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关于核酸

首页
淋球菌核酸测什么意思

关于核酸

有人提出"吃核酸补核酸"的说法,你是否赞成这种观点?为什么?
请帮我从赞成和不赞成两个角度分析一下,谢谢.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10-06 09:38:01
    小谈一下:
    赞成:吃进人体的核酸被消化成氨基酸、五碳糖、磷酸、碱基等物质,这就为人们自身核酸的合成提供了原料,也就做到了“吃核酸补核酸”。
    不赞成:吃进人体的核酸因为被消化分解成其他物质,即不再是核酸本身而不能直接为人体提供所吃进去的核酸,做不到“吃核酸补核酸”。
    其实,这两种说法不矛盾,赞成强调的是间接性,不赞成强调的是直接性。

    1***

    2006-10-06 09:38:01

其他答案

    2006-10-06 13:59:40
  •   凡是学过生物的都不会赞成。赞成的人基本都是不懂的人。
    基本观点:
    第一,外源核酸不可能直接被人体细胞利用,也幸好不能被利用。人体细胞中的核酸都是自己合成的。
    第二,食物中的核酸都将被分解成核苷酸、核苷、磷酸核糖、碱基,然后或者用于合成核苷酸(联起来就成了核酸),或者参与其他代谢途径,或者降解排出体外。
       第三,一般人不存在食用核酸太少的问题。即使食用的核酸太少,也不会影响人体细胞中核酸的合成,因为核苷酸有别的合成途径。 第四,服用的核酸太多,反而有可能导致血液、尿中尿酸太多,而对身体造成伤害。 附录: 出处:方舟子写的一篇文章,很好,此人是中国科技大少年班高人,后来在美国学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为什么说“核酸营养品”是商业骗局? 为什么说“核酸营养品”不只是商业炒作,而是商业骗局?商业炒作好歹还有点依据,只不过被大大夸大了,比如“脑白金”,至少还能当安眠药用,广告所声称的其他功能则没有确凿的依据。但是核酸营养品则是没有任何依据的赤裸裸的欺诈。
      任何学过生物化学的人都不难看出这是类似于水变油的违背基本科学常识的骗局。那些为水变油辩护的专家还可以说是被魔术戏法所蒙骗,而从事生物化学研究的大连医科大学崔秀云教授公然为核酸营养品做宣传,除了被商家收买,昧着良心帮助欺骗消费者之外,没有其他的解释。
       核酸营养品的鼓吹者声称,核酸是人体细胞中的关键物质,补充外源核酸,就能延年益寿,乃至“长寿不老”(崔秀云语)。如果外源核酸真的能够进入细胞被人体利用,那才叫糟糕。它们会引发过敏反应,而且核酸做为遗传物质,如果被结合进了细胞遗传机件中,将会导致遗传信息传递、表达的混乱,人就会生病乃至有生命危险。
      病毒就是将外源核酸注入了人体细胞中,而危害人体健康的。 幸运的是,外源核酸是不可能被人体直接利用的。食物中的核酸在肠道中先是被核酸酶切割成寡核苷酸,又被磷酸二酯酶进一步水解成单核苷酸。进而,核苷酸被核苷酸酶水解成核苷,被吸收进细胞中。在磷酸化酶的作用下,核苷又分解成了碱基和磷酸核糖。
      磷酸核糖或者被用于合成核苷酸,或者参与磷酸己糖代谢途径。碱基(包括嘌呤和嘧啶两类)也能被用于合成核苷酸,或者进一步降解而排出体外。其中,嘌呤的降解终产物是尿酸,主要在肝脏中产生,送到肾而排入尿中。 用于合成核苷酸的碱基和磷酸核糖,除了从食物中吸收外,还有一部分来自细胞中原有的核酸水解后重新利用。
      外源的嘌呤碱基很少被吸收,如果吸收了,大部分也被降解为尿酸排出。如果血液中尿酸过多,会在关节滑液中析出,引起关节炎,即所谓“痛风”;也可能产生肾结石或对肾脏造成伤害。核酸存在于几乎所有食物中,是不用担心食用的核酸不够量的。即使食物中核酸过少,也不用担心会影响到体内核酸的合成,因为核苷酸还有另外一条所谓“从头合成”的产生途径,不是直接利用碱基,而是将磷酸核糖焦磷酸转化成嘌呤核苷酸,和将氨甲酰磷酸转化成嘧啶核苷酸。
      因此,碱基(嘌呤、嘧啶)以及产生它们的核酸、核苷酸、核苷都不被视为必需营养物。 把上面所说总结一下: 第一,外源核酸不可能直接被人体细胞利用,也幸好不能被利用。人体细胞中的核酸都是自己合成的。 第二,食物中的核酸都将被分解成核苷酸、核苷、磷酸核糖、碱基,然后或者用于合成核苷酸(联起来就成了核酸),或者参与其他代谢途径,或者降解排出体外。
       第三,一般人不存在食用核酸太少的问题。即使食用的核酸太少,也不会影响人体细胞中核酸的合成,因为核苷酸有别的合成途径。 第四,服用的核酸太多,反而有可能导致血液、尿中尿酸太多,而对身体造成伤害。 正因为这些原因,所谓核酸营养早在1981年,由于美国邮政部的控告,在美国被认定是骗局,基本上已从美国市场消失(我特地查了本地的几家药店、健康食品店,都未发现有核酸制剂出售,相反地,“脑白金”(美乐通宁)还有售)。
      中国却在重演20年前的旧骗局,而且各大媒体都在为之造势(我粗粗查了一下,发现新华社、《光明日报》、《科技日报》、《北京晚报》等媒体都在鼓吹核酸营养,是彻底揭发、制止这个骗局的时候了。 。

    五***

    2006-10-06 13:59:4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生物学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