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负数说课稿(热门16篇)

负数说课稿(热门16篇)

李*** 23-04-04 说课稿

负数说课稿(1)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负数》,它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安排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感受负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因此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教材分析

在认真研读教材后,我改变了教科书原有的编排。教材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用“气温”和“海拔”这两个熟悉的情境,让学生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而在我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我萌发了一个大胆地设想,那就是:改变原有的编排,整合学习内容,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经历进行教学,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此,我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正数与负数是实际需要的,掌握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会初步应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正数、负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方面:

①、从实际问题引入正数、负数,然后通过实例巩固,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②、根据新课程标准新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我想通过正负数的教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③、通过对负数有关知识的介绍,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并能对三者初步进行大小比较。

四、说教学环节以及设计意图

为了能很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分别是:1、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2、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3、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4、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下面,我就来具体阐述教学环节以及我的设计意图。

在课前我准备一个热身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其意图有两点:一、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和教师都得到放松,二、又与我们今天所学的负数有直接联系,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接下的学习做铺垫。下面,我来说说

第一个环节: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

我们都知道: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她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于是,我改变原有课本呈现三个城市的温度教学,一开始,就抛出一个思维价值很高的问题:“老师说几件事,把你所听到的数据信息记录下来,独立思考,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记录,关键是让别人一眼就能看明白。”这些数据信息是我精心准备的:比赛中进球丢球、学生的转进转出、生意的盈利亏损。创设这三个情境,其目的有两个:一、这些情境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比教材中的温度学习更有兴趣。二、这些情境隐含了本节课的重点,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比如有用符号“√”“×”来表示,还可能会用“笑脸”,“哭脸”,当然也有学生就用正数、负数来表示。虽然他们的答案形式各样,但都有本质上的联系,我紧接又抛出一个价值很高的问题:刚才大家表达的只能自己明白,能不能找到一个统一的记录方法呢?于是动态生成里学习目标:认识负数,用正负数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不惊让人觉得“负数”真是一场“及时雨”啊!这样的引入,学生自身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的学习,已经由被动化主动,同时,也让学生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化过程,认识也逐渐从模糊到清晰。这样的过程更让学生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

引出负数后,我直接描述性的介绍,像什么样的数叫正数、像什么样的数叫负数。俗话说得好:不要认为学生是一张白纸,是一无所知,教师该放手时就放手,该出手时就出手。当学生知道它们的概念后,就能很快的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接着,我通过“快速抢答并判断”的游戏来刺激学生的思维,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熟练的掌握知识。还可以通过:“你能写出几个正数和负数”的练习,让学生体会正数和负数无限、对应等数学思想。现在新课标也注重要加强学生的基本数学思想。我想在此,这些数学思想已经无形地渗透其中。

第二个环节: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

我利用课件播放中央电视台某日的天气预报,要求学生记录上述信息后,引导学生明白在生活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初步明确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不同表示方法。在介绍完温度计的基本知识后,让学生动手拨出上海4℃和北京-4℃,也就是零下4℃。不要小看学生拨一拨这个环节,我们教材是直接呈现三个城市的温度,让学生自己读出来。而我创造性地改变教材,其目的有两层意思:一、由静态化为动态,通过小小的“拨”,唤起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要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首先要确定0℃的位置。使学生明确感悟到:温度中,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比0℃高的温度用正数表示,比0℃低则用负数表示。其二、学生动手操作,兴趣盎然,既将正数、负数、零有机地整合到了一个新的概念框架中,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又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难点。

在学生理性认识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后,我再出示哈尔滨-10℃,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思考:-4℃和-10℃相比,哪个更冷?再出示中国最冷的城市:漠河-30℃和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南极:-88.3℃,用自己的表情和动作来表示越来越冷的感受。这不仅将负数大小的比较等知识很好地渗透进来,而且又能体现在生活中学数学的理念。

在进行数轴的练习教学时,我们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数轴教学是一个难点。于是,我利用温度计教具的优势,将温度计横着放,告诉学生这就像一条数轴,中间是0,让学生说出负数在0的哪边,正数在0的哪边。这样,学生不仅能形象的通过温度计教具,深刻地理解正数、0、负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又能渗透区间、极限等数学思想。

第三个环节: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

既然负数是生活中发现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在练习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身边的问题,使练习变的既有趣又有用。我设计了三种练习:

1、基础性练习。比如去五楼开会和到地下一楼,应按哪个键?学生一看,这的确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教师这时还可以运用旅游景点的海拔高度让学生再次感受“负数真的是无处不在”啊!多样化的练习,既不枯燥,又检查了学生对负数的理解。

2、形成性练习。比如上课时教师和学生可以演示方位中的负数。教师向北走几步,学生应该向南走几步等,这些不仅针对教学重点“用正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而且又紧密联系生活,学生好学、乐学。

3、拓展性练习。我借助“刘翔”这个不仅是小学生会关注,大人会关注,乃至全世界人都会关注的人物跨栏成绩的研究,播放“2004年雅典夺冠录像”,一下子把学生的`积极性提到最高处。当时风速是每秒-0.4米,为什么说要说-0.4米呢?给予学生讨论的空间,并用肢体语言表示出来。然后借助两位同学的表演,相对而跑,揭示出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数。再让学生想想如果风速是每秒+0.4米呢,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这些有价值性的问题,我想,学生愿意去思考,在思考中学数学,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第四个环节: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我相信,由于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开放、宽松的“舞台”,学生就能熟练轻松地总结知识。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课后我让学生写一篇以《生活中的负数》为题的数学日记,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然后,通过课件介绍有关负数的小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祖先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这是多么的了不起啊!最后,以一句赠语激励大家: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其实学习就像今天认识的正数、负数一样,不进则退。但愿每位同学都能像逆水中的小舟一样勇往直前,早日到达成功的彼岸!这样不仅能给课堂画上圆满的句号,又能充分的体现数学学科的人文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无穷魅力。

五、预计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性目标方面应该能够很好地落实,同时学生对所学过的数也能初步地形成知识系统,对负数的知识也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情感性目标也应能落实得比较到位。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

以上就是我对《认识负数》这一课认真设计后的个人想法和观点。还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谢谢!


负数说课稿(2)

教学目标

1、知识掌握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正数、负数和零的意义、

2、技能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精神、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德育目标:通过负数的引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与处理、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数,即在正整数、正分数、零及这些数的运算的基础上,根据七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即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性认知基础,对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十分感兴趣。活泼好动,思维敏捷,表现欲强,但思考问题不全面等。采用探索引导式的学习方式。

重点、难点:

重点:正数、负数的意义及如何区别意义相反的量。

难点:如何控制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把握主动性,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教学设计及依据:

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组织讨论、合作交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探索后汇报研究成果,行到结论后进行总结,及时进行反馈应用和反思式总结。依据是《新课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在学生学习中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从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感知知识的过程,使学生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人人都获得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节课中,首先呈现给学生的是两幅冬日雪景动画画面。

教师:同学们从这两幅动画中感觉到的是什么?谁能告诉我今天气温大约是多少度?动画里的温度大约是多少?能不能用我们所学过的数表示吗?

学生:(天气比较冷20°C零下10°C不能)

教师:正因为不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来学一些新数,从而引入新课题、

这两幅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起,给新知识的引入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空间、

二、获得新知

加深理解

教师:像零下10°C我们可以记着“-10°C”读做“负的”、请举例说出生活中带负号的数

学生:(海拔中的盆地涨价等)

教师:哪位同学愿意说说表中各数的意义?

名称

02国债(1)

02国债(2)

02国债(3)

涨跌/元

+0、01

-0、05

—2、01

学生:(分别····)

列举生活中事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区,我们身边的一切离不开数学,

三、学生归纳

明晰概念

教师:谁愿意说明正、负数的定义

学生:(正数是比零大的数,负数是比零小的数零即不是正

数也不是负数带“—”号的数为负等)

教师:(屏幕显示)像5,2,2、011/2…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它们都大于零、

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如-10,-3…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按组抢答,分别给各组打分、

四、追本溯源

情感升华

教师:谁知道负数最早来源于哪个国家?

学生:(中国)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五、实际应用

巩固提高

1、按组抢答

教师:在知识竞赛中,如果用+10表示加10分,那么扣20分怎样表示?某人转动盘,如果用+5圈表示沿逆时针方向转了5圈,那么沿顺时针方向转了12圈怎样表示?在某次乒乓球质量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出标准质量0、02克记做+0、02克,那么-0、03克表示什么?

学生:(记做—20记做—12圈低于标准质量0、03克)

2、分组解答(利用屏幕)

教师:现在,给出问题的一部分,请完成另一部分、

①河道中的水位比正常水位低0、2米记做—0、2米,那么比正常水位()0、3米记做()

②如果上升3米记做+3,那么()6米记做-6米,不升不降记做()

③如果+20‰表示()20‰,那么—6‰表示减少()、

④如果—20、50元表示()20.50元,那么+100.57元表示盈利100.57元.

⑤如果节约20千瓦,那么()10千/时电记做—10千瓦?

学生:(略)

3、分组说一说

教师:①零上,零下

②东,西(两个相反方向)

③运进,运出

④高,低

⑤上升,下降

⑥增加,减少

⑦节约,浪费

学生:(答案较多,或不完整,鼓励学生多答,学生有补充,和持反对意见的可以用不同的手势表答,并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给各组打分)

4、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我知道你们都很聪明,下面我们来比一比,(屏幕显示)

我校升旗仪式选拔队员,按规定女队员的标准为155cm,高于标准身高记为正,低度于标准身高记为负,现有参选队员共5人,量得他们的身高后,分别为—7cm、—5cm、—3cm、—1cm、6cm、若实际选拔女仪仗队员标准身高为150cm到160cm,那么上述5人中有几个人可以入选?

教师:哪一位同学来谈你的看法?学生们有补充,和持反对意见的可以用不同的手势表答,并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给各组打分.

学生:(略)

教师:现在请各组上来两位同学现场演示一下,各同学写出自己的身高,请一位同学挑选她们.

同一个知识点,用不同的题目,不同的回答形式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六、总结交流

效果回收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学生:(正、负数的意义\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些现象\明白相反意义的量,\在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我要学好数学.\我思考今后它是怎么样运算的等)

教师:做最后的总结补充.

