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设计(汇编12篇)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设计(汇编12篇)

C*** 23-03-20 教学设计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探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初步理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2、经历操作、发现、应用的过程,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激发学生探究愿望和兴趣,培养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探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

应用数据发现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理解“任意”的含义。

教学设计思路:

这节课,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课堂上,学生通过自主操作、自主估猜、自主探究、自主迁移,深入认识三角形。通过课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交流合作,学生自然、自主、自由地发展。

教学过程:

活动一:引发质疑,提出问题。

1、 出示各种三角形。(这些是什么图形,什么是三角形?)

2、 出示三根纸条红、蓝、黑。

师:我们把这三根纸条看成三条线段,你能把它围成三角形吗?

生代表上来围。师:你们觉得他围得怎么样?生补充围。我真佩服你的细心。纸条要顶点对着顶点,首尾相连,这样才能真正用上了这三根纸条的长度。

3、围三角形比赛,(看来同学们都会围了,现在我们来进行一场比赛吧。从信封拿出纸条1号袋红3cm,蓝6cm,黑11cm。2号袋红3cm,蓝6cm,黑5cm。

4、讨论

为什么有些能围成有些围不成,板书(围不成) (围成)它可能跟什么有关系呢?我们来猜想一下,你说:

生1:可能跟边有关。

生2:跟边的长短有关系。

师:那么三角形三边长短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课题:出示课题《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活动二:探索发现,总结归纳

1、动手操作:

师:刚才我们用蓝6㎝,红3㎝,黑11㎝,不能围成三角形,请不能围成三角形的同学上来展示(看来不是操作不当,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生:11厘米太长了,那两根太短了。

师:上面这两根和下面这根比,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两根小棒之和小于第三根。

师:从你的回答,我听到了智慧的声音,以前我们总是考虑一根和另一根去比长,而现在却考虑用两根的和去与第三根进行比较,真了不起!

能不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呢?

生;3+6﹤11。

师:两边的和小于第三边不能围成三角形,两边的和与第三边有怎样的关系就可以围成三角形呢?

生: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生:两边的和等于第三边。

(过渡)同学们有不同的猜想,生活当中许多重大发现都从猜想开始,但是光猜还不行,我们还得从实践中加以验证,接下来我们从探究验证我们的想法,我们把3cm和6cm两边的和不变缩短黑边的长度,为了便于研究,我们移到整厘米,注意刻度线对刻度线。一边围一边想,这两个结论是否正确,找到规律就可以不用每个刻度都要试,即动手又动脑,才是高效的探究。现在小组一起,可分工不同移动的刻度,要有一个同学作记录。(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来汇报一下你的操作结果。

请不同的学生汇报,教师在课件中输入数据和结果。

第二层:猜想,初步得出三角形边的性质。

师:长度是9厘米时,有争议,图形有些特殊我们重点研究它,请不能围成的同学上来说说不能围成的原因。

生:只要将纸条3cm或6cm稍微抬高一些,纸条3cm和6cm就不能首尾相连了。师:利用课件演示。问能围成的同学此刻的想法。(善于思考能接纳同学的建议很会学习)

生: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能围成,用3cm、6cm和7cm展示。

师:这个猜想对不对呢?这需要进行验证,看看这些能围成三角形的边是不是具备这样的关系?3+6﹥7还有谁也得出这样的结论?指名说。

师:是不是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就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呢?我们用不能围成和围成对比看看。有谁改变主意了?

第三层:引发矛盾,突破难点

生:用3cm、6cm、11cm不能围成三角形,它也有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板书(3+11﹥6)

师:那这个结论正不正确,除了这两个算式还能写出第三个算试吗?

生:6+11﹥3 围成的呢,3+7﹥6 7+6﹥3。

师:还有别的算式吗?(没有)在围成三角形当中每两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而不能围成的只有两组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在数学中,每两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的,叫做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板书)

师:什么叫任意?

师:下面我们利用这个结论,再来验证一下3cm、6cm、4cm,是不是都具备这样的关系?

第五层:找出判断能不能围成的简捷方法。

师:在判断能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时候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是不是每次都要计算三组啊?在小组内想一想,说一说;引导学生发现,因为较小的两边的和都大于最长的边了,那么用最长的边加一条较短的边,就一定大于另一条短边了,所以呢?只要把较小的两条边,加起来与第三边进行判断,就可以了。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设计(2)

一、说教材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八册第82页的教学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的领域。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知道了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和具有稳定性的基础上探索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大家知道,在平面图形里,三角形是由3条线段围成的,但并不意味着任意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它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延续,又是后继学习多边形的基础,在知识体系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还是图形的特征、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比较抽象,要解决数学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之间的矛盾,就要充分运用直观性进行教学,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做数学"等过程,强调在教师的引导作用下,由"获得知识结论快乐"转变为"探究发现知识快乐",并注重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依据新课标的精神、结合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以及这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创设情景、实物操作、观察比较,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以及小组合作的意识,能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数学文化、思想、方法的教育。

(二)说教学重难点

探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是教学重点,而理解"任意两边"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接下来说说这节课的教法与学法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由传统意义上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主要采用了情境导入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等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活动,让他们在这一系列活动中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三、说学法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是这一节课的学习方法。整节课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过程。

以下是我的而教学流程。

四、说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按照8个环节进推进:

第一环节:矛盾冲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一开始,我给学生变魔术,用长度分别是15厘米,13厘米10厘米的三根小棒首尾相接围成三角形,在学生认为我的魔术太简单而不屑一顾时,我让一个学生也上来变一个(给表演的学生提供长度是15厘米,9厘米,26厘米的小棒)学生围不了三角形。我说,他没能围出一个三角形,你能吗?(不能)问题到底出在哪?学生估计会把注意力集中在第三根小棒上,认为第三根小棒太长了,如果是这样,我就把第三根小棒换成5厘米的,还是围不了,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疑问:怎么就围不起来的呢?看来,看来,三根小棒是否能围成三角形跟它们的长度有关,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来研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板书课题)

在教师能变魔术,而学生却变不成的矛盾冲突中,可能已经有大部分学生开始这节课的数学思考了。此处"魔术"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在于成功地将学生引入到数学思考之中。

第二环节:初建模型。

新课标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让他们在猜想、质疑、验证、探究、问题解决等过程中,经历摆一摆、围一围、比一比、想一想、议一议等活动,努力营造协作互动、大胆表达课堂教学氛围,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得以发展。

给学生提供研究的材料,(5根小棒,不同颜色长度不同,红色(2根)3厘米,绿色5厘米,蓝色7厘米,黄色8厘米。)并提出操作要求(ppt出示)

(1)从这5根小棒中任意选取3根围一个三角形;

(2)同桌2人合作,共同摆小棒。

(3)摆完后共同观察,并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4)音乐响起开始,音乐停止时活动结束。

看哪一组完成最多最好。

这一环节是要发挥每个人的。作用,全员参与,人人有事做,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

反馈:

(1)3 3 5

(2)3 3 7

(3)3 3 8

(4)3 5 7

(5)3 5 8

(6)3 7 8

(7)5 7 8(ppt出示表格)

观察:三根小棒在什么情况下能围城三角形呢?

