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正义是什么?请告诉我苏格拉底正义?

首页

正义是什么?请告诉我苏格拉底正义?

正义是什么?请告诉我苏格拉底正义观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3-09-07 15:09:25
  • 公认对的事

    W***

    2013-09-07 15:09:25

  • 2013-08-24 14:47:16
  • 苏格拉底正义观阐述起来也许很复杂,但是其核心精神就是“守法即正义”,而且是苏格拉底固执的认为“恶法亦法”,所以他至死都不肯越狱,其实关于法的性质的问题,法理学上讨论了很多年都没有定论,但是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应该予以认可~~~~如果您觉得我的答案可以帮助您,请点击左下角“对我有用”,谢谢!

    老***

    2013-08-24 14:47:16

  • 2013-08-24 14:33:35
  • 【摘要】:苏格拉底从培养个人道德出发来阐释正义,寻求德性在实践上与生活的内在一致性;他以美德为知识,把德性因素注入到正义观念之中,赋予正义内在伦理性的内涵,从德性和智性中来寻求把握,通过个人自制伦理的方式获取正义,并以法的形式维护正义。
    【作者单位】: 佳木斯大学科技处; 
    【关键词】: 苏格拉底 美德 知识 正义 法 
    【基金】:黑龙江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古希腊正义观研究”(11542238) 佳木斯市社科基金重点科研项目:“苏格拉底正义观研究”(09030) 
    【分类号】:B502.231
    【正文快照】:
    苏格拉底作为一名伟大的哲学家,奴隶主阶级中有远见卓识的思想家,借助神谕为自己设定哲学使命,在雅典城内通过与人交流思想、辩析问题,引导人们追求智慧和道德的善。苏格拉底的正义思想,贯穿其基本道德哲学,也渗透其政治、宗教思想之中,体现了一种实践理性精神。苏格拉底的正

    B***

    2013-08-24 14:33:35

  • 2013-08-24 14:32:56
  • 苏格拉底从培养个人道德出发来阐释正义,寻求德性在实践上与生活的内在一致性;他以美德为知识,把德性因素注入到正义观念之中,赋予正义内在伦理性的内涵,从德性和智性中来寻求把握,通过个人自制伦理的方式获取正义,并以法的形式维护正义。

    冰***

    2013-08-24 14:32:56

  • 2013-08-24 14:32:51
  • 对政治、法律、道德等领域中的是非、善恶作出的肯定判断。作为道德范畴,与“公正”同义,主要指符合一定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

    韩***

    2013-08-24 14:32:51

  • 2013-08-24 14:32:12
  • 第一个——把武器还给疯癫者只会让他们伤害人,说不好的真话会使别人悲伤或恼怒
    第二个——敌友界限不明则难以做到正义
    第三个——强者的利益由他管理的人执行,执行便是正义,但强者不一定聪明,可能会发出损害自己利益的命令,与正义违背

    匿名

    2013-08-24 14:32:12

  • 2013-08-24 14:32:06
  • 建议去欧洲居住一段时间

    小***

    2013-08-24 14:32:06

  • 2013-08-24 14:31:22
  • 正义,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行为,但对我而言,正义则是理想。心存仁义,明辨是非,这是正义的心态;济弱扶倾,赏善罚恶,教化推广正义的理念,杜绝残暴伤害的发生,这是正义的行为。       正义,真正的义,也就是真理,真理难以被人论定,容易产生各种歧义,其难以辨识之处,在於它常常出现许多矛盾与抵触,正义也许无情,但是无情则是为了博爱,或是为了其他的善意,但不管如何,想要实行正义,都必须面临考验。来自他人的责难,或是出於自己的质疑。

