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长城和运河教案(优选15篇)

长城和运河教案(优选15篇)

我*** 23-04-04 教案

长城和运河教案(1)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

2、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3、生齐读课题)

4、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

(2)引出主要内容的。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

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绸带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

7、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8、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9、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10、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1、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2、指名读,生评议。

13、齐读。

五、布置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连绵起伏奇迹曲折蜿蜒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4)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5、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7、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长城和运河教案(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同学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 在俺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

2. 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3. 生齐读课题)

4.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运用课件)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 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

(2) 引出主要内容的.

(2) 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 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发明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同学不良的学习习惯,协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 发明奇迹 天堂 杭州 绸带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 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时,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 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 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 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发明: 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 奇异的景象.

天堂: 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1 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局部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 同学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局部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身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 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俺的眼前.

俺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 "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示在哪些地方? 用

5 自身的话说一说.

6 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

7 诗篇." "不朽"有哪

8 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

9 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

10 "发明"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11 "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发明了这人间奇迹? 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发明了这人间奇迹.

12 最后两行在第一局部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13.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发明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4 将第一局部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

15 指名读, 生评议.

16 齐读.

五.安排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 连绵起伏 奇迹 曲折 蜿蜒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局部.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不朽)

二.精读第二局部

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局部,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 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 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4) 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 这局部结构完全同于第一局部,同学们自身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

5 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局部的语气一致?

6 同学们无妨自身试着读一读.

7 指名说说两大局部读法的区别.

8 同座可分两大局部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9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10 师读两局部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局部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

11 读两局部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俺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 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

四.安排作业

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长城和运河教案(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 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

2. 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3. 生齐读课题)

4.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运用课件)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 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

(2) 引出主要内容的.

(2) 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 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 杭州 绸带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 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 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 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 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 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 奇异的景象.

天堂: 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1 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 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 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 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用

5 自己的话说一说.

6 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

7 诗篇. 不朽有哪

8 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

9 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

10 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11 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12 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13.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4 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

15 指名读, 生评议.

16 齐读.

五.布置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 连绵起伏 奇迹 曲折 蜿蜒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 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 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4) 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

5 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6 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7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8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9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10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

11 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 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长城和运河教案(4)

教学目标:

1、 学会生字,理解它所组成的词。

2、 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3、 体会比喻句。

4、 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课内外结合,体味作者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长城和运河的雄伟和壮丽。

课时布置: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出示图片,板书课题

2、 生齐读课题

3、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想知道更多吗?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 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

(2) 感知主要内容的。

(2) 会读会认田字格中的生字。

(3)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发明 奇迹 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同学不良的学习习惯,协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

不朽发明奇迹天堂杭州绸带

(2)指名读这些词语。

(3)指名初步解释词语。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体悟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局部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

2、同学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局部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身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异的景象呢?

2、讲读。

3、比较:“奇异”在不在句子中的异同。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示在哪些地方? 用

5、自身的话说一说。

6、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的意思。

7、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 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

8、“发明”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9、“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发明了这人间奇迹? 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发明了这人间奇迹。

10、最后两行在第一局部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11、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发明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2、将第一局部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

13、 指名读, 生评议。

14 、齐读。

五、安排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连绵起伏奇迹曲折蜿蜒

板书设计:

长城 和 运河

连绵起伏 银光闪闪

曲折蜿蜒 伸向天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局部。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不朽)

二、精读第二局部

1、导读。

听老师读课文,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 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下面的三句话的不同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 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句话读懂了什么?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局部结构完全同于第一局部,同学们自身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

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局部的语气一致?

5、同学们无妨自身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局部读法的区别。

7、同座可分两大局部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师读两局部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局部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

读两局部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俺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2、教师总结。

四、 指导背诵

五、指导写字

驾 折 蜒 谱 朽 篇 创 簇 绸

1、同学自读上面的生字

2、指名读生字

3、齐读

4、指导同学记生字:你能记住哪几个生字?

怎么记住的?

