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鲁迅《社戏》中孩子们到底喜不喜欢看社戏?从哪里看出来?

首页

鲁迅《社戏》中孩子们到底喜不喜欢看社戏?从哪里看出来?

鲁迅《社戏》中孩子们到底喜不喜欢看社戏?从哪里看出来?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12-27 01:36:00
  •   不喜欢。文中开篇就有说明。随后也有列举如下:
    1、“。前十年是绝不看,因为没有看戏的意思。然而都没有看出什么来就走了。”
    2、因为看戏时的气氛不好,因此“便联想到私刑拷打的刑具,不由的毛骨悚然地走出了。
      ”还造成“耳朵只在冬冬喤喤的响”。
    3、第二回看戏的原因并不是喜欢,而是“本是对于劝募人聊以塞责的,然而似乎又有好事家乘机对我说了些叫天不可不看的大法要了”,甚至是为了对得起票价,“大约一半也因为重价购来的宝票,总得使用了才舒服。
      ”在加上不了解名角,遭到嘲笑使得“我深愧浅陋而且粗疏,脸上一热。”最终也没有见到盖叫天。从此印象不佳也就更加不堪了。
    4、爱戏曲的人听到的是优美的旋律,看到的是美丽的服装,而“我”听到看到的却是“冬冬喤喤的敲打,红红绿绿的晃荡”,“忽而使我省误到在这里不适于生存了。
      ”留下的却是些微不足的小事情“夜气很清爽”。从此告别了中国戏。
    以上是作者长大后在北京对戏的总体“不喜欢”表达,形成了“中国戏是大敲,大叫,大跳,使看客头昏脑眩”的根深蒂固的印象。
    5、儿时的“我”似乎很喜欢,因为“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为了去看戏,“我”决定“不钓虾,东西也少吃。
      让母亲很为难”,终于让外祖母出动,得意成行。然而作者用了大段的文字表述的却是乘船两岸的风景和清爽的心情。及至到了后,“我”似乎还是喜欢的,因为“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6、近了后伙伴们关心的是铁头老生的翻筋斗,然而却没有翻成。
      “我”关心的是“蛇精”和“跳老虎”,从作者用词上“咿咿呀呀”、“疏疏朗朗”、“白地”等以及人们的行为“
    他们也不在乎看戏”“吃糕饼、水果和瓜子”也衬托出孩子们对戏的心态。
    7、“怕”、“担心”、“忍耐”、“破口”、“喃喃”、“骂”、“吁气”、“熬”等词的运用,清楚滴吧孩子们看戏的心态、神态——不喜欢——活脱脱滴表现出来。
      
    8、“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
    9、直至结尾,作者用“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来结束全篇,其实这时的“戏”和社戏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
      
    从以上分析,可以判定孩子们是“不喜欢”看戏的,喜欢的却是儿时小伙伴在一起无拘无束\欢快自由、偷吃罗汉豆......这些生活中的戏。

    z***

    2018-12-27 01:36:0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