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杨绛的散文(汇总10篇)

杨绛的散文(汇总10篇)

借*** 23-04-02 散文

杨绛的散文(1)

看罢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总觉得要写下点什么!不写的话,就好像有一件心事没去完成一样,深夜也难以入睡!这就如同我每去一个地方,总要留下几张照片,以证明我来过···

说实话,看先生的《我们仨》只花了我很少的时间!我是礼拜天去图书馆借的这部作品,昨晚深夜的时候就已经看完啦,而这一切只因我沉迷于先生的故事中,难以自拔!而在看完的那一刻,我却有一股巨大的冲动,一定要写一篇读后感,一定要写!所以说,在夕阳下沉的这个时候,我坐在窗户边写下这篇读后感!以证明看完这部作品后,我曾有这样的感动,心悸有如此颤动过···

要我来说,先生的这部作品是谈不上伟大的!因为它毕竟只是一部甚为简单的回忆录!或许用“动情”来形容更为贴切!对,是这样的,这是一部绝对的动情之作!是一位已达九十二岁高龄的老人,面对着丧夫逝女的巨大悲痛,在床榻前完成的动情之作!先生以她那纯朴的语言将读者们拉入到她的生活中,感受她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所以在字里行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先生对逝去亲人的无比追忆与怀念,甚至于为之落泪!而就我个人而言,当读到作品最后时,我仿佛感觉到先生一下子变成了一个趴在床上不断啼哭的婴儿,她需要亲人的怀抱,她需要亲人的温暖···任身边的人在怎么相劝,她却始终啼哭着,因为她太思念她的亲人啦!是那种痛彻心扉的思念!所以我说,这部作品撞击着读者的心灵,澎湃着读者的真情···

一对夫妻,一个女儿,构成了先生的一家!这确实是一个极为普通的家庭!但是,这也是一个悲情的家庭!起先,我并不这么觉得,只是在读完整部作品后,我才发出这样的慨叹!我总结了一下,这种悲情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我该说,先生的一家始终颠沛流离,从国外辗转到国内,而后在国内又不断地移居,只是到先生年老时才有了一个稳定的居所!是啊,先生家庭的这一路上,饱受了太多的心酸痛楚,而这又是常人所无法体谅的!第二,我该说,先生并没有一个快乐的晚年!事实情况也确实是这样的,当先生与丈夫钱钟书还在世的时候,他们那被先生喻为“此生唯一杰作”的`可爱女儿便因病先离他们而去!一年后,丈夫钱钟书又离先生而去!此后,在这个世上便徒留先生一人,孤独地承受着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想想,一个年过九十的老人是如何一个人承受着这巨大的悲痛的!我们虽能想象的出,但我们绝不会理解出先生的痛楚!!!

细看书中,先生无比的怀念着自己的女儿!那书中所描写的场景一一再现,让我们感受着一个平凡母亲对孩子的百般疼爱,看出一个可爱孩子对母亲的万般孝敬!而当女儿真的离自己而去时,先生便将对女儿的思念幻化成了这部作品!因为在一开始,先生并没有写回忆录的想法,反而是自己的女儿在生病住院期间一直在写着《我们仨》,只是后来女儿离去,先生为完成女儿的这一心愿才下笔写这部回忆录!而我们所要清楚知道的是,当时先生的身边已没有了女儿,没有了丈夫,只先生自己···

我在想,先生写这部回忆录就只是为了单纯的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吗!想必没这么简单吧!先生或许是在用她的方式叩问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始终铭记一个永恒的话题:亲情!是啊,伟大、无私的亲情!先生的家庭是那么的平凡,但为何当我们这些读者去拜读时,仍会被深深地打动呢!我想,这是因为在我们的心中,我们也一直怀有着一份亲情!只是我们都太过于遗忘,只是在被别人感动时,我们才想起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家庭!人啊,为何一定要这样呢!难道一定要等到失去后才学会珍惜吗???

最后,我得说明一下!先生的《我们仨》是指丈夫钱钟书,女儿钱媛(先生与丈夫都叫女儿为“阿圆”)还有先生自己杨绛!而我为何要称呼杨绛女士为“先生”呢!其实是这样的,我看完这部小说后,查阅了相关的资料,我看到很多的读者都称呼杨绛女士为“先生”,想必都是为了表达心中的那份崇敬之情吧!所以我也沿用着这个传统,称杨绛女士为先生,同样,也是为了表达我的崇敬之情!还有,作品中有一段写的极为动情,也倍为伤感,看到这段话时,我的心中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凄凉!

“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乐乐地一起过日子。””

“人世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此刻,夜幕已经降临,略有凉意!从窗户向外望去,校园里的路灯都已亮起,为步行的人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杨绛的散文(2)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这句话我见过无数次了,真的,数也数不清。大多数人都会问:“哪句话对你触动很大?”“哪本书最让你落泪?”等等这些问题,这些问题会让我想到很多书,很多作家。但是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应该是我读过的最娓娓道来的一本书。

第一次读《我们仨》应该是高中时期十六七岁的年纪,那段时间看过一个关于“失独家庭”的调查报告,或许是因为十六七岁本身就是一个极易敏感的年纪,那段时间就一直在脑子里面反复去想一个家庭失去唯一的孩子,对父母应该是多么残忍的一件事情。然后就在这个期间读了《我们仨》,初读时整个人都笼罩在极大的悲伤之中,感觉人生为什么会如此残酷,让一个人在垂暮之年先后送走了自己的女儿和丈夫。

第二次读《我们仨》是大学时期二十二岁,假期在家闲来无事,便又读了第二遍。脱离了那个敏感易感伤的年纪,在读时看到的已变成一个邻家老太太在给你讲述儿女情长,父女嬉闹,相濡以沫这些再平凡不过的日常生活片段,以及世事沧桑,家园变故中的辗转与艰辛。文中有一句钱先生的话“嘿,从今以后,我们只有死别,没有生离。”这大概是我听过的最美的情话了。尘世间的相濡以沫,互相搀扶,即使再多的艰辛苦涩,也变得甜润。后来又有了女儿,一加一成了三。三口一家,在家里没有文学泰斗,也没有翻译巨匠和建国后外语高等教育的拓荒者,有的只有三个人,你爱我,我也同样爱你的温暖。

