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一词,作者是谁?

首页

”一词,作者是谁?

“不是爱风尘,-----”一词,作者是谁?并说出与之相关的故事!如题,要求:
1.写出全词;
2.作者;
3.与之相关的故事。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7-23 13:42:06
      严蕊(生卒不详),女,原姓周,字幼芳,南宋中叶女词人。出身低微,自小习乐
    礼诗书,沦为台州营妓,改严蕊艺名。善操琴、弈棋、歌舞、丝竹、书画,学识通晓古
    今,诗词语意清新,四方闻名,有不远千里慕名相访。南宋淳熙九年(1182),台州知
    府唐仲友为严蕊、王惠等4人落籍,回黄岩与母居住。
      同年,浙东常平使朱熹巡行台州 ,因唐仲友的永康学派反对朱熹的理学,朱熹连上六疏弹劾唐仲友,其中第三、第四状 论及唐与严蕊风化之罪,下令黄岩通判抓捕严蕊,关押在台州和绍兴,施以鞭笞,逼其 招供。严说:“身为贱妓,纵合与太守有滥,科亦不至死;然是非真伪,岂可妄言以污 士大夫,虽死不可诬也。
      ”此事朝野议论,震动孝宗。   朱熹改官,岳霖任提点刑狱,释放严蕊,问其归宿。严蕊作《卜算子》:“不是爱 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 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岳霖判令从良,被赵宋宗室纳为妾。
      词作多佚,仅存《如梦 令》、《鹊桥仙》、《卜算子》3首。据此改编的戏剧《莫问奴归处》,久演不衰。

    老***

    2006-07-23 13:42:06

其他答案

    2006-07-23 19:09:12
  • 【卜算子】
    南宋-严蕊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花落花开自有时,
    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满头,
    莫问奴归处。
    

