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兰亭集序知识点(汇编16篇)

兰亭集序知识点(汇编16篇)

王*** 22-11-07 知识点

兰亭集序知识点(1)

一、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会面)

趣舍万殊

(“趣”通“趋”,意为“往、取”)

亦由今之视昔

(“由”通“犹”,意为“像”)

二、古今异义

列坐其次

【古义】其,指曲水。次,旁边。

【今义】①第二;②次要的地位。

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义】这些文章

【今义】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

或取诸怀抱

【古义】胸怀抱负。

【今义】①抱在怀里;②胸前。

俯仰一世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

俯察品类之盛

【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

三、词类活用

群贤毕至(形容词作名词,贤才)

不知老之将至(形容词作名词)

所以游目骋怀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纵展;使…奔驰)

所以兴怀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兴起)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数词意动,把……看作一样)

齐彭殇为妄作

(形容词意动,把…看作相等)

况修短随化

(形容词作名词,寿命长;寿命短)

死生亦大矣

(形容词作名词,大事)

一觞一咏(名词作动词,喝酒)

足以极视听之娱

(动词活用为名词 耳目)

四、一词多义

【修】

①修楔事也(动词,做,从事)

②茂林修竹(形容词,高)

③况修短随化(形容词,长)

【一】

①其致一也(统一,一致)

②悟言一室之内(数词)

③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作一样)

④一边……一边……。例:一觞一咏

【次】

①列坐其次(旁边水边)

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

③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次一等 )

④余船以次俱进(次序)

⑤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⑥陈胜、吴广次当行

(次序、按次序引申为“轮到”)

【致】

①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致)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

③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④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致)

【修】

①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

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

③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学习,进步)

④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办好)

⑤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

⑥修守战之具(整治)

【期】

①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 ,注定)

②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期望、要求)

③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时间期限)

④期(jī)年之后(周、满)

⑤君与家君期日中(约定)

五、文言虚词

【为】

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动词,作为,当作)

②已为陈迹(动词,成为)

【之】

①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助词,表定语后置)

②不知老之将至

(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③及其所之既倦(动词,往达到)

④每览昔人兴感之由(结构助词,的)

⑤以之兴怀(代词,回指上文中的事)

⑥暮春之初(音节助词,衬足四个音节)

⑦所之既倦(动词,意为“往”,到达)

⑧夫人之相与

(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⑨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

【虽】

①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

②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

【于】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在”,连词)

②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

③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

【以】

①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

②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

③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

【所】

①或因寄所托

(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

②当其欣于所遇

(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

③及其所之既倦

(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

【所以】

①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表原因)

②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表方法,以此用来……的)

六、特殊句式

【判断句】

死生亦大矣。

【倒装句】

介宾短语后置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不能喻之于怀

③亦将有感于斯文

④当其欣于所遇

定语后置:

①虽无管弦之盛

②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省略句】

省主语:

①(群贤)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群贤)引以为流觞曲水

省介词宾词:引以(之)为流觞曲水

省介词“于”:

①映带(于)左右

②悟言(于)一室之内


兰亭集序知识点(2)

一、基本常识

1、关于序、跋类文体

放在卷首为序,也称前言;放在卷末为跋或后序。

序言有的是作者或者编者自己写的,也有的是别人所写。其内容和作用,多为说明写作或编写的情况、目的,阐述某些观点,介绍或评价作品等。

序的体裁,有的是近似论说文,如《史记》中的书、表、传的序,都是在议论中夹着感慨,总结历史教训,表达作者的见解和对人对事的态度。欧阳修编写《新五代史》,其中的《伶官传序》即属此类。

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如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后序或跋一般是对序的再补充,大都简峻峭拔,不像序那样详细丰富。

另外古代还有一种赠序,为临别赠言一类的文体。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要和书序严格区别开来。

2、王羲之简介

王羲之(321―379),东晋书法家。琅琊临沂(今山东)人,后居浙江会稽山阴。曾任右军内史、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工书法,尤擅楷书和行书,人称“书圣”。他的《兰亭集序》帖,笔意妍丽劲健,“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他较有影响的还有《乐毅论》、《十七帖》等。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家,父子齐名,世称“二王”、“二圣”。

3、写作背景

修禊,古代的一种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三),到水边嬉游,以消除不祥,也称“春禊”。据说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风和日丽,天清气朗,王羲之与当时的名人谢安、孙绰等41人在山阴兰亭畅饮欢歌,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他们借“修禊”之名而举行的一次诗会吧。名人雅士,融融欢聚,曲水流觞,低吟浅唱,好不惬意。王羲之面对高朋挚友,挥笔泼墨,写下了“绝代无双”、书文皆美的序文。

二、字词语言

1、通假字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趣通取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

2、古今异义

茂林修竹古:长今;常用义为“修理”、“修饰”

列坐其次古:旁边、水边今:常用义为质量差

或取诸怀抱古:兼词,“之于”合音今:常用义为众

曾不知老之将至古:读zeng,竟今:读zeng多作姓

向之所欣古:过去、原来今:常用义为方向

终期于尽古:至、及今:无此义

亦将有感于斯文古:这些文章今: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

3、词类活用

A、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贤士

少长咸集年轻人,年长的人

B、形容词作动词

齐彭殇为妄作看作相等

C、名词作动词

映带左右环绕

一觞一咏喝酒

D、数词作动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看作一样

4、一词多义

列坐其次旁边水边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次一等

余船以次俱进次序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致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致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学习进步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办好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期望、要求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时间期限

5、虚词运用

所以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表原因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以此用来

吾知所以距子者,吾不言表方法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助词表定语后置

之曾不知老之将至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及其所之既倦动词往达到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助词的

三、理解分析

1、结构脉络

(一)叙宴集盛况

(1)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写景――山、林、竹、水、气候;

(3)盛况――流觞曲水,一觞一泳

(4)感受――信可乐也

(二)发人生感慨

(1)为人处世的方式

静态――晤言一室

动态――放浪形骸

(2)感慨抒怀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死生亦大矣

(三)明作序要旨

(1)否定虚无主义人生观――“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写作动机――“后之览者,将有感于斯文”

2、重点语句理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兴之于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向之所欣”,意为先前所喜欢的事情,即先前的“乐”事;“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言其先前乐事,顷刻之间已成往事;“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为双重否定句,意为尚且不能不因此而感慨;“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意为何况对于生命不论长短,终究难免一死呢?