第三次读《我们仨》就是几天前了,因为这篇读后感,又重读了《我们仨》。与第二遍的阅读时间相差不远,但身份又发生了改变从一个学生变成了一个工作者。也随着年岁的增长经历了新生命的诞生,亲人间的离别,还有一对对朋友走入婚姻的殿堂。这些阅历,让性格变得更加随和安静。就像是文中描写到的那种暖,不是盛夏七月的骄阳似火,而是冬日的寂静午后,静静的洒在身上,细碎,但入人心。生活中的感动必定是一个个细碎而温暖小事的堆积,像是渴的时候的一杯水,像是你爱我时我刚好也在爱你。没有策马奔腾,也不应该是你死我活。在我看来,婚姻与家庭中最珍贵的回忆绝不应该是物质和形式上的,它应该很细碎,一餐一饭,一盏灯一杯茶就像杨绛先生在书中的点滴回忆那样,每一件事都是极小的事儿,但恰是这些小事,才藏着这世间最珍贵的幸福。

人生中的美好大概就是有一天我们终将失散,或者分手,全靠那些过往的回忆即可聊度余生

杨绛先生曾经翻译过兰德的一首诗,谨以此诗作为文章地结尾:我和谁都不争和谁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准备走了。


杨绛的散文(3)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杨绛的《我们仨》,如清风一样,拂面而来的是一阵阵幽香。杨绛在垂垂暮年,记下这些珍贵的回忆,幸福的点滴,怀念她一生中最爱的人。他们仨从开始的陌路人,到钱钟书和杨绛的相识相知,再到小生命钱媛的诞生与成长,一个家庭,两代学子间的依偎与温暖,苦难与别离,爱与忧,都化作他们毕生至爱的方块字,落到了纸面上。

钟书、杨绛、圆圆组成了他们家里的“吉祥三宝”,彼此尊重,彼此友善,互相支持,相知相爱相守,温馨的家庭氛围使他们仨形成了一个稳固的三脚架,创造出各自的成绩。他们仨的爱都在“石子,这是爱的表达朴实却又值得回忆。感情真挚与否,行动比语言更重要。”看着一个个小故事,读着一篇篇信件,望着一副副漫画,我看到这个其乐融融的家里,处处有欢笑,有情调,有趣味。父女俩是“哥们”,互相打闹玩笑,一起“对付”妈妈;父母关爱女儿,不让父母操心,对爸爸和妈妈,关怀备至,体贴有加。重病期间,还不忘叮嘱妈妈要注意身体和饮食,也不忘给爸爸寄贺年卡。看着那些妙趣横生的信件,看着那些亲昵的称呼,真让人忍不住“羡慕嫉妒恨”。“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钱老生病了,圆圆生病了,杨绛每日跋涉在探视的路上,走过一个又一个驿站,走过春夏秋冬几个季节;圆圆先走了,钱老也走了,“我们仨”失散了,家,成了寻觅归途路上的驿站,杨绛,也走到了人生边缘。古道驿站上,一程一程相送,拉成一段万里长梦。家在哪里?在曾经的梦里。真是人生如梦!

亲情源于血缘,血缘凝就亲情。人世间,依赖血缘的纽带,常常演绎出一个个可歌可泣亦喜亦悲的亲情故事。生活里,亲情把我们紧紧包围,不管发生什么,都有家人在身边,我们在这在这浓浓的亲情里,融化,融化。有亲情,我们才有抗击生活风雨的勇气;有亲情,我们才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有亲情,才有相知相守的默契,才能弹奏出那温馨的乐章。让我们学会去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给他们幸福与快乐,在其中享受自己的快乐与幸福。

人间没有永远,正如人间的爱情不会是王子和公主永远幸福的生话在一起。他们仨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在人生的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杨绛把一家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次相聚。岁月是无情的,割不开,断不了。它是佳酿的最好催化剂。两位携手走来的老人,无论是一个眼眸,一抹微笑,彼此都已经了然于心。

回眸处,灯火阑珊,眺望那相思的彼岸,静默……愿杨绛能在这寻寻觅觅中永远怀着他们仨这份曾经的幸福,找到他们温馨的家!


杨绛的散文(4)

薄薄的一册书,着实看了挺久的。说实话,我这个年纪读这个书,并不能感同身受那个时代,感染我的,是字里行间满满的朴实与真挚。

“我们俩老了”

不到六百字的篇幅,描绘了一个梦。或许这个梦正暗示着钱老先于杨绛先生离开,类似的梦境反复出现,却没有流露出伤感,只是让人感受到一位温柔的老人对家人的爱和怀念。

“我们仨失散了”

“这是一个万里长梦。梦境历历如真,醒来还如在梦中。但梦毕竟是梦,彻头彻尾完全是梦。”杨绛先生在这一部分中用三个章节构筑了她在古驿道上做的与丈夫和女儿分别的长长一梦。

大概是被死亡压得太沉重,即使在文字构筑的梦里,她依然觉得“心上给捅了一下,绽出一个血泡,像一只包含着热泪的眼睛。”而当她的女儿去世后,“我心上盖满了一只一只包含热泪的眼睛,这时一齐流下泪来。”一场梦即一次送别,最终,她淡然地接受了丈夫和女儿依次的离开,接纳死亡,不卑不亢。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本书的第三部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回忆录。从杨绛和钱锺书两位老人的相识、相知,一同出国,在国外有了圆圆,凑齐了三个,从此开始了我们仨的生活。

