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百科知识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PBC)是一种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是诊断PBC的特异性指标,熊去氧胆酸(UDCA)是惟一经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的治疗PBC安全有效的药物。尽管PBC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但免疫抑制剂的疗效仍未被证实,且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PBC的病情呈进行性,最终导致肝硬化肝功能衰竭,肝移植是终末期PBC患者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详情>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断标准相关问答

  • 问: 如何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答: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断程序一般为: (1) 对于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且无其他解释(B超检查胆道系统正常)者需检测抗线粒体抗体(AMA)。 (2) 如果出现胆汁瘀积的生化改变〔碱性磷酸酶、7-谷氨酰转肽酶(GT)升高〕且无其他解释,同时AMA>1:40,则基本可诊断为本病。 (3) 如果血清AMA...

    外科 1个回答 推荐

  • 问: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概念?

    答: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PBC是主要发生于中年妇女的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可能与免疫因素有关。Pares等进行了一项试验,平均活组织检查间隔时间为4.5年。结果发现,UDCA确能防止PBC组织学分期的进展。1999年Angulo等报道,在一项UDCA对非肝硬化PBC患者的长期治疗试验(平均...

    医疗健康 1个回答 推荐

  • 问: 怎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

    答:不会,这个病目前原因不清,但肯定不是传染病。

    肝胆外科 1个回答 推荐

  • 问: 什么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答: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一种,好发于 50岁以上女性,是由于肝内小叶间胆管肉芽肿炎症导致小胆管破坏、 减少、胆汁游积,最终出现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衰竭。多数病例明确 诊断时可无临床症状。尽管PBC通常进展缓慢,但其生存率较同性别 及同龄人群为低。近年来诊断为PBC的病例越来越多...

    外科 1个回答 推荐

  • 问: 什么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答: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肝疾病,好发于50岁以上女性,是由于 肝内小叶间胆管肉芽肿炎症导致小胆管破坏、减少、胆汁淤积,最终出现纤维化、肝硬化甚 至肝衰竭。多数病例明确诊断时可无临床症状。尽管PBC通常进展缓慢,但其生存率较同 性别及同龄人群为低。近年来诊断为PBC病例者越来越多,...

    风湿科 1个回答 推荐

  • 问: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断要点有哪些?

    答:PBC诊断应符合以下标准:①有乏力、瘙痒或伴有黄疸的淤胆表现;②AMA阳性,免疫 荧光法(1:40,或ELISA法抗M2抗体1: 100),常伴有IgM增高;③APK和GGT水平升高; ④血清甘氨酸胆酸增髙;⑤肝活体组织检查有胆管破坏、减少;⑥抗M2抗体阴性者有 GP210 或 SP100 存在。

    消化内科 1个回答 推荐

  • 问: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有哪些表现?

    答: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对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尤其伴有脂肪泻者,应详细了解起病的诱因及病情进展情况,有否其他免疫性疾病存在,注意与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变及其他原因肝硬化出现黄疸进行鉴别。患者皮肤、巩膜黄染,可见多处抓痕和脱屑。肝、脾肿大表面尚光滑,无压痛。

    肝胆外科 1个回答 推荐

  • 问: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断和治疗是什么?

    答:1.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美国FDA推荐,本药是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安全有效的药物。其有效剂量为每日13-15mg/kg,分4次服用,持续9个月至2年可使患者的肝功能明显改善。有研究表明,本药与泼尼松龙10mg联用能改善Ⅰ-Ⅲ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肝脏组织学指标。

    肝胆外科 1个回答 推荐

  • 问: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预后怎么样?

    答:无症状者预后尚佳,有症状者平均生存5.5?11年,血清胆红素浓度对预后最有意义,如经常高于6mg/dl,则很少存活2年以上,其他不利因素为年龄较大,肝脾肿大,腹水和低白蛋白血症(小于3g/dl)。组织学检查见碎屑样坏死,胆汁淤积、桥样纤维化及肝硬化者,预后不良。初次活检有肉芽肿存活期较长,因肉芽肿可...

    外科 1个回答 推荐

  • 问: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答:PBC的诊断基于3条标准:①血清AMA阳性;②血清胆管酶升高超过6个月;③肝脏组织病理提示或支持本病。符合以上3条标准可确诊,符合2条标准高度提示PBC诊断。确定诊断时需要排除其他疾病,如血清AMA阴性,需行胆管成像排除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如患者有难以解释的胆管酶升高,而超声示胆管正常,须警惕PB...