整个句子是一个用“……犹……何况……”关联的递进关系的复句。

这句话一是从兰亭聚会联想到现今人们“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和“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两种态度的看法;二是以“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引出“死生”这个全文的议论中心。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一死生”“齐彭殇”是庄周对人的生死的看法。“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庄子认为生和死,长寿和短命,没有绝对的界限,是相对的。这本不错,但他夸大了相对性,以致否定了生与死的区别,认为生和死相同。800岁的彭祖和夭折之人没有区别,显然是荒谬的。作者在第三段引出孔子“死生亦大矣”的观点,以古人、今人和后人无不为无常而作生死之事之叹,来说明庄子“一死生”“齐彭殇”之荒诞。

3、写作特色

(1)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的完美结合

第一段叙事、描写,二、三段议论、抒情。先叙兰亭之会盛况,描写山水景致,而后由乐入悲,转入对生死问题的议论,抒发感慨之情。文笔洗练,自然有致。

(2)借题发挥,立意高远

《兰亭集》为游宴诗集,作者借为其写序表明了自己的生死观。并批判了崇尚玄学的当时存在着一种虚无主义的倾向。使本篇立意高远,不同凡响。

四、补充拓展

1、补充注释

(1)“死生亦大矣”:语出《庄子。德充符》:“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大意是道是主宰万物的,它不会随外物(包括人的生死)而变化。

(2)“一死生”“齐彭觞”不是庄子的原话。庄子原话是:“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自蕲(祈)生乎?”“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均见《庄子。齐物论》)

(3)滥觞――本文有“引以为流觞曲水”句。我国古代有流觞而饮,吟诗歌赋之雅俗。江河发源处水流浅小,仅能浮起酒杯。《荀子。子道》:“昔者江出于?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滥觞。”后以此来比喻事物的开始。如:楚辞中的谣歌可以看作是我国五言诗的滥觞。

2、知识拓展

(1)东床――东晋名相王导是王羲之的叔父,刘禹锡《乌衣巷》诗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其中的王即指王导的家族。《晋书。王羲之传》载:“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王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郗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后因称女婿为“东床”,也称“坦腹”。

(2)《兰亭序》帖――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王羲之书法。千方百计得到《兰亭序》帖后,爱不释手,常常“朝夕观览”。贞观十年,让冯承素、虞世南、?遂良等人摹拓十本,以赏近臣。死后将其真迹作为陪葬品带进了昭陵。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次真迹一等的唐摹本。唐摹本中以冯承素临摹最为逼真,较有影响。因帖前后印有唐中宗李显年号“神龙”个半印,故又称为“神龙本”。

(3)课外阅读王勃《滕王阁序》,比较两序的风格异同。


兰亭集序知识点(3)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兰亭集序知识点(4)

一、通假字

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

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

二、古今异义

①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

②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

③所?a href='/wenxue/zawen/' target='_blank'>杂文砍一常ㄋ?裕汗乓澹褐赣美矗唤褚澹罕硪蚬?叵盗?剩?/p>

④信可乐也(信:古义:指实在;今义:指书信)

⑤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

⑥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水边;今义:指次序或质量差)

⑦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

⑧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 今义:指曾经)

⑨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一觞一咏(觞:喝酒)

(2)映带左右(带:环绕)

(二)动词作名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

(三)动词的使动

(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

(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产生)

(四)形容词作名词

⑴ 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

⑵ 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

⑶ 无丝竹管弦之盛(盛 :热闹的场面)

(五)形容词的意动

(1)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

(2)当其欣于所遇(欣:以……为欣、对……感到高兴)

(六)数词的意动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

(七)副词作动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

四、一词多义

1 之

⑴所之既卷(动词,意为“往,到达”)

⑵ 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⑶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

⑷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

⑸向之所欣(音节助词,不译)

2 修

⑴茂林修竹(意为“高”)

⑵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

⑶ 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

⑷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

3 虽

⑴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

⑵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

4 于

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介词”)

⑵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

⑶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

5 以

⑴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

⑵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

⑶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

6一

⑴ 若合一契 (一起)

⑵ 其致一也(一样)

⑶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看作一样)

⑷ 一觞一咏(有的,表示分指,一边……一边……)

⑸ 悟言一室之内(数词,一)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① 死生亦大矣(语意上构成判断)

② 固知一生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③ 其致一也

(二)倒装句

状语后置

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⑵当其欣于所遇

⑶终期于尽

⑷不能喻之于怀

⑸亦将有感于斯文

定语后置

⑴仰观宇宙之大

⑵俯察品类之盛

⑶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三)省略句

1、(众人)列坐(于)其次

2、(众人)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3、悟言(于)一室之内

4、放浪(于)形骸之外

【古今异义】

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 次第较后;第二。 ② 次要的地位。

斯文

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如: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怀抱

古义:胸怀抱负。

今义: ①抱在怀里; ② 胸前; ③ 心里存着; ④ 打算。

以为

古义:把……作为。如: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今义:认为。

所以

古义:①所用来。如:所以游目骋怀;②……的原因。如:所以兴怀。

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俯仰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

