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手竿钓有何技巧?

首页

手竿钓有何技巧?

手竿钓有何技巧?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8-03-09 15:22:18
      手竿执钓在我国十分流行,它能练习钓手分析问题和观察事物的能力, 同时要手、眼、脑、腿并用,对人体是一种很好的操练。1。垂钓方法如果钓鱼场的钓位选得好,鱼窝再做得精致,手竿垂钓往 往是很有兴味的。其垂钓方法大体有三种,即长竿短线定点钓、长竿短线多 点钓和竿线齐长定点钓。
      (1)长竿短线定点钓这是我国北方钓友十分喜爱的手竿钓法。其特点 是由竿尖至漂间的风线为短线,水线垂直人水,钓点与撒窝点准确,一旦发窝 上钩频率高。①长竿由于使用8米长竿,竿梢距离岸边较远,受外界人声影响很小。 同时也弥补了垂线较短的不足。但长竿也有看漂困难和竿过于沉重方面的 缺点。
      短线由竿尖至鱼漂这段钓线仅一米左右,这段线在垂钓中也称风线。风线和堤岸距水面高低关系颇大,要是岸比较高。水面很低,风线也可适当加 长。短风线的优点是钓窝准确,不易偏离做好的窝子。而且由于线比较短, 提竿动作不必太大,鱼咬钩漂有反应后,立即提竿,成功率高。
      风线若太短 了,也对垂钓不利,因为一旦钓到大鱼后,提竿困难,无法遛鱼,往往会折竿断线。②定点定点是长竿短线定点钓法的核心,技术性也较强。必须首先将点 选好,窝子做好,下钩点定好。关于垂钓选点已经讲过,到一个渔场,不要急于下钩,要观察分析,走访 当地群众,把水情弄清楚。
      再根据节气、天气把点选定下来。接下来是在确 定地点下窝食。窝食应以虚为主,虚实兼顾,诱集鱼群。看到鱼星后,开始发 窝,这时再准确地把钓钩送到窝点。下钩时,要用手竿瞄准对岸的方位物(树 木、电杆等固体物体),定准方位,再用手竿测量出垂钓点(窝点)与竿架的固 定支点间距离,这样就把窝点的准确方位测量出来了。
      每次垂钓,都必须保 持在这个位置上,才能说真正达到定点钓的要求。③长竿短线定点钓风线短,垂线下钩,钓位准确,提高了提竿速度,使咬 钩的鱼来不及吐钩,即被钓起,成功率颇高。此法用于钓鲫鱼、鲂鱼等个体不 大的鱼,送漂动作又很轻微的小鱼,效果特别好。
      (2)长竿短线多点钓这种钓法竿和线与第一种相同,只是在同一水域选 四五个钓点,每一个钓点都要在岸边和对岸做好标记,并且做好鱼窝。长竿 短线多点钓适合在水草较多,堤岸线长,垂钓人又不太多的地方使用。从季 节上看以春季鱼类产卵觅食时期为最好,多点垂钓虽然比较劳累,但更锻炼 自己的钓技。
      要注意的是人不能老在一个钓点,要巡回观察,丝毫不能懈怠, 走动时又不能声响太大,要相对保持肃静,以免惊扰窝子里的鱼。钓点最好 迎着太阳,避免人影晃动影响效果。(3)竿线齐长定点钓此法在北方俗称“甩大鞭”。它适合在大水面、无水 草地方操作。其风线一般和手竿齐长,或风线长于手竿一米左右。
      这是为了 钓更远一些的鱼:线一长,手竿甩起来比较困难,撒窝子也很不便,这是它的 缺点。具体操作时,右手握竿,左手捏住钩、坠,利用竿梢的弹力,把钓线甩向钓点。由于钓点较远,投放诱饵可以在甩鞭以后进行。即投到钓点后,把手竿 先固定在竿架上,再以另一长竿将窝子食用撒饵器将诱饵送到钓位,让其下 沉到水底再倒下钓饵。
