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孟子两章教学设计(实用5篇)

孟子两章教学设计(实用5篇)

陈*** 23-02-08 教学设计

孟子两章教学设计(1)

《孟子两章》教学设计及反思

【三维目标导航】

1、知识与能力:

⑴ 读准字音,划准节奏,初步揣摩文言文诵读技巧。

⑵ 辨析疑难字词,疏通疑难句意,积累文言词汇。

⑶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⑷ 品读关键词句,深层挖掘作品内蕴,理解古代哲人的思想。

⑸ 多种形式朗读,体会孟子散文论辩特色。

⑹ 多角度赏读课文,了解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和生动、形象、精辟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

⑴ 反复读,在读中积累文言词汇,在读中品味文言韵味,在读中感知内容要点,在读中领悟文章内蕴,在读中鉴赏语言的精辟,在读中质疑探疑解疑,在读中走近孟子。

⑵ 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要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作眉批,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讨,解决疑难。

⑶ 强调学生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创设互动互学的教学情景。

⑷ 引导学生链接生活,拓展思维,从纵深角度扩展学生阅读空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 让学生认识我国古代哲人的非凡才智和他们对我国及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⑵ 通过对作品的阅读探究,引导学生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启迪学生明了人才是在艰难的环境中磨炼出来的道理,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⑶ 让学生通过对作品的倾心解读,成为情感颐养的过程,成为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沙场点兵】

1、搜集孟子及相关背景资料。

2、注意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看课下注释积累一下。

3、搜集孟子的一些名言警句。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尽信书不如无书;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等。

4、积累逆境成才方面的名言与事例。如:苦难对于一个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而对于庸人却是一个万丈深渊;把脚抬高,绊脚石就成了垫脚石;顺境中的美德是自控自制,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教学设想】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设质疑──探疑──解疑的教学情景,通过诵读──积累──感悟──拓展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注重学生的自主理解与思考,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于读准节奏、读出气势、疏通文意、理解主旨。

难点:在于两篇短论的论证结构的把握。

【教学方法】

以读为核心,自主思考、合作研讨、集体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筛选。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安排《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学习侧重点

1、读准字音和节奏,熟读成诵,读出气势;

2、归类积累文言语汇,把握大意;

3、熟读精思,理解主旨。

〖方法锦囊

教:引导、点拨、对话、指导。

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课堂在线

一、导入

师生对话:指几名学生向同学介绍你了解的孟子,师作补充:孟子一生满腹经纶,不在其位而谋仁政,展露出他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他曾经周游列国宣传他的仁政主张,但在称雄争霸的战国时代,他的仁政思想并没有得以推行,可是他的民贵君轻思想和行王道、施仁政的主张,依然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体现他思想主张的第一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多媒体展示学习侧重点

师作介绍,简介孟子散文的特色,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三、朗读训练

1、齐读,鼓励学生团结一心,读出气势。

2、师根据齐读出现的问题作朗读指导,指出停顿的重点地方以及易错读音,边范读边指导。

3、小组或团队试朗读,群体竞读,个体读,齐读。

四、自学研讨与交流

要求:

1、自主读,发现问题,作眉批。

2、小组合作研讨,组长做好分工,要求分工协作积累文言语汇,在此基础上初步理解文意。

师生交流:

1、各小组将在合作学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其他小组尝试解决,师作评价。

2、各小组分别展示小组学习成果。

3、师呈现重点问题,检测学习成效(此为弹性设计,可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灵活取舍)。

五、研读课文,探究思路

小组探究:研读2、3段,看看战例中攻守双方的条件及结果,进而找出文章的论点与结论。

师生交流,明确论证结构。

六、展读课文,飞扬神思

师生对话:谁能从历史上或现实中举个借助天时取得作战胜利的例子?

谁能从历史上或现实中举个凭借地利优势的例子?

依靠人和占尽先机的例子不胜枚举,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七、师作小结,重申主旨,作业布置

随着阅读的深入,思维的纵深,你会发现很多问题,质疑反思,收获无穷,愿这种习惯伴你学习的每一天!请同学们课下继续诵读这一章,并预习下一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安排《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学习侧重点

1、读准字音和节奏,熟读成诵,读出气势。

2、归类积累文言语汇,把握大意。

3、熟读精思,理解主旨,挖掘深意。

〖方法锦囊

教:引导、点拨、对话、指导

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课堂在线

一、导入新课

联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章,指出孟子的思想并未在诸侯之间得以推行,可是执著的孟子并没有气馁,他走上了著书立说的道路,在修身养性、治国安民、教育学习、交友处世、孝亲敬老等方面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警世名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是他人生经历的一部分。

二、自学导引

1、明确学习重点。

2、师范读,把握读音与节奏。

3、小组根据重点提示进行合作学习。

4、学习成果展示(师检测与生主动展示结合,重点进行多种形式的读的训练,进一步体会孟子散文特色)。

三、探究学习活动

1、精彩故事再现:

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的成长故事。

由六名学生讲故事,故事内容: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2、思考讨论:

思考:请你用一句话总结他们的经历,从这些故事中总结共同的规律。

明确:要成就大事业,必须经过一番艰苦的磨练。

思考:孟子在谈到艰苦生活能使人大有作为,连举六名在历史上有成就的人物,是否重复,为什么?