把主动交给学生,更能调动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对新教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论从教学素材到知识结构,都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结构、在教学中应着重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式的学习,通过交流、合作、研究、探讨,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负数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小学所学算术数之后数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了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实践第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

3、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负数的意义。

难点: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二、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鉴于初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强,精神不能长时间集中,但思维比较活跃。

2、知识建构、心理调节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学会应用观察、分析、比较等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使学生不仅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而且体验到探究的甘苦,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愉快和进步。

三、教学方法

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及情感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用大量的实例和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节学习情绪;并利用计算机和投影胶片辅助教学,增大教学密度。

四、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的设计,分为四部分。

(一)创设情境,引入负数;

(二)联系对比,突出重点;

(三)课堂练习,及时反馈;

(四)总结提高,渗透德育。

在引入部分,我通过介绍数的产生与发展,向学生渗透“实践第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原始社会,从打猎记数开始,首先出现自然数,经过漫长岁月,人们用数“0”表示没有,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在丈量土地进行分配时,又用小数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使同学们感到,数的第一次发展都是为了满足社会生产与生活的需要。

随之提问:同学们小学都学过哪些数?

为了给下节课讲述有理数概念及分类作好铺垫,我把学生们答出的数归类为整数和分数。

那么,小学学过的这些数能否满足社会生产生活及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呢?

为了体现负数是从实践中产生的,我选择了三个学生较熟悉的例子,用计算机显示动画效果,采取形象化教学。

(计算机展示)比如,零上5°C,它比0°C高5°C,可记作5°C;而零下5°C比0°C低5°C,怎么表示呢?珠穆朗玛峰高出海平面8848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怎样表示二者的海拔高度?又如向东走3米与向西走3米、收入50元与支出50元等等。还可以联系抗洪实际,让学生思考怎样用数学来区分高于警戒水位1米与低于警戒水位1米?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积极的思维参与,兴致勃勃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共同进入角色。

以上实例说明,小学学过的那些数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而且数的局限也阻碍了数学自身向前发展。如小学遇到0-2、3-5这类题,我们当时感到束手无策。面对以上种种矛盾及不便,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

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到数的扩充势在必行,扩充的根源是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及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既然小学学过的数不能满足需要,我们需要引出新的数。根据同学们的生活经验,零下5°C,比0°C低5°C,那么有没有比0还小的数呢?此时,负数已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学生顺利地接受了这一事实,负数自然而然地引出来了。

接下来讲解正、负数的定义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我采取联系对比的方法,始终不脱离小学所学知识。在给出正、负数的定义时,我采取比较轻松的态度,尽量避免使概念复杂化:小学学过的大于零的数就是正数,负数就是在正数前面加上一个“-”号。让学生觉得数学并不难学。在讲述正、负数的表示法、读法后,强调这里的“+”、“-”是性质符号,虽然与表示运算符号的加号、减号含义不同,但又能完全统一,因此形式上是一样的。在学运算时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从温度计上观察0°C以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0°C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说明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是正数与负数的界限。因此,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非正非负的中性数。对于0的认识,我们小学知道,0表示没有,又知道0的一些性质--0不能作除数、0乘以任何数都得0等。其实,0不仅仅表示没有,比如:0°C并不是没有温度,水位线定为0米并不是没有高度。在实际意义中,0是用来表示基准的数,比如海平面、警戒水位等。因此,0是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它比所有正数都小,又比所有负数都大。当然,0的内涵还很丰富,我们将在以后陆续学到。

以上对数0表示量的意义的分析,实际上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负数的认识和理解。正数、0、负数的大上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初步形成,也为下一节课讲述有理数分类打下基础。

在此选取课本练习1让学生口答,巩固对正、负数的认识;并把课本例1作为练习给出,目的是使学生熟悉正、负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为了突出正、负数的意义这一重点,就要突出它的实践性。那么,与引入部分呼应,有了负数以后,那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零上5°C可记作5°C或+5°C,零下5°C可记作-5°C;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收入50元记作+50元,支出50元记作-50元等等。同学们,正、负数所表示的两个意义正好相反的量,叫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有趣的是,在大千世界中,有上就有下,有升就有降,有收入就有支出,有赢就有亏损。因此,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普遍存在的。正、负数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能表示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为了加深学生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理解,请学生再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总结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特征:

(1)意义相反;

(2)同一种量。并解释相反与相异的区别。比如向东走3米向北走3米就不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通过以下练习加以巩固。

由于用负数表示实际问题对学生来说很不习惯,是理解上的难点,如何讲解难点呢?在此要向学生渗透相反意义所隐含的辩证关系。

“+”、“-”作为性质符号,有着更深层的涵义:“+”表示与问题中给出意义的相同意义,“-”表示与问题中给出意义的相反意义。如:前进+5米,表示真正前进5米,前进-5米,表示后退5米。那么,后退5米就表示前进-5米。并通过课本例2加以巩固。

为了加深对正、负数的意义及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理解,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练习:

出示一个零件的剖面图。用φ30±007表示轴直径的误差范围,说明±007的意义。

因为学生第一次见到这种标注误差的方法,很难回答。我采取铺垫式启发,先讲解:“这是一个直径为30mm的轴,在制作过程中允许产生尺寸上的误差,既可以大些也可以小些,但不许超过一定的范围,如此标准谁能说出它的意义?”这时,学生就会根据正、负数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这一特点回答出+007表示比30mm大007mm,-007表示比30mm小007mm。这样使学生把正、负数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加深了对正、负数意义内涵的理解。

接下来是课堂练习。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通过练习巩固知识发现不足,教师及时得到反馈,检查教学效果,采取相应措施。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用所学知识去思考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学生的练习分出了梯度,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有助于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各组练习在进行中、进行后,都要掌握学生的完成情况,让学生举手,加以统计,及时纠错及再讲解,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调整练习题目的多少与难易。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我通过语言、目光、动作给予鼓励与告诉,发挥评价的增益效应。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语气、神态都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影响。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在听课过程中通过有形的精神状态如眼神等所表现出来的无形思维状态加以感知,随时捕捉反馈信息,对自己的讲课进程作出相应的调整,快、慢、停、转应用自如。

在本节课的小结部分,首先小结本课重点与难点,然后向学生提问:你知道是哪个国家最早使用负数吗?负数最早记载于中国的《九章算术》中,比国外早一千多年,借此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并布置思考题及作业,目的是把正、负数与第一章所学代数式联系起来,加深对正、负数的意义的理解。


负数说课稿(4)

初中正数与负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2)了解正数、负数的概念.

(3)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重点:理解相反意义的量,理解负数的意义.

难点:正确区分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并会用正负数表示.

2.例、习题的意图

通过补充的引例,复习回顾上一学段学习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和分数,然后通过观察、分析P3的几幅画和图表所列举出的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通过分析正、负数与以前学过的整数和分数的区别与联系,进而归纳出正、负数的概念.

例1为P5练习1,设置目的是强化学生对正、负数表示形式的理解.让学生准确的认识和区分正数与负数.

在学生对正、负数的概念与表示形式掌握的基础上,补充例2.例2是明确了哪一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则与其相反意义的量用负数表示.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如何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数量.并理解“相反意义”与“数量”的含义.进而利用课本P5“观察”让学生认识正、负数表示实际生活中的数量的意义和必要性.

补充例3是例2的延续,在不明确哪一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的情况下,让学生表示相反意义的量.通过例3的学习,训练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理解、体会正、负意义的相对性,并恰当的用正、负数表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补充例4则是对例3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加强,通过训练,让学生说出正、负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正、负数的应用能力,逐步提升正、负数相对性和相反性的理解.

习题的设置是针对例题掌握情况的检查.教科书p5练习(2)、(3)、(4)是针对例2而设置的.补充练习1检查学生对“相反意义”与“数量”的理解.补充练习2是对例3的掌握情况的检查.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

对于“相反意义”及“数量”含义的理解,以及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是本课的难点.在教学中注意思维的层次,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数量指的是具体事物的多少.再分析是否是同一类事物,在是同类事物的基础上确定是否是相反关系.强化学生分析的层次性.在操作上,通过大量实际生活材料的分析和例2的学习让学生对“相反意义”及“数量”含义建立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师及时的给予适当的归纳,让学生建立初步的理性认识,最后通过练习1的判断对错进一步强化巩固对概念的理解.

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过程中体现的正与负的相对性是另一个难点,通过例3的教学,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认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而让学生认识正、负的相对性,通过例4的教学强化进一步强化对正、负的相对性的理解.

二、新课引入

通过回顾小学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一些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说明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强调数学的严密性.

教师举例: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自我介绍一下,我的名字是***,身高1.71米,体重75.5千克,今年32岁,我们班有50名学生,其中男生23人,占全班总人数的46%,女生26人占总人数的53%.

问题1:老师在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试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分类方法分类.学生思考、交流后教师总结:整数和分数两类.

问题2: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就够用了吗?

引例:学生观察前面的几幅画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讨论这些带有符号的数在实际中表示什么意义?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以前学的数已经不够用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需要引进一些新的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表示生活实际中数量关系.

三、例题讲解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上例中出现的这些数与以前学过的数的区别,进而归纳出正负数的概念.

补充例1:(1)下各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1,2.5,0,-3.14,120,-1.732,.

正数前面的“+”号通常省略.了解正负数形式上的区别(符号不同),形成中的联系(在以前学习的非0整数和分数前加上符号)

问题3:在整数前加上“-”号后这个数还是整数吗?在分数前加上“-”号后这个数还是分数吗?使学生对正整数、正分数、负整数、负分数有初步的了解.

(2)指出(1)中的分数、整数.(为有理数的学习做铺垫)

问题4:为什么要引出负数?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学生回答问题.(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数量)

补充例2:用正、负数表式下列各量.

(1)若把上升5m记作+5m,那么下降5m记作.

(2)某人转动转盘,如果用+5表示沿逆时针方向转了5圈,那么沿顺时针方向转了12圈表示为.

(3)向南走5000米记作-5000米,那么向北走8000米记作.