5、指导同学说

6、指导同学写字

蜒 左右结构 与“蜓”的区别

创 注意“仓”的写法

驾 下面的“马”不要写成“木”

7、同学描红

8、同学练习书写 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形近字组词

架( )蜒( )谱( )拆( )

驾( )蜓( )普( )折( )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 用-----划出来

板书设计:

蜒 长城 和 运河( 雄伟而壮丽)

驾 ( 惊喜而自豪)


长城和运河教案(5)

一、复习导入

听写生字词。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2)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指导朗读。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师总结:今天,我们乘着作者驾驶的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祖国的奇迹还有许多,如那一座座长江大桥、一幢幢高楼大厦、赶超世界水平的人造地球卫星、令世人瞩目的三峡工程等等。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课后作业。

(1)多音字组词。

(2)形近字组词。

骂()使()蓝()导()象()

驾()驶()篮()异()像()

绵()峪()蜿()蜒()扁()

棉()浴()碗()诞()篇()

折()绸()朽()州()飘()

拆()调()巧()洲()漂()

附板书:

长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像巨龙)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古代劳动人

奇迹运河——银光闪闪伸向天边民的创造


长城和运河教案(6)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激发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准备

挂图,多媒体。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激趣

1 师:我们的祖国像一条巨龙,似一条绸带,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师: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3 师出示课件,认识长城和运河,指明说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指导

1 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联系句子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子。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三、理清脉络

1 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2 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读课文第一部分

1 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 讲读。

3 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 “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 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 “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 “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 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9 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0 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 指名读,生评议。

12 齐读。

五、读第二部分

1 导读,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 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什么比成什么?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似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 指导朗读。

4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5 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6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7 同桌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六、讨论探究

1 师:作者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2 为什么会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呢?

3 生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4 指名汇报交流。

5 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6 生齐读这两句话。

七、全班配乐朗读全文,会背者可背诵

八、总结质疑

1 师:学了这首诗歌你都明白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2 指名汇报并质疑。

3 师小结。

九、作业设计

1 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2 学习写介绍长城运河的短文。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奇迹长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像巨龙)

运河——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像绸带)


长城和运河教案(7)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第二题。听写本课生词。

3、搜集祖先建造的其他伟大工程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学习过程:

一、课前组内帮对检查

学案5、6题完成情况。

二、课内检查预习

1、小组交流: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课文,生词会读了吗?下面小组内互相检查:学案2(1、6号;2、5号;3、4号),随即纠正,错的改正过来,一会找同学读一读。看哪个组读得最快、最正确。找一两个组的6号读,其余同学、老师相机纠正指导。集体读。

2、小组交流:同学们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吗?下面小组内分工读(组长分工),读错的及时纠正,再读一读,读对为止。

集体交流:找一个组同学读课文,师生相机纠正指导。齐读课文。

3、质疑、解疑:

(1)通过预习,同学们可能还有不明白的地方,下面小组内交流一下,解决不了的小组长进行汇总,一会儿提出来。

(2)小组长汇报(写在各自的黑板板块上)。

(3)小组间解疑。解决不了的,老师引导读书,思考、解疑,或者精读时解决。

4、精读理解,感情朗读: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你觉着万里长城怎么样?从哪里看出,谁能结合课文或自己搜集的资料说一说?(理解比喻句并结合看图理解有关词语)万里长城多么雄伟壮观啊!你能把它的雄伟壮观读出来吗?自己读,检查指导读,自己练读。

(2)从“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这句话中,你体会到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又怎么样呢?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真是太聪明、太勤劳、太了不起了!我们作为一名中国人,你感到怎么样呢?(自豪)师范读,学生练读。

(3)读了这篇课文,你觉着怎么样?从哪里看出,谁能结合课文或自己搜集的资料说一说?(理解比喻句并结合看图理解有关词语)京杭大运河多么雄伟壮观啊!你能把它的雄伟壮观读出来吗?自己读,检查指导读,自己练读。

(4)从“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这句话中,你体会到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又怎么样呢?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真是太聪明、太勤劳、太了不起了!我们作为一名中国人,你感到怎么样呢?(自豪)师范读,学生练读。

