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优质18篇)

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优质18篇)

钱*** 23-02-22 公式大全

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1)

物体平衡条件: F合 = 0

处理物体平衡问题常用方法有:

(1). 在物体只受三个力时, 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较好的. 合成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合成转化成两个平衡力来处理; 分解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分解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

(2). 在物体受四个力(含四个力)以上时, 就应该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 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的思想.


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2)

第一章 力

重力:G = mg

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f = μFN 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 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

f =μ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 = μFN (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

力的合成与分解:

(1) 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第二章 直线运动

速度公式: vt = v0 + at ①

位移公式: s = v0t + at2 ②

速度位移关系式: - = 2as ③

平均速度公式: = ④

= (v0 + vt) ⑤

= ⑥

位移差公式 : △s = aT2 ⑦

公式说明:(1) 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公式⑥指的是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这样就在平均速度与速度之间建立了一个联系。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下列规律成立:

(1). 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为: 1 : 2 : 3 : … :

(2). 1T秒内、2T秒内、3T秒内…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2 : 22 : 32 : … :

(3).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

(4).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F合= ma

注意: (1)同一性: 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的.

(2)同时性: F合与a必须是同一时刻的.

(3)瞬时性: 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与a的瞬时关系.

(4)局限性: 只成立于惯性系中, 受制于宏观低速.

整体法与隔离法:

整体法不须考虑整体(系统)内的内力作用, 用此法解题较为简单, 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计算. 隔离法要考虑内力作用, 一般比较繁琐, 但在求内力时必须用此法, 在选哪一个物体进行隔离时有讲究, 应选取受力较少的进行隔离研究.

超重与失重:

当物体在竖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时, 便会产生超重与失重现象. 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是重力的实际大小与表现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 并不是实际重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是表现出的重力发生了变化.

第四章 物体平衡

物体平衡条件: F合 = 0

处理物体平衡问题常用方法有:

(1). 在物体只受三个力时, 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较好的. 合成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合成转化成两个平衡力来处理; 分解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分解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

(2). 在物体受四个力(含四个力)以上时, 就应该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 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的思想.

第五章 匀速圆周运动

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

①. 线速度的定义式: v = (s指弧长或路程,不是位移

②. 角速度的定义式: =

③. 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v =

④. 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⑤. 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 = r

⑥. 向心加速度:a = 或 a =

(1)向心力公式:F = ma = m = m

(2) 向心力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在计算向心力时一定要取指向圆心的方向做为正方向。向心力的作用就是改变运动的方向,不改变运动的快慢。向心力总是不做功的,因此它是不能改变物体动能的,但它能改变物体的动量。

第六章 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存在于万物之间,大至宇宙中的星体,小到微观的分子、原子等。但一般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非常之小,小到我们无法察觉到它的存在。因此,我们只需要考虑物体与星体或星体与星体之间的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定律:F = (即两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大小跟这两个质点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说明:① 该定律只适用于质点或均匀球体;② G称为万有引力恒量,G = ×10-11N·

重力、向心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

(1).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 重力和向心力是万有引力的两个分力(如图所示, 图中F示万有引力, G示重力, F向示向心力), 这里的向心力源于地球的自转. 但由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很小, 致使向心力相比万有引力很小, 因此有下列关系成立:

F≈G>>F向

因此, 重力加速度与向心加速度便是加速度的两个分量, 同样有:

a≈g>>a向

切记: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万有引力与重力并不是一回事.

(2). 脱离地球表面而成了卫星的物体: 重力、向心力和万有引力是一回事, 只是不同的说法而已.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说到卫星就会马上写出下列方程的原因:

= m = m

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1). v= 即: 半径越大, 速度越小.

(2). = 即: 半径越大, 角速度越小.

(3). T =2 即: 半径越大, 周期越大.

(4). a= 即: 半径越大, 向心加速度越小.

说明: 对于v、 、T、a和r 这五个量, 只要其中任意一个被确定, 其它四个量就被唯一地确定下来. 以上定量结论不要求记忆, 但必须记住定性结论.