最后引导归纳:三角形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师板书)

随着教学活动的逐步展开,教师围绕"核心知识"精心设疑,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比较,使学生的思考沿着教学目标不断深入。

第三个环节,完善模型。

回到变魔术的环节,验证学生没有围成的三角形三边的关系,9+15<26再一次引起冲突,但是9+15>5怎么也不能围成三角形呢?

完善性质: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验证老师变出的三角形三边的关系,10+13>15 10+15>13 15+13>10

第四环节:验证模型。

验证:让学生画出任意三角形,量出三条边的长短再算一算,三边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考过程,让学生猜想,发现,归纳,验证,寻找反例等数学活动中思考、辨析、释疑、概括、推理,有效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为学生构建了一种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数学思维模式。

第五环节:应用模型。

判断下面的小棒能否围成三角形

(1)2厘米3厘米8厘米()

(2)4厘米7厘米8厘米()

(3)6厘米5厘米8厘米()

(4)5厘米14厘米9厘米()

(5)5厘米9厘米13厘米()

第六环节:优化模型、并体会极限思想。

——优化

有的学生很快做出判断,他们有什么诀窍?

这一过程实际上是打破刚才建构的数学模型,抓住问题本质属性,留下两条短边与长边比较,形成最优化的数学模型结构——两条短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极限思想

让学生重点观察(4)中的数据

提问:5厘米和9厘米能与多长的小棒围成三角形?

学生思考:第三边不比4厘米短,不能超过14厘米(课件演示)

这一环节是通过直观操作让学生感悟数学的极限思想,让学生感受当两边的长度是5厘米和9厘米时,第三边的长度在4与14厘米之间,感受当第三边变成4厘米或14厘米时,三角形便不存在,将成为一条直线,感受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充满理性的思考的数学课堂才是真正扎实有效甚至高效的数学课堂。

第七个环节、走进生活

老师要去小雨家家访,走哪条路近?请你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解释

《三角形三边关系》说课

走小路近(让学生说明理由)

(ppt显示草坪)

还走这条路吗?

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使学生深化了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还让学生感知作为人还应该有一份社会责任,有一份人文情怀,彰显数学的大教育观。)

第八个环节:课后延伸。

播放《将军饮马》的故事(课件呈现图)

教师讲述:古希腊有一位聪明国人的学者,名叫海伦,有一天,一位将军不远千里来向他请教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将军从A地出发到河边饮马,再到B地视察军营(出示图),怎么走路线最短?(出示路线图)你们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吗?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力求做到重点突出,一目了然。

纵观本节课,体验是学生学习的前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本职与要求,可以说,没有体验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慢慢跟着学生的脚步,让学经历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参与、经历、思考、反思、发展,作为教者,我们一路倾听花开的声音。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和直观操作活动,让学生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和大于第三边。

2、感受动手实验是探索数学规律的途径和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观察、操作、比较、分析中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

教学难点:

应用三角形边的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观察法、动手操作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设境导入,猜想质疑

小明和我们一样每天都按时上学,请看小明到学校的线路图(课件示)小明上学共有几条路线?有一天小明起来晚了,你们猜猜他肯定会走哪条路去学校?为什么?

今天我们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请观察路线①和路线②围成的近似一个什么图形?路线②和路线③又近似一个什么图形?走路线②,走过的路程是三角形的一条边,走旁边的路走过的路程实际上是三角形的另外两条边的和。根据大家的判断,走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和要比第三边大。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有这样的关系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板书课题: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二、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实验1:我们都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封闭图形。现在从学具中任意拿出三根小棒,摆一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①学生动手操作。

②交流,展示汇报。(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可以摆出三角形,另一种摆不出三角形。)

实验2:看来,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有的同学用三根小棒摆成了三角形,有的同学没有摆成,这是什么原因?下面我们就对这两种情况做一个深入的探究。

①小组按要求合作,完成实验报告单(教师指导)

②反馈:A、首先我们看看怎样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生展示汇报,师板书)

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板书)

质疑:‘任意’是什么意思?能举例说明吗?(生汇报)

③B、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怎样的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生展示汇报,师板书)

通过对比发现不能围成情况有:

a)两边的和小于第三边;

b)两边的和等于第三边;

检验其他记录的情况,对比发现:两边的和小于或等于第三边就不能围成三角形。(相机板书)

小结:通过我们实验观察,知道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出示课件)

三、建构模型,联系生活

(出示课件)小明上学示意图,现在你能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释小明为什么走中间这条路吗?(同桌互说后,交流)

四、巩固应用,深化练习

1、做一做:教科书第86页第4题(出示课件)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方法。优化出快捷的判断方法:用较小的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就可以做到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

2、试一试现在有两根分别是3厘米和7厘米的小棒。猜一猜,与它们能组成三角形的第三根小棒的长是多少厘米?(取整厘米数)(出示课件)学生独立思考30秒后,小组讨论。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探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初步理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2、经历操作、发现、应用的过程,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激发学生探究愿望和兴趣,培养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探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应用数据发现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理解“任意”的含义。

教学设计思路:这节课,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课堂上,学生通过自主操作、自主估猜、自主探究、自主迁移,深入认识三角形。通过课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交流合作,学生自然、自主、自由地发展。

教学过程:

活动一:引发质疑,提出问题。

1、 出示各种三角形。(这些是什么图形,什么是三角形?)

2、 出示三根纸条红、蓝、黑。

师:我们把这三根纸条看成三条线段,你能把它围成三角形吗?

生代表上来围。师:你们觉得他围得怎么样?生补充围。我真佩服你的细心。纸条要顶点对着顶点,首尾相连,这样才能真正用上了这三根纸条的长度。

3、围三角形比赛,(看来同学们都会围了,现在我们来进行一场比赛吧。从信封拿出纸条1号袋红3cm,蓝6cm,黑11cm。2号袋红3cm,蓝6cm,黑5cm。

4、讨论

为什么有些能围成有些围不成,板书(围不成) (围成)它可能跟什么有关系呢?我们来猜想一下,你说:

生1:可能跟边有关。

生2:跟边的长短有关系。

师:那么三角形三边长短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课题:出示课题《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活动二:探索发现,总结归纳

1、动手操作:

师:刚才我们用蓝6㎝,红3㎝,黑11㎝,不能围成三角形,请不能围成三角形的同学上来展示(看来不是操作不当,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生:11厘米太长了,那两根太短了。

师:上面这两根和下面这根比,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两根小棒之和小于第三根。

师:从你的回答,我听到了智慧的声音,以前我们总是考虑一根和另一根去比长,而现在却考虑用两根的和去与第三根进行比较,真了不起!

能不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呢?

生;3+6﹤11。

师:两边的和小于第三边不能围成三角形,两边的和与第三边有怎样的关系就可以围成三角形呢?