跨越63年,杨先生用冷静而又细腻的笔调将一家人大半辈子的生活情节娓娓道来,令人感到温暖而又伤感。我仿佛看到了杨先生“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她和钱老在英国牛津求学租房的生涯,她眼中不谙世事、拙手笨脚的钱锺书;她一家三口住在上海辣斐德路的日子;她眼中的教学“尖兵”、和钱锺书最“哥们”的钱瑗……她在文中写到:“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于是无求,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然而,人间哪里存在单纯的快乐,更何况永远?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锺书去世。我们三个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20XX年,杨先生92岁,在回忆起一家人63年的欢愉而艰苦,爱与痛并存的日子时,发出了这样凄凉的令人动容的感叹。

最令人羡慕的,大抵就是杨先生和钱老的爱情了吧。读《我们仨》,总觉得他们之间有说不完的话。哪怕分隔两地,双方也都会详细记录各自生活的点滴,他们称作石头,以便日后见面的时候一一拿出来相互娱乐,彼此分享。这种无话不谈、总有话谈的生活状态正是当下人不可或缺的,却又望尘莫及的。“聊得来”三个字看似简单,但却成了多少剩男剩女蹉跎到四五十岁的羁绊,在这个灯红酒绿、事事追求速度效率的时代,能安安静静看书、平平淡淡谈心的人太少太少了。翻阅家中旧物,学生时代的信阀早已泛黄,那种不用只字片语,只要一个眼神就能读懂彼此的知己已然成为了过去,不复存在。

再说说孩子,圆圆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中,无可厚非地长成了一个充满爱的人儿。她自小便会体贴妈妈,怕她一个人害怕就不要她夜晚出门;怕她担心病情就忍痛写信报平安。她继承了父亲的天真顽皮,又遗传了母亲的文静儒雅,正是这样和谐的原生家庭才能培育出如此有爱的小孩。如今的社会,孩子要么被溺爱得顽劣不堪,要么被各种补习班压得喘不过气,如果可以,多希望他们能够自由却不放纵,快乐而有担当。

珍惜当下,爱家人爱朋友,付出我们能付出的,给予我们能帮助的,用一颗感恩的心看世界,用平淡的心情面对一切,无论幸福还是悲伤。


杨绛的散文(5)

杨绛先生百岁高龄写《我们仨》,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读来,更惊觉老先生清晰的文思、雅致的文字和非凡的心态。

随梦入境,而先生的梦并非虚幻。三人走散了,温馨的家永远没了。年头和年尾,老先生相继失去两位亲人,这份伤疼是以如何的强劲摧残风烛残年的老人?我从先生文字里懂得:“我的手撑在树上,我的头枕在手上,胸中的热泪直往上涌,直涌到喉头。我使劲咽住,但是我使的劲儿太大,满腔热泪把胸口挣裂了。只听得噼嗒一声,地下石片上掉落下一堆血肉模糊的东西。迎面的寒风,直往我胸口的窟窿里灌。我痛不可忍,忙蹲下把那血肉模糊的东西揉成一团往胸口里塞;幸亏血很多,把滓杂污物都洗干净了。我一手抓紧裂口,另一手压在上面护着,觉得恶心头晕,生怕倒在驿道上,踉踉跄跄--”由热热闹闹、相扶相持的三个人变成孑然一身,孤单落寞的日子更显往日的欢乐。先生无穷无尽地追忆丈夫和女儿,相思之苦,肝肠寸断。“我但愿我能变成一块石头,屹立山头,守望着那个小点。我自己问自己:山上的石头,是不是一个个女人变成的“望夫石”?我实在不想动了,但愿变成一块石头,守望着我已经看不见的小船。但是我只变成了一片黄叶,风一吹,就从乱石间飘落下去。我好劳累地爬上山头,却给风一下子扫落到古驿道上,一路上拍打着驿道往回扫去。我抚摸着一步步走过的驿道,一路上都是离情。”一片黄叶,守望生命终极。生命有限,情海无边。先生的坚贞和守护是百年的厚重和境界。痛刻骨铭心,与日剧增,但先生在顽强继续。她夜以继日地与时间赛跑,用她的话说是抓住“回家”之前的分秒。先生的坚强与豁达让我想到胡杨林,千年风范,坚韧不拔。

先生博学强识,知识渊博,声望极高,然让人感叹的是她为了爱情甘愿屈居并付出,用智慧和大爱精心营造着家编织着生活。“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仨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在先生回忆中,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种乐天和自信是弥足珍贵。“不要紧”是先生给丈夫的定心丸,弱女子以四两拨千斤的力量承担家庭重担,免除后顾之忧,乃钱老先生的福气。更让人敬佩的是,忙碌家务事并没有捆住先生的手脚,影响她的事业,书中写到,读书和工作是她和丈夫最大的爱好。也正如此,先生的魅力如深海珊瑚,底蕴深厚、通灵炫目,神秘瑰丽,女人能将人生演绎如此精彩的莫过于先生。

不管世风如何,也不管身份改变,先生一以贯之地保持低调平实之风,淡薄名利,宁静超然。书中写到,“嘤其鸣兮,求其友声。”“有名气就是多些不相知的人。”“我们希望有几个知已,不求有名有声”。老夫妇德高望重,着作等身,却不要办公室,不用秘书,有车也不坐,除非到医院看病。诚实的品格同样跃于纸上:“我们如要逃跑,不是无路可走。可是一个人在紧要关头,决定他何去何从的,也许总是他最基本的感情。我们从来不唱爱国调。非但不唱,还不爱听。但我们不愿逃跑,只是不愿去父母之邦,撇不开自家人。我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学,爱祖国的语言。一句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不愿做外国人。我们并不敢为自己乐观,可是我们安静地留在上海,等待解放。”如此直白坦率的语言,需要气质和定力来支撑。说实话、干实事,做人起码的要求,却总是难以实现,而先生风雨百年,仍能如此,这便是一种深入骨髓的自觉了。

感谢杨绛先生,让我读到这样清新脱俗的文字!感谢先生,告诉我做人做事的真谛即本原、珍惜。反复品味,我亦进入太虚幻境:夕阳正好,浩瀚无边的水面如镜,远远望去,一朵旷世莲花圣洁夺目,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地绽放、烂漫,任凭风吹雨打,她自岿然不动,唯有清香飘来,沁人肺腑……