学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意义相反.如向东的反向是向西,上升与下降,收入与支出.二是他们都是数量.

练习思考.书P5观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指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例子.(检查学生对“相反意义的数量”的理解程度.

补充例3:.用适当的数值表示下列实际问题的数量.

(1)某地白天的温度是30℃,午夜的温度是零下10℃.

(2)某出租车在东西走向的大街上向东行驶3km,又向西行驶了5km.

(3)一商店在一小时内收入200元,又支出150元.

(4)甲公司本月的销售额增长13%,乙公司本月的销售额下降了2.9%

本例题是一发散性问题,没有规定哪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所以先要指明哪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其相反意义的量用负数表示.在解题中鼓励学生的不同思维.比如:若收入200元,记作:-200元,则支出150元记作+150元.反之,若收入200元,记作:+200元,则支出150元记作-150元.进一步加深对正、负数相反性及相对性的理解.同时要明确,通常情况下,零上、增长、收入用正数表示,零下、减少、支出用负数表示.

补充例4:解释下列各语句中表示各数量的数值的实际意义.

(1)七月份的物价比六月份增长了25%,八月份比七月份增长了-2.3%.

(2)经过绿化,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增长-4.5%.

(3)某仓库上午入库货物-3500t.

(4)缆车上升了-78米.

(5)小红这次考试分数比上次增加了+2分.

(6)盈利-300元.

分析:强调负数表示的是与其具有相反关系的量.(1)降低2.3%,(2)降低4.5%,(3)出库3500t,(4)下降78米,(5)增加了2分,(6)亏损300元.

四、课堂练习:

1.P5练习(2)、(3)、(4)

补充练习2:判断下列说法对错:

A.向南走-60米表示向西走60米.()

B.节约50元与浪费-30元是互为相反意义的量()

C.“快”与“慢”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D.+15米就是表示向东走15米.()

E.黑色与白色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F.向北4.5米和向南8米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补充练习3:用正负数表示下列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1)温度上升3℃和下降5℃.(2)盈利5万元和亏损8千元.

(3)运进50箱与运出100箱.(4)向东10米与向西6米.

五、课后练习

1.课本P7第1、2、3.

补充练习:

2.下面各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5,+1,0.07,-1.414,1.98%,0,-20%,-1000,11/9,0.001

3.如果一个物体沿东西方向运动,若规定向西为负,向东为正。

(1)向东运动5米和向西运动10米各怎样表示?

(2)-30米和50米各表示什么?(3)物体原地不动怎样表示?

4.说出下列每句话的意义.

(1)小明在围棋比赛中输了-5盘.(2)今晚的气温升高了-3℃.

(3)电梯下降了-4层.(4)李华体重增加了-2公斤


负数说课稿(5)

认识负数的说课稿

课题是《认识负数》,它是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安排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感受负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因此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教材分析

在认真研读教材后,我改变了教科书原有的编排。教材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用“气温”和“温度计”这两个熟悉的情境,让学生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适时加入初一学习数轴初步知识,改变原有的编排,整合学习内容,“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为此,我制定出以下的教学 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正数与负数是实际需要的,掌握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会初步应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正数、负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方面:

①、从实际问题引入正数、负数,然后通过实例巩固,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②、根据新课程标准新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我想通过正负数的教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③、通过对负数有关知识的介绍,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并能对三者初步进行大小比较。

四、说教学环节以及设计意图

为了能很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分别是:1、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2、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3、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4、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下面,我就来具体阐述教学环节以及我的设计意图。

第一个环节: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

我们都知道: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她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于是,我改变原有课本呈现三个城市的温度教学,一开始,让学生记录三条意义完全相反的信息:“老师说几件事,把你所听到的数据信息记录下来,独立思考,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记录,关键是让别人一眼就能看明白。”这些数据信息是我精心准备的:比赛中进球丢球、学生的转进转出、生意的盈利亏损。创设这三个情境,其目的有两个:一、这些情境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比教材中的温度学习更有兴趣。二、这些情境隐含了本节课的重点,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的学生用文字,有的学生用箭头,当然也有学生就用正数、负数来表示。虽然他们的答案形式各样,但都有本质上的联系,我紧接又抛出一个评价性的问题:你们觉得谁的表示方法更简单易懂一些呢?于是动态生成里学习目标:认识负数,用正负数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不惊让人觉得“负数”真是一场“及时雨”啊!这样的引入,学生自身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的学习,已经由被动化主动,同时,也让学生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化过程,认识也逐渐从模糊到清晰。这样的过程更让学生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

引出负数后,我直接描述性的介绍,像什么样的数叫正数、像什么样的数叫负数。俗话说得好:不要认为学生是一张白纸,是一无所知,教师该放手时就放手,该出手时就出手。当学生知道它们的概念后,就能很快的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接着,我通过“快速抢答并判断”的游戏来刺激学生的思维,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熟练的掌握知识。还可以通过:“你能写出几个正数和负数”的练习,让学生体会正数和负数无限、对应等数学思想。现在新课标也注重要加强学生的基本数学思想。我想在此,这些数学思想已经无形地渗透其中。 介绍有关负数的小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祖先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这是多么的了不起啊!

第二个环节: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

学习完了上一环节内容后,我让学生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的负数。顺利引入四个城市某日的天气预报,要求学生读出上述信息后,引导学生明白在生活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初步明确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不同表示方法。在介绍完温度计的基本知识后,指名让学生动手拨出5℃和北京-5℃,也就是零下4℃。学生在没有0℃的温度计上,轻易的拨出了5℃,接着我又让她再-5℃,生在“水银”无法往下拨时,发现应该先确定0℃。加深他们对分界点0的认识。不要小看学生拨一拨这个环节,我们教材是直接呈现城市的温度,让学生自己读出来。而创造性地改变教材,其目的有两层意思:一、由静态化为动态,通过小小的“拨”,唤起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要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首先要确定0℃的位置。使学生明确感悟到:温度中,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比0℃高的温度用正数表示,比0℃低则用负数表示。其二、学生动手操作,兴趣盎然,既将正数、负数、零有机地整合到了一个新的概念框架中,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又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难点。

在学生理性认识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后,我再出示中国最冷的城市:黑龙江为-40℃,用自己的表情和动作来表示越来越冷的感受。这不仅将负数大小的比较等知识很好地渗透进来,而且又能体现在生活中学数学的理念。

第三个环节: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

既然负数是生活中发现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在练习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身边的问题,使练习变的既有趣又有用。我设计了三种练习:

1、基础性练习:山峰的海拔高度和盆地让学生再次感受“负数真的是无处不在”啊!多样化的练习,既不枯燥,又检查了学生对负数的理解。

2、形成性练习。比如上课时教师和学生可以演示方位中的负数。教师向北走几步,学生应该向南走几步等,这些不仅针对教学重点“用正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而且又紧密联系生活,学生好学、乐学。

3、拓展性练习。我借助“刘翔”这个不仅是小学生会关注,大人会关注,乃至全世界人都会关注的人物跨栏成绩的研究,一下子把学生的积极性提到最高处。当时风速是每秒-0.4米,为BB么说要说-0.4米呢?给予学生讨论的空间,并用肢体语言表示出来。然后借助两位同学的表演,相对而跑,揭示出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数。再让学生想想如果风速是每秒+0.4米呢,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这些有价值性的问题,我想,学生愿意去思考,在思考中学数学,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第四个环节: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

引入数轴评价本课的收获:学生有前面温度计的辅垫,学习数轴也觉得轻松很多。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我相信,由于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开放、宽松的“舞台”,学生就能熟练轻松地总结知识。为了提高学生对负数的知识的兴趣,提高:你还想了解哪些与负数有关的知识?这样不仅能给课堂画上圆满的句号,还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

五、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性目标方面能够很好地落实,同时学生对所学过的数也能初步地形成知识系统,对负数的知识也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情感性目标也应能落实得比较到位。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老师在语言总结上,应该更为简洁;正数在日常生活中,正号省略不写,有个别学生还未掌握.


负数说课稿(6)

负数说课稿范文

学生的智慧在指尖上。操作练习可以深化学生的内心体验。教学时,我首先拨动温度计,让学生知道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接着,又设计了一个反向练习,让学生拨出上海5℃和北京-5℃,也就是零下5℃。如此,改变教材直接呈现三个城市的温度方法,让学生拨一拨,可以化静为动,通过小小的“拨”,唤起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要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首先要确定0℃的位置,也就是在温度计中0刻度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感悟到:温度中,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则用负数表示。同时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兴趣盎然,既将正数、负数、零有机地整合到了一个新的概念框架中,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又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教学难点。紧接着设计一个基本练习,写出三个地方的温度,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初步感知正数、负数的大小比较。

回归生活,拓展运用——应用负数。

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运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生活。在练习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身边的问题,使练习变的既有趣又有用。我设计了三种练习:

1.电梯中的正负数:比如去五楼开会和到地下二楼,应按哪个键?

2.海拔中的正负数。因为学生对于海拔并不熟悉,所以,先利用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海平面,什么是海拔高度等,既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知道高于海平面的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用负数表示。

3.存折中的正负数。让学生解释存折中的一些信息,并加以拓展练习,提出存折上还有多少钱这一问题,渗透正负数的运算,让学生学到实用的数学。 四、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 课堂的总结和延伸可以帮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激发学习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负数,并以《生活中的负数》为题写一篇数学日记,丰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各位领导、老师: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学生在知识性目标方面应该能够很好地落实,同时学生对已经学过的数初步地形成知识系统,对负数的知识也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情感性目标落实到位。

以上就是我对《认识负数》这一课的设计,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多多指正,谢谢!