⑴ 共同特点:出身低微,饱经磨难,逆境成才。使用排比,文章富气势和说服力。

⑵ 从古到今(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人)多方面举例,内涵丰富,说服力强。

启发提问:怎样才算艰苦的磨练呢?过渡到第二、三段的`学习,了解孟子的人才成长观。

人才成长的主客观条件在这两段是怎样体现的?通过译读的方式把握。

3、小组合作探究全文思路:

本文侧重论述的观点是什么?请理清其论证思路。

明确:先举人的例子,从正面说理,谈犯错与改错的关系,谈内心忧困、思虑阻塞与有所作为的关系,谈如何让想法为人所知,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接着举国家的例子,从反面说理,谈国家如果没有内忧与外患就要灭亡,论证死于安乐的观点。

四、熟读精思

齐声诵读中间两段,思考:

1、你一定知道很多逆境出人才的例子,说出来让大家分享吧!

指导学生畅所欲言,丰富积累。

2、论证死于安乐只用一句话,却是大量亡国事实的高度概括,请你用所学历史知识解读一下好吗?

齐诵这句话,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史解读。

五、多媒体出示下列积累训练

读完本文,我不由得想起这些名句:

宝剑锋从磨砺出, 。

从来纨绔少伟男。

逸豫可以亡身。

自由诵读名言警句。

发出倡议:让我们积累更多名言警句吧!

六、质疑反思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此为弹性设计,可依时间灵活处理,也可引导学生课外继续探究。

七、课外练笔

古人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还说多难兴才,请结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内容和观点,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对这些话的理解,以面对困难为话题写一则随感。

〖教学反思

文言文教学怎样预设才会使课堂卓有成效?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使学生从文言文的微言大义里面得到属于自己的东西?我在设计本课时力求让孟子的思想精髓深深植根于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走进孟子散文,走近孟子的热情。同时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与展示学习成效的平台,让学生习得方法,提高能力。在设计与教学中有可取之处,也有遗憾。

反思一:多方搜集资料,筛选信息,与学生平等对话。教师只有善于为学生搭建脚手架,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才会相得益彰。预设的空间越广阔,课堂生成就会越精彩。教师也就会做到游刃有余了。

反思二: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增进理解,在理解中推动朗读,二者就会形成解读的合力。在读中进行朗读指导,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做批注的习惯,质疑探究、学会思辨的习惯。一句话,由学会走向会学,由要我学走向我要学。整节课以各种形式的读贯穿课堂,在读中感知,在读中读懂读透文本,在阅读中与作者对话,在阅读中纵深拓展,注重了思维训练。

反思三:《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学习有如下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在文言积累方面,我设计了两个环节:一是立足课内,分类积累文言语汇,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二是开拓阅读视野,注重相关名句的积累。设计意图为培养文言语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相信只要坚持,这个目的会达到的。第二项的操作可以灵活处理。

反思四:要做到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成效,合作学习有时间保证,师生交流有思维碰撞,学生的诵读与积累达到预定目标,这两节课的课堂容量还是大了些。在各种不同形式的朗读中,学生比较顺利地走进了文本,也基本理解了作品的思想内涵,但遗憾的是由于时间的紧迫,我在各部分衔接中比较生涩,课堂语言不够流畅,当堂激励和随机深入引导不能达到水到渠成。


孟子两章教学设计(2)

课文《孟子两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辨析疑难字、词不达意、句意,是本文学习的一个重点,可以放手让学生在自学中,发现问题,互相讨论后,教师精要讲解的方法学习。

2、理解蕴含在两文中的作者的观点,是学习本文的又一重点,教师应通过设计带有启发性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分析、讨论来解决。

3、两篇短文都采用逐层深入论证的结构,这是学习本文的一个难点,因此,要从浅入手,在学生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先分清层次,能概括出层意,再进而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这一结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疏通第一章大意,理解寓含其中的作者的观点,学生畅谈各自看法,以加深理解。