第七章 动量

冲量: I = Ft 冲量是矢量,方向同作用力的方向.

动量: p = mv 动量也是矢量,方向同运动方向.

动量定律: F合 = mvt – mv0

第八章 机械能

功: (1) W = Fs cos (只能用于恒力, 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

(2) W = pt (此处的“p”必须是平均功率)

(3) W总 = △Ek (动能定律)

功率: (1) p = W/t (只能用来算平均功率)

(2) p = Fv (既可算平均功率,也可算瞬时功率)

动能: Ek = mv2 动能为标量.

重力势能: Ep = mgh 重力势能也为标量, 式中的“h”指的是物体重心到参考平面的竖直距离.

动能定理: F合s = mv - mv

机械能守恒定律: mv + mgh1 = mv + mgh2


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3)

重力:G = mg

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f = μFN 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 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

f =μ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 = μFN (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

力的合成与分解:

(1) 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4)

牛顿第二定律: F合= ma

注意: (1)同一性: 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的.

(2)同时性: F合与a必须是同一时刻的.

(3)瞬时性: 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与a的瞬时关系.

(4)局限性: 只成立于惯性系中, 受制于宏观低速.

整体法与隔离法:

整体法不须考虑整体(系统)内的内力作用, 用此法解题较为简单, 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计算. 隔离法要考虑内力作用, 一般比较繁琐, 但在求内力时必须用此法, 在选哪一个物体进行隔离时有讲究, 应选取受力较少的进行隔离研究.

超重与失重:

当物体在竖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时, 便会产生超重与失重现象. 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是重力的实际大小与表现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 并不是实际重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是表现出的重力发生了变化.


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5)

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

①. 线速度的定义式: v = (s指弧长或路程,不是位移

②. 角速度的定义式: =

③. 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v =

④. 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⑤. 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 = r

⑥. 向心加速度:a = 或 a =

(1)向心力公式:F = ma = m = m

(2) 向心力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在计算向心力时一定要取指向圆心的方向做为正方向。向心力的作用就是改变运动的方向,不改变运动的快慢。向心力总是不做功的,因此它是不能改变物体动能的,但它能改变物体的动量。


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6)

速度公式: vt = v0 + at ①

位移公式: s = v0t + at2 ②

速度位移关系式: - = 2as ③

平均速度公式: = ④

= (v0 + vt) ⑤

= ⑥

位移差公式 : △s = aT2 ⑦

公式说明:(1) 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公式⑥指的是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这样就在平均速度与速度之间建立了一个联系。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下列规律成立:

(1). 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为: 1 : 2 : 3 : … :

(2). 1T秒内、2T秒内、3T秒内…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2 : 22 : 32 : … :

(3).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

(4).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


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7)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物体与质点

参考系

坐标系

时间和位移

时刻和时间间隔

路程和位移

矢量和标量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电磁打点计时器

电火花计时器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用图像表示速度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加速度

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探究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进行实验

处理数据

做出速度——时间图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用图象表示位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之间的关系

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加速度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绵延两千多年的错误

逻辑的力量

猜想与假设

实验验证

第三章相互作用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力和力的图示

重力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弹力

弹性形变和弹力

几种弹力

摩擦力

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力的合成

力的合成

共点力

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

矢量相加的法则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理想实验的魅力

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惯性与质量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制定实验方案时的两个问题怎样由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力的单位

力学单位制

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牛顿第三定律

物体的受力分析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超重和失重

从动力学看自由落体


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8)

重力:G = mg

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f = μFN 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 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

f =μ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 = μFN (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

力的合成与分解:

(1) 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9)

速度公式: vt = v0 + at ①

位移公式: s = v0t + at2 ②

速度位移关系式: - = 2as ③

平均速度公式: = ④

= (v0 + vt) ⑤

= ⑥

位移差公式 : △s = aT2 ⑦

公式说明:(1) 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公式⑥指的是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这样就在平均速度与速度之间建立了一个联系。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下列规律成立:

(1). 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为: 1 : 2 : 3 : … :

(2). 1T秒内、2T秒内、3T秒内…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2 : 22 : 32 : … :

(3).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

(4).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


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10)

牛顿第二定律: F合= ma

注意: (1)同一性: 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的.