负数说课稿(7)

《正数和负数》的说课稿

今天我讲的课是《正数和负数》,关于学生以前所学数的知识前面的李娜老师已经作了很好的梳理,我现在只就本节课所涉及的相关内容进行说课。

一、我对课标要求的理解

《数学课程标准》安排在小学的第二学段初步认识负数,这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新增加的内容。很久以来,负数的教学一直安排在中学教学的起始阶段,现在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生活基础。因此《标准》将这一内容提前到小学阶段教学。认识负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他们以往认识的整数、分数和小数都是算术范围内的数,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从而丰富了小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这样,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根据这一目标,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四年级第八册出现了这崭新的一课《正数和负数》。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感受学习的内容就在我们的身边,拓展对数概念的认识。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产生以及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学习负数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研读教材的结果

1、以前认识的数

教材在1、2册安排完成对10以内、20以内和百以内数的认识以后在第4册安排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在第二学段四年级上册完成多位数的认识,至此,完成了对正整数的认识。在第6册和第8册教材中分两次安排了分数与小数的初步认识。

2、以后将要认识的数

以后逐步又在第8册和第10册分别又对小数和分数进一步认识,在11册一次完成对百分数的认识。

3、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以上的这些数在第二学段即四年级第二学期第8册中出现了负数的认识,负数在数轴上显示都是“0”左边的数,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的有理数,这是小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开始。

4、下面就是单元教材分析和课时教材分析以及在分析基础上的有效整合。

现实世界中存在着许多具有相反方向的量,或某种量的增大和减小,也可用这种量的某一状态为标准,把它们看作是向两个方向变化的量。要确切地表示这种具有相反方向的量,仅仅运用原有数(自然数和分数)就不够了,还必须把这两个互为相反的方向表示出来,于是产生了正数和负数。数从表示数量的多少到不但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表示相反方向的量,是数的发展的一个飞跃,正数和负数的学习过去安排在中学有理数中学习,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京版教材这部分内容呈现的顺序及方式是:利用主题图引入负数、利用温度统计图加深对负数的认识、通过温度计上不同刻度的位置顺序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利用海拔知识的介绍进一步了解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关系的量,通过知识窗的介绍让学生负数的发展历史,培养民族自豪感。通过负数的认识,使学生明白“数”不仅包括正的,还有负的,从而使学生对数的概念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基于这样的学习起点,本节课必须在学生认知冲突产生矛盾的前提下让学生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并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体会负数的意义,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的难点则是体会正、负数的意义,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正数和负数的基础上,将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通过描述性定义认识正数、负数和“0”,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关键就是通过学生已有知识的转化,来认识新知识,使知识网络得以完善。

三、通过研读教材,我在设计本课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体现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数感是负数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核心概念。《课标》对数感的阐述是: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依据《课标》的要求,在本节课中,我力图通过一些有效的环节,来着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如: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下列数量。

(1)赢利10000元,用+10000元表示;那么亏损10000元用( )元表示。

(2)如果向东走10.5米,用+10.5米表示;那么向西走10.5米用( )米表示。

(3)球队胜利4场,用+4场表示;那么失败3场用( )场表示。

(4)零上15度用+15度表示;那么零下15度用( )度表示。

通过正数和负数的对比,感受负数的意义,初步感知负数和正数是相反的量,负数可能比正数小。

2、体现数学知识形成的逻辑性。

新知的形成往往是在旧知的迁移或是与旧知产生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形成的。在课前我准备了一个小游戏,叫做《对对子》。小游戏,作用未必小。它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信息感悟。我特别提供了一组信息,让学生在横线上填上意义相反的词。这样的设计让两个数量的相反意义凸显在学生面前,然后让学生把这种事件转化为词组,使之表达更加简洁。接着启发学生设计新的记录方法,并展示出来,这些教学活动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思考,直到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负数的概念呼之欲出。

根据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我预设会有部分学生用正负号的方式记录。

请一位用这种方法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及时表扬这位学生——“你用到的符号跟数学家现在用的一摸一样。” 学生感悟正、负数的意义时,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化过程,认识也逐渐从模糊到清晰。这样的过程更让学生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这样的知识形成过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数学知识和思维的逻辑性。

3、体现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

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可见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有多密切。本节课在学生认识了正、负数,会读写正负数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举一举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负数,唤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然后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负数的意义。而“理解负数的意义“是本课难点之一。我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充分利用了学生常见的温度计,在学生认识了温度计上刻度的之后,设计如下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指名学生读出温度计上指示的温度,然后结合多媒体动态演示温度下降,学生回应“越来越冷”的感觉。通过温度计上不同温度水银柱的高低让学生了解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正数比负数所表示的温度高。新颖有趣的活动教学效果显著,既深入体会温度计表示温度的特点,同时暗伏了负数大小比较的后继知识。同时通过温度计的展示使“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这一道理清晰地建立在学生脑海中。

4、体现数学知识结构形成的严整性。

本节课我是将“认识负数”与“负数的意义”两节教材有效进行整合,在一节课内使学生对正负数的知识结构有了一个系统的形成和完善。我认为既然本节课让学生认识了负数,就应该尽可能地在一节课内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升华,而不是零零散散地将它放在下节课再进行完善。因此我把负数大小的比较、绝对值等后续知识很好地渗透进来,温度计教具突显出优势。在上面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广泛举例,初步明确正、负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这时,学生对正、负数集合的认识是浅显的、体验是感性的。再适时地引导学生讨论:用圆圈把所有的负数或正数都圈起来,要不要把省略号也圈进去呢? 简单而又巧妙的设问给学生创造了体验的机会。通过小小的省略号充分体现了无限的观念、集合的思想,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认识数轴另本课另一难点,我用巧妙的演示温度计顺时针转90&rd;后把它与直尺建立起联系,又把直尺进一步延伸得到了一把数轴尺,然后让学生齐读数轴上的正.负数。利用小人左右运动使学生感悟到数轴越往右边数越大,反之越往左边数就越小,而“0”是它们的分界点。在读数、观察、体会等一系列活动中,不仅区分了正、负数,渗透了“无限”的思想,也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集合圈、数轴、无限等思想的渗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数的认识这一知识网络得到了扩展。

5、体现数学知识中渗透的人文性和趣味性。

数学知识中如果能有效结合教材实际对学生进行精神和思想教育,那就更体现数学教学的人文性了。本节课我就结合了负数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负数的渊源历史,有效地对学生渗透了思想教育。

数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从教学的角度看,这一课内容属于“概念教学”的范围,但是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觉得正负数的概念不便下定义,因此在课的结尾处,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环节:孩子眼中的正负数。这一内容不仅是对本课所学负数的一个回顾和总结,也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了正负数之间的关系、学生乐于接受而且印象很深。

四、结束语

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的真境界应是“朴实无华、真实有效”的。它是真实、真效、真智慧的生动过程,是师生智慧共生的乐园!


负数说课稿(8)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认识负数》说课稿

课题是《认识负数》,它是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安排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感受负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因此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教材分析

在认真研读教材后,我改变了教科书原有的编排。教材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用“气温”和“温度计”这两个熟悉的情境,让学生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适时加入初一学习数轴初步知识,改变原有的编排,整合学习内容,“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为此,我制定出以下的教学 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正数与负数是实际需要的,掌握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会初步应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正数、负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方面:

①、从实际问题引入正数、负数,然后通过实例巩固,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②、根据新课程标准新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我想通过正负数的教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③、通过对负数有关知识的介绍,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并能对三者初步进行大小比较。

四、说教学环节以及设计意图

为了能很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分别是:1、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2、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3、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4、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下面,我就来具体阐述教学环节以及我的设计意图。

第一个环节: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

我们都知道: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她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于是,我改变原有课本呈现三个城市的温度教学,一开始,让学生记录三条意义完全相反的信息:“老师说几件事,把你所听到的数据信息记录下来,独立思考,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记录,关键是让别人一眼就能看明白。”这些数据信息是我精心准备的:比赛中进球丢球、学生的转进转出、生意的盈利亏损。创设这三个情境,其目的有两个:一、这些情境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比教材中的温度学习更有兴趣。二、这些情境隐含了本节课的重点,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的学生用文字,有的学生用箭头,当然也有学生就用正数、负数来表示。虽然他们的答案形式各样,但都有本质上的联系,我紧接又抛出一个评价性的问题:你们觉得谁的表示方法更简单易懂一些呢?于是动态生成里学习目标:认识负数,用正负数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不惊让人觉得“负数”真是一场“及时雨”啊!这样的引入,学生自身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的学习,已经由被动化主动,同时,也让学生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化过程,认识也逐渐从模糊到清晰。这样的过程更让学生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

引出负数后,我直接描述性的介绍,像什么样的数叫正数、像什么样的数叫负数。俗话说得好:不要认为学生是一张白纸,是一无所知,教师该放手时就放手,该出手时就出手。当学生知道它们的概念后,就能很快的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接着,我通过“快速抢答并判断”的游戏来刺激学生的思维,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熟练的掌握知识。还可以通过:“你能写出几个正数和负数”的练习,让学生体会正数和负数无限、对应等数学思想。现在新课标也注重要加强学生的基本数学思想。我想在此,这些数学思想已经无形地渗透其中。 介绍有关负数的小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祖先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这是多么的'了不起啊!