二、整体感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标题是后来的编者加的。此标题从内容上高度概括了本文的中心意即:凡讲仁义,行仁政的,就会得到广泛的支持与拥护;反之,就孤立,就会只有极少数人的支持与拥护。孟子生活在各诸侯国互相攻伐,社会骚乱的战国时代。因此,他提出施仁政,行王道的主张,反对武力兼并,这篇短论很能代表他的主张。

三、教学过程

1、让学生介绍查找到的孟子及《孟子》的常识的资料,讲述摘录的逆境造就人才的事例。

2、鼓励学生充分朗读,自学,发现问题,质疑,讨论。

结合课后练习一,要求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注意节奏鲜明,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读排比句尤其要注意节奏鲜明,读出气势来。孟子自称善养浩然之气,他是很讲究文章的气势的。朗读时还要通过语调的变化,突出文章的关键句、中心句。

老师可先范读,再指名读、小组齐读或全班朗读,让教室里充满学生的琅琅书声。

3、检测自学效果。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句是()

A.夫/环而攻之。

B.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下列句子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米粟非不多也

(3)解释下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池非不深也。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4、讨论问题

(1)本文作者从作战入手,设举了两个战例,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把决定战争胜负的客观因素归结为哪几个?作者认为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2)本文借论战,深入阐述了怎样的政治主张?这一主张是如何逐层推进论证的?

(3)画出第3、4节中的排比句,诵读体会,议论文说理运用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

练习:请你紧扣强调青少年时期要努力学习这一内容写一组排比句,加深体会。

四、总结、扩展

这篇短论着重阐述了孟子关于统治者要施仁政,行王道的政治主张。论证逐层深入,令人信服。排比句式,更增强了语句的气势。

为达到教育的目的,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简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原因,使其懂得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重要性。

五、布置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分类整理通假字、古今异义字。

2、背诵文章。

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比照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懂得逆境能造就人才的道理,并加深对逐层深入论证方法的理解。

二、整体感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章选自《孟子·告子》,文题同样是编者所加,该标题也恰好概括了本章的中心意思忧患激励人奋起,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必将导致灭亡,即逆境能成才。表明了孟子关于人才要在困难环境中磨炼造就的观点。文章摆事实,讲道理,举例典型,观点与材料紧密结合,说理透彻,令人信服。

三、教学过程

1、指导朗读。听录音范读,学生跟读,自由诵读。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傅说

忍性

法家

拂士

曾益

(2)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2、发动学生借助工具书自学,疏通文意。着重强调通假字及用法特殊的字。重要的语句有: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讨论问题,深入理解本文中心及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1)本文共列举了哪些人的事例?这些事例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第一节列举六个由卑微而显贵的杰出历史人物的事例,意在说明人要成大器,担负治国重任,必须经受磨炼。

(2)例证以外,本文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说明这一道理的?

明确:作者在短文中,不局限于例证。还善于由个别到一般,讲道理分析,并从正反两方面对比分析论理。

(3)与上一章比较,本文在论证思路上有何异同?

明确:同:本文在论证上也采用了层层推理的方法。

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而本文是在层层推论的基础上,结尾时才概括出来的。

四、总结、扩展

本文作者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摆典型事例、正反对比讲道理,使观点有很强的说服力。

为更好地拓开学生思路,深入领会作者的观点,可以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试另举一两个古今事例,或结合本人的亲身体验,谈谈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

2、有人说:逆境能成才,顺境也能成才,请你举例谈谈对此说法的看法。

五、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三、四。

2、强化背诵内容。

3、设计表格着手积累己学过的通假字。

教后记:


孟子两章教学设计(3)

《孟子两章》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两篇短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及条理清晰、环环相扣的论说语言特色。

2、了解并掌握课文中一些古今异义词,学习课文中的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

3、正确理解并认识“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并从中得到应有的教益──苦难造就人才。

【教学重点】目标2、3。

【教学难点】目标1。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方法有的以武治为主,有的以文治见长,但其效果却截然不同。古语有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可见民心所向的重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孟子对这个问题的论述。

二、简介孟子和《孟子》

孟子,名轲(“孟子”是人们对他的敬称),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辩论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极有影响的著作。《孟子》一书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孟子的主要政治主张是“非攻”与“兼爱”,主张和平,反对一切战争。

三、初读理解

1、诵读全文,正音后齐诵,再由教者范读课文。

2、对照书下注释,学生疏通文句。

3、教师释疑、点拨,重点注意下列词语及句子: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古代城邑有内外城之分,“城”为内城,“郭”为外城;“三里”“七里”均非实指,说明城邑之小。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一句中的.“是”,作代词用,即“这(就是)”的意思,与“也”合用,构成判断,意思是“这就是……的道理”。

