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端午疑问

首页

端午疑问

端午节真的是纪念屈原的吗?有位朋友说早在春秋就有这个节日,那时屈原还没生,他还说屈原是在司马迁笔下出名的,之前对6国来说只是一个小人物,端午节纪念他是后人牵强附会,以讹传讹。他说可能纪念的是伍子胥或神龙等。真的还是假的?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1-06-04 18:31:17
      提起端午节,国人已习惯接受这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这样一种说法。这种说法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此后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忧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主张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学者,总是举出唐代文秀的《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但碧华先生认为这个传说仅仅是传说,只是古代文人为了表达爱国之心而杜撰的。理由如下: 汨罗江百姓救屈原不可能如此奢华 屈原出身于楚国贵族,早年受楚怀王信任,算得上是楚怀王的红人,在外交谋略上举张联齐抗秦。
      但是,由于楚怀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收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屈原失宠。特别是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被楚怀王逐出首都后,开始了流放生涯。楚怀王囚死于秦国后,顷襄王即位,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
      他放逐的地带“江南”,实际上就是如今的湖南洞庭湖一带,且在今湖南常德生活了很长的时间,他的许多诗作中,都有常德的痕迹,如著名的《涉江》,“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就是指从常德出发溯沅江而去湘西。后来屈原自沉汨罗江,那时的汨罗江地广人稀,远比常德一带落后,在资讯不发达的古代,汨罗江一带的渔夫们对屈原也许根本就闻所未闻,闻悉有人自杀,出于人类的善良本性前往营救或打捞,这都在情理之中,并非因为知道屈原是个爱国者而去救他。
      且渔民自古就属于经济条件欠佳的群体(与现代海上渔民富裕不同),能保证一家老小温饱就很不错了,还能专门跑回家中拿来白饭团丢入江中喂鱼?这个传说杜撰得也太离谱了,但因为涉及爱国心,千年以来人们竟然接受了! 赛龙舟习俗最早是纪念伍子胥 早在屈原投江前206年,也有个名人投江自尽了,这个人就是伍子胥,伍子胥因强谏被谗杀后,装入皮袋,弃尸胥江。
      此事发生在夫差十二年(公元前484年),《左传》、《国语》、《国策》中都有记载,而且这些典籍都是存史纪实,如《国语》卷19中——王愠曰:“孤不使大夫得有所见也,乃使取申胥之尸,盛鸱?而投之江。”《史记·伍子胥列传》中记载——“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
      吴人怜之,为立祠江上”,可见在春秋末当地人早已把伍子胥作为神来崇拜。东汉邯郸淳《曹娥碑》说:“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文中伍君,即伍子胥。这是明确记载端午竞渡是纪念伍子胥,这一记载比第一次提“端午为纪念屈原”的吴均《续齐谐记》要早三百余年,可见,伍子胥才是端午节中被首先纪念的人物。
      所以吴越方言区自古至今一直坚持“端午祀伍”说。 端午节只是百姓出于健康需求 端午节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理由是不充分的,因为中国百姓自古以来政治觉悟还没上升到自觉的高度,且屈原当时身为楚国人,其他国家的人爱国与他的爱国范畴是不同的,犯不着后来的秦国人及其后代也纪念他的爱国心吧。
      而他之所以取代了伍子胥,碧华先生认为应归功于他的文学造诣,后代文人们对其文学成就的膜拜,给他罩上了美丽的光环。在一代一代文人们的引领下,屈原便被神化了。 但是,直到如今,国人仍然如此看重端午节,却又为何?碧华先生认为,并非是一种纪念屈原的自觉性使然,而是为了家人的健康,不信去问菜市场买艾叶菖蒲的主妇们,她们才不至于首先想到的是纪念屈原爱国哩! 从划龙舟、吃粽子、挂艾草菖蒲这三种端午习俗来看,划龙舟只是一种体育运动方式了,不能为全民所共享;生活水平提高了,吃粽子的兴趣也越来越淡了。
      但是,挂艾草菖蒲的习俗,无论城市乡村,依然普遍。 在古代,因为医学不发达,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了中草药的神奇效能,于是借端午节来进行一次全民净身保洁运动。首先是采药,《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
      ”其次是药浴,《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就是用菊科的佩兰煎水沐浴,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据说可治皮肤病。在我们洞庭湖一带,至今保留着端午用艾叶洗澡的习俗,现在用科学的眼光看这千古习俗十分正确,因为五月天气湿热,是各种细菌繁殖的最佳时节,古人从艾叶菖蒲的药性中认识到了这一特殊价值,直到今天,一些洗浴类保健品都是从这些植物中提取的天然精华。
      再次是饮蒲酒、雄黄、朱砂酒,还用雄黄、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所以,“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成了民谚。因为关系到自身和家人的健康,端午节便成了国人的健康日,这已成为一种自觉意识,并非如首先想到的是纪念屈原那么崇高。
       。

    l***

    2011-06-04 18:31:17

其他答案

    2011-06-04 21:57:43
  • 简单来说,端有初始之意,五月谓“午”月,故曰“端午”。端午节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它由驱毒避邪的节令习俗衍生出各地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主要有祭祀屈原、纪念伍子、插艾蒿、挂菖蒲、吃粽子、龙舟竞渡等。2009年,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

    2011-06-04 21:57:43

  • 2011-06-04 19:39:21
  • 可能各个地方的端午节传说都会不同,都是根据本地民俗特点衍生出来的,但形式上基本都一致,包粽子,挂蒲艾

    m***

    2011-06-04 19:39:21

  • 2011-06-04 19:16:38
  • 民俗都是逐步演变过来的,这不值得奇怪,也不能简单说对错。
    你说对了,民俗学正经有“附会”一说(一查就能知道),大致讲众人的“事迹”,逐渐堆一个人身上了,打个未必恰当的比方,有点像现代的“个人迷信”。
    民俗就是民俗,一查到底,一定会穿帮的。
    有一句话不知你听过没,“民俗是退化的宗教”,宗教里的那些事能拷问吗?圣母不能童真受孕,耶稣基督也不能和每一个人感应,轮回也当不得真。
    所以,拿“信史”找民俗之“讹”,方法不妥。就像你我问天有多高一样(非天文家大致分个层次就行)。

    丹***

    2011-06-04 19:16:38

  • 2011-06-04 18:47:49
  • 先出现 后出名

    1***

    2011-06-04 18:47:49

  • 2011-06-04 18:32:43
  •     马上就到端午节了,相信这是大家都很喜欢的一个节日吧?可对于端午节的来历你知道多少呢?估计大多数人都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其实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有三个不同的说法,第一个是为了纪念屈原,第二个是纪念孝女曹娥,第三个是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一个传说是纪念屈原,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 ,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是纪念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公元23--220年),曹娥为救父投江。事情是这样的,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纪念伍子胥,关于这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伍子胥是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 ,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当然,这些都只是传说。简单说来,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一个人的,一个值得大家敬重的人的。那么,人们在过端午时又有什么风俗习惯呢?第一个就是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第二个就是端午节吃粽子;第三个是佩香囊,据说可以避邪驱瘟;第四个是悬艾叶菖蒲;第五个是挂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第六个是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等等。
      我是江苏人,小时候记事起端午节好像就只有吃粽子这一风俗,感觉家乡人也不是很重视这个节日,不过我倒是挺喜欢的,因为我超喜欢吃粽子的。

    1***

    2011-06-04 18:32:4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