杨绛的散文(6)

杨绛散文读后感1

杨绛先生是德高望重并久负盛名的一位女作家。她的名望不因为是国学大师钱钟书先生的妻子而受到尊敬和推崇,而是作为有着特有风格的文学成就卓著的可敬可爱的作家而被读者记住的这样一位作家。杨绛(1911—),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生于7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作家、学者。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成为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文研究生。1935年至1938年与丈夫钱钟书一同留学于英、法等国,回国后历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西语系教授。1953年,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剧本有《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风絮》;小说有《倒影集》、《洗澡》;论集有《春泥集》、《关于小说》;散文《将饮茶》《干校六记》;译作有《1939年以来的英国散文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其中写于1984年的《老王》被选为初中教材。沉定简洁是杨绛作品语言特色。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杨绛先生的《洗澡》是其的代表作,主要描写的是解放后知识分子第一次经受的思想改造,即“三反”运动。杨绛先生将知识分子这一群体的内心世界、外貌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还能找到他们的身影。写知识分子改造,就得写出他们改造以前的面貌,否则从何改起呢?凭什么要改呢?改了没有呢?只有让我们到书中寻找答案吧。全书情节生动,文笔简练,富……

杨绛散文读后感2

看罢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总觉得要写下点什么!不写的话,就好像有一件心事没去完成一样,深夜也难以入睡!这就如同我每去一个地方,总要留下几张照片,以证明我来过···

说实话,看先生的《我们仨》只花了我很少的时间!我是礼拜天去图书馆借的这部作品,昨晚深夜的时候就已经看完啦,而这一切只因我沉迷于先生的故事中,难以自拔!而在看完的那一刻,我却有一股巨大的冲动,一定要写一篇读后感,一定要写!所以说,在夕阳下沉的这个时候,我坐在窗户边写下这篇读后感!以证明看完这部作品后,我曾有这样的感动,心悸有如此颤动过···

要我来说,先生的这部作品是谈不上伟大的!因为它毕竟只是一部甚为简单的回忆录!或许用“动情”来形容更为贴切!对,是这样的,这是一部绝对的动情之作!是一位已达九十二岁高龄的老人,面对着丧夫逝女的'巨大悲痛,在床榻前完成的动情之作!先生以她那纯朴的语言将读者们拉入到她的生活中,感受她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所以在字里行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先生对逝去亲人的无比追忆与怀念,甚至于为之落泪!而就我个人而言,当读到作品最后时,我仿佛感觉到先生一下子变成了一个趴在床上不断啼哭的婴儿,她需要亲人的怀抱,她需要亲人的温暖···任身边的人在怎么相劝,她却始终啼哭着,因为她太思念她的亲人啦!是那种痛彻心扉的思念!所以我说,这部作品撞击着读者的心灵,澎湃着读者的真情···

一对夫妻,一个女儿,构成了先生的一家!这确实是一个极为普通的家庭!但是,这也是一个悲情的家庭!起先,我并不这么觉得,只是在读完整部作品后,我才发出这样的慨叹!我总结了一下,这种悲情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我该说,先生的一家始终颠沛流离,从国外辗转到国内,而后在国内又不断地移居,只是到先生年老时才有了一个稳定的居所!是啊,先生家庭的这一路上,饱受了太多的心酸痛楚,而这又是常人所无法体谅的!第二,我该说,先生并没有一个快乐的晚年!事实情况也确实是这样的,当先生与丈夫钱钟书还在世的时候,他们那被先生喻为“此生唯一杰作”的可爱女儿便因病先离他们而去!一年后,丈夫钱钟书又离先生而去!此后,在这个世上便徒留先生一人,孤独地承受着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想想,一个年过九十的老人是如何一个人承受着这巨大的悲痛的!我们虽能想象的出,但我们绝不会理解出先生的痛楚!

细看书中,先生无比的怀念着自己的女儿!那书中所描写的场景一一再现,让我们感受着一个平凡母亲对孩子的百般疼爱,看出一个可爱孩子对母亲的万般孝敬!而当女儿真的离自己而去时,先生便将对女儿的思念幻化成了这部作品!因为在一开始,先生并没有写回忆录的想法,反而是自己的女儿在生病住院期间一直在写着《我们仨》,只是后来女儿离去,先生为完成女儿的这一心愿才下笔写这部回忆录!而我们所要清楚知道的是,当时先生的身边已没有了女儿,没有了丈夫,只先生自己···

我在想,先生写这部回忆录就只是为了单纯的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吗!想必没这么简单吧!先生或许是在用她的方式叩问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始终铭记一个永恒的话题:亲情!是啊,伟大、无私的亲情!先生的家庭是那么的平凡,但为何当我们这些读者去拜读时,仍会被深深地打动呢!我想,这是因为在我们的心中,我们也一直怀有着一份亲情!只是我们都太过于遗忘,只是在被别人感动时,我们才想起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家庭!人啊,为何一定要这样呢!难道一定要等到失去后才学会珍惜吗

最后,我得说明一下!先生的《我们仨》是指丈夫钱钟书,女儿钱媛(先生与丈夫都叫女儿为“阿圆”)还有先生自己杨绛!而我为何要称呼杨绛女士为“先生”呢!其实是这样的,我看完这部小说后,查阅了相关的资料,我看到很多的读者都称呼杨绛女士为“先生”,想必都是为了表达心中的那份崇敬之情吧!所以我也沿用着这个传统,称杨绛女士为先生,同样,也是为了表达我的崇敬之情!还有,作品中有一段写的极为动情,也倍为伤感,看到这段话时,我的心中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凄凉!