(5)各自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5、背诵课文:老师指导背诵方法——自己练习背诵——组内帮对检查,完了举手。

6、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或者京杭大运河的图片,写一段话:老师指导看图——大家说一说(可加上自己搜集的资料)——连起来说一说——最后写一写。

7、听写生词,帮对检查,错了改3遍。

8、默写课文,自己对照课本,错一处改3遍。

9、你知道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学生充分说——教师及时归纳总结(秦始皇陵、兵马俑、都江堰、故宫圆明园……)它们的景象怎么样呢?请同学们课下选一个方面搜集一下有关资料。

10、搜集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人民智慧的短诗。


长城和运河教案(8)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课文内容。

3、收集关于长城和运河的有关资料,了解它们的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的特点。

2、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图文结合并借助相关的补充资料深入感受“奇异景象”。

教学时间:

课时1

教学过程:

第一课

一、导入

1、请看地图,图上有两条线,一条从东到西,像巨龙,这是长城;一条从北到南,像绸带,这是京杭运河,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 (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2、生齐读课题。

二、交流搜集的信息

1、谁去过长城?谁游过运河?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说说)

2、在地图上,我们看长城和运河只是一段线条,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你坐在飞机上,从长城和运河的上空去观看,长城和运河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景观呢?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出示要求)

(1) 各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句,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其意思。

(3)思考:

作者是以什么方式看长城和运河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来看?

看到的长城和运河分别是什么样的?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的诗篇 创造奇迹 天堂杭州 绸带 中华民族

(2)指名说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 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 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 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 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 奇异的景象。

天堂: 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3) 这首诗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长城,第二部分写的是运河。结合自己的读书理解说说作者的观察点及看到的长城和运河分别是什么样的?

四、精读课文,感受长城外在特点与内在精神

1、赏词析句体会“奇异”的外在表现——雄奇英姿:在作者的眼里,长城是怎样的?请画出有关词语。

奇异:像巨龙穿行大地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板书)

(1)看图理解上述词语,体会用词的精妙之处。

巨龙:用了形象的比喻写出长城的长。在这里是说什么像巨龙?为什么说长城是巨龙呢?长城有多长?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全长6700公里,俗称万里长城。

穿行:与“横卧”一词比较。长城像长龙一样自西向东盘踞在崇山峻岭之间。写出了长城的矫健与壮丽,赋予长城以动感。

(2)这些词语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绵延万里 曲折起伏 雄奇壮观

(3)选用文中和补充的词语说一段话表现长城的特点。

(4)朗读体会“奇异”的外在表现——雄奇英姿:是啊,长城雄姿英发,宏伟壮丽,你看他——(引读4句话)

2、描述体会“奇异”的内在含义——“不朽的诗篇”:

(1)在“我”眼里,令人感到奇异的不仅仅是长城的雄姿,更是因为他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汗水和智慧。

出示拓展内容,思考:你读了这段文字之后你想说些什么?

建造长城的条石,一块有二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能够建造这样宏伟的工程,这真是个——人间奇迹。)看到这样奇异的景象,你会有怎样的表现?(惊叹、高歌)我们为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而惊叹。(教师引读前两句,学生跟读后四句)

(2)在这里说 “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是一种拟人手法。课文为什么会说是不朽的诗篇呢?

一段万里长城,就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啊!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修筑长城,直到秦始皇的时候,才修筑了“万里长城”后来,历代皇帝都有修建,到了明朝,又修筑了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的明长城,这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长城。

历代修筑长城,都是为了保护一方平安。因此后来长城就成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同心同德的象征,长城成了一种精神,成了一种文化。 长城不朽的是在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同心同德的凝聚力啊!

