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元白诗派流派是如何形成的?

首页

元白诗派流派是如何形成的?

元白诗派流派是如何形成的?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6-02 15:24:18
  •   
    元白诗派的重写实、尚通俗是中唐文化转型时期文学世俗化的新思潮,其远源可以追溯到
    三百篇中的“风”诗和汉魏乐府民歌那里,其近源则是自安史之乱以来一批具有写实倾向的诗 人创作,尤其是伟大诗人杜甫的创作。杜甫晚年饱经战乱,深入地接触了下层社会,创作了大量
    反映民生苦难的优秀篇作,如有名的“三吏”、“三别”、《兵车行》、《彭衙行》、《悲陈陶》、《哀江 头》等即是。
      这些诗作有两点最值得注意:一是继承了古乐府的形式,自拟新题,缘事而发,写真 实时事、亲身见闻;二是以朴实真切的语言乃至口语入诗,力求通俗浅显。杜甫入蜀以后,这种 倾向更是得到新的发展,有时直以方言俚语作诗。 元稹、白居易都对杜甫的写实之作全力推崇,白居易将其全部注意力都投向了杜甫的写实 讽时之作,对于杜甫的其他作品以及“不逮杜”的作家作品,则评价偏低,说明白居易继承杜甫 写实传统的意识是非常明确的。
      元稹除了注目于杜甫的诗歌内容,还对杜诗的通俗化倾向有所 继承与吸收。于是,张籍、王建、白居易、元稹等人纷纷起而效仿,致力于通俗晓畅、指事明确的 乐府诗的创作,白居易作诗甚至要求老妪能看懂,一时间蔚为风气。 在这一诗歌通俗化的过程中,张、王、元、白等人还自觉地向民歌学习,写下了不少颇具民歌 风味的诗歌。
      如张籍的《白鼍鸣》、《云童行》、《春别曲》,王建的《神树词》、《古谣》、《祝鹊》,白 居易的《竹枝》、《杨柳枝》、《何满子》等,都平实浅易,自然明快,充满乡土市井气息。白居易 《杨柳枝二十韵》自注:“《杨柳枝》,洛下新声也。”说明他是在依当时新的曲调填词,还有的几乎 是不加变动地将民歌原词纳入诗中。
      此外,他们的乐府诗创作,也受到来自民歌的不小影响。 这样一种接近民间取法民歌的群体性努力,反映了此期诗人已形成通俗化审美的自觉追求并迅 猛发展,在诗坛形成轩然大波。

    h***

    2016-06-02 15:24:1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