“人和”:指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等。

“域民”:“域”,界限,可解释为“限制”,名词作动词用。

“固国”“固”,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使国巩固”。

“威天下”:“威”,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作“威慑”讲。

“寡助之至”:“之”,动词,作“到”讲。

“畔”:“叛”的通假字,背叛。

4、串讲课文,师生共同订正。

5、齐读课文。

四、整体感知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中心论点即篇首两句。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三者之间的比较,实质上是重在前二者与后者的比较,强调指出各种客观条件及诸多的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及“人和”的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在比较中立论,给人的印象极其深刻。句式亦极相同,语气十分肯定,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2、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2、3两段围绕中心论点,连用两个论据进一步论证。第2段选取攻战的例子阐明“天时不如地利”,区区小城,四面受围而不能克,即使有得“天时”者,也不能胜,旨在说明“地利”重于天时;第3段同样选攻战的例子,旨在说明即使在占有“地利”的情况下──“城非不高”“池非不深”“兵革非不坚

利”“米粟非不多”,但有人却弃城而逃,因为“地利”亦难比“人和”。这两个例子均非实际战例,而是泛指,即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如此。因而使论战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一定的说服力。

归纳:以上三段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3、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为什么还要写第4段?

第4段的作用是在前3段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全面体现了孟子的政治主张,使文章更具有普遍意义,其次,“得道”实际上也可理解为“得人心”,即“人和”。得人心者,人心归顺,所向披靡;失人心者,人心相悖,不攻自溃。因而,第4段绝非多余的闲笔。

注意下列词语的作用:

“故曰”,在文章中起承接作用。“故”一笔概括了上文三段,“曰”总领发起下文议论。

“君子”,即文章中所说“得道者”。

归纳:第4段进一步论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4、这篇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⑴逐层论证,层层深入。文章第1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运用战例,分别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了“人和”的重要;第4段进一步阐发,说明,欲得“人和”,必先要“得道”。全文紧紧围绕得“人和”这一中心,环环相扣,逐层推理,显示出极其严密的论证艺术和极强的逻辑性。

⑵议论中运用排比、对比等手法,使文章气势恢宏,笔酣墨畅,结构缜密。

5、应该怎样看待孟子得“人和”的主张?

孟子提出的“人和”,是他的“仁义”“非攻”思想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强调指出做任何事情必须要顺乎民心,这一观点,不仅在当时那个历史时期具有进步性,反映了孟子在那个历史发展特定阶段中的独见卓识和对人民力量的重视,对于我们今天办好事情也有借鉴。但也应当看到,孟子提出的“人和”,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这就不可避免地使他的这一观点带有时代的局限性。

五、教学小结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2、预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重点句子的理解。

2、背诵《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导入新课

我们常说“环境造就人”,今天我们就从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来进一步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三、初读理解

1、范读课文,正音:

畎亩(quǎn)傅说(yuè)胶鬲(gé)拂士(bì)同“弼”

2、依据书下注释,试译第1段。重点讲清“发”“举”等动词的意义。

发:起,被起用。举:被举用,选拔。

发”与“举”意义不尽相同。“发”与“举”既表现了人物由低微向显贵转换的过程,又暗示了人物身分。“舜”为君,是圣人,他的成功,固然与“尧”的赏识有关,但主要的还是他自身的才干与努力的结果,故曰“发”;傅说等人有的是臣,有的是贤人、平民,他们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主要还取决于明主的知遇,故曰“举”。

3、师生共同校正、释疑。

4、试译第2段:

⑴讲析重点词语及句子:

“故”:承接上文,引起下文。“所以……”

“是”:指示代词,这。

“苦、劳、饿、空乏”:原来都是形容词,课文中均用为动词。(注意:对初中生不可出现“使动”这一概念)

“拂”:违背、受阻挠。

“乱”:动词,扰。(注意:读“行拂乱其所为”一句时,可以在“行拂”后稍作停顿。)

“所以”:介词,课文中的“所以”可译为“之所以……的原因”

“曾”:与“增”通假。

⑵师生共同校正、释疑。

5、试译第3段:

“恒”:常常。“过”:过错。这里用作动词,犯错误。

“然后”:这样以后。“然”,代词,“这样”,指有过失。

“衡”:与“横”通假,梗塞,不顺利。

“征”:观察到,检验。

“入则无法家拂士”:在国内如果没有善于法的世臣和善于辅佐的贤士的规劝讽谏。“拂”,匡正过失。

6、师生共同校正、释疑。

四、整体感知

1、第1段文字中,作者一共列举了几个人物?这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六位。即“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

这六个人出身都卑微。(种田、筑墙的、贩卖鱼盐的、犯人、隐居者、奴隶),他们都是经过艰苦的磨练,显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后来都被统治者一一委以重任,而且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

2、作者列举这六个人有什么作用?

