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古代也有官员退休制度吗?

首页

古代也有官员退休制度吗?

古代也有官员退休制度吗?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10-15 09:38:25
  •   古代官员的退休称为“致仕”,即“还禄 位于君”,意为交还官职。官员到一定年龄而致仕的做法自周代 起就有。周初,随着奴隶制国家机构的发展, 把“致仕”作为官制中的一项内容。《礼记•曲 礼上》云:“大夫七十而致仕。”孔颖达疏曰: “七十曰老,在家则传家事于子孙。
      在官致所 掌职事于君,退还田里也。”意即人到七十岁 就老了,在家者应把家事传给子孙,在朝廷 当官的则要把职位还给君上,以让贤者。这 些记述成为后世各个朝代官员在何时退休 的基本依据。秦汉基本沿用“大夫七十而致仕”的周 例。汉朝时逐渐形成了一套人事行政制度, 明确规定了官员退休的条件和待遇。
      如《西 汉会要》中的丞相韦贤,他在七十多岁时“以 老乞骸骨”,皇帝赏赐他百斤黄金和一处宅 第,准许他退休了。唐代对官员退休也有规定:“诸职官及 七十,精力衰耗,例行致仕。”另外,若身有疼 病或受伤,不到致仕年龄的也可退休请俸。此后,宋、元、明各朝都有如此制度。
      清代,官员的致仕年龄提前。老弱病残、 不能任事者可提前退休。文官六十应告退, 是否允许需等待批准;武官则“自副将以下, 年六十者概予罢斥”,因为军营贵朝气、忌暮 气,需要保持战斗力。 但这条规定对提督、总 兵之类的高级武将不适用。当然,古代官员的退休年龄也不是绝对 的,朝廷重臣、有功者和特旨选用者不受退 休年龄限制。
      宋代的大学问家一朱熹就没有因老 病而致仕。他于宋宁宗庆元元年“夏乞致仕 不允”,又过了四年“乞致仕”,仍未获允。直 到“庆元六年春二月辛酉改《大学诚意》章, 甲子以疾终于正寝……享年七十有一”。元代规定“集贤”、“翰林老臣”不致仕, 即使三品以下,也可如此。
      如天文、历法专 家郭守敬,逾七十申请退休,朝廷不准,直 至八十六岁时才卒于知太史院任上。清代康、雍、乾三朝元老徐元梦“自以年 老衰迈,不能办理刑名事件,疏辞”,却屡请 不准。乾隆还特意下诏:“徐元梦老成望重, 虽年逾八旬,未甚衰惫,可照旧供职,量力行 之,不必引退。
      ”最后他以八十四岁高龄卒于 任上。

    小***

    2016-10-15 09:38:2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生活常识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