“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乐乐地一起过日子。””

“人世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此刻,夜幕已经降临,略有凉意!从窗户向外望去,校园里的路灯都已亮起,为步行的人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杨绛的散文(7)

整个假期,我把这本书读了两遍,每一次阅读,穿越平淡朴素的字迹,用潺潺柔水写成的文字,字里行间那无言的感动,相失之后的痛楚与难过。团聚,生死离别,感情的大起大落,全部蕴藏在杨绛先生的文字中,文字叙述很简洁,很平静,但是我们心里却掀起一层又一层的波澜和无言的感动。

故事很简单,普通不过的一家三口。

第一部《我们俩老了》很简短,就一页。讲了一个梦的故事。我记住了钟书先生安慰杨老的那句话:那是老人的梦,他也常做。

第二部《我们仨失散了》仍是杨老在讲给我们一个“万里长梦”。梦中她是一名交通员,住在客栈,往返于三地,在病中的钟书先生和忙碌的女儿阿圆(后来也病重)之间不停地游走奔忙,却又无可奈何地看着他们父女俩一点一点地在她眼前消散。直至她实在不想动了,先得到女儿“回自己家里去了”的消息,然后又看着载着钟书先生的船变成一叶小舟,“变成了一个小点,看着看着,那小点也不见了”消失在茫茫云海中……

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附有很多张他们一家三口的生活照,是那种其乐融融,看了让人很温暖的家庭照片。有年轻时,夫妻俩在伦敦和巴黎留学时的合影;也有钱瑗的成长照片、英国留学的纪念照。最喜欢他们父女俩的合影,老先生爱说女儿像他,一样的有着聪明的头脑,含蓄的微笑。他们仨各自的工作照,看完也让人感动。中国知识分子家庭的真实写照都在这些图片中定格了。最后两张老俩口相互理发的照片,拍得真好。杨先生会用电推子,钟书先生会用剪刀。我看到这里,才真正领会了什么叫做相濡以沫。

第三部一共分十六小章,用很浅显的文字记录了他们这个三口之家共同经历的快乐。“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

在这第三部里,我印象深刻于他们夫妇二人留学期间的苦读和自得其乐的生活。想像着两个不嗜家务的学者是如何打理每日的柴米油盐,他们的真实生活都在杨先生的笔下复活,让我看到两个抽空去探险(散步)的.快活人。钟书先生的西式早餐做得真棒,让我也提起兴趣早起为家人用自制豆浆和五分钟白水蛋当早餐,看他们爷俩吃得心满意足。

读到第七章,阿瑗两年不见父亲,看见爸爸带回的行李放在妈妈床边,很不放心,猜疑地监视着。晚饭后,她对爸爸发话了。

“这是我的妈妈,你的妈妈在那边。”她要赶爸爸走。

钟书很窝囊地笑说:“我倒问问你,是我先认识你妈妈,还是你先认识?”

“自然我先认识,我一生出来就认识,你是长大了认识的。”

——真是绝句啊,这父女间的对话!

还有,写到当时有些落迫的钟书先生“留在上海没个可以维持生活的职业,不得依仗几个拜门学生的束修”,却不想在一个夏天,收到学生送来的一担西瓜。圆圆看爸爸把西瓜分送了众人,自己还留下许多,佩服得不得了。晚上她一本正经对爸爸说:

“爸爸,这许多西瓜,都是你的!——我呢,是你的女儿。”

显然她是觉得“与有荣焉”!她的自豪逗得大家大笑。这样聪慧的女儿,妈妈怎能不记得她吐露出的每一个音符句语?所以,当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杨先生是如何的不舍。她说:“自从生了阿圆,永远牵心挂肚肠,以后就不用牵挂了”她嘴上这么说,心上却牵扯得痛!阿圆去世时,还差两个月才满六十。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如何摧残着两位体弱多病的老人……

当一九九八年岁末,钟书先生去世。这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读到这里,还能有人不动容吗?

最后的附录里,有钱瑗打算写的她的那个版本的《我们仨》的手体本初稿(未完成),还有她在病中写给同样生病的父亲的几封信,写给母亲的新年贺诗,阿瑗去世前自己不能进食了,但不放心阿妈,特写信教妈妈如何做简易饭食……那种父女亲人间的浓情和俏皮让人感慨万千。最后附录三里,收录有女儿给爸爸的速描画、钟书先生给煮饭阿姨的抽象写生实物画……这点点滴滴碎纸片都让杨先生视为珍宝一一收藏其间,那是属于他们仨的宝贵财富和回忆传记,没有人能走进,只能在远处观望与唏嘘……

杨绛先生用她的朴实的文字,娓娓道来讲述了“我们仨”,一生,也因为有“我们仨”,感觉并不孤独,生活很有意义。逝者不可追,往者不可留。留在杨绛先生心里的,是“我们仨”在一起的美好时光。这样的回忆,有些痛楚,有些温暖,有些感动,有些回味。再平凡不过的一个小家,因为有“我们仨”,很快乐,很温馨。


杨绛的散文(8)

杨绛先生给我的启示散文

昨天看了一篇新闻:杨绛先生于北京时间2016年5月25日凌晨去世,终年105岁。

看完这篇新闻报道,我的心中不免有些伤感。杨绛先生是我通过《老王》这篇文章熟识的,据同学们推荐,我略微翻阅了一下她翻译的名著——《堂吉诃德》,那精美的文字使我一头扎入书中。通过阅读我发现,只有专业作家翻译的书才是好书。那些不为人知的译者由于没有写过书,很难领悟到某些精辟的语言;而那些文学泰斗翻译的书才是真正的精品。比如杨绛先生的《堂吉诃德》。

杨绛虽然是一位女人,但大家却尊称她为先生,为什么呢?我想原因大概有两点:一是因为她活到了105岁,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少有的。她在百岁时头不昏、眼不花,实属罕见;另一个原因就是她是一位文学泰斗,她一生写作无数,《我们仨》、《洗澡》都属精品,她翻译的《堂吉诃德》更是人尽皆知,她的确对得起“先生”这个称呼。

辞海中,“先生”的意思是这样的:指比自己年长有一定地位的人。无疑,杨绛老师就是这样的人。

也许,我们并不一定能够活到105岁,但是,我们能否可以变成像杨绛那样的人呢?是否可以变成一个博学多识的人呢?答案由你自己决定!