品类

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

【涉及成语】

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


兰亭集序知识点(5)

(一)判断句

① 死生亦大矣(语意上构成判断)

② 固知一生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③ 其致一也

(二)倒装句

状语后置

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⑵当其欣于所遇

⑶终期于尽

⑷不能喻之于怀

⑸亦将有感于斯文

定语后置

⑴仰观宇宙之大

⑵俯察品类之盛

⑶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三)省略句

1、(众人)列坐(于)其次

2、(众人)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3、悟言(于)一室之内

4、放浪(于)形骸之外


兰亭集序知识点(6)

①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

②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

③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

④信可乐也(信:古义:指实在;今义:指书信)

⑤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

⑥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水边;今义:指次序或质量差)

⑦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

⑧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 今义:指曾经)

⑨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


兰亭集序知识点(7)

1 之

⑴所之既卷(动词,意为“往,到达”)

⑵ 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⑶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

⑷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

⑸向之所欣(音节助词,不译)

2 修

⑴茂林修竹(意为“高”)

⑵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

⑶ 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

⑷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

3 虽

⑴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

⑵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

4 于

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介词”)

⑵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

⑶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

5 以

⑴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

⑵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

⑶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

6 一

⑴ 若合一契(一起)

⑵ 其致一也(一样)

⑶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看作一样)

⑷ 一觞一咏(有的,表示分指,一边……一边……)

⑸ 悟言一室之内(数词,一)


兰亭集序知识点(8)

(一)判断句

① 死生亦大矣(语意上构成判断)

② 固知一生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③ 其致一也

(二)倒装句

状语后置

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⑵当其欣于所遇

⑶终期于尽

⑷不能喻之于怀

⑸亦将有感于斯文

定语后置

⑴仰观宇宙之大

⑵俯察品类之盛

⑶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三)省略句

1、(众人)列坐(于)其次

2、(众人)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3、悟言(于)一室之内

4、放浪(于)形骸之外


兰亭集序知识点(9)

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 ②次要的地位。

斯文

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如: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怀抱

古义:胸怀抱负。

今义: ①抱在怀里;② 胸前; ③ 心里存着; ④ 打算。

以为

古义:把……作为。如: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今义:认为。

所以

古义:①所用来。如:所以游目骋怀;②……的原因。如:所以兴怀。

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俯仰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

品类

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


兰亭集序知识点(10)

一、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会面)

趣舍万殊

(“趣”通“趋”,意为“往、取”)

亦由今之视昔

(“由”通“犹”,意为“像”)

二、古今异义

列坐其次

【古义】其,指曲水。次,旁边。

【今义】①第二;②次要的地位。

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义】这些文章

【今义】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

或取诸怀抱

【古义】胸怀抱负。

【今义】①抱在怀里;②胸前。

俯仰一世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

俯察品类之盛

【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

三、词类活用

群贤毕至(形容词作名词,贤才)

不知老之将至(形容词作名词)

所以游目骋怀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纵展;使…奔驰)

所以兴怀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兴起)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数词意动,把……看作一样)

齐彭殇为妄作

(形容词意动,把…看作相等)

况修短随化

(形容词作名词,寿命长;寿命短)

死生亦大矣

(形容词作名词,大事)

一觞一咏(名词作动词,喝酒)

足以极视听之娱

(动词活用为名词 耳目)

四、一词多义

【修】

①修楔事也(动词,做,从事)

②茂林修竹(形容词,高)

③况修短随化(形容词,长)

【一】

①其致一也(统一,一致)

②悟言一室之内(数词)

③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作一样)

④一边……一边……。例:一觞一咏

【次】

①列坐其次(旁边水边)

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

③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次一等 )

④余船以次俱进(次序)

⑤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⑥陈胜、吴广次当行

(次序、按次序引申为“轮到”)

【致】

①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致)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

③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④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致)

【修】

①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

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

③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学习,进步)

④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办好)

⑤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

⑥修守战之具(整治)

【期】

①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 ,注定)

②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期望、要求)

③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时间期限)

④期(jī)年之后(周、满)

⑤君与家君期日中(约定)

五、文言虚词

【为】

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动词,作为,当作)

②已为陈迹(动词,成为)

【之】

①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助词,表定语后置)

②不知老之将至

(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③及其所之既倦(动词,往达到)

④每览昔人兴感之由(结构助词,的)

⑤以之兴怀(代词,回指上文中的事)

⑥暮春之初(音节助词,衬足四个音节)

⑦所之既倦(动词,意为“往”,到达)

⑧夫人之相与

(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⑨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

【虽】

①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

②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

【于】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在”,连词)

②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

③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

【以】

①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

②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

③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

【所】

①或因寄所托

(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

②当其欣于所遇

(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

③及其所之既倦

(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

【所以】

①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表原因)

②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表方法,以此用来……的)

六、特殊句式

【判断句】

死生亦大矣。

【倒装句】

介宾短语后置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不能喻之于怀

③亦将有感于斯文

④当其欣于所遇

定语后置:

①虽无管弦之盛

②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省略句】

省主语:

①(群贤)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群贤)引以为流觞曲水

省介词宾词:引以(之)为流觞曲水

省介词“于”:

①映带(于)左右

②悟言(于)一室之内


兰亭集序知识点(11)

一、基本常识

1、关于序、跋类文体

放在卷首为序,也称前言;放在卷末为跋或后序。

序言有的是作者或者编者自己写的,也有的是别人所写。其内容和作用,多为说明写作或编写的情况、目的,阐述某些观点,介绍或评价作品等。

序的体裁,有的是近似论说文,如《史记》中的书、表、传的序,都是在议论中夹着感慨,总结历史教训,表达作者的见解和对人对事的态度。欧阳修编写《新五代史》,其中的《伶官传序》即属此类。

