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归纳初中(中考)语文阅读题题型!

首页

归纳初中(中考)语文阅读题题型!

归纳初中(中考)语文阅读题题型!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9-06-25 16:27:36
      一、记叙文的开头与结尾常见的几种方法
       (一)、开头:
     1、开门见山。 "娘,您别送了,"我喉咙涩涩的,"天不早了,您回去吧!"文章开头单刀直入,从一位大学生与母亲告别写起,感人至深,为全文表现母亲借债送子读书,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奠定了感情基调。
           2、交代动机。《特别征友》的开头:"近日来,老班扣压笔友来信,为示抗议,全寝室同胞嘱我为他们撰写特别征友启示,如下。"开篇交代写作动机,便捷入题,引出下文。     3、描绘场面。
       "太阳火辣辣的,焦烤着大地,所有的生灵都被烤得昏沉沉的,整个地球没有一丝儿生气。我们甚至连门都不想出。"(《蚊子和不等式》这段开头通过写景渲染燥热气氛,以引出英语课和蚊子叮人事件,具有铺陈之效。     4、抒发感情。
       如《水仙》开头一段:"水仙花开了。看到它那翡翠似的长叶,雪片似的花瓣,以及它在纤细的花茎上托着的金色的花蕊,在冰盘的水镜里,倒映出一片缭乱而又模糊的光影,我不由想起一个故事。"这个开头带有比兴作用,抒情色彩浓郁,对文中要写的一位女教授具有象征意义的烘托作用。
            5、奇句突起。如《父亲》的开头:"再也见不到父亲了!我羡慕那些父母尚在的同事,常常呆望和父亲一般年纪的老人……"这种开头奇峰突起,出人意料,语言强烈而动人,能抓住读者的心理。 (二)、结尾: 1、卒章显志。
      如《蝴蝶的金翅膀》的结尾:"金翅膀的蝴蝶一定有,只是我没查找到。但我想:即使世间没有,老师心里也装有。因为她教会我用一只眼睛仔细观察,另一只眼睛不停寻找。"这种结尾在文章收束处点明主旨,揭示中心,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    2、引发联想。
       "我们没有交谈过什么,只是在一个个美丽的清晨,一个人轻轻地拉,一个人静静地听。老人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慈祥的眼睛平静的望着我,象深深的潭水……" 这是《唯一的听众》的结尾,它象一幅清幽而又美丽,感人而又意味深长的画面,令人陶醉、回味、品味……    3、直抒胸臆。
      如《父亲》的结尾:"不少人都说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为是。在父亲最需要的时候,我既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尽人子之则,也没有在精神上赡养父亲,让他带着缺憾走了!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 此种结尾在全文叙事的基础上抒发强烈的感情,不但感染了读者,增加了文章的韵味,也提高了文章的品位。
          4、首尾呼应。《雪夜》的结尾中这样写道:"谁也没有再说话。屋里也很静,屋外也很静。那白色的小精灵依然悠悠然然地飞落下来……"与开头"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形成照应 ,既渲染了气氛,增加了文章的美感,又使文章首尾照应,结构完整,一举两得。
       5、自然收束。《高尚的施舍》以母亲和已成为董事长的当年的"乞丐"的对话结尾:"母亲笑一笑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都没有的人吧!'"此结尾突出了母亲自强的性格特征,也使结尾清新自然,水到渠成,毫无造作之嫌。 二、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   议论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二、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三、论证方式:立论、驳论。(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   四、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作用二个要点。
      具体如下: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⑤、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答题要点二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
      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   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
      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3、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4、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
      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开头的内容有:   (1)、提出中心论点;(2)、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试,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
         结尾的内容:   (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   (3)、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   (4)、补充论证了……。(有时候会考查这方面作用,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   做这个题目,就是把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具体化地陈述出来。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我们可以这样表述:首先引用法国思想家帕斯卡的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提出中心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然后举阿基米德、王尔德事例证明了“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最后举一个火车上读书的少女为例向人们发出“人应该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的劝勉。
         5、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   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固定,只有二个角度:(1)语言特点;(2)语体特点。做这类题目,要掌握语言风格一些关键词: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而语体特点,就是抓信逻辑严密四个字做文章就可以了。
      一个应特别注意的事项就是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6、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   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多,如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写作手法等   (1)、修辞:如比喻,可结合比喻特点谈,那就是形象生动;如排比,增强了文章论证的气势;如引用古诗文,使文章富有文采等。
         (2)、论证方法:参考论证方法的作用谈。   (3)、写作手法比较固定,常见的就是:(1)、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夹叙夹议);(2)、以……论证方法为主。同样,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7、文段结构作用:   (1)、引出(全)下文;(2)、总结前(全)文;(3)承上启下。   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加答。   如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二个具体答题规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   ①、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②、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③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   结尾段的作用,请参照4:“结尾的内容”回答。
         说明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一、分类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   三、说明的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四、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   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
      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五、说明文写法分析   1、结合说明方法谈   模式: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2、结合修辞手法谈   模式:这是一篇生动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怀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格式如下: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六、说明语段的作用   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三: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记叙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1.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中心)?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7.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1.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   作用: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作用: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作用: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作用: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作用: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   作用: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置悬念   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13.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使不明了的明了化;将比喻、象征还原)。
         格式:“××”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方法同上)   16.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作铺垫、打伏笔(5)照应前文(开头)   17.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18.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9.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0.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8)景物描写   (9)场景描写(10)环境描写(11)细节描写   景物描写的作用:(1)交代背景(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突出人物性格(5)衬托人物心情   21。
      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22.散文种类?   (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   23。小说种类?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24.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25.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2)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26.情节由哪几部分构成?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7.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注意: 一、现代文阅读回答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回答问题要围绕“中心意思”作答,这也是归纳中心意思的意义所在。很多考生疑惑自己答的内容不少,为什么得不了分,主要原因就在没有围绕中心答题。
      每道答案都争取做到与中心意思有关。 2、能用原文作答的不用自己的话答,这是一条黄金法则。因为主观阅读题考查的是学生有没有看懂文章,不是对文章的看法,原文是最接近作者写作意图的内容,用原文作答可以避免出现错误观点。 3、联系上下文作答,答案要尽量与文章具体内容结合,这样的答案才能做到充分准确。
      例如题目问某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仅答“承上启下”是远远不够的,答案中要详细出现承上面什么内容,启下面什么内容,为什么需要这样写等等。 4、不用修饰性语言答题。通俗地说,文章为表现需要是“湿乎乎”的,而你的答案为明了需要则需是“干巴巴”的,有些考生在答题时所用语言比文章本身还要有文采、有内涵,试问阅卷老师尚需体会分析才能明了的答案,如何能让别人看得出你对文章的理解程度?简单地说,回答主观阅读题要直来直去,不要拐弯抹角。
       二、注意固定题型。 阅读题除了考查考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之外,还会考查学生的文法常识。例如很多对文章结构的认识:开篇作用不外乎引起下文,设置悬念引起读者思考注意,为下文做铺垫等;中间部分文段主要是过渡,起承下启下用;结尾一般是与上文呼应,升华主题;环境描写主要是为了渲染气氛,表现人物心态等;运用修辞都各有固定作用。
       三、要学会揣摩答案。 揣摩的主要依据就是题目本身,考生一定要严格按照题目本身的语言顺序组织自己的答题语言顺序,看“先问什么,后问什么”,必要是将题目片断做到答案之中。另外还要尤其注意例如“联系文章”、“从第几段来看”等等隐含提示信息。这些对于答题方向都有暗示作用。
      

    小***

    2019-06-25 16:27:36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