生: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生:两边的和等于第三边。

(过渡)同学们有不同的猜想,生活当中许多重大发现都从猜想开始,但是光猜还不行,我们还得从实践中加以验证,接下来我们从探究验证我们的想法,我们把3cm和6cm两边的和不变缩短黑边的长度,为了便于研究,我们移到整厘米,注意刻度线对刻度线。一边围一边想,这两个结论是否正确,找到规律就可以不用每个刻度都要试,即动手又动脑,才是高效的探究。现在小组一起,可分工不同移动的刻度,要有一个同学作记录。(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来汇报一下你的操作结果。

请不同的学生汇报,教师在课件中输入数据和结果。

第二层:猜想,初步得出三角形边的性质。

师:长度是9厘米时,有争议,图形有些特殊我们重点研究它,请不能围成的同学上来说说不能围成的原因。

生:只要将纸条3cm或6cm稍微抬高一些,纸条3cm和6cm就不能首尾相连了。师:利用课件演示。问能围成的同学此刻的想法。(善于思考能接纳同学的建议很会学习)

生: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能围成,用3cm、6cm和7cm展示。

师:这个猜想对不对呢?这需要进行验证,看看这些能围成三角形的边是不是具备这样的关系?3+6﹥7还有谁也得出这样的结论?指名说。

师:是不是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就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呢?我们用不能围成和围成对比看看。有谁改变主意了?

第三层:引发矛盾,突破难点

生:用3cm、6cm、11cm不能围成三角形,它也有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板书(3+11﹥6)

师:那这个结论正不正确,除了这两个算式还能写出第三个算试吗?

生:6+11﹥3 围成的呢,3+7﹥6 7+6﹥3。

师:还有别的算式吗?(没有)在围成三角形当中每两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而不能围成的只有两组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在数学中,每两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的,叫做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板书)

师:什么叫任意?

师:下面我们利用这个结论,再来验证一下3cm、6cm、4cm,是不是都具备这样的关系?

第五层:找出判断能不能围成的简捷方法。

师:在判断能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时候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是不是每次都要计算三组啊?在小组内想一想,说一说;引导学生发现,因为较小的两边的和都大于最长的边了,那么用最长的边加一条较短的边,就一定大于另一条短边了,所以呢?只要把较小的两条边,加起来与第三边进行判断,就可以了。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设计(5)

[片断一]:动手操作,产生问题

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封闭图形,今天,老师想让同学们利用你们桌上的木条亲手搭建一个个的三角形,要求是每个三角形只能用三根木条,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学生:想!

师: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开始活动。

(学生分小组活动)

师:每个小组利用桌上的六根木条共搭建了几个三角形?

学生:我们搭建了一个三角形。

师:剩下的三根木条能搭建成一个三角形吗?

学生:不能。

师:你们知道剩下的三根木条为什么不能搭建成一个三角形吗?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我发现剩下的三根木条怎么连也连不到一起。

学生2:我们也是这样的。

师:“剩下的三根木条怎么连也连不到一起”说明了这三边在长短上有某种关系,你们能找出这三边在长短上有什么样的关系吗?

学生1:我们将较短的两根木条连接在一起与最长的一根木条相比较,发现较短的两根木条和起来还没有另外一根木条长。

学生2:我们把较短的两根木条连接在一起与最长的一根木条相比较,发现较短的两根木条和起来不是没有另外一根木条长,而是同另外一根一样长。

学生3:我们发现的结论与学生(1)相同,我们是通过用直尺分别度量这三根木条的长度,再计算、比较后发现的。

学生4:我们发现的结论与学生(2)相同,我们也是通过用直尺分别度量这三根木条的长度,再计算、比较后发现的。

师:下面我们将能拼成三角形的三边分开,象上面一样比较一下这三条边在长度方面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后汇报)

学生1:我发现较短的两条边加起来比最长的一条边长,同刚才的结论正好相反。

学生2:我发现我这个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加起来的和都比第三边长。

学生3:我的发现同学生(2)一样,也是这个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加起来的和都比第三边长。

学生4:“任意两边”是什么意思?我不太懂。

学生5:“任意两边”就是指三角形三边中的每两条边加起来的`长度都比剩下来的第三条边的长度长。

学生4:原来是这样的。

(学生都有同感)

学生6:也就是说,任意一个三角形,它的三条边都存在这样一个特征: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

学生7:我想应该是这样的吧。因为我们的三角形不一样,但我们得到的结论都是一样的。

学生8:我看到书上也有同样的结论。

(学生都翻书看)

[反思]: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开拓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学中,教师有意设置这些动手操作,共同探讨的活动,既满足了学生的这种需要,由让学生在高昂的学习兴趣中学到了知识,体验到了成功。

[片断二]:及时练习,形成能力

师:同学们刚才表现得非常棒,你们棒在不仅爱玩,而且能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探讨,你们也能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的三角形的另外一个特征,现在你能运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判断给出的三条边能否组成一个三角形吗?

学生:能!

师:请同学们翻书到第86页,自己独立做第4题。

(学生做完后汇报展示,并说明判断的方法)

学生1:(1)、(2)、(4)这三组中的线段能拼成一个三角形,(3)中的线段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我是把每组中的三条线段两两相加,再与剩下的第三条线段相比较,其中(1)、(2)、(4)这三组中的线段每两条线段之和都大于第三条线段,所以它们能拼成一个三角形,而(3)中2+2〈6,所以这组中的三条线段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

学生2:我的结论同学生(1)一样,但我的判断方法与他不同,我是先找出较短的两条边,比较它们的和与剩下的第三条边的大小,如果和大一些,则能拼成三角形,如果和小一些,则不能拼成三角形。

学生3:学生(2)的方法只是一种巧合,他没有判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这种方法不行。

(学生对学生(2)的方法产生了争论,学生讨论一会儿后)

学生4:学生(2)的方法是对的,因为较短的两条边之和如果大于第三条边,则说明任意一条较短的边与最长的一边之和肯定大于第三条边,这也就更进一步说明这个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学生5:看来在判断某三条边能否拼成一个三角形时,用学生(2)的方法既快又对。

[反思]:课堂练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及时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教学中老师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即让学生用所学内容来说明为什么这一环节。同时我们也欣喜地发现,通过练习,学生还在原来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对原知识又有发展,找到了最佳的判断方法。学生的能力不可限量啊!

[片断三]:结合实际,学会运用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你们不仅掌握了判断某三条边能否拼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且还找出了最佳的判断方法。从这里可以看出,只要同学们肯动脑思考,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结论。下面请同学们观察小明上学示意图(电脑出示书第82页示意图),如果小明想走离学校最近的路,你认为他会选择那条路上学?

学生:他会走中间这条路。

师:你们是怎样判断的?

学生1:因为中间这条路是直的,其它的路是弯的,所以中间这条路最短。

学生2:如果小明走通过邮局到学校这条路上学,小明家、邮局、学校则构成一个三角形,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以知道,小明家到邮局,邮局到学校这两条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即中间这条路,所以中间这条路最短。

师:思考问题既要靠直觉,更要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就像学生(2)一样。另外请问从这副图还可以看出连接两点的线中,哪条线最短?