也许,付出了努力,却依然失败,你也会感叹世界的不公。可是,你认为杨绛先生就美满,就幸福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杨绛的女儿于1997年去世,杨绛的.丈夫于1998年去世。短短两年,女儿和丈夫先后去世,可这个灾难性的消息并没有打垮杨绛。她继续生活下去,并且写出了举世闻名的《我们仨》。与杨绛相比,我们那微不足道的失败又算得了什么呢?做人,一定要坚强!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麻木不仁、残忍霸道、爱占便宜的势利小人;另一种是朴实大方、善良平和、有主见却不肆意张扬。杨绛当属第二种人。

努力了不一定成功,痛苦之余,你要承受。承受像杨绛一般的痛苦,方能成为杨绛般的人!


杨绛的散文(9)

杨绛散文欣赏:风

为什么天地这般复杂地把风约束在中间?硬的东西把它挡住,软的东西把它牵绕住。不管它怎样猛烈的吹;吹过遮天的山峰,洒脱缭绕的树林,扫过辽阔的海洋,终逃不到天地以外去。或者为此,风一辈子不能平静,和人的感情一样。

也许最平静的风,还是拂拂微风。果然纹风不动,不是平静,却是酝酿风暴了。蒸闷的暑天,风重重地把天压低了一半,树梢头的小叶子都沉沉垂着,风一丝不动,可是何曾平静呢?风的力量,已经可以预先觉到,好像蹲伏的猛兽,不在睡觉,正要纵身远跳。只有拂拂微风最平静,没有东西去阻挠它:树叶儿由它撩拨,杨柳顺着它弯腰,花儿草儿都随它俯仰,门里窗里任它出进,轻云附着它浮动,水面被它偎着,也柔和地让它搓揉。随着早晚的温凉、四季的寒暖,一阵微风,像那悠远轻淡的情感,使天地浮现出忧喜不同的颜色。有时候一阵风是这般轻快,这般高兴,顽皮似的一路拍打拨弄。有时候淡淡的带些清愁,有时候润润的`带些温柔;有时候亢爽,有时候凄凉。谁说天地无情?它只微微的笑,轻轻的叹息,只许抑制着的风拂拂吹动。因为一放松,天地便主持不住。

假如一股流水,嫌两岸缚束太紧,它只要流、流、流,直流到海,便没了边界,便自由了。风呢,除非把它紧紧收束起来,却没法儿解脱它。放松些,让它吹重些吧;树枝儿便拦住不放,脚下一块石子一棵小草都横着身子伸着臂膀来阻挡。窗嫌小,门嫌狭,都挤不过去。墙把它遮住,房于把它罩住。但是风顾得这些么?沙石不妨带着走,树叶儿可以卷个光,墙可以推倒,房子可以掀翻。再吹重些,树木可以拔掉,山石可以吹塌,可以卷起大浪,把大块土地吞没,可以把房屋城堡一股脑几扫个干净。听它狂嗥狞笑怒吼哀号一般,愈是阻挡它,愈是发狂一般推撞过去。谁还能管它么?地下的泥沙吹在半天,天上的云压近了地,太阳没了光辉,地上没了颜色,直要把天地捣毁,恢复那不分天地的混饨。

不过风究竟不能掀翻一角青天,撞将出去。不管怎样猛烈,毕竟闷在小小一个天地中间。吹吧,只能像海底起伏鼓动着的那股力量,掀起一浪,又被压伏下去。风就是这般压在天底下,吹着吹着,只把地面吹起成一片凌乱,自己照旧是不得自由。未了,像盛怒到极点,不能再怒,化成恹恹的烦闷懊恼;像悲哀到极点,转成绵绵幽恨;狂欢到极点,变为凄凉;失望到极点,成了淡漠。风尽情闹到极点,也乏了。不论是严冷的风,蒸热的风,不论是衷号的风,怒叫的风,到末来,渐渐儿微弱下去,剩几声悠长的叹气,便没了声音,好像风都吹完了。

但是风哪里就吹完了呢。只要听平静的时候,夜晚黄昏,往往有几声低吁,像安命的老人,无可奈何的叹息。风究竟还不肯驯伏。或者就为此吧,天地把风这般紧紧的约束着。


杨绛的散文(10)

高中生暑假读后感:杨绛散文《我们仨》读后感

看罢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总觉得要写下点什么!不写的话,就好像有一件心事没去完成一样,深夜也难以入睡!这就如同我每去一个地方,总要留下几张照片,以证明我来过

说实话,看先生的《我们仨》只花了我很少的时间!我是礼拜天去图书馆借的这部作品,昨晚深夜的时候就已经看完啦,而这一切只因我沉迷于先生的故事中,难以自拔!而在看完的那一刻,我却有一股巨大的冲动,一定要写一篇读后感,一定要写!所以说,在夕阳下沉的这个时候,我坐在窗户边写下这篇读后感!以证明看完这部作品后,我曾有这样的感动,心悸有如此颤动过···

要我来说,先生的这部作品是谈不上伟大的!因为它毕竟只是一部甚为简单的回忆录!或许用“动情”来形容更为贴切!对,是这样的,这是一部绝对的动情之作!是一位已达九十二岁高龄的老人,面对着丧夫逝女的巨大悲痛,在床榻前完成的动情之作!先生以她那纯朴的语言将读者们拉入到她的生活中,感受她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所以在字里行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先生对逝去亲人的无比追忆与怀念,甚至于为之落泪!而就我个人而言,当读到作品最后时,我仿佛感觉到先生一下子变成了一个趴在床上不断啼哭的婴儿,她需要亲人的怀抱,她需要亲人的温暖···任身边的人在怎么相劝,她却始终啼哭着,因为她太思念她的亲人啦!是那种痛彻心扉的思念!所以我说,这部作品撞击着读者的心灵,澎湃着读者的真情

一对夫妻,一个女儿,构成了先生的一家!这确实是一个极为普通的家庭!但是,这也是一个悲情的家庭!起先,我并不这么觉得,只是在读完整部作品后,我才发出这样的慨叹!我总结了一下,这种悲情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我该说,先生的一家始终颠沛流离,从国外辗转到国内,而后在国内又不断地移居,只是到先生年老时才有了一个稳定的居所!是啊,先生家庭的这一路上,饱受了太多的心酸痛楚,而这又是常人所无法体谅的!