    c***

    2013-08-24 14:31:22

  • 2013-08-24 14:31:16
  •   守法即正义——苏格拉底之死
    公元前三九九年,一场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有些荒谬的指控和审判降临在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身上,由501人组成的法庭最终以渎神和腐化、误导青年为名,判决苏格拉底有罪,并判处死刑。他的学生和朋友得知消息后,非常焦急,轮流探监,纷纷劝说苏格拉底越狱逃亡。
      但苏格拉底拒绝越狱,坦然地接受了死亡的到来,以自己的生命诠释了自己对法律的理解。 如果以现代人的眼光看,这场审判无疑是荒谬的,是对个人自由与权利的践踏。然而,对当时的雅典人来说,这桩案子非但不是一个难以解开的结,它根本就不成其为问题。因为整个案件完全是依照雅典城邦的法律来审判的,而且审判的程序既复杂又民主。
       不同于现代,雅典的法庭不设法官,只设主持官,负责组织审判并维持法庭的秩序,判决的权力则在陪审团。陪审团成员从公民群体中抽签产生。其例为:每年初公民自愿报名竞争当年陪审团成员,而后抽签从自愿者中挑选出六千人,作为当年陪审团成员。如遇有法庭开庭之日,城邦官员事先根据案件大小确定审判每桩案件所需陪审团规模,从五到二千人不等,然后从六千名陪审团成员中抽签选出当日所需陪审员总人数。
      开庭之前,再以抽签的方式将这些陪审员分配到不同的法庭,审理不同的案件。 法庭上的审判同样不同于现代,先是由原告和被告分别为自己辩护,并进行举证,之后陪审团举行第一次投票,决定被告是否有罪。如果被告获得的票数占多数,他即获得清白之名。但案子并未就此完结,还要看原告获得票数的多寡。
      如果他获得的票数不到总票数的五分之一,就要遭到处罚。这条措施是为了防止有人恶意诬告。如若出现有罪和无罪的票数相等的情况,则被告无罪释放。如果判定被告有罪,则由原告和被告本人分别提出具体的刑罚,再由陪审团投票选取其中之一作为最终的判罚。这种审判的方法看似荒唐,但却具有其合理性。
      因为原告和被告为使自己提出的刑罚受到采纳,一定会提出尽量合理的刑罚,而不会随心所欲。 审判苏格拉底一案的陪审团由五百人组成,在第一轮的投票中陪审团以二百八十票对二百二十票被判苏格拉底有罪,随后提出的对自己的处罚时又不太合乎情理,反而迫使部分本来同情他的陪审员转向选择原告提出的刑罚,最后以三百六十票对一百四十票被判死刑。
       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对苏格拉底的指控既无犯罪行为又没有导致直接的损害结果,仅凭陪审团的投票就判决苏格拉底死罪未免有些荒唐。但在苏格拉底看来,对他的审判在实体和程序上完全符合那个时代的法律规定,尽管那个时代的法律有失公正,但不公正并不等于该判决不是法律的判决,既然是法律的判决,对公民就具有约束力,任何公民都有服从的义务,否则就没有公共生活秩序可言。
       法律并不是为制定而制定的文字游戏,而是为了产生实际社会效力,即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徒法不能自行”,制定法律有什么意义呢? 回溯历史,我们为失去这样一位伟大的哲人而叹息,又为苏格拉底自觉守法、坦然赴死的精神所感叹。苏格拉底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己对法律的理解——守法即正义。
       不知道是不是,我也找不到一千字以上的,几百字的自己加一些修辞、修饰语这些吧,说不定能凑到。 如果能帮到你,麻烦点击“有用”,谢谢!。

    便***

    2013-08-24 14:31:16

  • 2013-08-24 14:31:06
  •   守法即正义——苏格拉底之死公元前三九九年,一场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有些荒谬的指控和审判降临在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身上,由501人组成的法庭最终以渎神和腐化、误导青年为名,判决苏格拉底有罪,并判处死刑。他的学生和朋友得知消息后,非常焦急,轮流探监,纷纷劝说苏格拉底越狱逃亡。
      但苏格拉底拒绝越狱,坦然地接受了死亡的到来,以自己的生命诠释了自己对法律的理解。如果以现代人的眼光看,这场审判无疑是荒谬的,是对个人自由与权利的践踏。然而,对当时的雅典人来说,这桩案子非但不是一个难以解开的结,它根本就不成其为问题。因为整个案件完全是依照雅典城邦的法律来审判的,而且审判的程序既复杂又民主。
      不同于现代,雅典的法庭不设法官,只设主持官,负责组织审判并维持法庭的秩序,判决的权力则在陪审团。陪审团成员从公民群体中抽签产生。其例为:每年初公民自愿报名竞争当年陪审团成员,而后抽签从自愿者中挑选出六千人,作为当年陪审团成员。如遇有法庭开庭之日,城邦官员事先根据案件大小确定审判每桩案件所需陪审团规模,从五到二千人不等,然后从六千名陪审团成员中抽签选出当日所需陪审员总人数。
      开庭之前,再以抽签的方式将这些陪审员分配到不同的法庭,审理不同的案件。法庭上的审判同样不同于现代,先是由原告和被告分别为自己辩护,并进行举证,之后陪审团举行第一次投票,决定被告是否有罪。如果被告获得的票数占多数,他即获得清白之名。但案子并未就此完结,还要看原告获得票数的多寡。
      如果他获得的票数不到总票数的五分之一,就要遭到处罚。这条措施是为了防止有人恶意诬告。如若出现有罪和无罪的票数相等的情况,则被告无罪释放。如果判定被告有罪,则由原告和被告本人分别提出具体的刑罚,再由陪审团投票选取其中之一作为最终的判罚。这种审判的方法看似荒唐,但却具有其合理性。
      因为原告和被告为使自己提出的刑罚受到采纳,一定会提出尽量合理的刑罚,而不会随心所欲。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给有用,谢谢。

    依***

    2013-08-24 14:31:06

  • 2013-08-24 14:29:40
  • 正义存在于当公辈对于生命、健康、尊严的追求和维护分别遇到麻烦时的倾向于公辈人性的定位选择之中,伸张正义是以陶冶操守仁爱为职能的公辈文化的终极职能。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正义与否的客观标准主要在于其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广大群众的利益。 争取公平的行动就是正义。正义就是心底的正能量。希望能帮到你,麻烦给“有用”

    匿名

    2013-08-24 14:29:4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生活常识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