第二个环节: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

学习完了上一环节内容后,我让学生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的负数。顺利引入四个城市某日的天气预报,要求学生读出上述信息后,引导学生明白在生活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初步明确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不同表示方法。在介绍完温度计的基本知识后,指名让学生动手拨出5℃和北京-5℃,也就是零下4℃。学生在没有0℃的温度计上,轻易的拨出了5℃,接着我又让她再-5℃,生在“水银”无法往下拨时,发现应该先确定0℃。加深他们对分界点0的认识。不要小看学生拨一拨这个环节,我们教材是直接呈现城市的温度,让学生自己读出来。而创造性地改变教材,其目的有两层意思:一、由静态化为动态,通过小小的“拨”,唤起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要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首先要确定0℃的位置。使学生明确感悟到:温度中,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比0℃高的温度用正数表示,比0℃低则用负数表示。其二、学生动手操作,兴趣盎然,既将正数、负数、零有机地整合到了一个新的概念框架中,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又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难点。

在学生理性认识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后,我再出示中国最冷的城市:黑龙江,用自己的表情和动作来表示越来越冷的感受。这不仅将负数大小的比较等知识很好地渗透进来,而且又能体现在生活中学数学的理念。

第三个环节: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

既然负数是生活中发现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在练习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身边的问题,使练习变的既有趣又有用。我设计了三种练习:

1、基础性练习:山峰的海拔高度和盆地让学生再次感受“负数真的是无处不在”啊!多样化的练习,既不枯燥,又检查了学生对负数的理解。

2、形成性练习。比如上课时教师和学生可以演示方位中的负数。教师向北走几步,学生应该向南走几步等,这些不仅针对教学重点“用正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而且又紧密联系生活,学生好学、乐学。

3、拓展性练习。我借助“刘翔”这个不仅是小学生会关注,大人会关注,乃至全世界人都会关注的人物跨栏成绩的研究,一下子把学生的积极性提到最高处。当时风速是每秒-0.4米,为BB么说要说-0.4米呢?给予学生讨论的空间,并用肢体语言表示出来。然后借助两位同学的表演,相对而跑,揭示出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数。再让学生想想如果风速是每秒+0.4米呢,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这些有价值性的问题,我想,学生愿意去思考,在思考中学数学,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第四个环节: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

引入数轴评价本课的收获:学生有前面温度计的辅垫,学习数轴也觉得轻松很多。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我相信,由于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开放、宽松的“舞台”,学生就能熟练轻松地总结知识。为了提高学生对负数的知识的兴趣,提高:你还想了解哪些与负数有关的知识?这样不仅能给课堂画上圆满的句号,还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

五、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性目标方面能够很好地落实,同时学生对所学过的数也能初步地形成知识系统,对负数的知识也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情感性目标也应能落实得比较到位。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老师在语言总结上,应该更为简洁;正数在日常生活中,正号省略不写,有个别学生还未掌握。


负数说课稿(9)

小学数学负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负数》,它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一些负数的知识,有助于理解生活中负数的应用,拓宽数学视野。同时还能扩展对数的认识,更好地理解自然数、整数的意义。因此《新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调整到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

教材选用了“气温”和“海拔”这两个熟悉的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掌握负数的读、写法。在认真研读教材后,我认为学生对 “海拔”的认识比较陌生而且有难度,所以,改变了教科书原有的编排,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水果批发市场的物品记录单引入教材,让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探究负数的知识。同时将“海拔”高度等知识在练习应用中呈现出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我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设计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负数,能认、读、写负数。学会用正数、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相机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介绍古代中国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对于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征出发,我理解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能对正数、负数和0的大小进行比较。

四、说教法和学法:

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我准备采用如下的教法和学法: (1)合作探究法。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逐步启发学生探究负数意义。增强学生探索的信心,体验成功。(2)练习巩固法。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运用知识、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验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很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分为四个板块来进行:1.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2.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3.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4.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下面,我就来具体阐述教学环节以及我的设计意图。

一、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

课前我设计一个热身游戏,名字叫《截然相反》。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语言,说一句相反的话。比如:上――下、哭――笑、向前走2步――向后退2 步、转来了2名同学――转走两个同学、存了300元――取出300元、运进2吨――运出2吨等等。这样设计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又与所学的负数有直接联系,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负数的学习做好铺垫。

数学来源于生活,作为教者应在课堂上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给予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课的开始,利用课件,创设水果批发市场的情境:运进苹果 2吨,运出香梨2吨。从管理员小王的物品进出单入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运进2吨”、“运出2吨”,比比谁记录得既简洁又准确,让人看了一目了然。开放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有的用符号“√”,“×”、相反方向的箭头;有的用“笑脸”,“哭脸”;还有的用文字说明等,当然也有学生用正数、负数尝试着区分。虽然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但本质上都与正、负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适时地引出负数的数学史话,向学生展示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学家们对负数探索与研究。

在欣赏数学史话的同时,我引导学生适时反思:在这么多方法中,你最欣赏第几种?通过反思与追问,寻求统一、简洁、通用的方法。这样的设计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学生由被动化主动,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过程,并逐步符号化,学生认识逐渐清晰。

然后利用课件,让学生感受中国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国家,并描述性的介绍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以及它们的读法与写法。

二、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

温度计是学生认识正、负数的有效载体。教学中我利用课件播放中央电视台某日的天气预报,介绍温度计的基本知识,提出两个问题:你认为温度计中哪个刻度最重要?温度计中的这两个5表示的温度一样吗?通过问题激起学生用正负数来表示的欲望。

学生的智慧在指尖上。操作练习可以深化学生的内心体验。教学时,我首先拨动温度计,让学生知道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接着,又设计了一个反向练习,让学生拨出上海5℃和北京-5℃,也就是零下5℃。如此,改变教材直接呈现三个城市的温度方法,让学生拨一拨,可以化静为动,通过小小的“拨”,唤起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要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首先要确定0℃的位置,也就是在温度计中0刻度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感悟到:温度中,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则用负数表示。同时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兴趣盎然,既将正数、负数、零有机地整合到了一个新的概念框架中,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又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教学难点。紧接着设计一个基本练习,写出三个地方的温度,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初步感知正数、负数的大小比较。

三、回归生活,拓展运用——应用负数。

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运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生活。在练习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身边的问题,使练习变的既有趣又有用。我设计了三种练习:

1.电梯中的正负数:比如去五楼开会和到地下二楼,应按哪个键?

2.海拔中的正负数。因为学生对于海拔并不熟悉,所以,先利用课件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海平面,什么是海拔高度等,既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知道高于海平面的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用负数表示。 教师资格认定小学数学说课稿:负数

3.存折中的正负数。让学生解释存折中的一些信息,并加以拓展练习,提出存折上还有多少钱这一问题,渗透正负数的运算,让学生学到实用的数学。 四、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 课堂的总结和延伸可以帮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激发学习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负数,并以《生活中的负数》为题写一篇数学日记,丰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各位领导、老师: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学生在知识性目标方面应该能够很好地落实,同时学生对已经学过的数初步地形成知识系统,对负数的知识也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情感性目标落实到位。


负数说课稿(10)

小学六年级数学《正数和负数》说课稿

一、我对课标要求的理解

《数学课程标准》安排在小学的第二学段初步认识负数,这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新增加的内容。很久以来,负数的教学一直安排在中学教学的起始阶段,现在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生活基础。因此《标准》将这一内容提前到小学阶段教学。认识负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他们以往认识的整数、分数和小数都是算术范围内的数,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从而丰富了小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这样,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根据这一目标,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四年级第八册出现了这崭新的一课《正数和负数》。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感受学习的内容就在我们的身边,拓展对数概念的认识。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产生以及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学习负数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研读教材的结果

1、以前认识的数

教材在1、2册安排完成对10以内、20以内和百以内数的认识以后在第4册安排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在第二学段四年级上册完成多位数的认识,至此,完成了对正整数的认识。在第6册和第8册教材中分两次安排了分数与小数的初步认识。

2、以后将要认识的数

以后逐步又在第8册和第10册分别又对小数和分数进一步认识,在11册一次完成对百分数的认识。

3、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以上的这些数在第二学段即四年级第二学期第8册中出现了负数的认识,负数在数轴上显示都是“0”左边的数,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的有理数,这是小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开始。

4、下面就是单元教材分析和课时教材分析以及在分析基础上的有效整合。

现实世界中存在着许多具有相反方向的量,或某种量的增大和减小,也可用这种量的某一状态为标准,把它们看作是向两个方向变化的量。要确切地表示这种具有相反方向的量,仅仅运用原有数(自然数和分数)就不够了,还必须把这两个互为相反的方向表示出来,于是产生了正数和负数。数从表示数量的多少到不但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表示相反方向的量,是数的发展的一个飞跃,正数和负数的学习过去安排在中学有理数中学习,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京版教材这部分内容呈现的顺序及方式是:利用主题图引入负数、利用温度统计图加深对负数的认识、通过温度计上不同刻度的位置顺序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利用海拔知识的介绍进一步了解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关系的量,通过知识窗的介绍让学生负数的发展历史,培养民族自豪感。通过负数的认识,使学生明白“数”不仅包括正的,还有负的,从而使学生对数的概念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基于这样的学习起点,本节课必须在学生认知冲突产生矛盾的前提下让学生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并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体会负数的意义,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的难点则是体会正、负数的意义,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正数和负数的基础上,将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通过描述性定义认识正数、负数和“0”,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关键就是通过学生已有知识的转化,来认识新知识,使知识网络得以完善。

三、通过研读教材,我在设计本课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体现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数感是负数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核心概念。《课标》对数感的阐述是: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依据《课标》的要求,在本节课中,我力图通过一些有效的环节,来着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如: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下列数量。

(1)赢利10000元,用+10000元表示;那么亏损10000元用()元表示。

(2)如果向东走10.5米,用+10.5米表示;那么向西走10.5米用()米表示。

(3)球队胜利4场,用+4场表示;那么失败3场用()场表示。

(4)零上15度用+15度表示;那么零下15度用()度表示。

通过正数和负数的对比,感受负数的意义,初步感知负数和正数是相反的量,负数可能比正数小。

2、体现数学知识形成的逻辑性。

新知的形成往往是在旧知的迁移或是与旧知产生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形成的。在课前我准备了一个小游戏,叫做《对对子》。小游戏,作用未必小。它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信息感悟。我特别提供了一组信息,让学生在横线上填上意义相反的'词。这样的设计让两个数量的相反意义凸显在

学生面前,然后让学生把这种事件转化为词组,使之表达更加简洁。接着启发学生设计新的记录方法,并展示出来,这些教学活动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思考,直到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负数的概念呼之欲出。

根据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我预设会有部分学生用正负号的方式记录。

请一位用这种方法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及时表扬这位学生——“你用到的符号跟数学家现在用的一摸一样。”学生感悟正、负数的意义时,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化过程,认识也逐渐从模糊到清晰。这样的过程更让学生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这样的知识形成过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数学知识和思维的逻辑性。

3、体现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

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可见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有多密切。本节课在学生认识了正、负数,会读写正负数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举一举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负数,唤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然后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负数的意义。而“理解负数的意义“是本课难点之一。我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充分利用了学生常见的温度计,在学生认识了温度计上刻度的之后,设计如下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指名学生读出温度计上指示的温度,然后结合多媒体动态演示温度下降,学生回应“越来越冷”的感觉。通过温度计上不同温度水银柱的高低让学生了解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正数比负数所表示的温度高。新颖有趣的活动教学效果显著,既深入体会温度计表示温度的特点,同时暗伏了负数大小比较的后继知识。同时通过温度计的展示使“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这一道理清晰地建立在学生脑海中。