第二,我该说,先生并没有一个快乐的晚年!事实情况也确实是这样的,当先生与丈夫钱钟书还在世的时候,他们那被先生喻为“此生唯一杰作”的可爱女儿便因病先离他们而去!一年后,丈夫钱钟书又离先生而去!此后,在这个世上便徒留先生一人,孤独地承受着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想想,一个年过九十的老人是如何一个人承受着这巨大的悲痛的!我们虽能想象的出,但我们绝不会理解出先生的痛楚!!!

细看书中,先生无比的怀念着自己的女儿!那书中所描写的场景一一再现,让我们感受着一个平凡母亲对孩子的百般疼爱,看出一个可爱孩子对母亲的万般孝敬!而当女儿真的离自己而去时,先生便将对女儿的思念幻化成了这部作品!因为在一开始,先生并没有写回忆录的想法,反而是自己的女儿在生病住院期间一直在写着《我们仨》,只是后来女儿离去,先生为完成女儿的这一心愿才下笔写这部回忆录!而我们所要清楚知道的是,当时先生的身边已没有了女儿,没有了丈夫,只先生自己

我在想,先生写这部回忆录就只是为了单纯的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吗!想必没这么简单吧!先生或许是在用她的方式叩问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始终铭记一个永恒的话题:亲情!是啊,伟大、无私的亲情!先生的家庭是那么的平凡,但为何当我们这些读者去拜读时,仍会被深深地打动呢!我想,这是因为在我们的心中,我们也一直怀有着一份亲情!只是我们都太过于遗忘,只是在被别人感动时,我们才想起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家庭!人啊,为何一定要这样呢!难道一定要等到失去后才学会珍惜吗???

最后,我得说明一下!先生的《我们仨》是指丈夫钱钟书,女儿钱媛(先生与丈夫都叫女儿为“阿圆”)还有先生自己杨绛!而我为何要称呼杨绛女士为“先生”呢!其实是这样的,我看完这部小说后,查阅了相关的资料,我看到很多的读者都称呼杨绛女士为“先生”,想必都是为了表达心中的那份崇敬之情吧!所以我也沿用着这个传统,称杨绛女士为先生,同样,也是为了表达我的崇敬之情!还有,作品中有一段写的极为动情,也倍为伤感,看到这段话时,我的心中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凄凉!

“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乐乐地一起过日子。””

“人世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此刻,夜幕已经降临,略有凉意!从窗户向外望去,校园里的路灯都已亮起,为步行的人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相关推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
详细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生动详细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建议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当时课改中教师们竭力寻求的。一年级上册教材规划了赋有童趣的学习资料和活动情境,例如6~7页的小猪帮小兔盖房、第1
展开详情

小学作文:第一次滑旱冰

三年级语文
我虽然只是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但我会的可多了。我会跳拉丁舞、吹长笛,还会滑旱冰。说起滑旱冰,那学习的过程真令人难忘。我8岁生日的那天,妈妈送给我的礼物是一双旱冰鞋,我高兴极了。一开始,我就躲在家里练,
展开详情

迎战中考作文

考试作文
面临着的中考,我们就像一根根绷紧了的弦,一直处于备战状态,不敢有半点松驰,害怕自己“一失足成千古恨”,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中考倒计时阶段,黑板上那鲜红的数字正在时刻地提醒着我们,把我们拉回到现实,同时也
展开详情

2022年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指导

高三语文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
展开详情

中考遐想作文

考试作文
中国自古就是文明礼仪之邦,信奉礼尚往来。《诗经》有云:“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投桃报李”是不成文的,却被人们所认可并实践着,以至于成为一种风尚。婚丧嫁娶,孩儿满月,生日庆
展开详情

《登山人》阅读答案(实用6篇)

考试资料
《登山人》阅读答案(1)登山人三个人同去攀登高山,第一个人刚开始攀登几步,感到山陡难登,就退下来啦,他说:我是()。第二个人攀登到半山,气喘吁吁,望着上面险恶高峻的山势,摇摇头说:还是()吧!也退下来
展开详情

优秀教案模板(集合20篇)

教案
优秀教案模板(1)学习目标:1、认识本文的2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情感。学习重难点识字、书写会写字。感知课文的内容。过程与方法教师
展开详情

自由题目演讲稿大全(汇集5篇)

考试资料
自由题目演讲稿大全(1)“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这句话,是近年来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流行语,奉行这句话的人,认为它是个人标榜与众不同以及拥有自由的最佳后盾;所谓的自由,顾名思义就是自由自在、不受拘
展开详情

高二记叙文作文800字

高二语文
星星拉住了钩环,拼命释放自己美丽的灯火,云朵在人眼前晃来晃去,忙忙碌碌,只为引起注意,小溪安静流淌着,好一个“道家学派”的“粉丝”。看过这么一则广告,有一个顽皮的小螺丝钉已经在泥土家园中度过自己平静而
展开详情