    风湿科 1个回答

  • 问: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答:目前国内的标准为:全部符合以下三条者为确诊,符合前两 项为临床诊断。(1)异常的肝功能指标:碱性磷酸酶至少为正常高限4倍; 胆红素至少为正常高限2倍;转氨酶至少为正常高限2倍。(2)血清AMA阳性(滴度>1 : 40)。(3)肝活检组织学符合PBC表现。

    风湿科 1个回答

  • 问: 日本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断标准是如何修订的?

    答: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病因不清,发病机制也未明确。此病在我国和日本较少, 日本1988年进行第三次全国调查有898例,我国发病率如何未见报道。有关PBC Foiarty之诊断标准(1965)即世界卫生组织(WHO)之标准,日本在此基础上1986年修订标准,供 诊断上参考,介绍如下: (1) 概...

    消化内科 1个回答

  • 问: 如何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答: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针对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且无其他解释(B超检查胆道系统正常)者,需检测抗线粒体抗体(AMA)。(2)如果出现胆汁淤积的生化改变〔碱性磷酸酶、7-谷氨酰转肽酶(GT)升高〕且无其他解释,同时AMA為1:40,则基本可诊断为本病。(3)如果血清AMA為1:40,但血清碱性磷酸酶...

    人体常识 1个回答

  • 问: 如何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答:熊去氧胆酸(UDCA)是唯一经证明对本病有效的药物。目前认为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促进胆汁分泌(利胆)、抗肝细胞及胆管上皮细胞凋亡以及免疫调节作用。推荐剂量为每日每千克体重13〜15毫克,可分2 ~3次口服。多项临床试验均表明本药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液生化异常、延缓肝...

    外科 1个回答

  • 问: 如何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答:熊去氧胆酸(UDCA)是唯一经证明对本病有效的药物。目前认为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促进胆汁分泌(利 胆)、抗肝细胞及胆管上皮细胞凋亡以及免疫调节作用。推荐剂量为每日每千克体重13〜15毫克,可分2〜3次口服。多项临床试验均表明本药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液生化异常、延缓肝...

    肝病 1个回答

  • 问: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有哪些特点?

    答: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不明原因的肝内长期胆汁淤积引起的一种比较少见的肝硬化类型。本病的临床表现及化验检查与梗阻性黄疸类似,但没有梗阻性黄疸的影像学改变,多见于中年女性,起病缓慢、症状轻,主要体征表现为皮肤瘙痒、尿色深黄、肝脾肿大,以及血清胆红素升高、血清胆固醇增高、碱性磷酸酶活力明显升高、胆酸浓度增加...

    外科 1个回答

  • 问: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有哪些特点?

    答: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不明原因的肝内长期胆汁淤积引起的一种比较少 见的肝硬化类型。本病的临床表现及化验检查与梗阻性黄疸类似,但没有梗 阻性黄疸的影像学改变,多见于中年女性,起病缓慢、症状轻,主要体征表 现为皮肤瘙痒、尿色深黄、肝脾大,以及血清胆红素升高、血清胆固醇增高、 碱性磷酸酶活力明显升高、胆酸浓...

    肝病 1个回答

  • 问: 哪些检査有助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断?

    答:(1) 生化检査:肝源性血清碱性磷酸酶和7谷氨酰转肽酶升高是 PBC最常见的生化异常。尽管诊断时少数患者有以结合胆红素为主的 血清胆红素升高,但高胆红素血症升高多为PBC的晚期表现,并提示 PBC预后不佳。血清总胆固醇可升髙。 (2) 免疫学检査:血清AMA阳性是诊断PBC的重要免疫指标...

    外科 1个回答

  • 问: 何时能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

    答:当存在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转氨酶中度增高,起初轻度或不存在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背景相符的中年女性,可有瘙痒则应考虑PBC。若存在明显胆管上皮损伤(充血性胆管病变)和血清抗线粒体抗体阳性,可确定诊断。然而,若胆管上皮仅轻度损伤,抗线粒体抗体阴性,这种模棱两可的情况需要再观察并重复活检以确定诊断。PBC...

    消化内科 1个回答

  • 问: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并发症有哪些?

    答: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并发症包括门静脉高压合并静脉曲张出血、腹水和肝性脑病, 以及淤胆所造成的骨质减少、脂溶性维生素缺乏和高胆固醇血症。 (1) 门静脉高压:可予降低门静脉压药物,有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腹水者治疗可参见本 章第七节。 (2) 骨质减少:肝病时的骨质减少是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骨质疏松症或骨软...

    消化内科 1个回答

  • 问: 原发性胆汁肝硬化和胆汁性肝硬化有什么不同?