学生:线段最短。

[反思]:教材是学习的载体,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的育人作用,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而不要把教材撇开一边。从上面可以看出,这副图既能让学生领悟知识与实际的结合,又能从中学到另外的知识,可谓一举多得。

[片断四]:拓展延伸,丰富充实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老师欣喜地发现同学们不仅能自主、能动地学习新知,而且能将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下面老师这儿有几道题不知怎样解答,谁能帮一帮老师?(电脑出示题目)

题目一:已知两条线段a、b,其长度分别是2.5cm与3.5cm。另有长度分别为1cm、3cm、5cm、6cm、9cm的五条线段,其中能够与线段一起组成三角形的有哪几条?

学生1:长度分别是3cm、5cm的两条线段中任意一条线段能与a、b组成一个三角形,因为3+2.5>3.5,2.5+3.5>5。

学生2:长度分别是1cm、6cm、9cm的三条线段中任意一条线段不能与a、b组成一个三角形,因为1+2.5=3.5;2.5+3.5=6;2.5+3.5<9。

题目二:用长度为2cm、2cm、6cm、6cm、6cm这五条线段中的任意三条线段拼成一个三角形,你能拼成几种不同的形状?拼成的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1:我用长度为2cm、6cm、6cm三条线段能拼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的长度相等。

学生2:我用长度为6cm、6cm、6cm三条线段能拼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都相等。

学生3:我用长度为2cm、2cm、6cm三条线段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因为2+2<6,所以他们不能拼成三角形。

师:刚才学生1、学生2所说的三角形是两种较特殊的三角形,这些三角形我们将在下次课中学习研究。

题目三:用15根等长的火柴棒摆成的三角形中,最长边最多可以由几根火柴棒组成?

学生1:我想最多可以由9根火柴棒组成。

学生2:我觉得最多可以由8根火柴棒组成。

师:同学们敢于大胆猜想,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很好。不过同学们如果能通过实践,讲究事实依据,用理由来说服人那就更好了!

(学生分小组讨论、拼摆)

学生1:我们通过实践知道,最长边最多可以由7根火柴棒组成。

学生2:我们通过讨论知道,最长边最多可以由7根火柴棒组成。此时另外两条较短的两条边的和为8,大于最长边7,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可知,此时能拼成三角形,且最长边由7根火柴棒组成,为最多。

师:同学们今天表现非常棒,不仅能猜想,而且能通过实践,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老师为你们骄傲,我相信,只要同学们一如既往,灿烂的明天一定会与你拥抱。

[反思]: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敢于放手,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展示自己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如此定会别有洞天。

[点评与拓展]:良好的教育一定要致力于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要能使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大写的“人”。本节课,授课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这一观点。先是设计了“拼三角形”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接着设计汇报展示这一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在听别的同学汇报时,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在后面的教学中,该教师继续抓住这一教育思想对学生施教,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与价值,体验到了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快乐,取得了满意的教育效果。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有关概念。

2、掌握等腰梯形的两个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两条对角线相等。

3、能够运用梯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进行有关问题的论证和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4、通过添加辅助线,把梯形的问题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问题,使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方法和转化的思想

二、教法设计

小组讨论,引导发现、练习巩固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等腰梯形性质。

2、教学难点: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方法(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及正确运用辅助线)。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小黑板,常用画图工具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复习引入,学生阅读课本;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探索等腰梯形的性质,归纳小结梯形转化的常见的辅助线

七、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什么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有什么性质?

2、小学学过的梯形是什么样的四边形。

(让学生动手画一个梯形,并找3名同学到黑板上来画,并指出上、下底和腰,然后由学生总结出梯形的概念)。

【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梯形同样是一个特殊的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一样,它也有它的特殊性,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究这个问题。

1、梯形及梯形的有关概念

(l)梯形: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2)底: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通常把较短的底叫上底,较长的底叫下底)。

(3)腰: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

(4)高:两底间的距离叫做梯形高。

(5)直角梯形:一腰垂直于底的梯形。

(6)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

(以上这一过程借助多媒体或投影仪演示)

提醒学在注意:

①梯形与平行四边形同属于特殊的四边形,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特殊条件,所以必然有不同的性质。

②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而梯形中,平行的一组对边不能相等(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不能相等)。

③上、下底的概念是由底的长短来定义的,而并不是指位置来说的。

2、等腰梯形的性质

例1如图,在梯形中,,,求证:。

分析:我们学过“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如果能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转化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证明:(略)

由此得出等旧梯形的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高上的两个角相等。

例2如图,求证: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已知:在梯形中,,,求证:。

分析:要证,只要用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得出,然后再利用,即可得出。

证明过程:(略)。

由此得到多腰梯形的第一条性质: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除此之外,等腰梯形还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过两底中点的直线。

3、解决梯形问题常用的方法

在证明梯形性质定理时,我们采取的方法是过点作交于,从而把梯形问题转化成三角形来解,实质上是相当于把采取平行移动到的位置,这种方法叫做平行移动(也可移对角线),这是解决梯形问题常用的方法之—(让学生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作辅助线来解决梯形问题,多找几名学生回答,然后教师总结,可借助多媒体演示见图)。

(1)“作高”:使两腰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

(2)“移对角线”:使两条对角线在同一个三角形中。

(3)“延腰”:构造具有公共角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4)“等积变形”,连结梯形上底一端点和另一腰中点,并延长与下底延长线交于一点,构成三角形。

综上所述: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就是通过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把梯形问题转化为已经熟悉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问题来解决。

【总结、扩展】

小结:(以提问的方式总结)

(1)梯形的有关概念。

(2)梯形性质(①-③)。

(3)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4)解决梯形问题时,常用的几种辅助线。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关系的探究和归纳。教学难点:判断怎样的三条线段能构成三角形?

教学关键:

让学生合作交流,通过实验和观察PPT课件,从中体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及构成三角形的条件,并从中探索出解决这种问题的实质。

教学准备:

教材、PPT演示文稿、小棒

教法:情境导入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观察、归纳,分析归纳教学法;学法:实验操作法、合作探究法、观察法、分析法、归纳法,对比法。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上课后,放幻灯片1引入新课。

二、展示学习目标

放幻灯片2-3

放幻灯片4导学案反馈。

老师:讲出现的问题及强调得到的结论。放幻灯片5、6知识应用。

三、合作交流(8分钟)

放幻灯片7合作交流的要求。老师巡视观察学生完成学案的情况。

四、高效展示(8分钟)

放幻灯片8高效展示要求。

五、点评(约15分钟)

展示完成后,放幻灯片9点评要求。2分钟以后按照分工开始点评。点评【活动一】完成后放幻灯片10,老师点拨。学生继续点评。

学生点评完【跟踪练习1】后,放幻灯片11变形练习。完成后学生继续点评。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设计(8)

[片断一]:动手操作,产生问题

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封闭图形,今天,老师想让同学们利用你们桌上的木条亲手搭建一个个的三角形,要求是每个三角形只能用三根木条,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学生:想!

师: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开始活动。

(学生分小组活动)

师:每个小组利用桌上的六根木条共搭建了几个三角形?

学生:我们搭建了一个三角形。

师:剩下的三根木条能搭建成一个三角形吗?

