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不包括国民收入在哪个部门的分配比例?

首页

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不包括国民收入在哪个部门的分配比例?

从参与主体的角度划分,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不包括国民收入在哪个部门的分配比例? (6.00分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9-03-30 19:13:01
    这是根据我国宪法确定的。中国实行的是人民民主专政,人民理论上享受管理国家的权利。人民怎样管理国家呢?我们用代议制民主的人民代表大会的形式。所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有了最高权力的说法了。

    匿名用户

    2019-03-30 19:13:01

  • 2019-03-30 19:12:06
      一、近年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总体描述  国民收入主体分配格局是指国民收入在政府部门、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之间的分布研究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就是通过考察国民收入分配过程的不同环节、不同阶段、不同的收入流转渠道和数量及体现出的各收入主体间的关系,以分析分配格局产生的原因。
        国民收入分配过程包含不同的环节和阶段,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相应地,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也可以划分为初次分配格局和再分配格局(最终收入格局)。其中,初次分配是对生产经营成果即增加值的直接分配,政府主要得到生产税净额企业主要得到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居民主要得到劳动报酬,同时各利益主体又通过提供资产参与其他单位生产而获得财产收入(包括地租、利息、红利等)。
      这个环节属于微观分配环节。经过初次分配,形成初次分配格局,政府、企业和居民分别得到各自的原始收入。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各原始收入的获得者通过多种形式、多个环节从其他收入主体那里获得一部分转移性收入,同时也要将初次分配收入的一部分转移出去,包括收入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从而完成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各收入主体获得可支配收入,形成再分配格局。
      最终分配格局是各收入主体掌握的真实可用的收入份额,能够最充分、最准确地代表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国民收入分配状况,也是研究分析的重点所在。然而,最终分配格局是一系列分配过程的结果,要揭示最终分配格局的成因,必须考察国民收入分配过程的不同环节,全面分析国民收入分配的形成过程和结果。
        在国民收入分配过程中,税收具有重要作用。在初次分配过程中,分配是在各单位中自主进行的,是一种微观行为。但政府征收的生产税却有双重职能,一方面,政府获得的生产税来自于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的要素收入,可以理解为政府为企业提供了社会资本,生产税是社会资本的报酬;另一方面,生产税是初次分配过程中政府唯一的调控手段。
      生产税也称间接税,主要包括营业税、增值税、关税、特殊货物税等。在再分配过程中,分配是一种宏观行为,是政府的调控手段。在经常转移中,收入税(包括所得税、财产税等)占有重要地位3951它形成政府的主要转移收入。  近年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总量变化和结构变化如表1、表2 所示,从统计数据资料显示的结果看,我国现阶段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有3个明显的特征:  (一) 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相对稳定  从国民收入的最终分配格局来看, 1998年政府所得比例为17.3%,企业所得比例为14.15%,居民所得比例为67.25%;与1992年相比,政府所得降低了1.71个百分点,企业所得提高了0.78个百分点,居民所得降低了0.66个百分点;与1978年相比,政府所得比例下降了16.6个百分点,企业所得比例提高了3.04个百分点,居民所得比例提高了12.25个百分点。
      很显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基本稳定,政府、企业、居民收入份额虽略有变动,但幅度不大,企业和居民的变动范围均小于1个百分点。这一时期从总体上看,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和居民收入的比重分别稳定在17%、14%和67%左右[见图1(a)]。
        从国民收入分配过程看,近年来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和居民收入在分配过程的各阶段中所占比重也基本上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政府创造的收入、企业创造的收入和居民创造的收入所占比重分别稳定在9%、63%和28%左右[见图1(b)]。在初次分配的结果,即国民总收入中,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和居民收入的比重分别稳定在16%、17%和64%左右[见图1(c)]。
      这说明,近年来我国国民收入的分配过程也......余下全文>>。

    吉***

    2019-03-30 19:12:06

  • 2019-03-30 18:37:40
      一、近年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总体描述  国民收入主体分配格局是指国民收入在政府部门、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之间的分布研究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就是通过考察国民收入分配过程的不同环节、不同阶段、不同的收入流转渠道和数量及体现出的各收入主体间的关系,以分析分配格局产生的原因。
        国民收入分配过程包含不同的环节和阶段,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相应地,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也可以划分为初次分配格局和再分配格局(最终收入格局)。其中,初次分配是对生产经营成果即增加值的直接分配,政府主要得到生产税净额企业主要得到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居民主要得到劳动报酬,同时各利益主体又通过提供资产参与其他单位生产而获得财产收入(包括地租、利息、红利等)。
      这个环节属于微观分配环节。经过初次分配,形成初次分配格局,政府、企业和居民分别得到各自的原始收入。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各原始收入的获得者通过多种形式、多个环节从其他收入主体那里获得一部分转移性收入,同时也要将初次分配收入的一部分转移出去,包括收入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从而完成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各收入主体获得可支配收入,形成再分配格局。
      最终分配格局是各收入主体掌握的真实可用的收入份额,能够最充分、最准确地代表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国民收入分配状况,也是研究分析的重点所在。然而,最终分配格局是一系列分配过程的结果,要揭示最终分配格局的成因,必须考察国民收入分配过程的不同环节,全面分析国民收入分配的形成过程和结果。
        在国民收入分配过程中,税收具有重要作用。在初次分配过程中,分配是在各单位中自主进行的,是一种微观行为。但政府征收的生产税却有双重职能,一方面,政府获得的生产税来自于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的要素收入,可以理解为政府为企业提供了社会资本,生产税是社会资本的报酬;另一方面,生产税是初次分配过程中政府唯一的调控手段。
      生产税也称间接税,主要包括营业税、增值税、关税、特殊货物税等。在再分配过程中,分配是一种宏观行为,是政府的调控手段。在经常转移中,收入税(包括所得税、财产税等)占有重要地位3951它形成政府的主要转移收入。  近年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总量变化和结构变化如表1、表2 所示,从统计数据资料显示的结果看,我国现阶段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有3个明显的特征:。
      

    1***

    2019-03-30 18:37:4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时事政治 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