让我们用诵读来弘扬这种精神 。齐读第一部分,突出“不朽”。

3、比较体会设问表达作用:书上说“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实际上这万里长城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应该说是我们的祖先谱写了不朽的诗篇,而这诗篇就是万里长城。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以设问的方式,激起读者的思考,突出本文的中心,表达内心的情感)

敬佩并自豪地朗读最后两句诗。

五、总结学法,指导自学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学习第一部分的经过,我们通过什么方法体会长城“雄奇壮观”的外在特点和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五、布置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

2、用四字词语写一段表现长城外形特点的句子

例:长城真是雄伟壮观啊!他绵延万里,曲折起伏,像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他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背诵第一部分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充满强烈爱国情感的诗。诗歌极力颂扬长城、运河雄伟壮丽,歌颂了申华民族的勤劳智慧。诗歌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描写的是长城与运河。每部分皆为八行,结构相同,一、二行与七、八行诗句相同,三~六行集中概括勾勒长城、运河的雄姿。

诗歌每部分起始皆为: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交代了观察的独特方位:广裹的蓝天,俯视祖国河山;描述了观察的鲜活的图?阂环?嬉炀跋螅?托脑媚俊4司?奇在何处,异在哪里?接着,诗人用四行诗凝练、形象进行了刻画。睹物思人,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诗人以设问的句式结束每段诗,充满无比的民族自豪感。

本诗语言优美,句式相同,形象生动。


长城和运河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品析两个小节的词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3、理解诗歌内容,了解长城和运河的基本常识,体会它们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难点:通过诵读感悟,理解诗歌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搜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听写生字词。

2、同桌间互相检查、订正。

二、精读课文第一节 。

1、感知课文。

录音机范读,学生注意体会语调、语感,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朗读,思考:

a、作者是从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呢?

b、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

学生从课文里找出相关的句子。

欣赏描写“长城”奇景的句子,指导有感情朗读。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观,西到嘉峪关,

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1)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这句话中,“巨龙”是指什么?'为什么用巨龙来比喻长城呢?长城有多长?

(2)穿行在大地间的长城有什么特点呢?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是什么样的?(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3)在作者眼里,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看到这样的景象,你的心情会怎样?(激动、兴奋)带着这样的心情去读诗的前四句。(教师指导朗读,要读出惊喜的语气来。)

(4)出示地图让学生找找山海关到嘉峪关所跨越的省市,深化学生对长城”长“的特点的体悟。

(5)课文里说“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这里用了什么的修辞手法?(拟人)这里为什么说是不朽呢?你是怎样理解不朽的?

3、了解长城的建筑、作用、规模等方面的资料,增强民族自豪感。

这样一座前看不见头,后看不见尾的万里长城,需要多少人去建筑?又需要多少条石和城砖?当时,建造长城的条石一块有二、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你们说能够建造这样宏伟的工程,这是不是人间“奇迹”呢?这奇迹是谁创造的呢?(我们的祖先)面对如此勤劳、智慧的祖先,你们想对他们说什么?(赞美祖先)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来赞美咱们的祖先。齐读最后两行诗。(带着敬佩和自豪的语气)

三、自学课文第二节

1、同学们,长城留给我们的是高大、雄伟、壮观的景象,而京杭大运河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一种感受呢?请同学们各自读课文第二节,然后结合自己搜集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在小组交流讨论,遇到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举手提问。

2、学生分小组自学。老师适当进行个别点拨。

3、全班结合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着重体会运河如“绸带漂落大地”的美景,了解运河的基本常识。感受古代劳动人民开凿运河所付出的艰巨劳动。

4、朗读第二节。

(1)各自练习朗读。

(2)指名感情朗读。

(3)同桌间互相品读。

四、总结深化

1、指导学生熟读’背诵课文。

文章两部分的读法完全一样吗?(第一部分应该略显庄重,第二部分应略显欢快)

(1)从形式和内容上把握这首诗歌的层次和特点,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长城”、“运河”是中国的两大奇迹,本文仅仅是赞美了它们吗?