学生:不能。

师:你们知道剩下的三根木条为什么不能搭建成一个三角形吗?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我发现剩下的三根木条怎么连也连不到一起。

学生2:我们也是这样的。

师:“剩下的三根木条怎么连也连不到一起”说明了这三边在长短上有某种关系,你们能找出这三边在长短上有什么样的关系吗?

学生1:我们将较短的两根木条连接在一起与最长的一根木条相比较,发现较短的两根木条和起来还没有另外一根木条长。

学生2:我们把较短的两根木条连接在一起与最长的一根木条相比较,发现较短的.两根木条和起来不是没有另外一根木条长,而是同另外一根一样长。

学生3:我们发现的结论与学生(1)相同,我们是通过用直尺分别度量这三根木条的长度,再计算、比较后发现的。

学生4:我们发现的结论与学生(2)相同,我们也是通过用直尺分别度量这三根木条的长度,再计算、比较后发现的。

师:下面我们将能拼成三角形的三边分开,象上面一样比较一下这三条边在长度方面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后汇报)

学生1:我发现较短的两条边加起来比最长的一条边长,同刚才的结论正好相反。

学生2:我发现我这个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加起来的和都比第三边长。

学生3:我的发现同学生(2)一样,也是这个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加起来的和都比第三边长。

学生4:“任意两边”是什么意思?我不太懂。

学生5:“任意两边”就是指三角形三边中的每两条边加起来的长度都比剩下来的第三条边的长度长。

学生4:原来是这样的。

(学生都有同感)

学生6:也就是说,任意一个三角形,它的三条边都存在这样一个特征: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

学生7:我想应该是这样的吧。因为我们的三角形不一样,但我们得到的结论都是一样的。

学生8:我看到书上也有同样的结论。

(学生都翻书看)

[反思]: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开拓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学中,教师有意设置这些动手操作,共同探讨的活动,既满足了学生的这种需要,由让学生在高昂的学习兴趣中学到了知识,体验到了成功。

[片断二]:及时练习,形成能力

师:同学们刚才表现得非常棒,你们棒在不仅爱玩,而且能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探讨,你们也能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的三角形的另外一个特征,现在你能运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判断给出的三条边能否组成一个三角形吗?

学生:能!

师:请同学们翻书到第86页,自己独立做第4题。

(学生做完后汇报展示,并说明判断的方法)

学生1:(1)、(2)、(4)这三组中的线段能拼成一个三角形,(3)中的线段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我是把每组中的三条线段两两相加,再与剩下的第三条线段相比较,其中(1)、(2)、(4)这三组中的线段每两条线段之和都大于第三条线段,所以它们能拼成一个三角形,而(3)中2+2〈6,所以这组中的三条线段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

学生2:我的结论同学生(1)一样,但我的判断方法与他不同,我是先找出较短的两条边,比较它们的和与剩下的第三条边的大小,如果和大一些,则能拼成三角形,如果和小一些,则不能拼成三角形。

学生3:学生(2)的方法只是一种巧合,他没有判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这种方法不行。

(学生对学生(2)的方法产生了争论,学生讨论一会儿后)

学生4:学生(2)的方法是对的,因为较短的两条边之和如果大于第三条边,则说明任意一条较短的边与最长的一边之和肯定大于第三条边,这也就更进一步说明这个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学生5:看来在判断某三条边能否拼成一个三角形时,用学生(2)的方法既快又对。

[反思]:课堂练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及时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教学中老师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即让学生用所学内容来说明为什么这一环节。同时我们也欣喜地发现,通过练习,学生还在原来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对原知识又有发展,找到了最佳的判断方法。学生的能力不可限量啊!

[片断三]:结合实际,学会运用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你们不仅掌握了判断某三条边能否拼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且还找出了最佳的判断方法。从这里可以看出,只要同学们肯动脑思考,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结论。下面请同学们观察小明上学示意图(电脑出示书第82页示意图),如果小明想走离学校最近的路,你认为他会选择那条路上学?

学生:他会走中间这条路。

师:你们是怎样判断的?

学生1:因为中间这条路是直的,其它的路是弯的,所以中间这条路最短。

学生2:如果小明走通过邮局到学校这条路上学,小明家、邮局、学校则构成一个三角形,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以知道,小明家到邮局,邮局到学校这两条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即中间这条路,所以中间这条路最短。

师:思考问题既要靠直觉,更要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就像学生(2)一样。另外请问从这副图还可以看出连接两点的线中,哪条线最短?

学生:线段最短。

[反思]:教材是学习的载体,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的育人作用,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而不要把教材撇开一边。从上面可以看出,这副图既能让学生领悟知识与实际的结合,又能从中学到另外的知识,可谓一举多得。

[片断四]:拓展延伸,丰富充实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老师欣喜地发现同学们不仅能自主、能动地学习新知,而且能将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下面老师这儿有几道题不知怎样解答,谁能帮一帮老师?(电脑出示题目)

题目一:已知两条线段a、b,其长度分别是2.5cm与3.5cm。另有长度分别为1cm、3cm、5cm、6cm、9cm的五条线段,其中能够与线段一起组成三角形的有哪几条?

学生1:长度分别是3cm、5cm的两条线段中任意一条线段能与a、b组成一个三角形,因为3+2.5>3.5,2.5+3.5>5。

学生2:长度分别是1cm、6cm、9cm的三条线段中任意一条线段不能与a、b组成一个三角形,因为1+2.5=3.5;2.5+3.5=6;2.5+3.5<9。

题目二:用长度为2cm、2cm、6cm、6cm、6cm这五条线段中的任意三条线段拼成一个三角形,你能拼成几种不同的形状?拼成的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1:我用长度为2cm、6cm、6cm三条线段能拼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的长度相等。

学生2:我用长度为6cm、6cm、6cm三条线段能拼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都相等。

学生3:我用长度为2cm、2cm、6cm三条线段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因为2+2<6,所以他们不能拼成三角形。

师:刚才学生1、学生2所说的三角形是两种较特殊的三角形,这些三角形我们将在下次课中学习研究。

题目三:用15根等长的火柴棒摆成的三角形中,最长边最多可以由几根火柴棒组成?

学生1:我想最多可以由9根火柴棒组成。

学生2:我觉得最多可以由8根火柴棒组成。

┈┈

师:同学们敢于大胆猜想,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很好。不过同学们如果能通过实践,讲究事实依据,用理由来说服人那就更好了!

(学生分小组讨论、拼摆)

学生1:我们通过实践知道,最长边最多可以由7根火柴棒组成。

学生2:我们通过讨论知道,最长边最多可以由7根火柴棒组成。此时另外两条较短的两条边的和为8,大于最长边7,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可知,此时能拼成三角形,且最长边由7根火柴棒组成,为最多。

师:同学们今天表现非常棒,不仅能猜想,而且能通过实践,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老师为你们骄傲,我相信,只要同学们一如既往,灿烂的明天一定会与你拥抱。

[反思]: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敢于放手,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展示自己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如此定会别有洞天。

[点评与拓展]:良好的教育一定要致力于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要能使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大写的“人”。本节课,授课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这一观点。先是设计了“拼三角形”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接着设计汇报展示这一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在听别的同学汇报时,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在后面的教学中,该教师继续抓住这一教育思想对学生施教,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与价值,体验到了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快乐,取得了满意的教育效果。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82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能判断给定长度的三条线段是否围成三角形,能运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不同长度不同颜色的小棒若干根,实验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课件)同学们看,图上这些地方你们都熟悉吗?