为下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这一著名论断作铺垫。

3、第2段与第1段有什么关系?

第1段列举六个特殊的事例,推断归纳出第2段带有普遍性的结论。又通过后面的结论,论证前面所举六个人之所以在事业上能获得成功的原因:艰险的环境给人以磨练,然而,也正由于经受了这些磨难,坚定、振奋了人们的意志,使人们在迎战困难、谋求生存的过程中不断增长了才干。(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例,阐述“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无好男”的道理)

4、第三段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论述了人常常处在困境,才能不断奋发;国家常常没有忧患,则往往会遭至灭亡。即精神上的溃灭必然会导致物质上的灭亡。在论证方法上则运用正反论证,一反一正,为推断出中心论点打下基础。

5、第4段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最后一段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常处忧患,多受磨难,可以促使人奋发图强,从而得“生”;耽于安乐,庸庸碌碌,可以使人腐败、堕落,从而得“死”。人生是如此,国家的兴盛衰败亦是如此。

6、本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在论证上采用了正反论证。

五、教学小结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三、四。

2、《鱼我所欲也》。


孟子两章教学设计(4)

孟子两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辨析疑难字、词不达意、句意,是本文学习的一个重点,可以放手让学生在自学中,发现问题,互相讨论后,教师精要讲解的方法学习。

2、理解蕴含在两文中的作者的观点,是学习本文的又一重点,教师应通过设计带有启发性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分析、讨论来解决。

3、两篇短文都采用“逐层深入论证”的结构,这是学习本文的一个难点,因此,要从浅入手,在学生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先分清层次,能概括出层意,再进而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这一结构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疏通第一章大意,理解寓含其中的作者的观点,学生畅谈各自看法,以加深理解。

二、整体感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标题是后来的编者加的。此标题从内容上高度概括了本文的中心意即:凡讲仁义,行仁政的,就会得到广泛的支持与拥护;反之,就孤立,就会只有极少数人的支持与拥护。孟子生活在各诸侯国互相攻伐,社会骚乱的战国时代。因此,他提出“施仁政”,“行王道”的主张,反对武力兼并,这篇短论很能代表他的主张。

三、教学过程

1、让学生介绍查找到的孟子及《孟子》的常识的资料,讲述摘录的逆境造就人才的事例。

2、鼓励学生充分朗读,自学,发现问题,质疑,讨论。

结合课后练习一,要求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注意节奏鲜明,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读排比句尤其要注意节奏鲜明,读出气势来。孟子自称善养浩然之气,他是很讲究文章的气势的。朗读时还要通过语调的变化,突出文章的关键句、中心句。

老师可先范读,再指名读、小组齐读或全班朗读,让教室里充满学生的琅琅书声。

3、检测自学效果。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句是()

A.夫/环而攻之。

B.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下列句子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米粟非不多也

(3)解释下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池非不深也。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4、讨论问题

(1)本文作者从作战入手,设举了两个战例,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把决定战争胜负的客观因素归结为哪几个?作者认为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2)本文借论战,深入阐述了怎样的政治主张?这一主张是如何逐层推进论证的?

(3)画出第3、4节中的排比句,诵读体会,议论文说理运用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

练习:请你紧扣强调“青少年时期要努力学习”这一内容写一组排比句,加深体会。

四、总结、扩展

这篇短论着重阐述了孟子关于统治者要“施仁政”,“行王道”的政治主张。论证逐层深入,令人信服。排比句式,更增强了语句的气势。

为达到教育的目的,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简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原因,使其懂得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重要性。

五、布置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分类整理通假字、古今异义字。

2、背诵文章。

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比照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懂得逆境能造就人才的道理,并加深对逐层深入论证方法的理解。

二、整体感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章选自《孟子·告子》,文题同样是编者所加,该标题也恰好概括了本章的中心意思——忧患激励人奋起,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必将导致灭亡,即逆境能成才。表明了孟子关于人才要在困难环境中磨炼造就的观点。文章摆事实,讲道理,举例典型,观点与材料紧密结合,说理透彻,令人信服。

三、教学过程

1、指导朗读。听录音范读,学生跟读,自由诵读。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傅说

忍性

法家

拂士

曾益

(2)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2、发动学生借助工具书自学,疏通文意。着重强调通假字及用法特殊的字。重要的语句有: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讨论问题,深入理解本文中心及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1)本文共列举了哪些人的事例?这些事例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第一节列举六个由卑微而显贵的杰出历史人物的事例,意在说明人要成大器,担负治国重任,必须经受磨炼。

(2)例证以外,本文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说明这一道理的?