总结:“长城”、“运河”是我们祖国的两大奇迹,但祖国的奇迹还有很多,如故宫、圆明园、秦始皇兵马俑、三峡工程等。同学们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去阅读和搜集相关的文章及资料。


长城和运河教案(10)

一、复习导入

听写生字词。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2)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指导朗读。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师总结:今天,我们乘着作者驾驶的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祖国的奇迹还有许多,如那一座座长江大桥、一幢幢高楼大厦、赶超世界水平的人造地球卫星、令世人瞩目的三峡工程等等。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课后作业。

(1)多音字组词。

(2)形近字组词。

骂()使()蓝()导()象()

驾()驶()篮()异()像()

绵()峪()蜿()蜒()扁()

棉()浴()碗()诞()篇()

折()绸()朽()州()飘()

拆()调()巧()洲()漂()

附板书:

长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像巨龙)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古代劳动人

奇迹运河——银光闪闪伸向天边民的创造


长城和运河教案(11)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充分预习了这篇课文,你们预习的怎么样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展示一下。

二、小组准备:

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把分配给你们的任务准备一下,练一练,3到5分钟的时间,一会展示给大家。

三、小组展示:

1、教师评价各组6号听写生词情况。

2、同学们,通过预习,你觉着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怎么样,从课文中哪里看出?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语句,谈一谈你们的认识和感悟。

一组同学感情朗读1自然段,谈对万里长城的认识及自己的感受。本组其他同学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感受。其他组的同学评价或建议或纠正或指出缺点或比读。

二组同学感情朗读2自然段,谈对京杭大运河的认识及自己的感受。本组其他同学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感受。其他组的同学评价或建议或纠正或指出缺点或比读。

3、这是课文中介绍的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谁能结合你课下搜集的资料谈谈你对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了解。

三组同学介绍的万里长城。

四组同学介绍京杭大运河。

4、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如此伟大的工程,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多么自豪啊!谁能通过朗读把你的自豪感表达出来?

五组同学感情朗读。

六组同学比赛感情朗读。

5、同学们读得很有感情,如果能够感情背诵就更好了。

七组感情背诵。

八组展示第一节的默写。(先背诵,后检查写的对错)

九组展示第二节的默写。(先背诵,后检查写的对错)

十组展示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或者京杭大运河图片,写的一段话。

十一组展示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

十二组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诗歌。(课前板书,展示时自己读后再组织大家读)

四、教师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两项伟大的工程——长城与运河。其实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那真是举不胜举。我们的祖先太伟大了。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多么的自豪!让我们再来一起自豪的背诵一下这首诗。下课!


长城和运河教案(12)

教学目标:

1、 学会生字,理解它所组成的词。

2、 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3、 体会比喻句。

4、 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课内外结合,体味作者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长城和运河的雄伟和壮丽。

课时布置: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出示图片,板书课题

2、 生齐读课题

3、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想知道更多吗?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 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

(2) 感知主要内容的。

(2) 会读会认田字格中的生字。

(3)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发明 奇迹 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同学不良的学习习惯,协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

不朽发明奇迹天堂杭州绸带

(2)指名读这些词语。

(3)指名初步解释词语。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体悟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局部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

2、同学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局部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身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异的景象呢?

2、讲读。

3、比较:“奇异”在不在句子中的异同。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示在哪些地方? 用

5、自身的话说一说。

6、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的意思。

7、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 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

8、“发明”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9、“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发明了这人间奇迹? 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发明了这人间奇迹。

10、最后两行在第一局部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11、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发明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2、将第一局部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

13、 指名读, 生评议。

14 、齐读。

五、安排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连绵起伏奇迹曲折蜿蜒

板书设计:

长城 和 运河

连绵起伏 银光闪闪

曲折蜿蜒 伸向天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局部。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不朽)

二、精读第二局部

1、导读。

听老师读课文,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 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下面的三句话的不同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 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句话读懂了什么?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局部结构完全同于第一局部,同学们自身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

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局部的语气一致?

5、同学们无妨自身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局部读法的区别。

7、同座可分两大局部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师读两局部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局部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

读两局部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俺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2、教师总结。

四、 指导背诵

五、指导写字

驾 折 蜒 谱 朽 篇 创 簇 绸

1、同学自读上面的生字

2、指名读生字

3、齐读

4、指导同学记生字:你能记住哪几个生字?

怎么记住的?