(我们的学校、鼓楼商场还有学校后门的建设银行。)

师:如果把我们学校大门到建行看成一条直路的话,把这三个地方连接起来,就成什么图形?

师:老师从学校大门口到建行去取钱,有几条路可走?猜一猜我会走哪条路呢?为什么?

师:老师在银行取了钱后,现在要去鼓楼商场购物,又有几条路可走?我会走哪条路?

师:老师现在要回学校,我又有几条路可走?我又会选择哪条路呢?

师: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认为在三角形的线路中走其中一条边的线路比走另外两条边组成的线路近呢?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师:大多数的同学都是从生活经验中发现走两条边的线路比走另一条边的线路远。那么,有没有别的办法证明我们的这种判断是正确的呢?

(学生困惑,沉默不语.)

师:今天我们就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一下,看看在三角形中,三边的关系是怎样的?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二、设疑激趣,动手探究

师:(设疑)用小棒代替线段。请看,老师这儿有红、蓝、黄色的小棒若干根,任意拿三种颜色的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色的三角形吗?(学生会出现能围成和不能围成两种情况。)

师:有两种意见,到底谁的猜测是正确的呢?让我们动手操作后再谈自己的发现。

师:我请一位同学上来任意拿出不同颜色的三根小棒,看看能不能围成三角形?

(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同学看。)

师:这位同学围成三角形了吗?(根据学生的情况将数据填在表格中)你们想不想试试?

师:请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小棒,要求用三种颜色的小棒围三角形。看看哪些长度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哪些长度的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

同桌分工合作,一个同学围三角形,然后读出小棒上标出的长度;另一个同学作记录。

(单位:厘米)

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红、蓝、黄)的长度分别是:

不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红、蓝、黄)的长度分别是:

你的重大发现

三、汇报交流,发现规律

让每组同学汇报围成和围不成三角形的数据。

师:同样用三根小棒,为什么有的能围成三角形,为什么有的不能围成三角形呢?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课件演示能围成和不能围成两种情况。(不能围成又有两种情况:两条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情况;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的情况)

师:到底什么样长度的三根小棒可以围成三角形呢?

结论一: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师:同学们都同意这个结论吗?有不同意见吗?

根据学生的情况,随机用不能围成的一组数据,如“3、7、10”举一例:3+10>7,那为什么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

师:看来同学们发现的这个结论不够全面.还能怎么修改一下呢?

进一步得出

结论二: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师:这个结论全面吗?是否适合任何一个三角形呢?请同学们任意画一个或摆一个三角形,量出三边的长度,验证一下。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发现了一个有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重要结论,那就是: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四、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1.解释老师所行路线的原因。

2.判断。

(2)(3)(4)

3.(课件演示)小猴盖新房,他准备了2根3米长的木料做房顶,还要一根木料做横梁,请你们帮他想一想,他该选几米长的木料最合适呢?

五、全课小结。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发现并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能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归纳、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经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及得出结论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思考、抽象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能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树立自己探索真理的勇气和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实验与探究。

教学难点:

利用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三角形、支直尺、不同长度的小纸条若干、分组操作记录表、双面胶、自制课件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创设情境:

这节课老师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能够看到同学们:敢想敢说敢问敢辩敢失败,特别是敢失败,因为水稻之父袁隆平曾经说过:失败里包含着成功的因素。你们能帮助老师实现愿望吗?(课件出示)

2、复习旧知:

(1)(欣赏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2)那你能说一说,你对三角形都有哪些了解?

(3)三个顶点,三个角,三条边,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4)那么到底什么是三角形?(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分析这句话突出“围成”。

3、质疑:是不是任意的三条线段都能拼成三角形呢?导入新课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分组操作:请同学们用你们手上的小纸条来围成一个三角形,你们能完成吗?

操作要求:

1、每6人一组。组长一人、记录员一人、测量员一人、其余的是操作员

2、测量员量出你所选择的纸条的长度;

3、记录员做记录;

4、操作员动手拼三角形,把你拼出来的图形贴在下面;

5、组长汇报结果。

注意:相邻的两条线段要端点相连。

(二)汇报结果:按顺序组长分组汇报结果(本组选择的纸条的长度、能否拼成三角形)。

展示操作结果:

试验次数三边长度(cm)结果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关系

(1)3、5、9否较短的两条边长度之和小于第三边3+5<9

(2)3、6、9否较短的两条边长度之和等于第三边3+6=9

(3)3、5、7是较短的两条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3+5>7

(4)5、6、7是较短的两条边长度之和小于第三边5+6>7

(5)5,8,13否较短的两条边长度之和等于第三边5+8=13

(6)7,11,12是较短的两条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7+11>12

(7)18,7,5否较短的两条边长度之和小于第三边5+7<18

(8)11,4,15否较短的两条边长度之和等于第三边4+11=15

(三)引导学生发现特性:(课件演示)

1、两条边的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三条边的长度不能围成三角形

2、较短的两条边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边的长度能围成三角形

3、学生自由讨论、总结: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边的长度)(揭题、板书)

4、读一读,说一说关键字词是什么?你怎样理解(任意和大于)?

三、精彩练习、拓展提升。(课件出示)

在能围成三角形的各组小棒下面画“√”。(单位:厘米)

(5)1cm2cm3cm()(6)4cm2cm3cm()

(7)3cm4cm5cm()(8)3cm3cm5cm()

四、学以致用。

(一)、课件出示:课本82页例3情境图。

1、这是小明同学上学的路线,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他可以怎样走?

2、为了描述方便,我们把这几条路线分别标上颜色,在这几条路线中哪条最近?为什么?