明确:作者在短文中,不局限于例证。还善于由个别到一般,讲道理分析,并从正反两方面对比分析论理。

(3)与上一章比较,本文在论证思路上有何异同?

明确:同:本文在论证上也采用了层层推理的方法。

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而本文是在层层推论的基础上,结尾时才概括出来的。

四、总结、扩展

本文作者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摆典型事例、正反对比讲道理,使观点有很强的说服力。

为更好地拓开学生思路,深入领会作者的观点,可以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试另举一两个古今事例,或结合本人的亲身体验,谈谈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

2、有人说:“逆境能成才”,“顺境也能成才”,请你举例谈谈对此说法的看法。

五、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三、四。

2、强化背诵内容。

3、设计表格着手积累己学过的通假字。

教后记:


孟子两章教学设计(5)

课文《孟子》两章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扫清字词障碍,熟读课文。

2、大致把握课文内容,理解积累哲理、抒情名句。

3、尽可能积累和理解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力求理解背诵。

2、积累理解道、环、委、发、举、生、死、人和等文言实词、短句的含义。

3、理解把握作者在文中说明的哲理。

◎教学难点 ◎

1、理解积累名句。

2、了解和学习作者旷达的胸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

◎教学方法◎

阅读赏析法

◎教学课时◎

4课时

◎德育内容◎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胸怀天下,用春天般的心情去面对生活。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导入 :同学们,大家知道孔孟之道,仁义为先这句俗语吗? 孔即孔丘,孟即孟轲;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与鉴赏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孟子写的政论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师板书课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政论文

※课内记忆练习(前提测评、板书设计 A)

1、人们常说的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 、 、 。

2、《孟子》是记录 的书,共七篇。

※课时学习目标

1、扫清字词障碍,熟读课文。

2、大致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这篇政论文的三要素、把握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

3、解读课文名句,力求熟读并且背诵课文。

※(导学达标)。

一、扫清字词障碍,圈出生字并结合注释进行注音;熟读课文,(10分钟,共23遍,)

二、学生分不同形式的朗读课文(可以分段单读,然后齐读),教师正音、点评。

三、学生课内自由赏析活动(在课本或笔记上完成):

1、完成对道、环、委、域、畔、有、人和等文言实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短句的理解和积累;

2、同桌互相进行观摩探讨学习。

⑴、熟读并且背诵课文,同桌互相检查背诵情况。

⑵、讨论并归纳这篇政论文的三要素、把握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共同完成老师板书提出的问题。

⑶课文内容归纳练习(板书设计 B)

A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一篇 ,他的中心论点是 ,其中,第二段以战争中的 为例,重点论证天时不如地利;第三段以战争中的 为例,重点论证地利不如人和。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有 、 。

C、句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指出文中的两个排比句,划分朗读节奏,并且说一说其表达作用。

四、互相交流,共同学习

1、由学生把自己积累的重要词语(必须是含重点词语的句子)抄写到笔记上,同时,简要的进行音、义解说(同学们自觉增删,并继续补充)

2、教师小结,学生齐读全文。

※课内巩固练习:

1、由学生上讲台,完成老师抄写到黑板上的`归纳练习,鼓励同学们自觉增删,继续补充。

2、师生共同提出的板书内容抄在笔记上,补充完整同时单独完成重要词语注音与释义。

第二课时

※课时学习目标

1、扫清字词障碍,熟读课文。

2、大致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这篇政论文的三要素、把握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

3、解读课文名句,力求熟读并且背诵课文。

※(导学达标)。

一、扫清字词障碍,圈出生字并结合注释进行注音;熟读课文,(10分钟,共23遍,)

二、学生分不同形式的朗读课文(可以分段单读,然后齐读),教师正音、点评。

三、学生课内自由赏析活动(在课本或笔记上完成):

1、完成对举、发、拂乱、曾益、衡、喻、出、入、生、死等文言实词、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短句的理解和积累;

2、同桌互相进行观摩探讨学习。

⑴、熟读并且背诵课文,同桌互相检查背诵情况。

⑵、讨论并归纳这篇政论文的三要素、把握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共同完成老师板书提出的问题。

⑶课文内容归纳练习(板书设计 B)

A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篇 ,他的中心论点是 ,其中,第一段以的 、 、 、 、 、 六位古代名臣名相为例,有力的阐述了 的道理;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有 、 。

C、句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D、解读第二段,划分朗读节奏,并且说一说其说明的人生哲理。