    我***

    2006-07-23 19:09:12

  • 2006-07-23 10:34:21
  •        卜算子--严蕊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别有倾城第一花----严蕊不是爱风尘
        “金楼玉蕊皆珠艳,别有倾城第一花”,看到贺铸的这句词,我觉得用来形容此篇文中的主人公才女严蕊,倒是十分恰当。
      因为身为歌妓的严蕊不但才情出众,而且气节高洁,远胜那些满口仁义道德,冠冕堂皇的家伙。 在宋时,由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让那些大将们都回老家“腐败”去了,只要不造反就行。所以北宋官员有享乐的传统,加上宋时的经济据说也比较繁荣,所以到处轻歌曼舞,宋时的妓女们不管是卖艺还是荬身的大都擅于歌唱。
      从泡上天子的李师师到《水浒传》描写的金翠莲之类都是这样,所以说这宋词的流行应该说有她们的不少功劳。我们现在翻开宋词集,里面的词人只是词作者,而演唱者却应该标为“宋代歌妓”。 宋代歌妓们其实有很多不但相貌娇美,才情也很出众。据说有个叫琴操的歌妓曾和苏东坡唱和,相传琴操有次听人唱秦观的《满庭芳》词,把“画角声断谯门”,误唱为“画角声断斜阳”。
      琴操纠正道:“‘画角声断谯门’,非‘斜阳’也。”别人开玩笑说:“你可改韵否?”琴操略一思索就把秦观词的“门”字韵改为“阳”字韵:“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斜阳。暂停征棹,聊共引离觞。多少蓬莱旧侣,频回首烟霭茫茫。孤村里,寒鸦万点,流水绕低墙。
      魂伤,当此际,轻分罗带,暗解香囊。漫赢得青楼薄幸名狂。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有余香。伤心处,长城望断,灯火已昏黄。”这等才情,恐怕男人中也只有苏、黄之流才能办到吧。也算得上是个才女了。但据说后来琴操出家,早夭而死。 还有一个叫聂胜琼的妓女也很有才情,据说她和词人李之问相会在京师,“见而悦之,遂与结好”。
      临别时她作了首《鹧鸪天》词给李之问:“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清樽一曲阳关后,别个人人第五程。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写得确实不错,琼瑶女士可能对这首词印象很深,经常引用“枕前泪共阶前雨”这一句。
      这首词李之问藏在行李里,回家后被他老婆看到了。一问李之问,李之问倒挺老实,就说了实情。他老婆居然没有一跳三尺高地大骂,反而觉得聂胜琼的词句清俊,竟然变卖自己的首饰资助李之问将她赎回来娶回家。聂胜琼的词不但感动了男人,而且感动了男人的妻子,一时传为奇谈佳话。
      可见这些歌妓也是很有才情的。 而我们此篇中严蕊的故事最早见于洪迈的《夷坚志》和周密的《齐东野语》,但据周密说他是从故事发生地了解的,记载得更为真实详尽。《二拍》中也有一篇讲严蕊的文字。这里主要根据《齐东野语》来说一下严蕊的经历。 严蕊本来是天台(今浙江台州市)的营妓,字幼芳,精通琴棋歌舞、丝竹书画,色艺冠绝一时。
      另外也会做诗填词,博古通今,所以名气很大。当时的地方一把手是台州太守唐与正。据说唐与正在酒宴会上命严蕊作一首吟桃花的词,当时桃树上桃花很多,红的白的都有。严蕊唱道: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如梦令 这首词看起来也很一般,不过细品一下,意兼双关,并非浅俗之作。所谓“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虽明写桃花,但想像像严蕊这样的歌妓们,整天强颜欢笑逢场作戏地侍侯男人们,妻不是妻,妾不是妾,难道不也有这“道是”、“不是”的意味吗?而最后这句“武陵微醉”这大有讲究,武陵源又是桃花源,所以也切合桃花一题,但后世用“入桃源”,也常比喻男人得到某个女人,比如《红楼梦》中挖苦袭人的诗:“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就是同样的意思。
      严蕊此处明写桃花,其实却道到是自己,满腔酸楚不着行迹,融化于词句之中,确实写得妙不可言。唐太守赞叹之下,赏给严蕊缣两匹。 这年七夕,来了个姓谢的,是唐太守的客人。这人听说严蕊才学出众,就想考考严蕊,让严蕊作一首词,而且要限韵,用他的姓“谢”字为韵。
      严蕊没有等酒斟完就作成了一首《鹊桥仙》: 碧梧初出,桂花才吐,池上水花微谢。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蛛忙鹊懒,耕慵织倦,空做古今佳话。人间刚道隔年期,怕天上、方才隔夜。 这姓谢的听了,钦佩不已。这人在严蕊那儿住了多半年,花了不少银子,据说是“尽客囊橐馈赠之而归”。
      看来严蕊也是卖艺又卖身的,其实既然身为歌妓,也很难说不逢场作戏的。 后来朱熹这厮不知为何和台州太守唐与正有矛盾,想治他的罪,于是就想从“男女关系作风问题”上下手来整倒老唐,朱熹听说严蕊和唐太守关系比较亲密,于是就觉得有文章可做。
      宋朝时虽然有官妓营妓,但是却明文规定“官府有酒皆召歌妓承应,只站着歌唱送酒,不许有私侍寝席”。也就是说只能两陪不能三陪,陪睡却是不行的。冯梦龙的《情史》中记载“(宋)熙宁中,祖无择知杭州,坐与官妓薛希涛通,为王安石所执。”也就是说宋朝时有个叫祖无择的出任杭州的地方官,因为睡错了炕,睡到了官妓薛希涛床上,而被王安石查办了。