3、归纳汇报:请同学看一看,连接小明家、商店、学校三地,近似一个什么图形?连接小明家、邮局、学校三地,同样也近似一个什么图形?因为这三条路正好形成两个三角形,而中间的这条路相当于三角形的一条边,而在三角形中,其他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所以中间的这条路最近。得出结论: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板书)

(二)完善表格。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

1.发现并理解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能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找出到达一个地方最短的路线。

2.通过动手实践,分析数据,体验探索和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的过程,培养了发现问题的意识及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探索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板书设计:

三角形三边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经历拼一拼、移一移等操作活动,探索、归纳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抽象概括能力,积累活动经验。

3.渗透模型思想,体验数据分析,数形结合方法在探究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

理解两条线段和等于第三条线段时不能围成三角形,理解“任意”二字的含义。

教学资源:

小棒、多煤体课件。

教学过程:

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研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设计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设计(课件)主题图。小明上学,你猜他会走哪条路?这条路与其他两条路相比有什么特点?(中间这条路直直的,是一条线段,上面哪条路是两条线段组成的,下面这条路是一条曲线。)小明为什么走中间这条路?(这条路最短)课件演示:三条连线比较长短(师: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2.实物展台上放三根小棒:,现在这样围成三角形了吗?谁来围一围?刚才没围成三角形,现在就围成了,围成三角形的关键是什么?(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

3.如果从三根小棒中拿走一根,剩下的两根能围成三角形吗?能想办法变成三小棒吗?(把一根小棒剪成两段,变成三根小棒)把两根小棒变成三根,就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吗?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三角形边的关系。板书课题;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二、操作演示,观察发现。

1.(课件出示四根小棒)有四根小棒6、5、3、2(单位:厘米)

2.任意取三根摆一摆三角形,会有几种情况?(课件:①6、5、3;②6、5、2;③6、3、2;④5、3、2。

3.请同学们动手摆一摆,并填写好学习单,小组交流有什么发现?。

4.组织全班交流:学生边说,老师边课演示。

第一种情况:6+5>3,6+3>5,5+3>6;

第二种情况:6+5>2,6+2>5,5+2>6;

第三种情况:6+3>2,6+2>3,3+2<6;

第四种情况;5+3>2,5+2>3,3+2<5

5.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在能拼成三角形的各组小棒下面画“√”(单位:cm)

四、反思总结,自我建构。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这节课我们就研究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设计(12)

关于《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能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积极参与探究活动,获得成功体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难点: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教学过程

Ⅰ、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谁能来告诉大家什么是三角形么?

生: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师:讲得很好,也就是说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所围成的。那么是不是只要有三条线段,我们就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呢?

生:是(有些答不是)。

师:现在同学们从老师发的5根小棒中选出3根,看看是否能围成三角形?好,开始。 (板书:不能围成三角形 能围成三角形)

生:摆一摆(上台展示)

师:任取三根小棒,有时能围成三角形,有时却围不成三角形,那么围成与围不成,跟三角形的什么有关系呢?

生:三角形的边。

师:大家回答得很好,三角形的边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三角形边的关系)

Ⅱ、自主探究,提炼规律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完成这个探究活动,请齐读操作要求,开始!

生:进行实验并完成表格填写(教师进行指导)

组别小棒的长度能否围成三角形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大小关系

13 5 83+5○8;3+8○5;5+8○3

24 5 104+5○10;4+10○5;5+10○4

33 4 53+4○5;3+5○4;4+5○3

45 8 105+8○10;5+10○8;8+10○5

师:坐好。大家认为有哪几组是围不成三角形的呢?

生:前两组。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生1,你发现的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关系是什么?

生1:3+5=8,3+85,5+83(课件展示:3、5、8,围不成)

师:很棒,我们继续来看第2组

生2,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手指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关系)

生2:4+510,4+105,5+104(4,5,10,围不成)

师:为什么这两组的小棒围不成三角形呢?

生:3+5=8,4+510(或有两条边的长度的和没有第三条边长)

师:说得很好,也就是说两边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三边,所以这三根小棒围不成三角形。(板书:两边的和第三边)

师:那围成三角形的就是3、4组了,对吧?

生:对。

师:生3,你发现的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关系是什么?

生3:3+45,3+54,4+53看第三组的课件演示(3、4、5,围成)

师:这个呢?

生3:能围成,5+810, 5+108, 8+105

师:回答得非常棒,大家试一试将3、4组与1、2组进行对比,为什么3.4组能围成三角形?

生:它3个都是大于的(有些同学会回答:两边的和比第三条边大)。

师:那也就是说围成三角形是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板书:两边的和>第三边?)

师:这个有问题么,大家看看屏幕,1、2组也有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呀?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设计生:都大于。

师:对!必须强调每组都是,即是任意,我们把它表示为: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板书:擦去?补任意)

师:我们发现的规律就出现在课本的82页,大家把它画起来。(5秒)齐读。

生: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板书: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Ⅲ、巩固应用,变式提升

例 判断下列三条 线段是否能围成三角形?

(1)6,7,8 (2)4,5,9 (3)3,6,10

(学生先用三条式子来判断是否能围成三角形,教师再让学生讨论交流好方法)

通过比较任意两边之和是否大于第三边,来判断是否可以围成三角形。

教师指导学生:将两条短的边相加与最长的边相比,如果大于,就能围成三角形。

1、判断以下几组小棒能否围成三角形,能的打,不能的打,并说明理由。

(1)3 cm 4 cm 5 cm ( )

(2)3 cm 3 cm 3 cm ( )

(3)2 cm 2 cm 6 cm ( )

(4)3 cm 3 cm 5 cm ( )

注:学生学会将两条短的边相加与最长的边相比,如果大于,就能围成三角形,从而提高做题速度。

2、生活中的数学

3、巩固提升

小明想要给他的小狗做一个房子,房顶的框架是三角形的,其中一根木条是3分米,另一根是5分米。

(1)第三根木条可以是多少分米?(取整数)

(2)第三边的木条的长度是a分米,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 )( )

Ⅳ、回忆新知,归纳总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生: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等)

五、板书设计

三角形边的关系

不能围成三角形 能围成三角形

两边之和第三边 任意两边之和第三边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相关推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
详细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生动详细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建议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当时课改中教师们竭力寻求的。一年级上册教材规划了赋有童趣的学习资料和活动情境,例如6~7页的小猪帮小兔盖房、第1
展开详情

小学作文:第一次滑旱冰

三年级语文
我虽然只是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但我会的可多了。我会跳拉丁舞、吹长笛,还会滑旱冰。说起滑旱冰,那学习的过程真令人难忘。我8岁生日的那天,妈妈送给我的礼物是一双旱冰鞋,我高兴极了。一开始,我就躲在家里练,
展开详情

迎战中考作文

考试作文
面临着的中考,我们就像一根根绷紧了的弦,一直处于备战状态,不敢有半点松驰,害怕自己“一失足成千古恨”,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中考倒计时阶段,黑板上那鲜红的数字正在时刻地提醒着我们,把我们拉回到现实,同时也
展开详情

2022年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指导

高三语文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
展开详情

中考遐想作文

考试作文
中国自古就是文明礼仪之邦,信奉礼尚往来。《诗经》有云:“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投桃报李”是不成文的,却被人们所认可并实践着,以至于成为一种风尚。婚丧嫁娶,孩儿满月,生日庆
展开详情

《登山人》阅读答案(实用6篇)

考试资料
《登山人》阅读答案(1)登山人三个人同去攀登高山,第一个人刚开始攀登几步,感到山陡难登,就退下来啦,他说:我是()。第二个人攀登到半山,气喘吁吁,望着上面险恶高峻的山势,摇摇头说:还是()吧!也退下来
展开详情

优秀教案模板(集合20篇)

教案
优秀教案模板(1)学习目标:1、认识本文的2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情感。学习重难点识字、书写会写字。感知课文的内容。过程与方法教师
展开详情

自由题目演讲稿大全(汇集5篇)