4、体现数学知识结构形成的严整性。

本节课我是将“认识负数”与“负数的意义”两节教材有效进行整合,在一节课内使学生对正负数的知识结构有了一个系统的形成和完善。我认为既然本节课让学生认识了负数,就应该尽可能地在一节课内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升华,而不是零零散散地将它放在下节课再进行完善。因此我把负数大小的比较、绝对值等后续知识很好地渗透进来,温度计教具突显出优势。在上面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广泛举例,初步明确正、负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这时,学生对正、负数集合的认识是浅显的、体验是感性的。再适时地引导学生讨论:用圆圈把所有的负数或正数都圈起来,要不要把省略号也圈进去呢?简单而又巧妙的设问给学生创造了体验的机会。通过小小的省略号充分体现了无限的观念、集合的思想,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认识数轴另本课另一难点,我用课件巧妙的演示温度计顺时针转90后把它与直尺建立起联系,又把直尺进一步延伸得到了一把数轴尺,然后让学生齐读数轴上的正.负数。利用小人左右运动使学生感悟到数轴越往右边数越大,反之越往左边数就越小,而“0”是它们的分界点。在读数、观察、体会等一系列活动中,不仅区分了正、负数,渗透了“无限”的思想,也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集合圈、数轴、无限等思想的渗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数的认识这一知识网络得到了扩展。

5、体现数学知识中渗透的人文性和趣味性。

数学知识中如果能有效结合教材实际对学生进行精神和思想教育,那就更体现数学教学的人文性了。本节课我就结合了负数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负数的渊源历史,有效地对学生渗透了思想教育。

数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从教学的角度看,这一课内容属于“概念教学”的范围,但是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觉得正负数的概念不便下定义,因此在课的结尾处,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环节:孩子眼中的正负数。这一内容不仅是对本课所学负数的一个回顾和总结,也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了正负数之间的关系、学生乐于接受而且印象很深。

四、结束语

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的真境界应是“朴实无华、真实有效”的。它是真实、真效、真智慧的生动过程,是师生智慧共生的乐园!


负数说课稿(11)

北师大版数学《正负数一》的说课稿

《正负数一》这是北师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第3课时的一节给合活动的实践课。这种课非常注重学生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过程中去体会正负可以抵消,在这之前学生已学过对正负数有一定的了解,根据大纲的特点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

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正负可以互相抵消。

教学重点:知道正负数可以抵消。

教学难点: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正负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根据新课程的标准老师在教学中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导、探、放的原则。

教学中我精心设计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用已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学生作为主体在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中我特别注意学生合作交流。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设计了三个活动,开课的时候我设计了猜拳比赛,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知道正负数可以互相抵消。即复习了旧知又引导了课题。第二活动运用抵消的思想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个环节做了改动,放手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老师不再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学生的提问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

这三个活动是太空游戏。为了让学生体会正负有时是不能抵消的。是一个反例,我先播放神七升空的精彩片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再呈现时间表让学生自己补充完整,更加充分理解时间表所要表达的信息。因为0对学生有一定的干扰作用,很好了解时间表对后面学生理解0不能抵消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通过三个活动让学生感觉数学在晶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同时在与同桌交流的活动中提高数学的学习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负数说课稿(12)

小学四年级《生活中的正负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

(教学内容)

下午好!我是来自深圳市南山区同乐学校的孙绍建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活中的正负数》。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及学生)

小学四年级学生认识负数,无论知识的积累还是认知水平,都有一定的难度。在本单元第一课时《温度》的学习的基础上,四年级的学生接触并简单了解与正数相对应的负数,可行又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非常高。

(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目标是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感受、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尝试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感受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第二个是在游戏性学习中体验合作学习、共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教学策略)

设计教学活动时,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一、创设教学情境,生动呈现教学素材。科学选用教材中“天气预报、收支记录表、比赛记录表、乘电梯”等教学资源,巧妙地创设了大头儿子要来深圳旅游,遇到了一个个急需解决的困难的生活情景,并运用电子邮件的形式巧妙地将深圳的课堂与北京的大头儿子联系起来,引导同学们在生动的教学情景中兴致勃勃地感受、了解正负数产生的背景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使教学设计合理、科学、灵活、趣味性强,同时极大地激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游戏性学习是小学课堂教学的最有效方法,教学中,改变传统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采用摸乒乓球、数字转盘游戏选号等游戏性反馈教学方式,引导同学们愉快、兴趣盎然地汇报自己的认识、体会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兼顾每位学生,公平、合理、趣味性强。

(学习评价设计)

游戏性课堂教学反馈方式运用的同时,适时引入竞争机制,根据每组同学的表现在评比栏中及时进行评比,科学实现了与学习评价的有机联系,更加有效地发挥了学习评价的激励作用。

下面,是第一个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第一个教学活动,同学们了解了正负数及0的意义,初步感受了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寒假里,大头儿子能来深圳旅游吗?过了两天,他又发来一封邮件,他们家十一月份的收支记录表令他烦恼不已、难以入眠。这里,哪些数可以用正负数表示?同学们理解了记录表内容后,小组合作完成记录表,同时用数字转盘形式选三名同学在电脑上填。小组合作完成后,选三个小组填写的记录表进行讲评。

要来深圳旅游,大头儿子遇到了经济困难,同学们纷纷给他出主意,孙老师给他发了一封电子邮件,也出了一个好主意,原来是象棋比赛,五战三胜,如果他能战胜孙老师,孙老师就承担他来深圳旅游的费用,一个北京、一个深圳,这象棋怎么下?同学们建议:在网上下。周末,孙老师和大头儿子在网上下了三场,大头儿子只赢了一场,想来深圳可不容易。同学们兴高彩烈地帮大头儿子设计剩下两场比赛的.结果。

在同学们的热情帮助下,大头儿子来深圳的愿望终于能实现了,看,大头儿子发来了感谢信。他搬了新家,在一座大厦的第35层,每天乘电梯从35层到地下停车场,然后坐车去上学,这里面有正负数吗?

以上几个教学活动,从天气预报、到收支记录表、比赛记录表,到乘电梯,离同学们的生活越来越近,大家对正负数在生活中应用的感受也越来越丰富,大头儿子遇到了这么多正负数的情况,同学们遇到过吗?

大家快乐地学习了一节课,收获一定特别多,这节课还没有课题,最后大家一致同意用“生活中的正负数”作这节课的课题。同学们自己总结,为本节课的学习起课题名称,更好的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教学效果及反思)

善用“情境”是本教学设计的突出特色。大头儿子是同学们非常熟悉、喜爱的动画人物,“大头儿子要来深圳了”、“大头儿子遇到了麻烦,来不了”、“网上象棋比赛战胜了孙老师”、“到深圳后想到深圳的同学家做客”。随着教学情境的发展,同学们高兴、失望、兴奋、激动,情感在波动、变化,学习情绪却一直高涨着。

本节课创造性地将摸乒乓球、数字转盘选号等游戏活动引入数学课堂,课堂教学轻松、活跃、民主、科学,整节课,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也是轻松、愉悦、兴奋的情感体验、经历过程。

“游戏性学习”教学策略科学地实现了与学习评价的有机结合,更加有效地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使课堂学习评价更加及时、高效、民主、科学。

在教学应用中,本教学设计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004年11月,参加深圳市南山区教学竞赛获得一等奖,12月在深圳市龙岗区小学数学教师课改培训活动中进行了教学示范,2005年3月本教学课例选送北师大国家课程中心。


负数说课稿(13)

六年级数学《正数和负数》说课稿

今天我讲的课是《正数和负数》,关于学生以前所学数的知识前面的李娜老师已经作了很好的梳理,我现在只就本节课所涉及的相关内容进行说课。

一、 我对课标要求的理解

《数学课程标准》安排在小学的第二学段初步认识负数,这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新增加的内容。很久以来,负数的教学一直安排在中学教学的起始阶段,现在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生活基础。因此《标准》将这一内容提前到小学阶段教学。认识负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他们以往认识的整数、分数和小数都是算术范围内的数,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从而丰富了小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这样,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根据这一目标,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四年级第八册出现了这崭新的一课《正数和负数》。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感受学习的内容就在我们的身边,拓展对数概念的认识。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产生以及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学习负数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 研读教材的结果

1、以前认识的数

教材在1、2册安排完成对10以内、20以内和百以内数的认识以后在第4册安排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在第二学段四年级上册完成多位数的认识,至此,完成了对正整数的认识。在第6册和第8册教材中分两次安排了分数与小数的初步认识。

2、以后将要认识的数

以后逐步又在第8册和第10册分别又对小数和分数进一步认识,在11册一次完成对百分数的认识。

3、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以上的这些数在第二学段即四年级第二学期第8册中出现了负数的认识,负数在数轴上显示都是“0”左边的数,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的有理数,这是小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开始。

4、下面就是单元教材分析和课时教材分析以及在分析基础上的有效整合。

现实世界中存在着许多具有相反方向的量,或某种量的增大和减小,也可用这种量的某一状态为标准,把它们看作是向两个方向变化的量。要确切地表示这种具有相反方向的量,仅仅运用原有数(自然数和分数)就不够了,还必须把这两个互为相反的方向表示出来,于是产生了正数和负数。数从表示数量的多少到不但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表示相反方向的量,是数的发展的一个飞跃,正数和负数的学习过去安排在中学有理数中学习,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京版教材这部分内容呈现的顺序及方式是:利用主题图引入负数、利用温度统计图加深对负数的认识、通过温度计上不同刻度的位置顺序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利用海拔知识的介绍进一步了解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关系的量,通过知识窗的介绍让学生负数的发展历史,培养民族自豪感。通过负数的认识,使学生明白“数”不仅包括正的,还有负的,从而使学生对数的概念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基于这样的学习起点,本节课必须在学生认知冲突产生矛盾的前提下让学生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并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体会负数的意义,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的难点则是体会正、负数的'意义,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正数和负数的基础上,将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通过描述性定义认识正数、负数和“0”,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关键就是通过学生已有知识的转化,来认识新知识,使知识网络得以完善。