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如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后序或跋一般是对序的再补充,大都简峻峭拔,不像序那样详细丰富。

另外古代还有一种赠序,为临别赠言一类的文体。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要和书序严格区别开来。

2、王羲之简介

王羲之(321―379),东晋书法家。琅琊临沂(今山东)人,后居浙江会稽山阴。曾任右军内史、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工书法,尤擅楷书和行书,人称“书圣”。他的《兰亭集序》帖,笔意妍丽劲健,“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他较有影响的还有《乐毅论》、《十七帖》等。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家,父子齐名,世称“二王”、“二圣”。

3、写作背景

修禊,古代的一种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三),到水边嬉游,以消除不祥,也称“春禊”。据说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风和日丽,天清气朗,王羲之与当时的名人谢安、孙绰等41人在山阴兰亭畅饮欢歌,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他们借“修禊”之名而举行的一次诗会吧。名人雅士,融融欢聚,曲水流觞,低吟浅唱,好不惬意。王羲之面对高朋挚友,挥笔泼墨,写下了“绝代无双”、书文皆美的序文。

二、字词语言

1、通假字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趣通取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

2、古今异义

茂林修竹古:长今;常用义为“修理”、“修饰”

列坐其次古:旁边、水边今:常用义为质量差

或取诸怀抱古:兼词,“之于”合音今:常用义为众

曾不知老之将至古:读zeng,竟今:读zeng多作姓

向之所欣古:过去、原来今:常用义为方向

终期于尽古:至、及今:无此义

亦将有感于斯文古:这些文章今: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

3、词类活用

A、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贤士

少长咸集年轻人,年长的人

B、形容词作动词

齐彭殇为妄作看作相等

C、名词作动词

映带左右环绕

一觞一咏喝酒

D、数词作动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看作一样

4、一词多义

列坐其次旁边水边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次一等

余船以次俱进次序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致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致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学习进步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办好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期望、要求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时间期限

5、虚词运用

所以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表原因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以此用来

吾知所以距子者,吾不言表方法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助词表定语后置

之曾不知老之将至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及其所之既倦动词往达到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助词的

三、理解分析

1、结构脉络

(一)叙宴集盛况

(1)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写景――山、林、竹、水、气候;

(3)盛况――流觞曲水,一觞一泳

(4)感受――信可乐也

(二)发人生感慨

(1)为人处世的方式

静态――晤言一室

动态――放浪形骸

(2)感慨抒怀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死生亦大矣

(三)明作序要旨

(1)否定虚无主义人生观――“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写作动机――“后之览者,将有感于斯文”

2、重点语句理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兴之于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向之所欣”,意为先前所喜欢的事情,即先前的“乐”事;“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言其先前乐事,顷刻之间已成往事;“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为双重否定句,意为尚且不能不因此而感慨;“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意为何况对于生命不论长短,终究难免一死呢?

整个句子是一个用“……犹……何况……”关联的递进关系的复句。

这句话一是从兰亭聚会联想到现今人们“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和“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两种态度的看法;二是以“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引出“死生”这个全文的议论中心。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一死生”“齐彭殇”是庄周对人的生死的看法。“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庄子认为生和死,长寿和短命,没有绝对的界限,是相对的。这本不错,但他夸大了相对性,以致否定了生与死的区别,认为生和死相同。800岁的彭祖和夭折之人没有区别,显然是荒谬的。作者在第三段引出孔子“死生亦大矣”的观点,以古人、今人和后人无不为无常而作生死之事之叹,来说明庄子“一死生”“齐彭殇”之荒诞。

3、写作特色

(1)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的完美结合

第一段叙事、描写,二、三段议论、抒情。先叙兰亭之会盛况,描写山水景致,而后由乐入悲,转入对生死问题的议论,抒发感慨之情。文笔洗练,自然有致。

(2)借题发挥,立意高远

《兰亭集》为游宴诗集,作者借为其写序表明了自己的生死观。并批判了崇尚玄学的当时存在着一种虚无主义的倾向。使本篇立意高远,不同凡响。

四、补充拓展

1、补充注释

(1)“死生亦大矣”:语出《庄子。德充符》:“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大意是道是主宰万物的,它不会随外物(包括人的生死)而变化。

(2)“一死生”“齐彭觞”不是庄子的原话。庄子原话是:“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自蕲(祈)生乎?”“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均见《庄子。齐物论》)

(3)滥觞――本文有“引以为流觞曲水”句。我国古代有流觞而饮,吟诗歌赋之雅俗。江河发源处水流浅小,仅能浮起酒杯。《荀子。子道》:“昔者江出于?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滥觞。”后以此来比喻事物的开始。如:楚辞中的谣歌可以看作是我国五言诗的滥觞。

2、知识拓展

(1)东床――东晋名相王导是王羲之的叔父,刘禹锡《乌衣巷》诗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其中的王即指王导的家族。《晋书。王羲之传》载:“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王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郗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后因称女婿为“东床”,也称“坦腹”。

(2)《兰亭序》帖――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王羲之书法。千方百计得到《兰亭序》帖后,爱不释手,常常“朝夕观览”。贞观十年,让冯承素、虞世南、?遂良等人摹拓十本,以赏近臣。死后将其真迹作为陪葬品带进了昭陵。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次真迹一等的唐摹本。唐摹本中以冯承素临摹最为逼真,较有影响。因帖前后印有唐中宗李显年号“神龙”个半印,故又称为“神龙本”。

(3)课外阅读王勃《滕王阁序》,比较两序的风格异同。


兰亭集序知识点(12)