考试资料
自由题目演讲稿大全(1)“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这句话,是近年来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流行语,奉行这句话的人,认为它是个人标榜与众不同以及拥有自由的最佳后盾;所谓的自由,顾名思义就是自由自在、不受拘
展开详情

高二记叙文作文800字

高二语文
星星拉住了钩环,拼命释放自己美丽的灯火,云朵在人眼前晃来晃去,忙忙碌碌,只为引起注意,小溪安静流淌着,好一个“道家学派”的“粉丝”。看过这么一则广告,有一个顽皮的小螺丝钉已经在泥土家园中度过自己平静而
展开详情

高考诗歌鉴赏诗眼答题技巧整理

高考辅导资料
诗眼位置并不固定,可以在题目中,也可以在诗中。诗眼多为动词或形容词。如果题目没有给出诗眼,则需要先寻找辨析出诗眼是什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辨析诗眼:抓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字词。抓描写事物准确、生动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100天冲刺动员大会校长讲话(实用4篇) 使用液化气的安全注意事项 2021年英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优秀大学生评选事迹材料 中考化学质量分数溶液质量分数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集合17篇) 普通话水平考试说话题目 公司新春对联(热门8篇) 教师节礼物 以内的点数教案反思(汇总8篇) 简短的绕口令(合集6篇) 整式的加减教案(集合20篇) 教师节学生代表演讲稿 呼兰河传读后感范文 小故事搞笑(集锦17篇) 纪昌学射读后感 帕维尔·布罗泽克 情绪教学设计(合集17篇) 史记读后感高三1000字 压强知识点(集锦19篇) 学校庆国庆节活动方案 考试风云作文 鸟语花香美术教案(汇总4篇) 高二英语作文范文 快乐钥匙600字优选范文 实用的大学英语作文 渴望理解的中考作文600字 《三十六计》读书笔记范文 关于清明节古诗大全(合集7篇) 名人故事作文素材(热门5篇) 农业教学设计(精编5篇) 留学新加坡五大优势 高三最后200天复习计划 皇帝的新装读书笔记 小学四年级数学苏教版知识点 匆匆那年600字精彩作文 林佑威 高三作文成长议论文 燕子的教学反思(必备16篇) 关于考试的作文 英语激励名言(精编7篇) 5以内序数教案(甄选18篇) 教师读书笔记范文 关于怎样学好数学的技巧归纳 教育类读书笔记范文 2022高考数学应考策略 高二作文文明话题议论文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经典寓言故事大全(精编11篇) 考试的启示作文600字 一年级数学复习方法总结 《红楼梦》读书笔记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 故乡读书笔记 差距700字话题作文 关于读书名言 小学阅读笔记 关于高考优秀作文范文 高中政治学习方法 《绿山墙的安妮》读书笔记450字 三年级数学的知识点与学习方法 高考英语该怎么学习才能拿高分 考试的作文 小学生必掌握的语文学习方法大全 表示珍惜时间的名言(精品3篇) 与你同行650字优秀范文 六年级格林童话读后感范文300字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书笔记 好的语句摘抄(优质6篇)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话中考作文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合集6篇) 社会实践心得 故事的成语(必备20篇) 超全面初中九年级政治答题技巧攻略大全 北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知足的句子(汇总4篇) 历史故事的成语出处 汉语拼音教学心得体会(推荐7篇) 读论语有感高一作文800字2022 关于大学英语专业求职信范文 关于各国男人向女人求婚时会送什么花 有关高中奋斗的作文 文学的名人名言 高一历史开辟新航路知识点总结 2021年马来西亚留学签证 高三化学30专题知识 2022全国新高考I卷素材作文 读名人故事有感(精品11篇) 教师节板报 史记读书笔记范文 怎么学好高二历史 播音专业实践心得体会 爱的故事作文500字(汇集8篇) 五一劳动节的作文_七年级学生优秀作文 2022高三文科逆袭学习方法 高二数学题练习 苏洵 同桌冤家读书笔记500字 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汇编16篇) 小学生关于尊严的作文 斑羚飞渡的读书笔记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作文高三 大自然谚语(精编20篇) 英语学习反思总结范文 怎样有效复习高中政治(汇集4篇) 《芭蕉》读书笔记 小兵张嘎观后感 大班教育笔记 狮子大王教学反思(甄选3篇) 安全防溺水教案(集锦15篇) 读《万年牢》有感 麦琪的礼物读书心得感悟500字 八十天环游地球读书心得感悟 高二亲情议论文800字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热门20篇) 赶小猪游戏教案(集锦6篇) 野性的呼唤读书笔记范文 尤今向日葵阅读答案 剪纸教学计划(推荐20篇) 选择议论文作文(精编8篇) 那一刻铭记在心中考作文 健康教案预防感冒(实用10篇) 交通安全知识顺口溜汇总 百万英镑读后感800字 做一片美的叶子同步练习答案(精编4篇) 心存感恩成就人生主题班会(精选3篇) 高三物理复习策略有哪些(推荐8篇) 暑假英语学习计划 写景作文4年级(汇集20篇) 幼师实习工作计划书 初二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扭扭棒教案(精品3篇) 有理数的加减教案(汇集13篇) 金钱的魔力读后感范文 以压力为话题的小学四年级作文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 计算机网络 大学转专业申请书模板 2022年实习班主任的报告范文 细品生活650字优秀范文 关于科普知识作文600字 中秋感悟 2022高中语文知识重点总结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及思维方法 大学生励志之星事迹材料1000字 六年级下册语文补充习题及答案 高考第一轮复习做笔记的技巧 高二英语选修三第二单元知识点 祖国我回来了教学设计(必备10篇) 区分上下教案(精选10篇) 桃源洞 温暖的时刻500字小学作文 学会低头的800字议论文精彩作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Unit9词组总结 小学生端午节主题征文 服务员实践心得体会 生活美好的句子(汇编19篇) 中班教育笔记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历史课堂作业本答案(推荐4篇) 痕迹话题作文(合集7篇) 期中考的作文 骨外科的实习自我鉴定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范文 数学教案高中教学范文 父母的爱600字五年级 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活动简报 入学教育主题班会(汇编10篇) 循环小数的教学反思(精选15篇) 格林童话读书笔记范文 高一化学学习有方法,高一化学学习技巧总结 感恩教育主题班会设计(集锦16篇) 闹元宵教案(热门17篇) 故事的开始(合集8篇) 小升初简历制作总结 幼儿园教育笔记随笔 小学四年级英语重点知识 高中历史中国外交知识点 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稿范文 关爱动物作文500字 中考语文解题技巧:谈意气与战国策典故 电磁铁的磁力说课稿(优选5篇) 自立自强高三作文800字 高考倒计时决战高考把握考场夺分技巧 大学寒假实践工作心得 高中英语语法考点总结 高一议论文尊重800字2022 大学新生军事训练感言 读狼图腾有感范文 我的理想征文(甄选4篇) 会计电算化实习日志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范文(甄选15篇) 五一劳动节美术教案(集锦15篇) 校园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初三政治知识点梳理 卡罗纳说课稿(必备10篇) 高三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中学军训个人感悟 人生的另一种财富阅读题答案 会计事务所实习生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