    答:病情分析: 肝硬化患者易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门脉高压性胃病,导致消化道出血。 指导意见: 建议行胃镜检查,可以镜下行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胃底曲张静脉组织胶粘堵术。平时注意饮食,吃软食,忌食坚硬,带刺的食物,以免引起出血 医生询问:

    答:你好,关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症状跟你说下,血脂、血清胆酸,结合胆红素,AKP及GGT等微胆管酶明显升高,转氮酶正常或轻、中度增高。血中抗线粒体抗体阳性,IgM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元正常或减少。 以上是关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症状的回答。

    心胸外科 3个回答

  • 问: 如何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答:PBC诊断标准:①血清AMA阳性。②血清胆汁淤积酶升高超过6个月。③肝组织病 理提示或支持PBC。 一般符合2条标准高度提示PBC诊断,符合3条标准则可确诊,诊断时需要排除其他肝病。 (1) 如血清AMA阴性,需行胆管成像排除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2) 如患者有难以解释的碱性磷酸酶升高(超声示胆管...

    风湿科 1个回答

  • 问: 如何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答:一般符合2条标准高度提示PBC诊断,符合3条标准则可确诊,诊 断时需要排除其他肝病: (1) 血清AMA阳性。 (2) 血清胆汁游积酶升高超过6个月。 (3) 肝组织病理提示或支持PBC。 如血清AMA阴性,需行胆管成像以排除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如患者有难以解释的碱性磷酸酶升高(...

    外科 1个回答

  • 问: 什么是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

    答: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病因尚未明确。免疫异常和遗传因 素可能和发病有关。该病主要累及中年女性。最常见的临床症状 为乏力、皮肤瘙痒。早期可无临床症状,而仅表现为肝功能生化 指标异常。血清抗线粒体抗体阳性对该病诊断具...

    消化内科 1个回答

  • 问: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答:PBC的诊断基于3条标准:①血清AMA阳性;②血清胆管酶升高超过6个月;③肝脏组织病理提示或支持本病。符合以上3条标准可确诊,符合2条标准高度提示PBC诊断。确定诊断时需要排除其他疾病,如血清AMA阴性,需行胆管成像排除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如患者有难以解释的胆管酶升高,而超声示胆管正常,须警惕PB...

    风湿科 1个回答

  • 问: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答: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断标准 ①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尤其M2亚型阳性; ②血清胆管酶升高超过6个月; ③肝脏组织病理提示或支持本病。符合以上3条标准可确诊,符合2条标准高度提示PBC诊断。 确定诊断时需要排除其它疾病,如血清AMA阴性,需行胆管成像排除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如患者有难以解释...

    医疗健康 1个回答

  • 问: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如何 诊断?

    答:诊断:已证实有48%~60%PBC无症状或仅有非特异性 表现。实验室检查对诊断PBC十分重要,特别是抗线粒体抗体、 IgM及碱性磷酸酶常在早期出现异常。1) 抗线粒体抗体(AMA)是诊断本病主要依据,采用酶联 免疫吸附测定法。PBC患者几乎100%阳性,滴度>1:40,但 AMA滴度高低与PB...

    消化内科 1个回答

  • 问: 如何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答: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断程序一般为: (1) 对于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且无其他解释(B超检查胆道系统正常)者需检测抗线粒体抗体(AMA)。 (2) 如果出现胆汁瘀积的生化改变〔碱性磷酸酶、7-谷氨酰转肽酶(GT)升高〕且无其他解释,同时AMA>1:40,则基本可诊断为本病。 (3) 如果血清AMA...

    外科 1个回答

  • 问: 如何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答: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针对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且无其他解释(B超检查胆道系统正常)者,需检测抗线粒体抗体(AMA)。(2)如果出现胆汁淤积的生化改变〔碱性磷酸酶、7-谷氨酰转肽酶(GT)升高〕且无其他解释,同时AMA為1:40,则基本可诊断为本病。(3)如果血清AMA為1:40,但血清碱性磷酸酶...

    人体常识 1个回答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断标准相关检查

  • 粪胆原

    正常人胆汁中的胆红素在回肠末端和结肠被细菌分解为粪胆原,其部分被肠道重吸收进入肠肝循环外,大部分在结肠被氧化为粪胆素,并随粪便排出体外。粪胆原又名,尿胆原,胆素原。正常人胆汁中的胆红素在回肠末端和结肠被细菌分解为粪胆原,其部分被肠道重吸收进入肠肝循环外,大部分... 详情>

  • 直接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又称结合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在肝细胞内转化,与葡糖醛酸结合形成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用凡登伯定性试验呈直接反应,故将这种胆红素称为直接胆红素。测定直接胆红素主要用于鉴别黄疸的类型。结合胆红素的升高,说明经肝细胞处理和处理后胆红素从胆道的排泄发生障碍。 详情>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