5、指导同学说

6、指导同学写字

蜒 左右结构 与“蜓”的区别

创 注意“仓”的写法

驾 下面的“马”不要写成“木”

7、同学描红

8、同学练习书写 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形近字组词

架( )蜒( )谱( )拆( )

驾( )蜓( )普( )折( )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 用-----划出来

板书设计:

蜒 长城 和 运河( 雄伟而壮丽)

驾 ( 惊喜而自豪)


长城和运河教案(13)

一、学习目标:

我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我能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城和运河两项宏伟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农民的伟大创造,增加民族自豪感。

二、学习重点:

我能了解万里长城和运河的起点和终点,知道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三、学习难点:

通过课外更多的中国建筑的介绍,进一步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

四、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听写生字词。

(二)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作者以什么样的方式看长城和运河的?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方式看?

在作者的眼中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文中运用了什么问句形式和修辞手法?

(三)自主学习,多元选择

速读,了解课文,圈点疑难。(课文中不理解的句子)

细读,疏通文意,小组内讨论交流。(读通课文)体会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和语气。

研读,深入分析,总体把握(分析理解课文)分析解决问题。

创读,独特感悟,情感升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品读课文,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四)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个人朗读:挑选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或一句话,为什么喜欢?

根据课文中的插图说一段话

组之间赛读:声音、动作、表情、各组学生的注意力。

比赛背课文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那些人间奇迹?(布达拉宫、故宫、苏州园林、兵马俑)

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点明中心主旨)

(六)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完成快乐导航剩余部分,组长批改,及时矫正。


长城和运河教案(14)

第十五课:长城和运河 七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激发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人激趣1师:我们的祖国像一条巨龙,似一条绸带,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师: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3师出示图,认识长城和运河,指明说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联系句子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子。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0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指名读,生评议。 12齐读。  五、读第二部分 1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什么比成什么?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似之处,你能说说吗?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洒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5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7同桌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六、讨论探究 1师:作者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2为什么会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呢? 3生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4指名汇报交流。 5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6生齐读这两句话。  七、全班朗读全文,会背者可背诵  八、总结质疑 1师:学了这首诗歌你都明白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3师小结。  九、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2学习写介绍长城运河的短文。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奇迹长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像巨龙) 运河——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像绸带)


长城和运河教案(15)

课文《长城和运河》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激发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准备

挂图,多媒体。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激趣

1师:我们的祖国像一条巨龙,似一条绸带,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师: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3师出示课件,认识长城和运河,指明说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杭州

嘉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联系句子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子。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0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指名读,生评议。

12齐读。

五、读第二部分

1导读,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什么比成什么?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似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5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7同桌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六、讨论探究

1师:作者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2为什么会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呢?

3生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4指名汇报交流。

5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6生齐读这两句话。

七、全班配乐朗读全文,会背者可背诵

八、总结质疑

1师:学了这首诗歌你都明白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2指名汇报并质疑。

3师小结。

九、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2学习写介绍长城运河的短文。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奇迹

长城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像巨龙)

运河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像绸带)

相关推荐

高一英语学习方法:重点词语用法

高一英语
一开头万能公式:开头万能公式一:名人名言有人问了,“我没有记住名言,怎么办?尤其是英语名言?”,很好办:编!原理:我们看到的东西很多都是创造出来的,包括我们欣赏的文章也是,所以尽管编,但是一定要听起来
展开详情

河南省普通话水平测试题

普通话考试
B掰bāi瓣bàn蹦bèn憋biē埠bù绷bēn溃ū链)绷běn溃ū磷帕常蚌bàn溃隹牵蚌bèn溃霾海C蹭cèn叉chā搀chān疮chuān捶chuí锤chuí雌cí葱cōn搓cuō踹chuài喘c
展开详情

宽容读后感范文

九年级语文
一天我在网上无意中网上看到了一篇文章使我受益终身的文章——《宽容》。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有位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发现一位学生时时常低着头画些什么有一天他走过去拿起这位学生的画发现画中的任务正式龇牙咧嘴的自己。
展开详情

高一政治复习方法之抓好四个方面

高一政治
1、“对比联系化”:对于相近的、相反的概念和原理,把他们放到一快加以对比和联系,比单纯对一个要好理解和记忆。比如,学习“价值”,要对比联系“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格”等概念;学习“价值规律的作
展开详情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书笔记范文

