以后依然存在的只剩3%了。葡萄牙有“富裕农民——贵族儿子——穷孙子”的说法;西班牙也有“酒店老板,儿子富人,孙子讨饭”的说法;德国则用三个词“创造,继承,毁灭”来代表三代人的命运。
      ” 5。“清末名臣曾国藩的外孙聂云台有感于社会风气奢靡不正,曾写了《保富法》一书。他说,四五十年前的有钱人,家业没有全败的,子孙能读书、务正业、上进的,百家之中,仅有一两家。写《曾国藩》小说的历史学者唐浩明说,与曾国藩同时代的大多数中兴将帅家庭从儿女那一辈起便不努力,到子孙辈曾孙辈,嫖赌抽大烟、游手好闲几乎成为通病,到最后潦倒沦落,将祖宗的脸面丢光;儿孙贤肖的家庭则不多。
      ” 文章里说,造成富不过三代的原因是:“不少富有家族缺乏勤俭精神”和“对子女教育的失误”。文章认为,富人们“没有理性地认识到过去的艰苦对自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正是过去艰苦磨炼的吃苦精神,对自己的艰难创业起到了积极的支撑作用,才使自己拥有财富。
      反而,他们不希望子女再吃苦受累,对子女娇生惯养,以为多给子女钱财,子女就会好好享受。但是事物往往走向反面,不知创业艰难的富裕人家的子女常常挥霍浪费,最终导致家庭败落。”文章里还说,“毕竟有些家族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富过三代甚至一直延续下去,那么,其中最核心的经验是什么呢?”文章里也总结出了5条经验:“重视做人教育、重视勤劳节俭教育、重视艰苦奋斗精神培养、注重能力培养、积极参与慈善事业”。
      文章里总结出的5条经验给人的感觉是,如果按照这5条经验去做,似乎也就可以避免富不过三代现象的产生了。 富不过三代的原因真如黄铁苗的这篇文章里说的那么简单吗?如果富人家庭都按照文章里总结的5条经验去做,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吗?事情并非那么简单。
       这篇由黄铁苗发表的文章里所谈及的富不过三代的“原因”和所总结出的“经验”,涉及到了人性的作用和如何改造人性的问题。其实,黄铁苗总结出的这些经验是在老生常谈,而且,这种“老生常谈”如果从孔子和柏拉图时代算起的话,已经谈了两千多年。在这两千多年里,古今中外的著名教育家、哲学家、心理学家和学者一直都在谈教育、知识和经验对于改造人性的重要性。
      孔子说:性相近,习相远;古希腊时期的大思想家柏拉图说:我们应该尽量从一开始就让孩子们听到一些有关道德影响的故事,这必定是给他们上的最好的一课;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的鼻祖华生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只要给我健康和体形健全的婴儿,不论他们的才能、爱好和天性如何,也不管他们是什么民族,让我在一个专门的环境里培养他们,我保证把他们培养成为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当然还包括乞丐和小偷”。
       教育、知识、经验(环境影响)当然是必要的,但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即便教育家、哲学家和学者们谆谆教诲了2千多年之久,可让人困惑的是,为什么古今中外的那些败家子们就是不肯改变其无能的人性?为什么富不过三代的现象竟然会在人类强大的教育体制、知识体系和经验体系所控制的社会中成为了一条长期存在的“定律”?如果说,这是因为那些富人家的父母“对子女娇生惯养”,使子女们不知创业艰难,最终导致家庭败落,那么,这些子女在家庭败落、尝遍生活的艰辛之后,为什么还是不能奋发图强、振兴家业呢?一边是孔子、柏拉图、培根、华生等无数的教育家、哲学家、心理学家和学者们不断的谆谆教诲和鼓励,另一边,人们却在不断听到“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和“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等矛盾的声音。
      在这些相互矛盾的“教诲”与“声音”的折磨下,很多富人始终无法明白,为什么他们的子女会成为败家子女,会成为“逆子”,这些富人最终只能在困惑迷茫中闭眼归天。还有一些富人求助于神灵,祈求“老天爷”保佑富贵延续,后继有人,在呼天天不应之后,最终只能“认命”。
       二、导致富不过三代原因的哲学根据和科学根据 富不过三代的现象之所以会在人类社会里不断重演,使人们困惑不解,其根本的原因在于,人们缺乏对遗传基因的正确认识,或者说,缺乏对“商业基因”、“领导基因”、“军事基因”、“艺术基因”、“文学基因”、“科学基因”等助人成功的一些特殊基因的认识。
      一个人的未来发展情况,不仅涉及到他的精神意志的作用和环境影响(教育、知识、经验),还涉及到他的生物基础的情况,即基因的情况。 1。哲学根据 唯物主义哲学认为,物质为第一性,精神为第二性。也就是说,基因属于第一性的因素,精神意志属于第二性的因素。
      环境影响(教育、知识、经验)属于精神文输入的范畴,也属于第二性的因素。总体说来,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可以反作用于物质。精神意志和环境虽然可以影响人,可以反作用于人的遗传基因构成的生物基础,使人做出相应的生物反应,但并不是说,精神意志和环境影响影响就可以改变人的基因结构,使他们的本性彻底发生改变。