一、通假字

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

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

二、古今异义

①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

②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

③所?a href='/wenxue/zawen/' target='_blank'>杂文砍一常ㄋ?裕汗乓澹褐赣美矗唤褚澹罕硪蚬?叵盗?剩?/p>

④信可乐也(信:古义:指实在;今义:指书信)

⑤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

⑥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水边;今义:指次序或质量差)

⑦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

⑧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 今义:指曾经)

⑨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一觞一咏(觞:喝酒)

(2)映带左右(带:环绕)

(二)动词作名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

(三)动词的使动

(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

(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产生)

(四)形容词作名词

⑴ 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

⑵ 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

⑶ 无丝竹管弦之盛(盛 :热闹的场面)

(五)形容词的意动

(1)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

(2)当其欣于所遇(欣:以……为欣、对……感到高兴)

(六)数词的意动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

(七)副词作动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

四、一词多义

1 之

⑴所之既卷(动词,意为“往,到达”)

⑵ 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⑶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

⑷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

⑸向之所欣(音节助词,不译)

2 修

⑴茂林修竹(意为“高”)

⑵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

⑶ 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

⑷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

3 虽

⑴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

⑵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

4 于

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介词”)

⑵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

⑶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

5 以

⑴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

⑵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

⑶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

6一

⑴ 若合一契 (一起)

⑵ 其致一也(一样)

⑶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看作一样)

⑷ 一觞一咏(有的,表示分指,一边……一边……)

⑸ 悟言一室之内(数词,一)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① 死生亦大矣(语意上构成判断)

② 固知一生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③ 其致一也

(二)倒装句

状语后置

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⑵当其欣于所遇

⑶终期于尽

⑷不能喻之于怀

⑸亦将有感于斯文

定语后置

⑴仰观宇宙之大

⑵俯察品类之盛

⑶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三)省略句

1、(众人)列坐(于)其次

2、(众人)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3、悟言(于)一室之内

4、放浪(于)形骸之外

【古今异义】

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 次第较后;第二。 ② 次要的地位。

斯文

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如: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怀抱

古义:胸怀抱负。

今义: ①抱在怀里; ② 胸前; ③ 心里存着; ④ 打算。

以为

古义:把……作为。如: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今义:认为。

所以

古义:①所用来。如:所以游目骋怀;②……的原因。如:所以兴怀。

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俯仰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

品类

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

【涉及成语】

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


兰亭集序知识点(13)

一、文言实词

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通“晤”:面对面)

2、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一觞一咏(觞:意为“喝酒”)

(2)形容词作名词:群贤毕至(贤:贤才)

不知老之将至(老:老年)

少长咸集(少长 意为“少者、老者”)

况修短随化(修、短:寿命长;寿命短)

死生亦大矣(大:大事)

(3)形容词作动词: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

(4)数词意动用法: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

3、一词多义

修 修禊事也(动词,做,从事)

茂林修竹(形容词,高)

况修短随化(形容词,长)

之 仰观宇宙之大(助词,的)

不知老之将至(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及其所之即倦(向往,追求)

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一 一觞一咏(一边)

若合一契(数词,一个)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成一样,视为同等)

其致一也(一样)

夫 夫人之相与(句首发语词)

悲夫(语气助词)

二、虚词

(1) 介词,把:引以为流觞曲水

(2) 介词,因为: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3) 连词,用来:亦足以畅叙幽情

(1) 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2) 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当其欣于所遇

(3) 介词,对或在。 暂得于己

(4) 介词,到。 终期于尽

(1) 动词,作为,当作:引以为流觞曲水

(2) 动词,成为:已为陈迹

(1) 结构助词,的。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2)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仰观宇宙之大

(3)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夫人之相与/不知老之将至

(4) 动词,到,往。 及其所之既倦

(5) 代词,它。 感慨系之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 或因寄所托/当其欣于所遇/及其所之既倦

三、特殊句式

判断句

(1)死生亦大矣(直接表示判断)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为”,表示判断)

(3)齐彭殇为妄作(动词“为”,表示判断)

省略句

(1)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省略宾语“之”和介词宾语“之”)

(2)列坐(于)其次(省略介词“于”)

(3)悟言(于)一室之内(省略介词“于”)

倒装句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介宾短语后置)

(2)仰观宇宙之大(仰观大宇宙,定语后置)

(3)俯察品类之盛(俯察盛品类,定语后置)

(4)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喻之,介宾短语后置)

四、重要词释义

引以为流觞曲水(引:疏导、引来)悟言一室之内(悟言:晤言,)

虽趣舍万殊(趣:趋向,取向)

终期于尽(期:至,及)

未尝不临文嗟悼(临:面对)

是日也(是:指代词“这”)茂林修竹(修:长)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信可乐也(信:指确定)

向之所欢(向:指过去)

列坐其次(次 :指旁边)

及其所之(及:指等到)


兰亭集序知识点(14)

第一至第二自然段,记叙了集会的时间、地点、事由、人物,由“此地有崇山峻岭”引出四周环境及场面的铺叙,最后由“是日也”领起描写游人的心境,抒发集会的心情。本文第一、二自然段作者对这次宴集环境的描述素淡雅致,摄其神韵,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些都看出作者快乐的心情和对自然美的热爱之情。

第三自然段,由兰亭集会联想到现今人们的相处往来,即便为人处世方法各异,静躁不同,但从中提示了人生忧患的来源。首先来自生命本体永不满足的内在欲望,“欣于所遇”便“快然自足”,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矣”。其次来自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定,难以依持,即“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第三来自个体生命的短暂有限,即“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最后以“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作结。第三自然段,虽然作者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大发感慨,但字里行间暗含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正因为作者对人生忧患有清醒的认识,才可扬长避短,在有限人生中进行无限的价值创造。

