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究竟该给孩子什么?

首页

究竟该给孩子什么?

家庭教育,究竟该给孩子什么?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7-06-23 12:18:07
  •   感受孩子的需求,抓住家庭教育时机
      目前我国有4亿多户家庭,这一庞大的家长群体在素质不断提高的同时,无不把子女教育列为家庭的头等大事。从孩子进入幼儿园开始,家长就开始琢磨让孩子上什么学,安排孩子学什么,以爱为名的教育期待、教育理念日渐扩散成一种社会的惯性思维,并把这种家长群体的集体焦虑延续至下一代。
         华中师大一附中校长周鹏程对于家庭教育,曾提出建立父母学校的观点。认为家庭教育的土壤是家庭关系,家庭教育的重心不在“教”而在“育”,良好的家庭关系、温馨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正所谓“环境育人”。家庭教育专业化迫在眉睫,对应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提出父母1。
      0、父母2。0的的概念,让父母的成长跟得上孩子的发展。   适时引导,找准家庭教育方式   “养不教,父之过”、“当面教子,背后教妻”、“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当我们回顾关于家庭教育的俗语时,不难看出,中国家长虽然对于自身的权威地位和角色定位从未有过怀疑,但在教育孩子时找不到科学的方法,只能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骂不成才”这些老话,在孩子出现问题时,用传统甚至极端的方式去教育孩子,既收不到良好的效果,还有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中国的大多数父母缺乏自我成长的意识,“父母皆祸害”的豆瓣小组曾经引发社会讨论,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父母之爱何以成为了伤害?家长力如果起了反作用,将会产生过犹不及的反效果。教育专家、《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对于家庭教育的看法是,任何的美好教育目标,绝对不能用错误的手段达成。
      当下很多教育伪概念,就是把一些错误的行为合理化。比如说哭声免疫法,任由幼小的孩子哭泣悲伤,美其名曰培养独立性。严厉教育是危险教育,教育伪概念会带给孩子很大伤害,父母的爱给再多也不会形成溺爱,反而那些以爱为假象的控制使孩子出现很多问题。   过犹不及,掌握家庭教育的力度   做一名合格的家长,需要用心尽力,但更需要学习和智慧。
      给孩子正确的陪伴,避免过犹不及的现象,是许多家长需要注意的问题。由于生活与工作的重压,给孩子的陪伴时间较少,出于补偿心理,家长可能对孩子有求必应,不仅导致正常的成长教育缺位,隔代教育、溺爱等方式,不利于为孩子提供高质量的陪伴。

    董***

    2017-06-23 12:18:0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