高考诗歌鉴赏诗眼答题技巧整理

高考辅导资料
诗眼位置并不固定,可以在题目中,也可以在诗中。诗眼多为动词或形容词。如果题目没有给出诗眼,则需要先寻找辨析出诗眼是什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辨析诗眼:抓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字词。抓描写事物准确、生动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100天冲刺动员大会校长讲话(实用4篇) 使用液化气的安全注意事项 2021年英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优秀大学生评选事迹材料 中考化学质量分数溶液质量分数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集合17篇) 普通话水平考试说话题目 公司新春对联(热门8篇) 教师节礼物 以内的点数教案反思(汇总8篇) 简短的绕口令(合集6篇) 整式的加减教案(集合20篇) 教师节学生代表演讲稿 呼兰河传读后感范文 小故事搞笑(集锦17篇) 纪昌学射读后感 帕维尔·布罗泽克 情绪教学设计(合集17篇) 史记读后感高三1000字 压强知识点(集锦19篇) 学校庆国庆节活动方案 考试风云作文 鸟语花香美术教案(汇总4篇) 高二英语作文范文 快乐钥匙600字优选范文 实用的大学英语作文 渴望理解的中考作文600字 《三十六计》读书笔记范文 关于清明节古诗大全(合集7篇) 名人故事作文素材(热门5篇) 农业教学设计(精编5篇) 留学新加坡五大优势 高三最后200天复习计划 皇帝的新装读书笔记 小学四年级数学苏教版知识点 匆匆那年600字精彩作文 林佑威 高三作文成长议论文 燕子的教学反思(必备16篇) 关于考试的作文 英语激励名言(精编7篇) 5以内序数教案(甄选18篇) 教师读书笔记范文 关于怎样学好数学的技巧归纳 教育类读书笔记范文 2022高考数学应考策略 高二作文文明话题议论文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经典寓言故事大全(精编11篇) 考试的启示作文600字 一年级数学复习方法总结 《红楼梦》读书笔记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 故乡读书笔记 差距700字话题作文 关于读书名言 小学阅读笔记 关于高考优秀作文范文 高中政治学习方法 《绿山墙的安妮》读书笔记450字 三年级数学的知识点与学习方法 高考英语该怎么学习才能拿高分 考试的作文 小学生必掌握的语文学习方法大全 表示珍惜时间的名言(精品3篇) 与你同行650字优秀范文 六年级格林童话读后感范文300字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书笔记 好的语句摘抄(优质6篇)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话中考作文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合集6篇) 社会实践心得 故事的成语(必备20篇) 超全面初中九年级政治答题技巧攻略大全 北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知足的句子(汇总4篇) 历史故事的成语出处 汉语拼音教学心得体会(推荐7篇) 读论语有感高一作文800字2022 关于大学英语专业求职信范文 关于各国男人向女人求婚时会送什么花 有关高中奋斗的作文 文学的名人名言 高一历史开辟新航路知识点总结 2021年马来西亚留学签证 高三化学30专题知识 2022全国新高考I卷素材作文 读名人故事有感(精品11篇) 教师节板报 史记读书笔记范文 怎么学好高二历史 播音专业实践心得体会 爱的故事作文500字(汇集8篇) 五一劳动节的作文_七年级学生优秀作文 2022高三文科逆袭学习方法 高二数学题练习 苏洵 同桌冤家读书笔记500字 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汇编16篇) 小学生关于尊严的作文 斑羚飞渡的读书笔记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作文高三 大自然谚语(精编20篇) 英语学习反思总结范文 怎样有效复习高中政治(汇集4篇) 《芭蕉》读书笔记 小兵张嘎观后感 大班教育笔记 狮子大王教学反思(甄选3篇) 安全防溺水教案(集锦15篇) 读《万年牢》有感 麦琪的礼物读书心得感悟500字 八十天环游地球读书心得感悟 高二亲情议论文800字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热门20篇) 赶小猪游戏教案(集锦6篇) 野性的呼唤读书笔记范文 尤今向日葵阅读答案 剪纸教学计划(推荐20篇) 选择议论文作文(精编8篇) 那一刻铭记在心中考作文 健康教案预防感冒(实用10篇) 交通安全知识顺口溜汇总 百万英镑读后感800字 做一片美的叶子同步练习答案(精编4篇) 心存感恩成就人生主题班会(精选3篇) 高三物理复习策略有哪些(推荐8篇) 暑假英语学习计划 写景作文4年级(汇集20篇) 幼师实习工作计划书 初二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扭扭棒教案(精品3篇) 有理数的加减教案(汇集13篇) 金钱的魔力读后感范文 以压力为话题的小学四年级作文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 计算机网络 大学转专业申请书模板 2022年实习班主任的报告范文 细品生活650字优秀范文 关于科普知识作文600字 中秋感悟 2022高中语文知识重点总结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及思维方法 大学生励志之星事迹材料1000字 六年级下册语文补充习题及答案 高考第一轮复习做笔记的技巧 高二英语选修三第二单元知识点 祖国我回来了教学设计(必备10篇) 区分上下教案(精选10篇) 桃源洞 温暖的时刻500字小学作文 学会低头的800字议论文精彩作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Unit9词组总结 小学生端午节主题征文 服务员实践心得体会 生活美好的句子(汇编19篇) 中班教育笔记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历史课堂作业本答案(推荐4篇) 痕迹话题作文(合集7篇) 期中考的作文 骨外科的实习自我鉴定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范文 数学教案高中教学范文 父母的爱600字五年级 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活动简报 入学教育主题班会(汇编10篇) 循环小数的教学反思(精选15篇) 格林童话读书笔记范文 高一化学学习有方法,高一化学学习技巧总结 感恩教育主题班会设计(集锦16篇) 闹元宵教案(热门17篇) 故事的开始(合集8篇) 小升初简历制作总结 幼儿园教育笔记随笔 小学四年级英语重点知识 高中历史中国外交知识点 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稿范文 关爱动物作文500字 中考语文解题技巧:谈意气与战国策典故 电磁铁的磁力说课稿(优选5篇) 自立自强高三作文800字 高考倒计时决战高考把握考场夺分技巧 大学寒假实践工作心得 高中英语语法考点总结 高一议论文尊重800字2022 大学新生军事训练感言 读狼图腾有感范文 我的理想征文(甄选4篇) 会计电算化实习日志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范文(甄选15篇) 五一劳动节美术教案(集锦15篇) 校园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初三政治知识点梳理 卡罗纳说课稿(必备10篇) 高三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中学军训个人感悟 人生的另一种财富阅读题答案 会计事务所实习生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