第四自然段:由读古人“兴感”之作时的体验“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转入人生世事的深入抒写,批判当前士大夫“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现了王羲之抗拒人生虚幻的执著努力,随之又发出“后之视今,亦由今视昔,悲乎”的慨叹,可见作者对人生敏锐、深刻的感受中有一份对人生特别的热爱和执著,接着作者交代了《兰亭集》的成因“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总结全文。第四自然段,作者在尽述古人、今人、后人慨叹人生无常的同时,批判了庄周“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主义,当然应该看作是积极的。


兰亭集序知识点(15)

一、基本常识

1、关于序、跋类文体

放在卷首为序,也称前言;放在卷末为跋或后序。

序言有的是作者或者编者自己写的,也有的是别人所写。其内容和作用,多为说明写作或编写的情况、目的,阐述某些观点,介绍或评价作品等。

序的体裁,有的是近似论说文,如《史记》中的书、表、传的序,都是在议论中夹着感慨,总结历史教训,表达作者的见解和对人对事的态度。欧阳修编写《新五代史》,其中的《伶官传序》即属此类。

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如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后序或跋一般是对序的再补充,大都简峻峭拔,不像序那样详细丰富。

另外古代还有一种赠序,为临别赠言一类的文体。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要和书序严格区别开来。

2、王羲之简介

王羲之(321—379),东晋书法家。琅琊临沂(今山东)人,后居浙江会稽山阴。曾任右军内史、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工书法,尤擅楷书和行书,人称“书圣”。他的《兰亭集序》帖,笔意妍丽劲健,“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他较有影响的还有《乐毅论》、《十七帖》等。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家,父子齐名,世称“二王”、“二圣”。

3、写作背景

修禊,古代的一种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三),到水边嬉游,以消除不祥,也称“春禊”。据说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风和日丽,天清气朗,王羲之与当时的名人谢安、孙绰等41人在山阴兰亭畅饮欢歌,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他们借“修禊”之名而举行的一次诗会吧。名人雅士,融融欢聚,曲水流觞,低吟浅唱,好不惬意。王羲之面对高朋挚友,挥笔泼墨,写下了“绝代无双”、书文皆美的序文。

二、字词语言

1、通假字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趣通取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

2、古今异义

茂林修竹古:长今;常用义为“修理”、“修饰”

列坐其次古:旁边、水边今:常用义为质量差

或取诸怀抱古:兼词,“之于”合音今:常用义为众

曾不知老之将至古:读zeng,竟今:读zeng多作姓

向之所欣古:过去、原来今:常用义为方向

终期于尽古:至、及今:无此义

亦将有感于斯文古:这些文章今: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

3、词类活用

A、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贤士

少长咸集年轻人,年长的人

B、形容词作动词

齐彭殇为妄作看作相等

C、名词作动词

映带左右环绕

一觞一咏喝酒

D、数词作动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看作一样

4、一词多义

列坐其次旁边水边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次一等

余船以次俱进次序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致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致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学习进步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办好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期望、要求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时间期限

5、虚词运用

所以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表原因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以此用来

吾知所以距子者,吾不言表方法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助词表定语后置

之曾不知老之将至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及其所之既倦动词往达到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助词的

三、理解分析

1、结构脉络

(一)叙宴集盛况

(1)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写景——山、林、竹、水、气候;

(3)盛况——流觞曲水,一觞一泳

(4)感受——信可乐也

(二)发人生感慨

(1)为人处世的方式

静态——晤言一室

动态——放浪形骸

(2)感慨抒怀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死生亦大矣

(三)明作序要旨

(1)否定虚无主义人生观——“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写作动机——“后之览者,将有感于斯文”

2、重点语句理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兴之于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向之所欣”,意为先前所喜欢的事情,即先前的“乐”事;“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言其先前乐事,顷刻之间已成往事;“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为双重否定句,意为尚且不能不因此而感慨;“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意为何况对于生命不论长短,终究难免一死呢?

整个句子是一个用“……犹……何况……”关联的递进关系的复句。

这句话一是从兰亭聚会联想到现今人们“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和“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两种态度的看法;二是以“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引出“死生”这个全文的议论中心。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一死生”“齐彭殇”是庄周对人的生死的看法。“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庄子认为生和死,长寿和短命,没有绝对的界限,是相对的。这本不错,但他夸大了相对性,以致否定了生与死的区别,认为生和死相同。800岁的彭祖和夭折之人没有区别,显然是荒谬的。作者在第三段引出孔子“死生亦大矣”的观点,以古人、今人和后人无不为无常而作生死之事之叹,来说明庄子“一死生”“齐彭殇”之荒诞。

3、写作特色

(1)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的完美结合

第一段叙事、描写,二、三段议论、抒情。先叙兰亭之会盛况,描写山水景致,而后由乐入悲,转入对生死问题的议论,抒发感慨之情。文笔洗练,自然有致。

(2)借题发挥,立意高远

《兰亭集》为游宴诗集,作者借为其写序表明了自己的生死观。并批判了崇尚玄学的当时存在着一种虚无主义的倾向。使本篇立意高远,不同凡响。

四、补充拓展

1、补充注释

(1)“死生亦大矣”:语出《庄子。德充符》:“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大意是道是主宰万物的,它不会随外物(包括人的生死)而变化。

(2)“一死生”“齐彭觞”不是庄子的原话。庄子原话是:“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自蕲(祈)生乎?”“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均见《庄子。齐物论》)

(3)滥觞——本文有“引以为流觞曲水”句。我国古代有流觞而饮,吟诗歌赋之雅俗。江河发源处水流浅小,仅能浮起酒杯。《荀子。子道》:“昔者江出于崏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滥觞。”后以此来比喻事物的开始。如:楚辞中的谣歌可以看作是我国五言诗的滥觞。