三、 通过研读教材,我在设计本课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体现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数感是负数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核心概念。《课标》对数感的阐述是: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依据《课标》的要求,在本节课中,我力图通过一些有效的环节,来着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如: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下列数量。

(1)赢利10000元,用 10000元表示;那么亏损10000元用()元表示。

(2)如果向东走10.5米,用 10.5米表示;那么向西走10.5米用( )米表示。

(3)球队胜利4场,用 4场表示;那么失败3场用( )场表示。

(4)零上15度用 15度表示;那么零下15度用( )度表示。

通过正数和负数的对比,感受负数的意义,初步感知负数和正数是相反的量,负数可能比正数小。

2、体现数学知识形成的逻辑性。

新知的形成往往是在旧知的迁移或是与旧知产生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形成的。在课前我准备了一个小游戏,叫做《对对子》。小游戏,作用未必小。它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信息感悟。我特别提供了一组信息,让学生在横线上填上意义相反的词。这样的设计让两个数量的相反意义凸显在

学生面前,然后让学生把这种事件转化为词组,使之表达更加简洁。接着启发学生设计新的记录方法,并展示出来,这些教学活动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思考,直到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负数的概念呼之欲出。

根据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我预设会有部分学生用正负号的方式记录。

请一位用这种方法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及时表扬这位学生——“你用到的符号跟数学家现在用的一摸一样。” 学生感悟正、负数的意义时,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化过程,认识也逐渐从模糊到清晰。这样的过程更让学生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这样的知识形成过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数学知识和思维的逻辑性。

3、体现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

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可见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有多密切。本节课在学生认识了正、负数,会读写正负数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举一举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负数,唤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然后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负数的意义。而“理解负数的意义“是本课难点之一。我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充分利用了学生常见的温度计,在学生认识了温度计上刻度的之后,设计如下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指名学生读出温度计上指示的温度,然后结合多媒体动态演示温度下降,学生回应“越来越冷”的感觉。通过温度计上不同温度水银柱的高低让学生了解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正数比负数所表示的温度高。新颖有趣的活动教学效果显著,既深入体会温度计表示温度的特点,同时暗伏了负数大小比较的后继知识。同时通过温度计的展示使“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这一道理清晰地建立在学生脑海中。

4、体现数学知识结构形成的严整性。

本节课我是将“认识负数”与“负数的意义”两节教材有效进行整合,在一节课内使学生对正负数的知识结构有了一个系统的形成和完善。我认为既然本节课让学生认识了负数,就应该尽可能地在一节课内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升华,而不是零零散散地将它放在下节课再进行完善。因此我把负数大小的比较、绝对值等后续知识很好地渗透进来,温度计教具突显出优势。在上面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广泛举例,初步明确正、负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这时,学生对正、负数集合的认识是浅显的、体验是感性的。再适时地引导学生讨论:用圆圈把所有的负数或正数都圈起来,要不要把省略号也圈进去呢?简单而又巧妙的设问给学生创造了体验的机会。通过小小的省略号充分体现了无限的观念、集合的思想,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认识数轴另本课另一难点,我用课件巧妙的演示温度计顺时针转90o后把它与直尺建立起联系,又把直尺进一步延伸得到了一把数轴尺,然后让学生齐读数轴上的正.负数。利用小人左右运动使学生感悟到数轴越往右边数越大,反之越往左边数就越小,而“0”是它们的分界点。在读数、观察、体会等一系列活动中,不仅区分了正、负数,渗透了“无限”的思想,也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集合圈、数轴、无限等思想的渗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数的认识这一知识网络得到了扩展。

5、体现数学知识中渗透的人文性和趣味性。

数学知识中如果能有效结合教材实际对学生进行精神和思想教育,那就更体现数学教学的人文性了。本节课我就结合了负数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负数的渊源历史,有效地对学生渗透了思想教育。

数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从教学的角度看,这一课内容属于“概念教学”的范围,但是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觉得正负数的概念不便下定义,因此在课的结尾处,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环节:孩子眼中的正负数。这一内容不仅是对本课所学负数的一个回顾和总结,也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了正负数之间的关系、学生乐于接受而且印象很深。

四、 结束语

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的真境界应是“朴实无华、真实有效”的。它是真实、真效、真智慧的生动过程,是师生智慧共生的乐园!


负数说课稿(14)

《认识负数》小学数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认识负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景,来初步认识负数。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拓展学生的数概念,培养数感,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认识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数都小于0;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熟悉的生活情境,在亲历与合作中,体会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3:(情感目标)感受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结合史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体会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四)说教学理念: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因此,这节课我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五)说教学具准备:

温度计、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课教学中,尽可能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展开观察、猜想、比较、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采用了小组合作形式组织教学

三、新课教学:

(一)导入

1、教师说出下面几句话,请学生一次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向上看向前走200米电梯上升15层

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

2、认识温度计,让学生读一读温度计上的数。

(二)探求新知

1、教学例1

(1)根据例1的情况提问:零上16摄氏度用16摄氏度表示,那么零下16摄氏度可以怎样表示呢?

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2)思考:16摄氏度和—16摄氏度的意义是否相同?

16摄氏度是零上16摄氏度,从而使学生体会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以0摄氏度为基准的,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确零上16摄氏度和零下16摄氏度的写法以及读法。

2、教学例2学生自学,理解存入和支出的含义及表示法。

3、初步归纳正数和负数。

首先要求把刚才所写下的数进行分类,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使学生明白像+4、19、+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11、—7、—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4、体会正数、负数与0的大小关系。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因此我充分利用具体的温度计和海平面的示意图,使学生体会“温度计是以0摄氏度为分界点,以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基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用正数表示,海平面以下的用负数表示。”启发学生思考:0是正数吗?0是负数吗?正数、负数和0比一比,他们的大小关系怎样?从而得到结论: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所有正数都大于0,所有负数都小于0。

(三)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

既然负数是生活中发现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在练习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身边的问题,我设计了三种练习:

1、基础性练习。做一做1和2,区分正数、负数,并能正确表示正数、负数。

2、综合练习,完成书后练习一4———6。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并能区分它们之间的大小。

3、拓展性练习。完成练习一3、7题。让学生体会负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负数说课稿(15)

北师版《生活中的正负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84页至87页。

2、教材地位

“认识负数”这一单元的内容,学生已经学习,认识万以内的数,认识小数、分数,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的基础上这一步认识数。它是小数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学算术数之后数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算术与有理数的衔接与过度,并且最后到六年及初中进一步学习“负数”的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它原先是初一年有理数单元的起始阶段,如今下放到小学阶段,其数学的侧重点,教学方式就会自然有所不同。

3、分析教材。

本单元教材安排的主要内容是两个方面:一是从每天都接触的气温中,了解表示零下温度的一种方法;二是;了解一些生活中常见负数的实际意义。由于负数的学习是在正数的基础上的拓展,与正数的意义相比,需要考虑相反意义与数值。本单元教材的编写主要有以下特点。

①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认识和理解负数的意义。

②在初步应用中,进一步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

课标的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

①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负数的意义,表示方法,会用数表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②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目标:

1、从学生的现象生活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显示情境中,让学生体会正、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及负数的意义。

3、能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并体会正、负数是表示一个情境中成对出现的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的问题)

教学重点:能正确掌握正、负数表示的方法,会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体会正、负数是表示一个情境中成对出现的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数。

教学准备:了解有关负数

学习准备:(1)小调查,调查部分地区同一天的气温。

(2)寻找生活中的正、负数。

二、说教法:

(一)创设现实情境、认识新知

《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心里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这就是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生活经验要从学生生活出发去引入新课。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不仅解解决问题,而且还能抽象数学概念。

“负数”这一概念虽然是第一次出现且比较抽象,但学生对此并不是一无所知。通过天气预报节目学生对它已有了认识基础。再加上教材又提供了大量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素材,不但方便了教师,还指引了教学教学方向,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节目引入负数,以现实生活中的温度和海拔高度作为教学起点,让学生在生活实际背景中学习和感受正负数的意义。又通过设计大量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学会用正负数实例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再从寻找生活中的`正负数的活动中,尽可能让学生自己例举生活中正负数的活动中,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要性,理解负数的意义,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这种生活化、经验化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整合教材,让学生全面系统认识负数。

〈〈课标〉〉指出: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数的扩充是源于生活的,它是生活的需要,是由数由部的矛盾而产生。它引进又高于生活。因此,我将“认识负数”这一单元的两个课程,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源于生活---数的产生,高于生活—数的意义,用于生活。

而教材中第一课时创设气温的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第二课时仍是创设气温的情景,让学生建立正、负数的概念。这两课时创设情景有点雷同,由于正负数是一对表示相反意义的数,界定那个量为负数是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对负数意义的理解必须建立在正数的基础上。正负数是一对兄弟,所以我对教材的两课时整合为一个课时,使教学内容更加系统、更加丰富。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认识正负数。

教材通过温度来引入负数,可是我们身处南方,学生对零下温度缺少亲身的体验,这样对理解零下温度的高低比较抽象或不会理解。我通过让学生观察的媒体图片,直观感受不同环境的变化,使他们感知零下气温的不同变化。从而认识了如-20比-3的温度低,逐渐体会负数的大小。还如,通过媒体设计四个不同的方的场景并配温度计,让学生比较、观察,初步感知正书、负数和零的关系。

三、说学法

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的学习模式。在设计时我首先考虑让学生感知负数产生的必要性,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教材的温度作为切入点。通过让学生自主观察——小组交流,发现了有比零度还低的气温,要有一个比零还小的数来表示,让学生感受到负数的产生。接着通过几个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的例子,让学生解释生活中的正、负数的意义,从中不仅掌握了正、负数的记法、读法,还体会到了正负数是表示在一个情境中成对出现的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学生只有在理解了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运用到生活中,解释生活中用正、负数来表示的现象。这样,让他们在活动中,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不断自主建构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负数说课稿(16)

认识负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认识负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景,来初步认识负数。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拓展学生的数概念,培养数感,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认识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数都小于0;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熟悉的生活情境,在亲历与合作中,体会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3、(情感目标)感受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结合史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体会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四)说教学理念: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因此,这节课我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五)说教学具准备:温度计、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课教学中,尽可能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展开观察、猜想、比较、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采用了小组合作形式组织教学

三、新课教学:

(一)导入

1、教师说出下面几句话,请学生一次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向上看

向前走200米电梯上升15层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

2、认识温度计,让学生读一读温度计上的'数。

(二)探求新知

1、教学例1

(1)根据例1的情况提问:零上16摄氏度用16摄氏度表示,那么零下16摄氏

度可以怎样表示呢?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2)思考:16摄氏度和-16摄氏度的意义是否相同?16摄氏度是零上16摄氏度,从而使学生体会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以0摄氏度为基准的,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确零上16摄氏度和零下16摄氏度的写法以及读法。

2、教学例2学生自学,理解存入和支出的含义及表示法。

3、初步归纳正数和负数。

首先要求把刚才所写下的数进行分类,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使学生明白像+4、19、+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11、-7、-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4、体会正数、负数与0的大小关系。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因此我充分利用具体的温度计和海平面的示意图,使学生体会“温度计是以0摄氏度为分界点,以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基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用正数表示,海平面以下的用负数表示。”

启发学生思考:0是正数吗?0是负数吗?正数、负数和0比一比,他们的大小关系怎样?

