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什么叫深藏不露?

首页

什么叫深藏不露?

什么叫深藏不露?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8-06 14:13:38
  •   
    无论何人,只要在社会上混过一段时间,便多多少少练就察颜观色的本 事,他们会根据你的喜怒哀乐来调整和你相处的方式,并进而顺着你的喜怒 哀乐来为自己谋取利益。你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意志受到了别人的掌控。如 果你的喜马哀乐表达失当。有时会召来无端之祸。
      因此,高明的掌权者一般 都不随便表现这些情绪,以免被人窥破弱点,予人以可乘之机。越是精于权 术的人,城府便越深。 事实上,喜怒哀乐是人的基本情绪,这世界上应该没有这种人一一心如 止水,没有喜怒哀乐吧!如果有的话,只能是“植物人”。 没有喜怒哀乐,这种人其实蛮可怕的,因为你不知道他对某件事的反应、 对某个人的观感,让人面对他时,有不知如何应对的慌乱。
       其实,没有喜怒哀乐的人并不存在,他们只是不把喜怒哀乐表现在脸上 罢了。而在人际交往中,做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所以,要把喜怒哀乐藏在 口袋里,别轻易拿出来给别人看。 在官场上,不轻易表露自己的观点、见解和喜怒哀乐,被称为“深藏 不露”,这是上司用以控制下属的一种重要方法。
      聪明的当权者一般都喜欢 把自己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不计别人窥出自己的底细和实力,这样部下 就难以钻空子了,就会对上司感到神秘莫测,就会产生畏惧感,也容易暴 露自己的真实面目。上司如同在暗处,下属如同在明处,控制起来就比较 容易了。 唐代奸相李林甫,“口蜜腹剑”,惯于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城府极深, 具有笼络驾驭部下的过人本领。
       唐玄宗宠信重用蕃将安禄山,此人大奸似忠,貌似粗旷,内有计谋。表 面上给人一种憨厚忠直的印象,骨子里却狡诈多端。安禄山想方设法讨取了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欢心,权位日高,架子也大了起来,渐渐不把朝臣们放在 眼里。除了在玄宗面前假装恭敬顺以外,对其他人都傲慢无礼。
      这种情况早 被李林甫看在眼里。 一天,李林甫召见安禄山。安禄山到李宅之后,长揖拜见,端坐在客位 上,显露出一种盛气凌人的架势。李林甫也不动声色,只是用两只小眼睛一 动不动地看着他,一句话也没说。安禄山见李林甫目光深邃,咄咄逼人。感 到有些不自然,盛气顿时减了一半。
      这时,李林甫转身告诉下人,有事去宣 召王珙大夫进见。王珙进屋之后,刷刷刷地迈着小碎步走上前,规规矩矩地 向李林市大礼参拜,十分谨慎小心,诚惶诚恐,好象很怕说错一个字,迈错 一条腿似的。当时王珙在朝廷中的实际地位是仅次于李林甫的第二号人物, 从来都和安禄山平起平坐。
      安禄山见王珙对李林甫如此敬重畏惧,不由自主 地感到有些窘迫,虽然没去补拜大礼,也立刻恭谨起来,不敢出大气。王珙 走后,李林甫才和安禄山说话。他把安禄山所作所为的意图和心理活动都说 得十分透辟,全说到安禄山的心里去了,安禄山大吃一惊,想不到自己心灵 深处的隐私也让李林甫含而不露地点出来,立时汗流夹背,衬衣湿得沾在身 上。