高二语文
寒假,我读了美国斯陀夫人的著作《汤姆叔叔的小屋》,书中的故事情节生动而曲折,结局悲惨而感人。由于谢尔比先生欠了笔债,所以要把汤姆叔叔——这个能干、善良的黑奴卖了。中途汤姆叔叔又被交易了好几次,最终被一
展开详情

怎么看高考语文阅读题规律

高三语文
-1-出题有规律阅读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解思辨、归纳总结、书面表达等综合能力。其中论述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从文本中提炼信息并提炼归纳的能力。这是选择题的出题规律。下面说说问答题。
展开详情

支教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实践心得
烈日炎炎的七月,召唤着每个青春舞动的激情,热烈涌动。为了积极响应团中央“三下乡”的号召,使当代大学生在实践中深入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预备党员的我积极参加了由吉林艺
展开详情

幼儿绘画评语(推荐9篇)

评语
幼儿绘画评语(1)1、宋昕岳:你很聪明,想法新颖,线条表现上不错,就是上色还有点欠缺,不够细心,如果能涂好每块色就更棒了2、鲁峰:你是一位可爱的男孩,画画能大胆尝试,画面有一定的表现力,就是偶尔不够认
展开详情

2022年读查理九世有感范文300字

四年级语文
一看到“查理九世”这个书名,你千万别以为这是一个人的名字哦!“查理九世”可是爷爷送给墨多多的生日礼物。它是一只懂人话的小狗。只要它带上红色的领结,就会模仿出墨多多的声音讲话。这可真是一只奇异的小狗啊。
展开详情

古诗早发白帝城(合集4篇)