从而得到结论: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所有正数都大于0,所有负数都小于0。

(三)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既然负数是生活中发现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在练习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身边的问题,我设计了三种练习:

1、基础性练习。做一做1和2,区分正数、负数,并能正确表示正数负数。

2、综合练习,完成书后练习一4---6.,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并能区分它们之间的大小。

3、拓展性练习。完成练习一3、7题。让学生体会负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关推荐

短的成语(集锦4篇)

成语
短的成语(1)用于形容时间短的成语昙花一现昙花:即优昙钵花,开放时间很短。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稍纵即逝纵:放;逝:消失。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一弹指顷
展开详情

高三历史复习方法技巧

高三历史
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
展开详情

教师节随想

知识分享
今天是九月十号,早上的阳光显得特别的灿烂。一大早,同学们就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急切地盼望老师能早一点来到教室,因为今天是特殊的节日——教师节。终于看到了老师在走廊上急匆匆的身影了。老师刚到门口,还没走
展开详情

保护环境社会实践心得

实践心得
地球环境的日益恶化已经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何去保护我们生存下的环境,这是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的,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坚持做到以下几点:1.拒绝用珍贵木材制品现在,社会上已悄然形成一种盲目攀比
展开详情

詹天佑读书心得体会范文300字

七年级语文
学了《詹天佑》这篇课文,我心中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詹天佑》一文主要记载了中国接触工程师詹天佑,不怕帝国主义嘲笑,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和聪明才智,建成了京张铁路,给嘲笑中国人的帝国主义一个有力的回击
展开详情

初一学生要怎么学习数学提高学习成绩

七年级数学
1、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
展开详情

托班故事教案(热门5篇)

故事
托班故事教案(1)一只狐狸自以为很聪明,他捉弄一只白鹤。他请鹤到家里喝汤,却用浅盘子盛,使尖尖长嘴的.白鹤没有喝到汤。白鹤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回敬了狐狸。ThefoxandthestorkOnce
展开详情

杯子的设计教学反思(精选7篇)

教学反思
杯子的设计教学反思(1)小班化教育的核心是关注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尊重每个学生,营造温馨气氛,让爱充满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杯子的设计》是人
展开详情

高中军训心得总结范文

军训专题
军训很苦也很累,但这是一种人生的体验,是战胜自我、锻炼意志的最佳良机。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苦,饿其体肤。”军训之中,正是如此,其中有酸楚的泪水,有苦咸的汗水,有飘扬的歌声
展开详情

小鼻子真灵教案(推荐6篇)

教案
小鼻子真灵教案(1)活动目标:1、能用鼻子闻出气味,发展嗅觉能力。2、学习用鼻子闻气味的方法,会用简短的语言表达感受。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初中地理试题合集 初三历史知识点总结下册 落花生的教学反思(汇总19篇) 长城练习题(实用6篇) 考试考砸了作文400字 其成语(实用4篇) 校园安全法制教育教案(必备4篇) 草莓的说明文(优选19篇) 高考物理考试大纲及备考方法 人生立志须趁早阅读题及答案 学会吃苦耐劳800字精彩初中范文 最后一头战象的读书笔记 细菌教案(必备19篇) 写日记的范文(优质20篇) 拿破仑传读书笔记 学生军训感想大全 大学英语作文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 含的成语(合集20篇) 蜗牛教学设计(汇集16篇) 回首往事的句子(热门6篇) 优秀小兵张嘎观后感500字 海底两万里初三读书笔记范文 读书笔记作文 高三语文散文阅读文章结构分析与注意事项 普通话考试作文300字 以读书为话题的高考作文 小学趣味数学手抄报 小升初数学考试必备重难点 大学生的事迹材料 幼儿园社会实践心得 教育感悟 一年级数学课文知识点 亚洲大陆地理中心 小蚱蜢学跳高教案(必备8篇) 高二记叙文作文800字 100天冲刺大会讲话稿(通用4篇) 小学五年级描写家乡作文 金色花教案(热门15篇) 高二英语接不定式作宾补的常用动词 教师节礼物 穿靴子穿的猫读后感范文 大寒诗句(实用15篇) 我的教育故事 傅雷家书读后感范文 耐久跑教学反思(合集20篇) 匆匆散文(实用16篇) 成长的故事600字作文高二 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汇集3篇) 厨房用电安全须知 没有牙齿的大老虎教案(优质20篇) 四季的诗歌(集合16篇) 树叶拼贴画教案(精品8篇) 以炒菜为题的小学生作文 认识圆锥教学设计(精选11篇) 伊雷内乌茨·耶伦 英语学习随笔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史记读后感高三1000字 初三物理压力压强知识点 高考语文《祝福》教案大全 眼镜公主教案(通用5篇) 关于考试作文 木兰诗知识点(推荐9篇) 描写父亲的名言(实用7篇) 计算经过的时间教学反思(通用7篇) 高中寒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快乐钥匙600字优选范文 【精华】2022年简短经典语录(通用445句) 圆柱与圆锥教学反思(合集7篇) 蜻蜓的飞行阅读答案(精编3篇) 英语四级的学习计划(通用6篇) 看图编故事(汇总4篇) 整理房间教案(精编6篇) 关于考试失利作文 高三人物作文素材 关于文明礼仪的作文 市场营销实习心得 文明礼仪500字初中作文 汪涵经典语录 不识字的老师阅读答案(推荐6篇)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 学习英语策划方案 英语学习的心得体会 化学初三教材梳理:化学方程式 社会教案《好朋友》(汇总19篇) 钓鱼的启示课文教案(通用3篇) 《水浒传》读书笔记700字 生活需要坚持500字话题作文 高中物理教师实习报告范文 与青春在一起600字精彩作文 精选家庭教育的语录(通用155句) 初二上册政治常考的知识点 以战胜困难为话题的小学生作文 教师经验与心得体会 西厢记读书笔记 高三英语作文预测及范文 关于超级好玩的智力题有哪些 小学一年级复习方法大全 大学转专业申请书 怎么学好高一化学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优秀读书笔记 期中考试的作文400字 屋顶上的小孩读书笔记 高二英语必修四知识点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知识点归纳 小学生日记:我最喜爱的一本书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的能力 不老泉读书笔记 考试以后作文 挪威的森林读书笔记800字 中学生实践心得体会750字 寒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教学进度安排(热门6篇) 伟大的悲剧读书笔记范文 高中入学军训体会作文 一次考试五年级作文 听其言而观其行 知己的句子(汇集6篇) 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大全 普通话考试作文-初二-记叙文 社会实践团队合作心得体会 高中英语语法总结大全 军训计划怎么写 聚餐的句子(推荐5篇) 尖利的东西会伤人安全教案(精品5篇) 关于中考作文 另一扇门阅读题答案 孔子关于的名言(通用15篇) 四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 中外数学家的数学小故事 期末考试作文700字 技术能手事迹材料 考试之后作文【热】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1000字 《神秘岛》读书笔记 信息化教学心得(汇集16篇) 词成语(集锦7篇) 人生座右铭 老人与海读书笔记 孟子两章教学设计(实用5篇) 学习英语心得体会 论语读书心得感悟 安全消防知识作文 大一军校暑假部队实习 精灵鼠小弟读后感范文300字 高三英语复习计划 励志销售小故事(必备15篇)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有哪些 山东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关于学习方法的演讲 物理摩擦力知识点(实用14篇) 菊花的谜语(必备5篇) 小学作文怎样描写哥哥 课程实践心得体会 写景作文的结尾(精编7篇) 名著《童年》读书笔记 题西林壁教案(集合16篇) 小升初简历制作的流程 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集锦20篇) 高中语文期末复习指导 三峡优秀教案(实用10篇) 关于玫瑰花朵数的含义 以平凡人生为话题议论文 我的新朋友美术教案(汇编3篇) 母亲河范文 交易成本 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 高考语文阅读高分技巧新闻类 打扫宿舍劳动实践心得 小升初考试必出成语词语故事 高中物理的解题方法介绍分享 草房子读后感范文500字 野性的呼唤读书心得范文 紧张的考试作文 文赋读书笔记 中学生迎接期中考的作文 著作名人传的读书笔记 6秋天的雨教学设计(精编16篇) 精选中考满分作文400字 暑期社会实践文员心得体会 关于成长烦恼的小升初作文 语文老师教育实习报告怎么写呢 二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名著红楼梦读书笔记500字 呼啸山庄的读书笔记范文 五年级小学生英语优秀作文 读《草房子》有感范文 识字教学心得体会(汇编19篇) 社会实践心得【精】 书类的中考满分作文 《彩色的翅膀》读后感400字范文 家读后感800字高二 高三数学复习常见的三个问题及复习方法攻略 茶艺实践心得600字 学生学习英语的培养与激发 【热门】人生格言(精选525句) 学五年级语文学习的方法 做小学四年级数学测试卷(附答案) 微信朋友圈心情句子(汇编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