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东林党争背后有什么故事?

首页

东林党争背后有什么故事?

东林党争背后有什么故事?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6-25 11:18:28
  •   
    明代后期,朝廷内外,党派林立6明神宗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神宗宠爱的郑贵妃想将 她的儿子朱常洵立为太子,许多大臣为了维护传统的封建世袭制度,要求立长子常洛为太子。 于是,朝堂内爆发了“争国本”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吏部郎中顾宪成因力争“无嫡立长”,触 怒了神宗,遂被罢官回老家无锡。
       无锡城东面有一座东林书院,是宋朝杨时讲学的地方。1604年,顾宪成和高攀龙、钱一本 等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在这里讲学。当时一些对世道看不惯、和当局合不来的所谓“抱道 忤时”、退处林野的士大夫,纷纷闻风而来,归附于他们。这些不得志的士大夫在讲学之余,在 东林书院嘲讽时政,臧否人物,自负气节,和当权派相对抗。
      他们的言论得到了那些社会上对 现实不满的地主、官僚、知识分子和商人的支持,朝中和他们持有相同观点的官僚士大夫也与 之遥相呼应。东林书院无形中成为社会舆论的中心,反对派由于便把他们称为“东林党”。 明朝到了万历年间,各方面的矛盾变得更加激烈,社会危机逐渐加深。
      东林党人目睹政 治的腐朽,要求改革弊政,缓和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他们在位时,敢于弹劾执政大臣,抨击 贪婪奸诈的太监,乃至上书皇帝,直言不讳地批评朝政弊病。削籍闲居时,则通过“清议”的方 式发表政治主张,议论朝政得失。著名东林党人顾宪成认为士大夫应该关心朝廷,心系天下 民生。
      他在讲学时经常说:“在朝为官,志不在君父;在地方为官,志不在民生;闲居水边林下, 志不在世道:这些都是君子所不能做的。”这些话被传诵一时,顾宪成及其同党被誉为“清节絝 修”、“士林标准”。 东林党在万历年间不受重用,至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神宗和光宗在不到两个月内相 继病死后,其命运才开始有了转机。
      光宗临终之时,杨涟以一个小小的给事中受命。光宗死 后,杨涟、左光斗等一批东林党人又合谋从乾清宫逐走李选侍,拥立熹宗朱由校即位,自此东 林党人开始受到重用。天启初年,内阁、都察院、吏部、兵部、礼部等要职都由东林党人所把 持。东林权势,盛极一寸。
       但是,当政之后的东林党人并没有什么建树,他们毕竟只是封建社会没落时期的地主阶 级中的一个政治集团,他们没有提出一个救世良方。他们只是忙于“搜举遗佚,布之庶位”,起 用大批前朝受贬的党人;再则是排斥异己,打击宿敌齐、楚、浙诸党。并且,这些被誉为正人君 子的东林党人孤傲自拔,不能容人,凡是不合自己口味的都视之为异党,加以排斥。
      这一做法 不但没有壮大东林党自己的势力,反而为渊驱鱼、为丛驱雀,迫使那些原本并不对立的官员投 靠正在发迹的魏忠贤。 魏忠贤目不识丁,本不能当秉笔太监,因与客氏(熹宗奶妈)有暧昧关系,才获得了这一重 要职位当上秉笔太监后,就利用王体乾和李永贞两个识字的太监为他效劳。
      他生性猜忌、 残忍、阴险、毒辣,和客氏狼狈为奸,宫中没有人敢和他作对。王体乾虽是司礼监掌印太监,位 在魏忠贤之上,也得服服帖帖地听从他使唤。天启三年(1623年),魏忠贤掌管东厂,加上有客 氏作内援,地位日益显赫。 由于朝中两大派官僚争斗的激烈和客氏的不断挑唆,熹宗渐渐由信用东林党人变为宠信 宦官近侍。
