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推敲”是一个什么样的典故?

首页

“推敲”是一个什么样的典故?

“推敲”是一个什么样的典故?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7-09 15:15:39
  •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诗人名叫贾岛,他是“苦吟派”的杰出代表。苦吟派诗人的共同特点就是他们常常会为了一句诗甚至是诗中的一个词,废寝忘食地斟酌思量。例如贾岛就曾耗费几年的工夫创作了一首诗。当时这首诗写成之后,贾岛不禁热泪纵横,这不仅仅是出于兴奋激动,也是因为心疼自己。
      不过,他也不是写每首诗都这么费时费力,要不然他就做不了诗人了。有一天,贾岛一边骑着驴,一边琢磨着一句诗。这句诗是出自《题李凝幽居》,全诗如下: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推)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当时,贾岛觉得这首诗中的第二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推)月下门”中的“推”字应当换成“敲”字。可是他又感觉“敲”用在这里又有点不太合适,没有“推”好。到底是“敲”合适,还是用“推”好,他一直拿不定主意,因而嘴里就一会“推”一会“敲”地念叨了起来。
      一不留神,他竟然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仪仗队里去了。贾岛被拦住以后,韩愈问他为何会闯进自己的仪仗队。贾岛便一五一十地把原委讲了出来,并将自己写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韩愈听罢,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比较好,深夜时分去拜望好友,但你还懂得敲门,这足以说明你是一个懂礼貌的人!而且用‘敲’字也很生动,使夜深人静之时多了几分声响。
      再者说,用‘敲’字读起来也觉得更响亮一些。”贾岛听了连连称赞。事后,韩愈不但没有责罚贾岛,还和他成了朋友。这个故事流传开来后,“推敲”成为了脍炙人口的词语,后人常用这个词来形容做事和写文章 的时候要反复琢磨、斟酌,要精益求精。

    李***

    2016-07-09 15:15:3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