      这时,李林甫脱下自己穿着的袍子给安禄山披上,用好话安慰他一番。 从此,安禄山虽然经常侮慢别的朝廷大臣,却非常惧怕李林甫。每次来京城, 他都要小心谨慎地拜谒李林甫,每次交谈李林甫都能洞察他的心扉,使他面 容改色,汗流沾衣。在范阳时,每当有使者从京城归来,安禄山问的第一句 话就是李林甫说他什么了,如果有褒扬他的话就满心欢喜,如果有警告他的 话就用手摸着额头说:“哦,我可得多加小心,不然,大祸就要临头了”。
      安 禄山怕李林甫竟怕到这种程度。李林甫也看出安禄山已蓄反心,但觉得自己 死前可保无忧,反正安禄山不能取代自己的相位。只要生前能享受荣华富贵, 至于唐朝江山如何,哪还顾得上管它呢?所以安禄山在李林甫死前始终未敢 做乱。 李林甫晚年与杨国忠争权,杨国忠背后有杨贵妃撑腰略占上风。
      当时 李林甫年老病重已成风中之烛。听说李林甫已经生命垂危,杨国忠心中暗 喜。为了探听虚实,就亲自去李林甫家中问候。不知为何,李林甫虽然病 容樵悴,但目光还是那么尖锐,杨国忠不由自主地腿就软了,“扑通”一声 跪倒在病床前。李林甫见状,流下两颗泪珠,说:“林甫就要死了,我死后 你必当宰相。
      以后我的家事就要拖累你了。”杨国忠早领教过李林甫的厉 害,深知此人狡猾奸伪,帷怕李林甫设计诈骗,所以非常紧张。满头大汗。 竟半天不敢说话。 李林甫城府之深由此可见一斑。 深藏不露,喜怒不形于色固然是上司控制下属的有效手段,但有时做得 过了头,不仅不能达到树立威信的目的,反而引起下属的逆反心理,结果适 得其所。
       民国初年,袁世凯一心想登上皇帝的宝座。他指使党羽大造舆论,一时 间谣言四起,劝进者络绎不绝。袁世凯心中暗自高兴,但表面上装得煞有介 事,一有机会就向别人表白自己是拥护共和忠于民国的。即使在他的心腹大 将冯国璋、段祺瑞面前也是如此。 据说,冯国璋曾专程赶到北京向袁世凯探听虚实。
      袁世凯装得一本正经: “华甫,你我是自己人,难道你不懂得我的心事!不妨对你明说,总统的权力 和责任已经与皇帝没有区别,除非为儿孙打算,实在没有做皇帝的必要。我 的大儿子身带残废,老二想做名士,我给他们排长做都不放心,能够付以国 家的重任吗?而且,中国一部历史,帝王家总是没有好结果的,即使为儿孙 打算,我更不忍把灾害给他们。
      当然,皇帝还可以传贤不传子。但总统同样 可以传贤,在这个问题上,总统皇帝不就是一样的吗?” 冯国璋听后插言道:“总统说的是肺腑之言。可是,将来总统功德巍巍, 到了天与人归的时候,只怕要推也推不掉哪!” 袁好像很生气的样子,坚定地说:“不,我决不干这种傻事!我有一个孩 子在伦敦读书,我叫他在那里置了一点产业。
      如果有人一定要逼迫我,我就 出国到伦敦,从此不问国事。” 冯国璋听了老袁如此诚恳和坚实的表白,自然也就不存在任何疑心了。 然而,冯国璋刚刚离开袁府,袁世凯就气冲冲地回到书房,大骂冯国璋 忘恩负义,连声说:“冯华甫真是岂有此理!华甫真是岂有此理!” 老奸巨猾的袁世凯向来喜欢让部下猜测自己的心思。
      由于城府过深连心 腹大将有时也难以领会他的真实意图。冯国璋自恃跟随老袁多年,他把袁世 凯的一番假话当成了肺腑之言。但纸是包不住火的,冯国璋刚回南京,活灵 活现的帝制机关筹安会便公然通电成立了。冯不禁跳起脚来发火说:“老头子 真会做戏!他哪里还把我当作自己人!”从此与老袁分道扬镳。
      真可谓“聪明 反被聪明误”,袁世凯深藏不露,机关算尽,结果只落得个部下离心离德,众 叛亲离的可耻下场! 物极必反,任何事情都有一个限度。

    王***

    2016-08-06 14:13:3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生活常识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