古诗
古诗早发白帝城(1)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意: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但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多么绚丽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关于高一军训心得体会800字 高二语文学习方法总结 幸福是什么读后感800字范文 关于考场上的作文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如何辅导孩子学好初一语文? 押韵诗歌(优质5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阅读题答案(推荐3篇) 数学一年级的重点难点整理 中考数学备考第一轮复习策略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说课稿(通用11篇) 小学语文优化教学方法 中学生五四青年节演讲稿 屈原列传教案(精选7篇) 高二历史必修3知识 大学暑假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实用的读书笔记作文 高三作文范文800字 版六年级英语知识归纳笔记 法律实习工作评语 高考倒计时语文成语故事 高中生物基础知识大全 小学语文考试答题模板提分考前必看 2022年繁星春水读书心得感悟范文300字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谈谈社会公德普通话考试说话范文 2020年暑假大学生三下乡实践活动心得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译文与赏析 小雨和小花教案(必备3篇) 2010河南高考分数线查询 《跨越百年的美丽》读后感500字范文 高中艾滋病演讲稿 读书笔记作文 大学生假期家务劳动实践心得体会 小学教师关爱学生事迹材料 《人间失格》读书笔记 五只小青蛙教案(甄选6篇) 想象作文未来的学校(汇集19篇) 雷雨教学反思(甄选16篇) 24节气诗歌(集合7篇) 想象作文500(优质19篇) 遇见幸福为话题议论文 张悌 期中考作文 笨女孩安琪儿读书心得体会 八年级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范文800字 2022年寒假读《老人与海鸥》有感 大学生英语的自我介绍 小学二年级日记 灌肠 小升初家长填报指南 我们是一家人满分作文(热门20篇) 故乡的槐树阅读答案(热门6篇) 老人与海的读书笔记 数高楼音乐教案(精品15篇) 预防感冒教案(必备17篇) 小升初考试必备成语详解 学习计划怎么写(推荐20篇) 时间的脚步500字小学作文 爱你句子(精编18篇) 关于励志的名人名言 2022年成都小升初作文范文 军训初中作文600字 2022年大学生实习鉴定评语大全 做最好的自己高三作文范文 实践基地活动心得 丁香的阅读答案(集合20篇) 幼儿户外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知识点 读野性的呼唤有感范文300字 勇于挑战500字小学作文 白鹭教学设计(通用17篇) 敬业与乐业阅读及答案(精编8篇) 保安假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中考满分作文 2022高考英语知识点分类 六年级数学考试知识点 关于文学的句子(汇集3篇) 狼图腾读后感 员工先进事迹材料 小学五年级英语作文范文赏析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 高二学生为什么学不好数学,数学复习方法 普通话考试命题说话范文 高中数学知识点重点总结大全 电热水壶安全使用提示 走遍天下书为侣读后感 2022年新初一家长对理工附南及东北师大附中情况分享 安德雷斯·埃斯科巴 暑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寒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范文 中考作文 好朋友故事(汇总10篇) 筑梦青春演讲题目学生(汇总5篇)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一到三 时光的故事800字满分作文 六年级语文寒假作业 五一劳动节话题作文 中考之后作文 注册会计师求职信 找骆驼读后感范文 关于爱心的诗歌(汇总7篇) 荒漠中的苇阅读答案(热门5篇) 古诗词优美(汇总17篇) 半岛小夜曲阅读答案(汇集4篇) 歌颂五一劳动节的诗歌(必备18篇) 2020 读《小英雄雨来》有感 2007国庆节黑板报 金色的草地读后感400字范文 诚实守信的成语(集锦5篇) 小学生《金银岛》优秀读书笔记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 读《朝花夕拾》有感范文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读书笔记范文300字 《秘密花园》读书笔记 小学先进教师个人主要事迹材料 属于我的中考满分作文 大学新生的军训心得体会 小学生日记:开心的节日 星级酒店实习报告大全 式与方程教学反思(优质5篇) 《落花枝头》阅读练习及答案 大学英语作文 小刺猬美术教案(汇集7篇) 给老师的一封信作文400字 倒的成语(汇总4篇) 《福尔摩斯探案集》读书笔记 五一游记450字小学生作文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整理 大学英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许三观卖血记读书笔记 理想国读后感2022范文 超甜的睡前故事(必备13篇) 管理会计答案(实用6篇) 大学转专业申请书 家庭教育的观后感 关于小学语文学习方法 爱心句子(通用15篇) 高二春节作文议论文600字 孔子名言警句 中考各个科目备考策略有什么 围城初中生读书笔记 电子工艺实习日记范文 高三优秀作文学生800字 美国学生怎么过暑假 六一的古诗(集锦3篇) 对称的美教学反思(汇总6篇)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重点 2022年家庭教育公开课家长观后感 初一军训后的心得 小学各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亲娘作文 苏教版科学教学计划(优质16篇) 水浒传读书笔记精选范文 高一英语学习方法及单词记忆技巧 乌鸦喝水读书笔记 老人和鸟教学设计(精选3篇) 高一人性的光辉800字作文 汽车专业大学生自荐信 小学五年级数学的疑问与方法 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生字表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 爱国的好词好句(必备3篇) 有关活力青春初中生作文 有关大学英语作文 银行大堂经理助理实习报告 写考试的作文 狮子和老鼠教案(优质12篇) 美丽的彩虹教案(实用17篇) 《论语》读书笔记 有关为中考而拼搏的作文 高一政治的复习基本方法 人生当如水阅读题答案 小学四年级作文家乡的中秋节 指南试题(实用3篇) 翻译英语怎么说 高二物理知识点:电学基础知识 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作文400字 伤感散文精选(优质4篇) 詹天佑读书笔记范文500字 繁星春水读书心得感悟范文500字 安全乘车教案(精选18篇) 三味书屋阅读答案(甄选16篇) 宁静阅读答案(汇编7篇) 摇篮曲教学反思(集锦20篇) 美文摘抄加赏析100字(汇编3篇) 一年级学生亲情作文大全 汽车开来了教案(合集7篇) 实用的考试的作文 关于成功的名言警句 霜降的诗词(通用18篇) 幼儿园中班教育笔记 细胞核 劳动最光荣的话题作文600字 考试没有考好的检讨(甄选16篇) 五四运动诗歌朗诵稿(集锦10篇) 高三语文时评作文万能素材 机械实习日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