      有些钓友,也常采用手抛法,将诱饵捏成团,抛向鱼漂所在位置,这样虽然方便些,可惊扰势必太大,发窝可能要慢一些。在具体情况下,风线长短应灵活掌握。比如在浅水域垂钓,因为在阳光 照射下水面上手竿的晃动所形成的阴影可直接投到水底,易对钓点觅食的鱼 构成干扰和惊吓,故应把风线适当留长一些。
      当钓饵落底后,凭借较长的风 线,将钓竿移到钓点的光照顺光侧,避开竿影对窝点的影响,减少对鱼觅食的 干扰,有利于提高垂钓效果。反之,在深水域垂钓则应将风线留短些。当然 在深水域垂钓风线也不是越短越好,一般风线留五六十厘米为宜,如果风线 过短,手竿被风吹或人为地摆动都会直接牵动水线而使钓饵移位。
      在浅水域 垂钓风线也不能留得过长,一般留100〜150厘米,如果风线留得过长,则提 竿的时机及力度都不容易把握。在有水草水域垂钓或戳拱钓,不论水深水浅 均应以短风线为宜。因为在这类水域垂钓,鱼上钩后应即刻将鱼提出水面, 以防中钩之鱼钻草挂钩。
      另外,风线长短还与垂钓的鱼有关,人们常说“放长线钓大鱼”这是很有 道理的。因为其含义一是指线长可以将钩饵抛得离岸远些,找到大鱼觅食栖 息之处;另一层含义是适量的放长风线,以利遛鱼。与之相反,在垂钓个体较 小的鱼时,则风线可留得短些,以利鱼中钩后,即刻将中钓鱼提离窝点,一气 呵成以避免“闹窝”。
      所钓鱼的种类不同,风线的长短也应略有不同。通常钓鲫鱼、翘嘴鲴等 杂食性的鱼种,钓者常间断陛地“提” “拖”钩饵,使其形成动感,增强鱼觅食 的诱惑力,可大大提高垂钓效果,为了保证“提”“拖”的力度和幅度,风线一 般可留得短些。而在钓鲤鱼、草鱼等体型较大鱼种时,一般是不宜提动钩饵 的,因此在垂钓此类鱼种时风线可适当留长些,以防因风线过短,手竿的无意 摆动牵动钩饵移位。
      风线长短还应考虑到天气因素。在晴天时垂钓,特别是在阳光充足的中 午垂钓,水面上方的竿体会在水下映出阴影,这个阴影很容易对欲觅食的鱼 构成惊吓和干扰。排除这种阴影的最好办法如前述,也是将竿体移到窝点的 左或右的一侧,使竿体阴影偏离窝点,故而风线可适当留长一些。
      相反,在阴 雨天垂钓则风线可适当留得短一些。在有风的天气垂钓,可根据钓点所处的 方位留出适当的风线。经验证明,通常情况下钓点多选择在下风处,即钓者 面向风,此时要想将钩饵准确地投人窝点,风线宜短不宜长,因为过长的风线 被风吹动得摆幅过大,必然影响钩饵落点的准确性。
      如果钓点选择在侧风 位,竿体被风吹必然左右摆动,为了在竿体风吹摆动时不使钩饵移位,风线可留得长一些为好。2。看漂与提竿看漂和提竿是手竿垂钓的基本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 衡量钓手的水平,也是垂钓乐趣所在,掌握得好,频频收获,时机不当,就屡屡 失败。
      3。脑线长短的调节脑线虽然不长,但是对垂钓效果却极为重要。因为 它的长短,标志着鱼坠和鱼钩的间距,也关系到鱼的咬钩和鱼漂反应的灵敏 度。脑线短,坠钩比较接近,鱼容易发现或碰到鱼坠,而不敢咬钩。但这样拴 法,灵敏度高,鱼一咬钩,水面鱼漂就会作出反应。
      脑线长,鱼咬钩时,可避免 其警觉,上钩率较高。但是咬钩后,鱼坠若不动,鱼漂的反应不灵活,有可能 丧失提竿时机。可见,脑线长短比较复杂,不能一概而论,要从许多方面予以 综合考虑,从而选择最佳长度。首先要看水情,水的流速对鱼的吃食影响很大,在流速大的水域垂钓,鱼 儿一般不逗食,大多要用重坠,长脑线,这样坠落底后,落人石块间或凹坑处, 钩易被鱼发现。