四、互相交流,共同学习

1、由学生把自己积累的重要词语(必须是含重点词语的句子)抄写到笔记上,同时,简要的进行音、义解说(同学们自觉增删

相关推荐

高考数学题型特点和答题技巧

高三数学
题型特点:(1)概念性强:数学中的每个术语、符号,乃至习惯用语,往往都有明确具体的含义,这个特点反映到选择题中,表现出来的就是试题的概念性强,试题的陈述和信息的传递,都是以数学的学科规定与习惯为依据,
展开详情

有关安妮宝贝的经典语录

名人名言
1、人的寂寞,有时候很难用语言表达。2、总是需要一些温暖。哪怕是一点点自以为是的纪念。3、有时候一个人选择了行走不是因为寂寞,仅仅是因为听到了心底的声音。4、但是快乐太单纯,所以容易破碎。5、我总是以
展开详情

下雨天教案(集合16篇)

教案
下雨天教案(1)活动目标:1.通过雨天为动物找伞的活动,发展幼儿的想象力。2.感受雨天带来的乐趣。重点难点:通过雨天为动物找伞的活动,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活动准备:1.学过儿歌〈小雨点〉、观察过雨天的情
展开详情

社区实践心得体会范文

实践心得
长期以来,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XX年我校组织了“下农村、进社区、到企业”系列活动。根据学校有关精神,我们组织了“进社区”活动小组,并开展了形
展开详情

大学军训感言开头怎么写

军训专题
在军训中,很苦很累,但这是一种人生体验,战胜自我,锻炼意志的最佳良机.心里虽有说不出的酸甜苦辣,在烈日酷暑下的曝晒,皮肤变成黑黝黝的,但这何尝不是一种快乐,一种更好地朝人生目标前进的勇气,更增添了一份
展开详情

关于毕业送什么花给女生

命题送花
存储阳光的罐子这是一个神奇的瓶子,白天收集阳光,晚上发出光亮,可个性刻字,还有双色光和七色光可供挑选。小编推荐它的理由很简单,每个女孩心中都有对光和温暖的向往,理工科女生同样也不例外,这么一款精致可收
展开详情

风的故事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
冬天的风衰老而疲惫,他的心正在变得越来越冷漠,他的脾气则一天比一天暴zào(zo),冬天的风呼呼噜噜地喘着粗气,一路上将妨碍他的东西摔摔打打,弄得处处乒乓作响。人们都不理睬这个吹胡子瞪眼的怪老头。风的
展开详情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教案(优选16篇)

教案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教案(1)一、教师和幼儿共同听音乐,做各种动作二、用洋娃娃和小熊进行师生互动,引出话题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两位客人,听!它们在说什么呢?出示洋娃娃:嗨!小朋友,我是可爱的洋娃娃,
展开详情

《带套袖的孙犁先生》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
铁凝①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为了验证我成为作家的可能性,父亲还领我拜会了《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老师。记得有一次徐光耀老师对我说:"在中国作家里你应该读一读孙犁。"我立即大言不惭地答曰:"
展开详情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书笔记