      因此,对于一个人的未来发展,其基因应属于第一位的因素,其精神意志和环境影响应属于第二位的因素。 从哲学上看,富不过三代的现象主要是人的物质基础(相关基因所构建的生物基础)的差异性导致的。 2。高尔顿的统计数据根据 虽然人类的很多基因还没有被发现,但是,我们可从参考英国科学家高尔顿的遗传统计数据,从而找到遗传学上的依据。
       高尔顿参照英国1865年出版的《时代名人辞典》,对英国名人家族进行了研究,力图证明智能遗传的存在。例如,他考察了1660-1860年间286名英国法官及他们的亲属情况,经过统计,他发现,平均每100个英国法官的亲属中出现了38。3个名人,其中包括8。
      4个名人父亲、7。6个名人兄弟和11。7个名人儿子等。他在调查了英国1768-1868年100年间的首相、将军、文学家和科学家共977位名人的家谱和亲属后发现,977位名人亲属中产生了332名杰出人士,其中有89个父亲、129个儿子、114个兄弟。
      他的统计结果验证了遗传与天才之间的密切关系。根据高尔顿的推算,在一般老百姓中,4000人才产生一名杰出人士。高尔顿因此断言“普通能力”也是遗传的。 高尔顿还发现,在名人的后代中,随着亲属血缘关系的疏远,杰出后代的比例也随之明显下降。 在高尔顿的研究里,虽然没有提及对工商家族的研究,但是,从逻辑上来说,既然其他名人家族的兴衰与遗传因素(基因)的作用密切相关,那么工商家族的兴衰必然也与遗传因素的作用密不可分。
      更何况,“富不过三代”现象除了包括工商家族的情况,也包括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等其他富人家族的情况。 黄铁苗说:“在美国,家族企业在第二代能够存在的只有30%,到第三代还存在的只有12%,到第四代及四代以后依然存在的只剩3%了”。
      黄铁苗说的这种关于富人家族的接班人的数字随世代递减的现象,正好验证了高尔顿发现的一条重要遗传规律:在名人的后代中,随着亲属血缘关系的疏远,杰出后代的比例也随之明显下降。 中国目前实行独生子女的计划生育政策,富人家族后代接班人的比例会更低,这属于特殊情况。
      这种比较特殊的情况使得很多“富二代”无法成为合格的接班人。 3。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科学根据 “孟德尔分离定律”揭示的3∶1的遗传规律与高铁苗提到的美国富人家族第二代接班人的30%的数据基本吻合;此外,孟德尔揭示的3∶1的遗传规律与高尔顿统计出的名人亲属中的100与38。
      3和977与332的遗传比值也基本吻合。 孟德尔分离规律是孟德尔在对豌豆进行杂交试验中发现的,他用纯种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进行杂交试验,结果发现,子一代(第二代)都是高茎。也就是说,在子一代中,高茎豌豆的基因成为了显性基因并且完全得到表现,而矮茎豌豆的基因完全成为隐性基因,没有得到表现。
      孟德尔用纯种的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进行的杂交试验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在杂交的子一代中,红花豌豆的基因完全成为显性基因,而白花豌豆的基因完全成为隐性基因。孟德尔把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出来的高茎子一代的种子再次播种,并让其自授花粉,结果生长出了两种类型的豌豆:一种是高茎的豌豆,一种是矮茎的豌豆。
      也就是说,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基因都表现为显性基因,分别得到了表现。孟德尔对试验数据进行了统计,他发现,在1064株豌豆中,高茎的有787株,矮茎的有277株,两者的数目之比接近3∶1。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的实验也得到了类似的统计结果,在929株豌豆中,红花豌豆有705株,白花豌豆有224株,两者的比值也接近3∶1。
       孟德尔用不同类型的豌豆进行杂交试验所产生的杂交效应也称为“杂合效应”,即不同类型的基因进行重组所产生的效应。杂合效应所产生的后代称为“杂合体”(杂合子)。人类繁育后代的行为,通常属于杂合效应,即携带不同类型基因的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结合生育后代。
      人类繁育所产生的杂合效应,很多时候用肉眼都能观察出来,例如;高矮、胖瘦、相貌、肤色、性格、健康、疾病等。 孟德尔分离定律所揭示出的是生物中所存在的一种普遍性的遗传规律,这种遗传规律表明,在杂合效应的影响下,某些特定基因遗传给后代之后,会在后代中形成3∶1的遗传比例。
      人类也是生物,自然也要受到生物遗传规律的支配。故此,孟德尔分离定律所揭示的3∶1的生物遗传规律能够间接地证明,人类的遗传性是有规律可循的。高铁苗说:“在美国,家族企业在第二代能够存在的只有30%。。。。。。。”高铁苗提到的30%的数据与孟德尔分离定律所揭示的3∶1的遗传比值基本吻合。