      魏忠贤这班阉人得到皇帝的信任后乘机从中弄权,勾结外廷官僚,操纵朝中一切 大权,于是,宦官专权的局面再度出现。与东林党作对的各派官员便纷纷投靠到魏忠贤门下, 形成一股强大的邪恶势力,人们称它为“阉党”。阉官得势,首辅、东林党人叶向高于天启四年 (1624)被贬,辞官。
      内阁中的其他东林党人全部遭到罢黜。阉党顾秉谦升任首辅,控制着整 个内阁。魏忠贤又和锦衣卫都督田尔耕勾结,利用东厂和锦衣卫这两个特务机构钳制百官, 镇压异己。其党羽在内宫有王体乾、李永贞等30余人为左右拥护,在外廷有崔呈秀等五个出 谋划策的文臣,号称“五虎”;田尔耕等五个负责捕杀、镇压异党的武臣,称为“五彪”。
      此外,还 有所谓“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大小爪牙。当时,从朝廷内阁六部到四方总督、巡抚, 全部变成了魏阉死党。 魏忠贤经常外出炫耀威风。每次出门,他身坐装饰华丽的车子,羽盖、旌旗皆用青蓝,驾 车的四匹马像风一般奔驰。那些身着锦衣玉带、脚蹬长筒皮靴、佩着利刃的卫士,夹护左右飞 驰,加上随从的厨子、优伶(唱戏的>、车夫,总数高达万人。
      所到之处,“士大夫遮道拜伏”,一 些逢迎拍马的官员甚至呼他为“九千岁”。朝中无论大小事务,必须派人到魏忠贤面前请示, 经他认可后才能办理。熹宗虽然近在咫尺,却无人请裁,可谓是“朝廷上下,只知有魏阉,不知 有皇帝”。 魏忠贤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其弟侄亲朋,人人平步青云,官高禄厚。
      他的侄子魏良卿、魏 良栋,侄孙魏鹏翼都被封爵,而后又分别拜官。而此时的魏良栋、魏鹏翼还只是乳臭未干、尚 在襁褓之中的婴儿。 阉党的胡作非为,引起了正直官员的极度愤慨。于是,便有东林党人为伸张正义而对他 们进行揭发与斗争。天启四年,副都御史杨涟上书痛斥魏忠贤的二十四大罪,其中有:自行拟 旨,擅权乱政;斥逐直臣,重用私党;亲属滥加恩荫;利用东厂,陷害忠良;生活糜烂腐化、穷奢 极侈等等。
      极涟大胆地揭发了魏忠贤的恶状,刺痛其要害。魏忠贤这时着了慌,向熹宗哭诉, 客氏从旁为他辩解,王体乾等也极力为他辩护。愚笨的熹宗竟听信不疑,不但没治魏忠贤的 罪,反而下旨痛责杨涟。但是,朝中魏大中、黄尊素、袁化中、周宗建等70多个官员还是冒死上 疏,交章弹劾。
      由于熹宗的昏庸和阉党权势滔天,魏忠贤竟逍遥法外,毫发无损,而为首揭发 魏阉的杨涟、左光斗却于这年十月全部被罢官。 魏忠贤遭受这次弹劾后,对东林党人恨之人骨,决心要赶尽杀绝a其党羽也想借机报复, 以泄旧恨阉党崔呈秀等就在魏忠贤面前煽动说:“东林将害公。
      ”怂恿他镇压异党官员。他 们阴谋编造黑名单,有所谓《点将录》、《天鉴录》、《同志录》等,把不依附于魏忠贤的官员全部 列入,统称之为东林党人,献给魏忠贤,对他们罗织罪名,逐一施行残酷的打击迫害。天启五 年(1625年),魏忠贤兴起大狱,首先逮捕东林党著名领袖杨涟、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周朝 瑞、顾大章六人,诬以受贿,交给锦衣卫拷打追赃。
      
      锦衣卫都督田尔耕对这六人每五天就进行 一次拷打逼供,杨涟等五人都被折磨死于狱中,顾大章自杀。 在强大的统治集团剿杀下,东林党遭到重大打击。直到崇祯皇帝即位后魏忠贤被处死才 有所抬头。后来,东林党的残余势力一直与权臣斗争,一直持续到南明的灭亡,前后达40 余年。

    我***

    2016-06-25 11:18:2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