笔记
头疼躺在床上,听着这篇书,思绪杂乱。书中描绘的女主人公的爱情非常细腻,非常触动我这个女性的心思,让我想到很多生活中的感情。她爱的卑微,又高傲。她幻想中的爱情给了她生活的激情、努力的源泉,给了她精神上的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 关于大学英语作文 六年级表彰会日记 陋室铭优秀教案(汇编5篇) 初一生物第三单元期末复习与学习方法 贝多芬传读书笔记范文 高考物理知识点整理 初一语文学习方法技巧 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 昆虫记的读书笔记400字 家庭教育格言 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合集15篇) 田间劳动实践心得体会 毕淑敏经典语录 高一语文重要知识点上册 小满诗句(集锦15篇)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湘教版 初中英语新课标学习心得 怎么提高高中语文的成绩 诫子书课件(精编3篇) 2022高一作文关于疫情的范文 教师节快乐 关于期中考的作文400字 年级英语上册课本(精选7篇) 动物面具教案(优选7篇)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3篇) 英语学习心得 初一军训的感受作文600字 高一英语期末知识点 中考作文600字 告别哑巴英语学习心得 民工父亲的幸福阅读答案(汇总18篇) 边城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家庭教育的优势 数学专业实习心得 公务员军训体会800字 小升初数学考试中最易错的题型 尊老爱幼教案(热门6篇) 外贸公司实践心得体会 萌萌的句子(汇集3篇) 指南录后序教案(精编4篇) 考试三部曲作文600字 关于诚信的故事简短(甄选10篇) 高考历史必看知识点 专业认知实习报告 教师节演讲稿 卢梭《爱弥儿》读后感 考试优秀作文 上学期期末测试题 经典绕口令 高三未来的路作文范文 关于科技的英语作文(集合3篇) 企业励志的句子(实用3篇)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500字 校园劳动实践心得体会 怎么备考政治的方法 医院见习实践心得 学习普通话的体会 数学学习方法 对联模板(优质5篇) 嘱托阅读答案(通用7篇) 麦琪的礼物读书心得体会 小学老师师德师风事迹材料 2022英语教师实习报告 幼儿园读书笔记 有用与无用议论文(优选7篇) 往年中考作文 淘气包马小跳读书心得300字 1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热门5篇)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 初三政治知识点总结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 明天端午节随笔作文 党员干部的军训心得体会 部编三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练习答案 大学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范文 2022年寒假读《爱的教育》有感 怀念母亲读后感550字优选范文 家庭教育培训学习心得 阿尔卑斯山 2022年狼王梦读书心得感悟 高考励志奋斗故事有哪些 比尾巴优秀教案(实用6篇) 乡村四月古诗(合集4篇) 寒假读《爱的教育》有感范文 防震减灾主题活动方案(汇总20篇) 办公室主任事迹材料 新时代好少年综合事迹材料 登上地球之巅读后感范文 培育男孩 坚持不懈议论文800字(热门10篇) 安全消防知识作文 孔乙己续写(汇编19篇) 班主任如何指导家庭教育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范文 无 情 对 语文知识竞赛题(推荐3篇) 大数据时代阅读答案 个人原因辞职信2022参考(集锦7篇) 城南旧事阅读笔记 高中历史新课学习方法介绍 爱找东西的男孩读后感 中国地理初二知识点全 描写桂花的诗句(优质11篇) 会计专业实习报告总结3000字 瑞云山 关于学习的励志名言 立志的故事(推荐12篇) 2022明朝那些事读书笔记 调研实践的心得体会范文 数学谜语大全及答案 大学专业面试自我介绍 校长先进事迹材料 小学教师听课评语_公开课听课评语 关于考试作文 怀念童年500字小学作文 《百万英镑》读书笔记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模板 企业安全知识竞赛活动方案 英语故事(集锦15篇) 销售的句子(合集19篇) 足球教学反思(必备15篇) 怎么辅导孩子学好初一英语? 暑期社会实践的心得体会 化学高一公式总结整理 关于笔记作文500字 克的认识教学反思(合集18篇) 《爱的教育》800字读书笔记 花生的功效与作用 有关2022冲刺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读《山中访友》有感范文 守桥阅读答案(汇总4篇) 我的大学英语作文 2022年高三地理学习方法总结 赞美母亲的名人名言 作文阳光高一800字范文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 列那狐的故事读后感范文300字 高考化学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征文2000字(必备10篇) 微课教学反思(集合18篇) 励志的名人名言 大学英语学习心得体会 辞成语(精选3篇) 麦琪的礼物读书心得800字 一分钟英语的自我介绍 有关长征精神的中考满分作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单词表 夜莺的歌声读后感 工程机械实习小结范文 家长家庭教育观后感 关于研究的名言(精编3篇) 2022关于芒种的资料大全(精选8篇) 一场特殊的考试作文 太阳和月亮教案(汇编16篇) 生活中的阳光中考满分作文 高三年级历史学习方法整理 2022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考试以后作文 字谜带答案(优选4篇) 2022公务员考试考什么_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科目及内容 大学转专业申请书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可爱的近义词 劳动诗歌(精选18篇) 大学端午节活动策划方案 参加劳动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小学三年级学生描写家乡作文 函数知识点(集锦18篇) 你教会了我中考优秀作文 渔家傲范仲淹教学设计(精选3篇) 绿野仙踪读后感600字优选 中学生军训总结范文 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范文800字 大学英语作文 开始话题作文优秀范文 关于疫情的语文作文素材 家庭教育的核心目标家长观后感 语文拼音学习方法技巧大全 医院护理实践心得 高三优秀作文800字议论文 月亮像什么的比喻句 四级英语作文万能句型(集锦20篇) 实用的安全知识作文 2022小学生参加暑假军训夏令营活动的心得体会 安全经验分享心得 小学三年级英语优秀学习方法,小学三年级英语优秀学习方法 高三政治知识点归纳2022 小学三年级语文《北大荒的秋天》练习题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 小雨伞教案(实用15篇) 防欺凌安全教育教案(通用12篇) RW709式闪光巨响催泪手榴弹 高中语文作文的高分技巧归纳(实用4篇) 实践心得的作文 偷影子的人读书笔记 书香家庭事迹材料 爬天都峰教案(推荐17篇) 有趣的磁铁教学设计(推荐8篇) 中考离我越来越近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