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求一文章:谈谈对“保险是商品”的理解

首页

求一文章:谈谈对“保险是商品”的理解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7-11-14 10:18:05
  •   保险也是商品(半月谈) 


    杨帆

    广东澄海有家私人加工厂,1998年在保险公司动员下参加了保险,保险期内,平安无事。
      去年保险到期时,老板再也不愿“掏保险费”了,尽管保险公司苦口婆心动员还是不肯投保。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当年,这家厂遭受了火灾,厂房顷刻化为灰烬。这对原本就不景气的小厂来说真是雪上加霜。
    无独有偶。广东江门的土出烟花厂,是家颇具规模的高级烟花厂,年利润达到2000万元左右。
      令人痛心疾首的是,今年“6·30”大爆炸使3200多平方米厂房被夷为平地,方圆一公里内的建筑物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致使35人死亡,2人失踪,121人受伤。爆炸硝烟渐渐散去,人们望着一片狼藉的厂区,忽地想到了保险公司,“你们不是保了险吗?快找保险公司!”“找保险公司,没指望了!”黑心老板只得“打掉门牙往肚里咽”。
      原来,出事前,中国人寿江门分公司曾多次与该厂接洽有关团体人寿保险事宜,但是因烟花厂属危险行业,按规定需要加费投保,老板为了区区加费,而未投保,结果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教训,实在是太多太深刻了。
    不幸的灾难,把人们的保险意识唤醒。
      如果那家加工厂不吝啬那数额有限的保险投入;如果土出烟花厂的200名员工全部投保了10万元的意外险和伤残医疗保险,那么风险就很大程度地转移到了保险公司。
    遗憾的是,“现得利”思想和侥幸心理使他们酿成了严重的后果。
    这里,就引出这样一个问题:保险期内没有发生事故因而没有得到赔款是否真的吃亏了?
    据了解,在国外,人们为自己买上多种保险,将保险视作一种普通日常消费。
      投保人参加保险,缴纳保险费后,因未发生保险事故而未获赔款,投保人会感到十分庆幸,并不感到吃亏。在他们看来,虽然未获得赔款,但已获得保障这种保险商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你能说谁占谁便宜。
    保险,作为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在国外,它本身就作为商品而被买、被卖。
      在我国,随着商品意识的觉醒,保险已不再是意外和不幸的代名词,它正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项基本需要。而保险是商品的观点也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理解所接受。作为商品,它遵循的是等价交换的原则。只要我们运用市场经济的观点去理解保险,就不会为保险期内没得到赔款而感到吃亏了。
      
    根据等价交换的原则,你交了保险费,就得到保险这种特殊形态的商品,即得到了风险保障。这种保障是获得赔款的可能性而不是赔款本身,它是保险公司作出的承诺——一旦保险合同中约定的事故发生,保险公司就支付赔款。所以,无论投保人有否获得赔款,他都获得了保障,正如人们常说:“花上几百元,买个保障,破产保住钱,‘万一’领大钱,值得!”。
      

    四***

    2017-11-14 10:18:0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商业 相关知识

  • 投资理财知识
  • 投资理财问题解决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