      若是静水中垂钓,钩饵和鱼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鱼吃食有 较强的选择性,一般采用细漂、轻坠、短脑线。较深的浑水中,鱼儿吃食动作小,鱼漂反应仅为轻微抖动,为了提高灵敏 度,一般采用短脑线,在较浅、清澈的水中垂钓,鱼的警惕性比较高,生怕遇到 危险,所以此时也宜用短脑线。
      从底况看,比较平坦是沙质河底,钓钩不会坠人沙中,钓饵周围开阔,鱼 儿吞食无障碍,脑线宜短。乱石底,由较大卵石构成河床,钓饵必须置于石头 下面,不能落在石头上面,为了防止钩线被拉人石缝中,必须及时提竿,脑线 也宜短不宜长。草底河床,脑线若短。饵钩会被坠带人草丛根部,鱼儿难以 发现,所以脑线以长为好。
      从鱼饵品种看,荤饵多为活食,需要鱼儿反复几次才能吞食到,为了免去鱼的怀疑,所以脑线以长为宜;素饵一般易人口,也易掉落,所以脑线相对要 短为好。从鱼的个体来看,鱼体小,密度小,吃食比较文静的,宜用短脑线。鱼体 大,密度大,抢食强的鱼儿,垂钓时脑线宜长。
      从季节上看,一般夏、秋季多用素食,脑线宜短,春季和初夏多用荤食,脑 线宜长,冬季脑线也以短为宜。从上面分析,脑线的长、短,很难作出一个量的规定。还需要钓友们根据 自己的体会去掌握尺度,一般人认为最短脑线应不小于3厘米,最长也不大 于15厘米。
      台湾长脑线垂钓技术许多人采用后,感到效果同样很好。台湾垂钓方法 最大的特点是脑线在46 ~49厘米(1。4 ~ 1。5尺),钩、坠均在水中。台湾长脑线钓法的风线或竿尖都会埋人水中,因为这种方法,只有一钩 到底,坠和上钩都悬在水中,很难定位。风线若在水面,稍有微风,就会漂动, 很快把鱼漂拉离鱼窝,所以风线人水可使鱼漂保持较长时问定位。
      长脑线,鱼在吃食时不论是抬头向上或平拉游走,只要饵的运动不是严 格沿悬垂脑线的轴线方向向上,就不会出现送漂,而表现为抖动式下沉,这时 提竿时机最佳。长脑线垂钓讲究取得“自然”。一般采用小钩(丸袖4-6号或伊斯尼 521、520号),细线(0。
      1~0。06毫米)。线分上下段。上为主线,较粗;下为脑 线。连接器又是鱼坠。由于脑线细长,摆幅就大•鱼吸食易于人口,又称之为 幽灵钓法。坠环合一的好处是不会因脑线细,而损坏鱼漂和坠,保持一钩着地、一钩悬空也是成功的关键。在下钩动作上也应注意,正确的方法是右手 握竿(竿长4。
      5 — 5。4米),左手抓住连接器,把很软的竿梢拉成弓形,双手轻 轻向前一送,加上竿梢的弹力,把连接器和钩送至正前方水中。开始时,鱼漂 平卧水面,随即把竿尖插人水中,待饵钩、连接器下沉拉动鱼漂直立时,马上 抽竿拉线,待鱼漂下沉,饵钩着底时,再把鱼竿向前推一下,使漂与钩在同一 垂直线上,再把竿放在竿架上。
      长脑线垂钓用饵要求精炼可口,这也是成功 的关键。台湾多用蚯蚓、果物、粮食经冷冻、干燥、提炼、混合精炼。这种饵料 用水调和成红色,像嘴唇和耳垂那么柔软,人水后分量轻,香味浓,逐渐溶化 成雾状,可起到造窝的作用。

    h***

    2018-03-09 15:22:1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