2、知识拓展

(1)东床——东晋名相王导是王羲之的叔父,刘禹锡《乌衣巷》诗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其中的王即指王导的家族。《晋书。王羲之传》载:“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王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郗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后因称女婿为“东床”,也称“坦腹”。

(2)《兰亭序》帖——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王羲之书法。千方百计得到《兰亭序》帖后,爱不释手,常常“朝夕观览”。贞观十年,让冯承素、虞世南、禇遂良等人摹拓十本,以赏近臣。死后将其真迹作为陪葬品带进了昭陵。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次真迹一等的唐摹本。唐摹本中以冯承素临摹最为逼真,较有影响。因帖前后印有唐中宗李显年号“神龙”个半印,故又称为“神龙本”。

(3)课外阅读王勃《滕王阁序》,比较两序的风格异同。


兰亭集序知识点(16)

【同步练习题】

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虚诞(dàn)癸丑(kuí)

趣舍万殊(shú)峻岭(jùn)

齐彭殇(shānɡ)会稽(jī)

形骸(hái)晤面(wù)

嗟悼(dǎo)修禊(xì)

骋怀(chěnɡ)符契(qì)

嗟叹(jiē)流觞(shānɡ)

激湍(tuān)曲水(qǔ)

【解析】A项癸:ɡuǐ,殊:shū;C项悼:dào;D项曲:qū。

【答案】B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少长咸集(都)畅叙幽情(幽深内藏)

感慨系之(附着)喻之于怀(比喻)

群贤毕至(全)崇山峻岭(高)

终期于尽(至,及)列坐其次(排列)

茂林修竹(修整)人之相与(交好)

修短随化(变化)其致一也(情趣)

清流激湍(急流的水)暂得于己(一时)

向之所欣(一向,向来)列叙时人(一个个地)

【解析】喻:明白;修:高高的,化:指自然;向:过去,从前。

【答案】B

下列各句中“信”意为“信物”的一项是()

信可乐也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愿陛下亲之信之

【解析】A项“实在”;B项“使者,指媒人”;C项“信物,凭据”;D项“信任”。

【答案】C

对“次”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贤能不待次而举(等次)

陈胜吴广皆次而行(按次序)

列座其次(旁边)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夜篝火(次要的住所)

【解析】D项应是行军途中的驻地。

【答案】D

对“临”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迎)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临时)

居高临下(从高处往低处看)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解析】B项“临”意为“对着”,也可引申为“阅读”。

【答案】B

相关推荐

大学英语作文

英语
Directions:Forthispart,youareallowed30minutestowriteacompositiononthetopicExtravagantSpendingonColle
展开详情

寒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实践心得
转眼到了大二结束的八月。和往年一样,火辣的阳光,城市里压抑的空气让人沉闷太久。在校团委的关怀指导下,8月17日,社会实践队的同学们顺利抵达实践地——xxxx。在这里,有空旷的田野,任心飞翔;在这里,有
展开详情

高中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实践心得
作为一名高中学生,暑假期间我对自己的学习也是非常上心的,我能够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缺乏什么样的锻炼,过去的一段时间当红中我也对自己很有信心,暑假期间我是去做了服务员,在酒店兼职,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虽然
展开详情

《雅鲁藏布大峡谷》读后感优秀范文

五年级语文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翻开了《雅鲁藏布大峡谷》这篇课文。读着读着,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无与伦比的画卷。看!浩浩荡荡的雅鲁藏布江自西而来,突然来了个马蹄形的大拐弯,向南奔腾而去.向导讲的一个美丽传说.更给这里增
展开详情

彩虹诗歌(汇集18篇)

诗歌
彩虹诗歌(1)五月如期的小雨终于汇聚成邂逅的原因你似乎悸动的心率我木纳如知了的短笛像每一场生命舞剧都假装平凡又透露着痕迹都暗自窃喜与确信那个人一定能听懂我的旋律简单如永远抓不住的娃娃机那青春却擅长思绪
展开详情

描写送别诗句(实用6篇)

诗句
描写送别诗句(1)描写送别场面的诗句1、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2、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3、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4、晚风拂柳
展开详情

描写立夏的诗句(集锦6篇)

诗句
描写立夏的诗句(1)1)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2)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3)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4
展开详情

百分数的应用题及答案

试题
一、天君第一周读书160页,比第二周少读20%,而第三周比第二周多读10%,问天君第三周读书多少页?解:设天天君第二周读书的页数为"1",则第三周读了1+10%,第一周读了1-20%,而实际上第一周读
展开详情

