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佛肚竹如何栽培繁殖?

首页

佛肚竹如何栽培繁殖?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12-04 06:58:43
      佛肚竹亦名佛竹、密节竹,为禾本科、竹亚科常绿灌木状丛生竹类。茎秆有两样形状,正常茎秆的节间圆筒形;畸形茎秆的节较密,节间短,基部明显膨大呈瓶形,宛如弥勒佛肚。高约40厘米,幼时为深绿色,老来则变成橄榄黄色,具有较高观赏趣味,叶片卵状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背面被柔毛。
       佛肚竹原产广东,性喜温暖湿润的环境条件。喜阳光,也较耐阴,不耐严寒,越冬温度不可低于5℃。要求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培养土,pH值为5。5至6。5。对水分十分敏感,盆土须湿润而不积涝。施肥宜淡薄。竹类开花结实周期长,种子不易得,很少播种育苗。
      繁殖佛肚竹常用分株法。每年3月至4月向在竹笋未出土前翻盆,根据植株长势,选定壮秆原盆保养,其余分两三茎秆一组,另行栽植。分割主鞭时最好带些宿土,保护好笋尖。也可压根繁殖,翻盆时,选粗壮无损伤的竹鞭顶端,长约10厘米至15厘米一段,横埋在苗盆中,掩土约10厘米厚,压实,浇足定根水,上盖一层5厘米至6厘米厚的落叶或碎草保湿,把盆放在背风向阳处。
      新笋出土后,除去覆盖物让其自然生长。夏季续发新笋出土后,应及时疏除拔节较快、茎秆细直的徒长笋,保留秆短、节密和节间隆起的培育观赏茎秆。秋季萌发的新笋一般都较细长,均应除去以蓄积养分。 佛肚竹是盆栽观赏的良好材料,可栽入大盆供厅堂摆设,也可栽入盆景盆供案头观赏。
      用盆不宜过深,但口面要大,否则地下茎无处横伸,株丛往往过于稠密无状。盆土以中性和微酸性的腐殖质土为最好,在北方应多加一些草炭土或松针土来调剂pH值。每年夏季追施2次至3次有机液肥,早春进行翻盆换土。4年至5年生老株应分盆另栽并应适度更新,去老留幼,去弱留强,除去老秆及缺乏生机或虫蛀笋,保留培养幼嫩茎秆,使植株充满生机。
      冬季移入冷室或低温温室管护,保持空气清新,光照充足,叶片鲜绿。北方夏季干旱无雨,应适时喷水增加空气湿度,适当疏荫,可使叶片翠绿欲滴。 。

    玉***

    2007-12-04 06:58:4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