      看来这当时这种问题还是非常严重的。宋朝这规矩也是的,要不就干脆禁止官妓劝酒,所谓“不见可欲,其心不乱”,这样让官员们“既见可欲,又不能乱”,发鱼干给猫当枕头,不知道是想干什么,难道是变相考查干部道德品质的一种方法? 朱熹于是先拿了严蕊下狱,朱熹这厮别看整天满口仁义道德,天理人欲地说教,其实心里龌龊不堪,这厮说“妇女柔脆,吃不得刑拷,不论有无,自然招承”,他想严蕊一个娇怯怯的歌妓,自然是一动刑罚,甚至不动刑罚,就吓得让招什么招什么。
      那他就有了切实证据,扳倒唐与正就轻而易举。但是哪里料想严蕊却是坚强不屈,任姓朱的百般痛打,关在监狱中一个多月,就是不承认和唐太守有过男女关系。朱熹这厮没有从严蕊口中得到证据,恨得牙根痒痒,就以“蛊惑上官”为名将她发配到绍兴,让自己的爪牙继续逼供。
       绍兴太守也是一个讲学的,脑子恐怕早被朱熹教育地同样如茅坑里的石头一样又臭又硬,严蕊解到后,这狗官见严蕊模样标致,就道:“从来有色者,必然无德。”听,这叫什么理论,长得漂亮一定就不正经?就先打了严蕊一会,又用拶来夹严蕊的手指。见到严蕊十指纤细嫩白。
      狗官又道:“若是亲操井臼的手,决不是这样,所以可恶!”命左右加劲用刑。这厮倒和文革时的理论差不多,手上有茧子的才算好人,后来又用夹棍夹双腿,夹得严蕊死去活来。但无论如何用刑,严蕊将银牙咬碎,还是不招半个字。这狗官无奈,依旧将严蕊关入大牢,准备以后再问。
       这时候监狱里的看守见严蕊被打得也实在可怜,就说“上司加你刑罚,不过要你招认。你何不早招认了?这罪很有限的,女人家犯淫,极重不过是杖罪。况且已经杖断过了,罪无重科。何苦舍着身子,熬这等苦楚?”意思说你就算招认和太守有男女关系,也不过打一顿板子罢了,但你坚持不招,吃得苦比招认了可大多了。
      狱的看守自觉得“聪明”地很,但严蕊的一番话却让他不得不叹服羞愧,严蕊说:“我是一个下贱的妓女,就算是和太守关系不正常,也不会判成死罪,招认了,有何大害?但天下事,真则是真,假则是假,岂可自惜微躯,信口妄言,以污士大夫!今日宁可置我死地,要我诬人,断然不成的!” 此话当真是掷地可作金石声,读来让江湖夜雨也是十分佩服。
      多少满口官话,忠孝节义满天挂在嘴边的家伙,背地里却什么丧尽天良的事也能干出来,可谓“好话说尽、坏事做绝”。什么叫“威武不能屈”?朱熹这厮虽然常说,但真正做到的却是他所迫害的这个身为妓女的严蕊。像朱熹这厮,江湖夜雨对其一贯地深恶痛绝。孔孟之道倒还罢了,朱熹这厮,将儒学僵化、教条化,整天板着脸训人,却被人奉到庙堂里享用冷猪肉。
      其实有时候就是这样,越是这样的人越能统治别人,生官发财,飞黄腾达。而世之英雄多流落于江湖,古来才女多出于风尘,诚可叹也。 严蕊坚持不招,被关入牢里非法拘禁两个多月,还一再被刑讯逼供,严蕊一个如花美眉,遭到这样的牢狱之灾,被折磨得“委顿几死”,奄奄一息。
      好在这时候朱熹这厮被调走了,换了岳飞爷爷的第三子岳霖,当初岳飞及长子岳云被奸臣秦桧杀害后,财物尽抄,岳霖随家人充军岭南。后来宋孝宗起用抗战派人物,岳飞的冤案始得平反。岳霖也被起用为官。岳霖不愧是忠良之后,和朱熹那种人面兽心的家伙正如冰炭一般截然不同,他一到任就平反了这场冤案。
      当时只见严蕊形容憔悴,尤如一朵凌寒零落之梅,岳霖听说她擅自作词,于是就让她作一首词,说说此时心中的想法,严蕊百感交集,当即吟道: 卜算子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这首词开头说“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表明了自己并不是自甘下贱,看恋风尘妓女的生活,而是被迫,此语不但对朱熹说她“有伤风化”、“蛊惑上官”进行了有力的反击,也替千百年来被迫当“小姐”的那些女子们进行了有力的辩解,可以想象后世不少被迫迎来送往,周旋于男人身边过卖笑生涯的女子在夜静心伤时也会记起这句“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吧。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这句很巧妙地表达了严蕊希望岳霖为她做主的渴望,“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意为严蕊已厌倦了艳名远播的娼门卖笑生涯,她希望脱籍从良,做一个普通的人。岳霖听到严蕊的这首词后,当下也为之感动不已,替她在营妓的名册上除了名字,判她从良。
       据说,因为严蕊宁死不屈诬好人,受到人们的普遍的尊敬。好多人纷纷愿意迎娶严蕊。看来人家古人也是重“贞节”更过于“贞洁”的。据说当时的一个丧偶的宗室近属子弟(也就是赵氏中和皇族血缘关系比较近的人),娶了她为妾。虽然碍于严蕊身份,没有以正妻的身份娶她,但是据说这人对严蕊很好,以后也没有再娶别的女人,所以严蕊虽然名份上不是正妻,但其实和正妻也差不多的,算是有了个好结局。
       《二拍》上说“后人评论这个严蕊,乃是真正讲得道学的”。呵呵,朱熹讲了一生的道学,到头来不如严蕊这个做妓女的更让人敬重。看来二拍对朱熹的讽刺也很入骨啊。此书上还有七言古风一篇赞严蕊,不妨一观: 天台有女真奇绝,挥毫能赋谢庭雪。
       搽粉虞侯太守筵,酒酣未必呼烛灭。 忽尔监司飞檄至,桁杨横掠头抢地。 章台不犯士师条,胏石会疏刺史事。 贱质何妨轻一死,岂承浪语污君子? 罪不重科两得答,狱吏之威止是耳。 君侯能讲毋自欺,乃遣女子诬人为! 虽在缧绁非其罪,尼父之语胡忘之? 君不见, 贯高当时白赵王,身无完肤犹自强? 今日蛾眉亦能尔,千载同闻侠骨香! 含颦带笑出狴犴,寄声合眼闭眉汉。
       山花满头归去来,天潢自有梁鸿案。 。