s版小升初语文必背特殊称谓与官职升降

六年级语文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
展开详情

考研数学考高分的要点

考研
1)吃透考试大纲要求,准确进行复习定位。通过分析大纲,考试在复习中要突出重点,同时紧紧抓住考试热点。2)重视基础,重视和加深对基础概念,基本定理和基本方向的复习和理解,打好基础。数学是一门演绎的科学,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捉迷藏三年级作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重要知识点梳理 狼图腾读书心得800字范文 年终领导评语(合集18篇) 七年级英语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 致敬护士队伍携手战胜疫情主题演讲稿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试卷及答案 描写意境的句子(精编6篇) 高一物理学习技巧总结 实用的期中考试的作文300字 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新疆大盘鸡 最新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2022年如何写关于清明节的作文 期中考试的作文300字 初中语文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热门6篇) 读曹雪芹红楼梦有感范文 道路交通安全知识 骆驼祥子读后感 摩崖石刻 致敬护士队伍携手战胜疫情演讲稿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推荐17篇) 一年级语文重要知识点总结 《大野地》阅读答案 英语专业英语自我介绍 关于农事的谚语(推荐14篇) 小学六年级看风景日记550字 综合素质答案(热门4篇)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热门20篇) 基督山伯爵读书心得感悟 农村劳动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狼图腾读后感范文 有关于期中考试总结(汇总5篇) 序数教案(集锦16篇) 幼儿园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读书真好500字初中作文 以需要留白为题的议论文范文 鲁班故事(优选4篇) 《狼图腾》读书笔记500字 高一英语作文关于网课 考试的心情作文 通分说课稿(推荐8篇) 元宵节猜灯谜简单(汇集13篇) 藏羚羊的跪拜读后感范文 语文《动物游戏之谜》教案大全 在山的那边读后感范文 繁星春水读书笔记 幼儿园教育笔记 语文一年级上册寒假作业答案知识点 读书笔记城南旧事 高中历史考试必备知识点总结 一年孩子做数学又慢又错怎么办? 古代名言名句 有关成功的名人名言 天真妈妈读书笔记300字 剧本 高考地理必考重点知识 高中化学告别差生的七大策略 平分生命教学反思(精品18篇) 外出春游踏青注意事项 过家家教案(汇集8篇) 关于骑鹅旅行记的读书笔记 好玩的飞盘教案(热门5篇) 关于环境保护的英语作文(汇总3篇) 2022描写夏天的句子 描写动作的优美句子(优质7篇) 考研英语复试自我介绍 教师节的慰问 五年级下册期末考试作文 工程部安全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鲁迅故乡读书笔记范文 寒假读《草房子》有感范文 世界名著爱的教育读书心得300字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必背公式 人物描写美文摘抄(集合3篇) 幼儿心理学教案(甄选6篇) 幼儿艺术领域教案(推荐19篇) 高一英语课本基础知识点 四年级英语复习计划 体育考试作文 英语师范生的实习心得 我的好朋友教学反思(精编7篇) 有理数乘方教学反思(优质19篇) 精彩美文摘抄(优质5篇) 5分钟大学英语演讲稿范文 大学生先进优秀事迹材料 数学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如何落实 我的牙齿教案(精品7篇) 积极向上的诗歌(汇总6篇) 读查理九世有感范文 工地实习报告800字 有关拥有青春的初中生作文900字 八十天环游地球读书心得800字范文 经典的爱情诗句大全 历史成语故事 商朝历史人物故事 告别8月迎接9月的句子(精品5篇) 考试的作文 告别550字七年级作文 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推荐19篇) 外国神话故事(通用8篇) 安徒生童话读书心得体会 2022高考倒计时理科逆袭方法 同心成语(热门16篇) 四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心里暖暖的句子(汇编3篇) 成长的蜕变为题500字初中作文 坚持的故事作文 八十天环游地球读书心得体会 关于劳动的名人名言 做真实的自己作文初中范文 《堂吉诃德》读书笔记 物流专业毕业生实习周记总结 唯美情话句子(推荐8篇) 心态决定命运读书笔记 高三语文《蜀道难》教案大全 药店实习工作周记 雨水谚语(精选15篇) 高一数学学习方法 体育备课教案(集合15篇) 描写春天的优秀文章800字 改变的故事(集合15篇) 小数的意义课后练习题 小学六年级作文美丽的家乡 小王子读书笔记350字 关于谐音的歇后语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 《小葱青青》阅读答案 高一边城读后感800字范文 高三生物大题高分技巧 考试风波作文 关于临近中考作文 猜谜语动物(通用3篇) 银行暑期实践心得 郁金香散文(精编4篇) 考试优秀作文 有关消防安全知识顺口溜 努力发奋座右铭 2022年淘气包马小跳读后感范文500字 大学生军训的意义作文 家庭教育活动观后感 长歌行教学反思(通用8篇) 高级会计师考试试题(优质11篇) 高一政治期末考试试题以及答案解析 关爱的中考作文 英语学习随笔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读书心得体会800字 让生命充满爱!!! 初中宾语从句练习题 实践基地心得体会 英语学习复习计划 五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 小学语文四年级文学常识总结归纳 《神奇小木屋》读后感一年级 海底世界的教学反思(集锦20篇) 古希腊神话故事读后感(汇总10篇) 年三十夜的爆竹阅读答案(合集5篇) 喧闹与安静500字议论文 关于四年级下数学练习题 陕西地理信息局自然资源监测探索之路,科技创新成果通过验收! 平行四边形的教案(实用16篇) 明朝那些事读书笔记500字 优美句子摘抄20字(集合8篇) 落花生说课稿范文(精选17篇) 《小飞侠彼得.潘》读书笔记 英语音标课件(集锦8篇) 初中生开学军训优秀作文800字 初中论语读书心得 大自然的现象风阅读答案 教师节感言 历史故事汇集 高考备考动员会领导演讲稿 初三数学上册课本知识点总结 初一至初三所有重难点分析 高中政治关于国家国际问题的答题技巧(优质4篇)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给予树读后感400字范文 海上的日出教学反思(集合16篇) 高中化学必修一重要知识点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教案(推荐5篇) 寒假读读怀念母亲有感 高二期末考试作文(优质17篇) 注册会计师求职信模板 诚实守信的名人名言 2022青海高考英语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 大自然向人类传授灵感阅读答案 2022高三语文提分技巧大全 2022年五一劳动节演讲稿 杨志卖刀读书笔记 独坐敬亭山说课稿(精选8篇) 小升初考试必备语文考试知识点 社会实践的心得体会 2022高三时评作文素材大全 写朋友的散文(热门3篇) 绘本我长大了教案(精编5篇) 平方差公式的教学反思(精编10篇) 六年级毕业练习题 疫情防控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关于拟人的句子(汇总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