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笏石丙店历史文化是怎么发展的

首页

笏石丙店历史文化是怎么发展的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9-05-06 14:48:28
  •   笏石原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乡村。相传在明代中期,这里是一块盆地形状的荒芜地带,而原集镇是这里以西方向距离约3公里处的“丙店”村。明嘉靖年间,倭寇入侵骚扰,被夷为平地,至今在那里到处可见当年留下的断垣残壁或路石瓦砾等。清政府“复界”后,为了水陆交通的方便,人们才把集镇往东迁至今天的笏石这地方。
      民国时期始设镇,分为永庆、如新、兴仁、仁和、双关、东埔、聚义等7条街道。所以说,笏石建镇有400年的历史。   笏石地名的由来,自古至今,有一个传奇般的故事传说。在远古时代,境内的东北角小山丘上,有一块高耸且孤立的柱状岩石,屹立在山间突出的地方。
      相传是“蛇精”的化身,故亦好像一条仰天卓立的“蛇”,俗称“蛇石”。与这块石头相隔约有150米处,有一堆乱石,据说是“龟精”的化身,从南方向看去,像一头大龟;从东方向望去则像一朵荷花,再换一个角度直视,如一头庞大的水牛,形态各异,变化多端。两尊龟石、蛇石面面相觑,南北对峙,生趣盎然。
      蛇石的顶端正对着那遥远的壶公山顶尖,俨然大有跟壶公山试比高低之势头,且这块“蛇石”有逐渐增高之势。据说,这块“蛇精石”是属阳性的,在相距3公里以外的丙店山岳上,说是有阴性的石块。每逢晨曦,太阳直射在这“蛇精石”的顶尖而影子反照在那阴性石上面,说是阴阳两者在“交配”’么。
      当地人很不服气,便把此阴性石给砸碎灭迹了。一天,天空骤然变黑,猛然一声巨响,撼天霹雳。这块“蛇石”中间竟被“雷公”截戳成裂道,顶端形如蛇嘴的下巴。从此, “蛇石”再也长不起来了。远远望去,“蛇石”犹如一片“笏”。当地群众直呼为“企石”(方志中称“足支石”),后来人们取“缙笏朝天”之意,雅化为“笏石”。
      于是,人们就管这块“蛇石”叫“笏石”,并延伸到把这个地方称为笏石,又将这座山取名“笏石山”。后来,有人在“笏石宫”(清代建立,位于笏石山西南麓的顶社村境内)中写上这样的一幅对联:“笏是石石是笏石化名在,神为人人为神人度神灵。”有意于访古觅踪的人们,只能从“笏石宫”内这幅对联去感悟,去聆听当年屹立于笏石山上“笏石”的诉说吧!   笏石山是一座风水宝地,在西北角有一“御史墓”和“状元墓”(宋吴叔告),笏石山南麓在清乾隆七年(1742年)建有“海滨书院”(原为笏石中学图书馆,现已毁)。
      境内有唐代建成的五塘之一“土海”(古称国清塘),还有一些规模较大、历史悠久的寺、宫、殿等古迹。   笏石镇辖境在宋、元时属崇福乡合浦里;明、清时属七区合浦里;新中国成立后属笏石区、十六区、笏石镇、笏石公社;1984年更名为笏石镇,1996年8月归划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管辖。
      

    燕***

    2019-05-06 14:48:28

  • 2019-05-05 14:35:32
  •   笏石原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乡村。相传在明代中期,这里是一块盆地形状的荒芜地带,而原集镇是这里以西方向距离约3公里处的“丙店”村。明嘉靖年间,倭寇入侵骚扰,被夷为平地,至今在那里到处可见当年留下的断垣残壁或路石瓦砾等。清政府“复界”后,为了水陆交通的方便,人们才把集镇往东迁至今天的笏石这地方。
      民国时期始设镇,分为永庆、如新、兴仁、仁和、双关、东埔、聚义等7条街道。所以说,笏石建镇有400年的历史。
      笏石地名的由来,自古至今,有一个传奇般的故事传说。在远古时代,境内的东北角小山丘上,有一块高耸且孤立的柱状岩石,屹立在山间突出的地方。
      相传是“蛇精”的化身,故亦好像一条仰天卓立的“蛇”,俗称“蛇石”。与这块石头相隔约有150米处,有一堆乱石,据说是“龟精”的化身,从南方向看去,像一头大龟;从东方向望去则像一朵荷花,再换一个角度直视,如一头庞大的水牛,形态各异,变化多端。两尊龟石、蛇石面面相觑,南北对峙,生趣盎然。
      蛇石的顶端正对着那遥远的壶公山顶尖,俨然大有跟壶公山试比高低之势头,且这块“蛇石”有逐渐增高之势。据说,这块“蛇精石”是属阳性的,在相距3公里以外的丙店山岳上,说是有阴性的石块。每逢晨曦,太阳直射在这“蛇精石”的顶尖而影子反照在那阴性石上面,说是阴阳两者在“交配”’么。
      当地人很不服气,便把此阴性石给砸碎灭迹了。一天,天空骤然变黑,猛然一声巨响,撼天霹雳。这块“蛇石”中间竟被“雷公”截戳成裂道,顶端形如蛇嘴的下巴。从此, “蛇石”再也长不起来了。远远望去,“蛇石”犹如一片“笏”。当地群众直呼为“企石”(方志中称“足支石”),后来人们取“缙笏朝天”之意,雅化为“笏石”。
      于是,人们就管这块“蛇石”叫“笏石”,并延伸到把这个地方称为笏石,又将这座山取名“笏石山”。后来,有人在“笏石宫”(清代建立,位于笏石山西南麓的顶社村境内)中写上这样的一幅对联:“笏是石石是笏石化名在,神为人人为神人度神灵。”有意于访古觅踪的人们,只能从“笏石宫”内这幅对联去感悟,去聆听当年屹立于笏石山上“笏石”的诉说吧!
      笏石山是一座风水宝地,在西北角有一“御史墓”和“状元墓”(宋吴叔告),笏石山南麓在清乾隆七年(1742年)建有“海滨书院”(原为笏石中学图书馆,现已毁)。
      境内有唐代建成的五塘之一“土海”(古称国清塘),还有一些规模较大、历史悠久的寺、宫、殿等古迹。
      笏石镇辖境在宋、元时属崇福乡合浦里;明、清时属七区合浦里;新中国成立后属笏石区、十六区、笏石镇、笏石公社;1984年更名为笏石镇,1996年8月归划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管辖。
      

    牛***

    2019-05-05 14:35:3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