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什么叫做禅诗呢&它的定义在何处?

首页

什么叫做禅诗呢&它的定义在何处?

什么叫做禅诗!!
它的定义在哪里
又有哪些是禅诗里的经典范例
请大家帮忙解答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4-04 02:29:29
      禅诗是禅与诗的结合交融而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文学形式。年代久远。源远流长。但是,禅诗起源于何时?始作者是谁?历史上的高僧大德,没有对此作出定论。近年来,随着禅宗研究的深入,国内学者开始对禅诗产生兴趣,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对禅诗的起源这一议题也作了深刻地探究。
      指出:“中国禅诗的产生和发展,源远流长,汉晋之际,佛教传入,佛教经典大量译出,佛教思想深入人心,禅诗也就开始产生。汉魏六朝时期,就有名僧如慧远及名诗人如谢灵运等写了不少禅诗。”(《禅诗一万首》河北科技版第5页)。 慧远(334~416),雁门楼烦(今山西宁武附近)人。
      俗姓贾,21岁依道安出家,后随师至襄阳。孝武太元三年(378),襄阳被苻秦攻陷,移居庐山。江州刺史桓伊为建东林寺,住此修行,结白莲社,修持念佛三昧,共期往生西方净土,被号为净土宗初祖。义熙十二年卒,终年82岁。有集12卷,他和陶渊明等文人有交往,曾写《沙门不敬王者论》,其中《形尽神不灭论》在中国文化史上引起较大反晌。
      慧远与其它高僧一样,很重视内心的自我解脱。他自幼博览经书,能诗善文,注意从日常生活的细微事件中感受到启示,对大自然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情。但是,他在北方时,连年战乱,社会很不安宁,没有闲情逸致去实现这一愿望。他来到庐山以后,就被这里幽雅清静的优美景色所吸引。
      认为“庐山闲旷,可以息安”。因此,他在庐山除念佛外,饱览了庐山的山山水水。写有著名的《庐山记》及《游石门诗》等12首,记述庐山美丽的自然景观。他在《庐山记》中说:“其山岭凡七重,圆基周围垂五百里。其南岭临宫亭洞,下有神庙。七岭会同莫有升之者。
      东南有香炉峰,游气笼其上,氤氲若香烟。西南有石门山,其形似双阙,壁立千余仞,而瀑布流焉。其中鸟兽草木,灵药芳林之奇,所称名代。”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是他初到庐山居石门龙泉精舍时期的作品,很富有诗意,是“纯山水文学”。这时,他还没有想到把“禅”写进诗篇里去。
      后来,他移居庐山东林寺时,潜心修持悟彻禅观,修持念佛三味,才开始把学佛的感悟写入诗的意境中去。如既描写庐山景色又表达个人学佛悟性的《游庐山》即是。诗云: 崇岩吐清气,幽岫栖神迹。 希声秦群籁,响出山溜滴。 有客独冥游,径然忘所适。
       挥手抚云门,灵关安足辟? 流心叩玄扃,感至理弗隔。 孰是腾九霄,不夺冲天翮。 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 这是一首哲理诗,超出了“游山”范畴,故后又更名《东林杂咏》。从诗的层次看,开始描写庐山的山水景色,接着记述游山的亲身实践,最后阐述游山的感悟。
      他认为游山与学佛在哲理上是相同的。游山首先应对山作深入细致的观察,从感性到理性作透彻的了解,捕捉到山水的“ 精灵”(自然界的高尚空灵、清虚淡雅的妙境),如同学佛悟彻了义理一样,你也就顿悟成佛了。 历代以来,这首诗均受到很高的评价。
      近代有学者指出:“象这样以禅理入诗,写出一种内心体验,开诗歌抒情表现的新方法,是有一定艺术价值的。”“这可以代表禅宗成立以前的一般形态与方法。就是说,那个时期,诗还是诗,禅还是禅,以禅入诗,不过是禅以诗为形式,多藉诗的意象表现对禅境的理解。”(以上引自宗教文化版《佛教与历史文化》第375~376页)。
      这个评价很是正确,是慧远用诗这个特定的文学形式把禅的意境表达了出来,把禅与诗二者有机的交融、结合了起来。从“诗还是诗、禅还是禅”的阶段进入到“以禅为诗,以诗为禅”的过程,是慧远开启了“以诗入禅”之先河。从此,以诗明禅也就成为诗僧和诗人创作的一个内容和形式——禅诗。
       慧远创作禅诗的过程,有过长时间的艰苦历程。这段经历,他在《念佛三昧诗序》中说得很清楚。他说: “是以奉法诸贤,咸思一揆之契,感寸阴之颓影,惧来储之未积。于是洗心法堂,整襟请向,夜分忘寝,夙宵唯勤。庶夫贞诣之功,以通三乘之志,临津济物,与九流而同往。
      仰援起步拔茅之兴,俯引弱进垂策其后,以此览众篇之挥翰,岂徒文咏而已哉。” 这段记述很是深刻,它向人们阐述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如果诗人没有长期的禅学修养和参禅体验。是不可能写出好的禅诗的。只有通过参禅,丰富了诗歌的题材和意境,自己修学的感悟,才能从胸臆中自然流出。
      慧远的这段教诲,可谓是他写作禅诗的经验之谈,值得我们学佛者学习和参考。从中得到启示,写出更多更好的禅诗。  唐代以降,“以禅入诗”、“以诗传禅”在中国僧侣、文士中蔚为时尚,其余绪几乎波及所有艺术门类。不过,在中国禅学史或诗学史上。为文学家称道的“禅”与“诗”的合媾,并不是双向平等的交流。
      从信仰发生的角度来看,此结合对前者是必然的、主动的、对后者是无奈的、被迫的——禅对诗是单向的渗透和强制的介入。个中辛酸,或许只有少数几位不甘于昏醉的诗人知晓。

    竹***

    2006-04-04 02:29:2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文学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