      也就是说,在杂合效应的影响下,家族企业家的第二代从前辈身上所遗传到“商业基因”基本上遵循了3∶1的遗传规律,即接近30%的比例。高尔顿统计出的遗传数据显示, 100位法官的后代中产生了38。3位杰出人士,977位名人的后代中产生了332杰出人士,他统计出的这两组数据的比值与孟德尔分离定律所揭示的3∶1的比值也基本吻合。
      具体地说,名人家族的第二代所遗传到的“领导基因”、“军事基因”、“文学基因”和“科学基因”也基本上遵循了3∶1的遗传规律。 4。基因科学的根据 目前,美国、德国等国家的科学家已经发现了“语言基因——FOXP2基因”、“暴力基因——MAOA基因”、“犯罪基因——XYY基因”、“长寿基因——FOXO3A基因”及其决定性的作用,台湾师范大学等研究团还发现了与学习成绩密切相关的基因:“COMT基因”。
      无疑,随着基因科学的发展,人类的商业基因、领导基因、文学基因、科学基因及各种致病基因等将被逐一发现,这只是个时间问题。 三、 富人们的子孙后代总体上都在不断沦落、一代不如一代吗? “富不过三代”之所以成为了一条“定律”,确实说明,富人家族能够一直延续下去的只有极少数。
      而且似乎还说明,富人们的子孙后代总体上都在不断沦落、一代不如一代。黄铁苗所提及的美国家族企业接班人呈现30%、12%、3%的递减数据,似乎也说明了相同的问题。那么,这真的可以证明,富人们的所有子孙后代真是在不断沦落、一代不如一代吗?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这岂不说明能够创造财富的人越来越少了?显然,这种逻辑是有问题的,那么问题又在哪里呢?这个问题需要从家族的“姓氏”问题说起。
       传统上,东西方的各民族都习惯于用男性的姓氏作为家族的姓氏,把女性的姓氏排出在外,这种带有性别歧视色彩的家族定义方法,实际上是把女方基因对家族的影响排出在外。但是,从基因遗传的延续性来看,在富人家族的世代更替过程中,来自女方的基因始终存在,来自女方的基因不可能会随女性的姓氏从家族定义上排出而消失,而是在她们的子孙后代中成为潜在的基因动力。
      换一种说法,比如说,富人张三具有很发达的商业基因,但他只有一个女儿张四,没有儿子。张四虽然也姓张,但由于她从父亲那里遗传到的商业基因在她身上成为了隐性基因,她因此没有能力女承父业,因此,张三的富人家族在经过了“富二代”以后便衰落下去。但这并不等于说,张三的商业基因从此就消失了。
      虽然他的商业基因在张四身上成为了隐性基因,但是,张四身上的隐性商业基因会在她的某些子孙后代中表现为显性基因,并促使她的这些子孙后代发财致富。然而,张四的这些子孙后代虽然也成为了富人,但他们已经不再姓张,而是成为了另外一个姓氏的家族。孟德尔遗传学中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证明,遗传因子(遗传基因)不会因为杂合效应而消失,而是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分配到不同的配子(精子和卵子)中去,并以显性和隐性的不同表现形式继续遗传给后代。
       因此,从基因遗传的连续性的角度来看,富不过三代的现象并不等于说,富人的所有子孙后代都在不断沦落、一代不如一代。实际情况是,由于不同的家族使用了不同的姓氏以及隐性基因的作用,才导致了富不过三代现象的产生。所以,对于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总体人口来说,并不会因为富不过三代现象的存在,而出现创造财富的人越来越少的情况。
      因为,虽然各个家族的姓氏不同,虽然杂合效应会使某些基因暂时成为隐性基因,但从基因代代遗传的角度来看,人类固有的那些基因始终存在。 四、结论 目前,人类已经在逐渐进入基因时代,基因革命将不可避免。正确认识人类基因的作用及其价值,并利用好基因原理、基因技术来培养各类所需人才,对于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在这方面,尽管美国、中国等一些国家建立人类名人精子库的作法,或许还缺少比较精确的科学性及可行性,但这种做法也许能为人们提供一些启发、参考和借鉴,从而推动人类基因科学朝着健康、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大约1万前发生的农业革命,改善了人类的生活,使人类摆脱了茹毛饮血、采集野果的艰难生活,加快了人类社会的发展;18世纪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最终使机器取代了手工劳动,使科学地到了长足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改天换地,日新月异。
       可以断言,基因科学的发展必然会导致基因革命的发生,而基因革命必将改变人类自身。 。

    你***

    2019-02-15 11:40:08

  • 2019-02-15 11:17:32
  • 可能是跟中国的某些习惯习俗什么的有关吧,家长对孩子太宠爱了,怕孩子吃苦,什么都帮孩子想着。最后自己不行了,孩子也就没有人罩喽。

    z***

    2019-02-15 11:17:32

  • 2019-02-15 10:59:03
  • 财富先天足,不知由来苦;少了胼胝罪,焉能涉远足!

    仰***

    2019-02-15 10:59:0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