    诗***

    2006-07-23 10:34:21

  • 2006-07-23 10:08:22
  • 都写出来了

    b***

    2006-07-23 10:08:22

  • 2006-07-23 09:31:51
  •   严蕊《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中国历史上曾有一位很有名的营妓,即宋时的严蕊。 
    这是一首反抗压迫、渴望自由的词篇。作者写此词时正被当时地方官员朱熹以有伤风化的罪名关在牢里,朱熹改官后,岳霖继任。
      作者为了争得自由,便写此词给继任的官员岳霖。 上片是申诉自己无罪,希望新任官员秉公定夺,予以释放。开头“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这是对自己被道学家朱熹定为有伤风化罪的申诉。作者说,我是被迫坠入风尘的,并不是因为我喜爱这卖娼营生,“不是”一词极为坚决地肯定了自己无罪。
      “似被前缘误”说似乎是前世命中注定。这里作者虽然还不明白妓女产生的原因是以男性为中心的阶级社会里阶级压迫所致,可是她已觉察到自己不能负堕落的责任。这里表现了作者思想的初步觉醒。一个“似”字说明作者虽怀疑当妓女是命中注定,但又不完全相信命运,这也是对封建社会里不合理的娼妓制度的控诉,更是对赫赫有名的道学家朱熹卫道嘴脸的有力针砭。
      正因为她相信自己是无罪的,而且也不完全相信命运。所以她说:“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花落花开”是自喻,“花落”比喻自己落难,身陷囹圄。“花开”比喻自己摆脱灾难,获得释放。 “风尘”:古代称妓女为堕落风尘。 “前缘”:前世的因缘。
       “自有时”相信自己无辜,终会得到昭雪。 “东君”:司春之神,借指主管妓女的地方官吏。 营妓:出现在汉代,至唐宋时期,数量仍颇为可观,但性质却发生了变化,她们成了由官府供养、专供官僚酒筵歌舞取乐的。宋时曾严格规定此点,并严禁官员与营妓发生性关系,有些官员还因此受到了免官贬职的处分。
       。

    1***

    2006-07-23 09:31:51

  • 2006-07-23 09:29:04
  •   《卜算子》 严蕊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华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中国历史上曾有一位很有名的营妓,即宋时的严蕊。 
    这是一首反抗压迫、渴望自由的词篇。作者写此词时正被当时地方官员朱熹以有伤风化的罪名关在牢里,朱熹改官后,岳霖继任。
      作者为了争得自由,便写此词给继任的官员岳霖。 上片是申诉自己无罪,希望新任官员秉公定夺,予以释放。开头“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这是对自己被道学家朱熹定为有伤风化罪的申诉。作者说,我是被迫坠入风尘的,并不是因为我喜爱这卖娼营生,“不是”一词极为坚决地肯定了自己无罪。
      “似被前缘误”说似乎是前世命中注定。这里作者虽然还不明白妓女产生的原因是以男性为中心的阶级社会里阶级压迫所致,可是她已觉察到自己不能负堕落的责任。这里表现了作者思想的初步觉醒。一个“似”字说明作者虽怀疑当妓女是命中注定,但又不完全相信命运,这也是对封建社会里不合理的娼妓制度的控诉,更是对赫赫有名的道学家朱熹卫道嘴脸的有力针砭。
      正因为她相信自己是无罪的,而且也不完全相信命运。所以她说:“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花落花开”是自喻,“花落”比喻自己落难,身陷囹圄。“花开”比喻自己摆脱灾难,获得释放。 “风尘”:古代称妓女为堕落风尘。 “前缘”:前世的因缘。
      
       “自有时”相信自己无辜,终会得到昭雪。 “东君”:司春之神,借指主管妓女的地方官吏。 营妓:出现在汉代,至唐宋时期,数量仍颇为可观,但性质却发生了变化,她们成了由官府供养、专供官僚酒筵歌舞取乐的。宋时曾严格规定此点,并严禁官员与营妓发生性关系,有些官员还因此受到了免官贬职的处分。

    青***

    2006-07-23 09:29:0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文学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