(2)同时性: F合与a必须是同一时刻的.

(3)瞬时性: 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与a的瞬时关系.

(4)局限性: 只成立于惯性系中, 受制于宏观低速.

整体法与隔离法:

整体法不须考虑整体(系统)内的内力作用, 用此法解题较为简单, 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计算. 隔离法要考虑内力作用, 一般比较繁琐, 但在求内力时必须用此法, 在选哪一个物体进行隔离时有讲究, 应选取受力较少的进行隔离研究.

超重与失重:

当物体在竖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时, 便会产生超重与失重现象. 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是重力的实际大小与表现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 并不是实际重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是表现出的重力发生了变化.


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11)

物体平衡条件: F合 = 0

处理物体平衡问题常用方法有:

(1). 在物体只受三个力时, 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较好的. 合成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合成转化成两个平衡力来处理; 分解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分解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

(2). 在物体受四个力(含四个力)以上时, 就应该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 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的思想.


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12)

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

①. 线速度的定义式: v = (s指弧长或路程,不是位移

②. 角速度的定义式: =

③. 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v =

④. 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⑤. 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 = r

⑥. 向心加速度:a = 或 a =

(1)向心力公式:F = ma = m = m

(2) 向心力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在计算向心力时一定要取指向圆心的方向做为正方向。向心力的作用就是改变运动的方向,不改变运动的快慢。向心力总是不做功的,因此它是不能改变物体动能的,但它能改变物体的动量。


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13)

万有引力存在于万物之间,大至宇宙中的星体,小到微观的分子、原子等。但一般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非常之小,小到我们无法察觉到它的存在。因此,我们只需要考虑物体与星体或星体与星体之间的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定律:F = (即两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大小跟这两个质点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说明:① 该定律只适用于质点或均匀球体;② G称为万有引力恒量,G = ×10-11N·

重力、向心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

(1).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 重力和向心力是万有引力的两个分力(如图所示, 图中F示万有引力, G示重力, F向示向心力), 这里的向心力源于地球的自转. 但由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很小, 致使向心力相比万有引力很小, 因此有下列关系成立:

F≈G>>F向

因此, 重力加速度与向心加速度便是加速度的两个分量, 同样有:

a≈g>>a向

切记: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万有引力与重力并不是一回事.

(2). 脱离地球表面而成了卫星的物体: 重力、向心力和万有引力是一回事, 只是不同的说法而已.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说到卫星就会马上写出下列方程的原因:

= m = m

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1). v= 即: 半径越大, 速度越小.

(2). = 即: 半径越大, 角速度越小.

(3). T =2 即: 半径越大, 周期越大.

(4). a= 即: 半径越大, 向心加速度越小.

说明: 对于v、 、T、a和r 这五个量, 只要其中任意一个被确定, 其它四个量就被唯一地确定下来. 以上定量结论不要求记忆, 但必须记住定性结论.


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14)

功: (1) W = Fs cos (只能用于恒力, 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

(2) W = pt (此处的“p”必须是平均功率)

(3) W总 = △Ek (动能定律)

功率: (1) p = W/t (只能用来算平均功率)

(2) p = Fv (既可算平均功率,也可算瞬时功率)

动能: Ek = mv2 动能为标量.

重力势能: Ep = mgh 重力势能也为标量, 式中的“h”指的是物体重心到参考平面的竖直距离.

动能定理: F合s = mv - mv

机械能守恒定律: mv + mgh1 = mv + mgh2


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15)

第一章 力

重力:G = mg

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f = μFN 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 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

f =μ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 = μFN (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

力的合成与分解:

(1) 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第二章 直线运动

速度公式: vt = v0 + at ①

位移公式: s = v0t + at2 ②

速度位移关系式: - = 2as ③

平均速度公式: = ④

= (v0 + vt) ⑤

= ⑥

位移差公式 : △s = aT2 ⑦

公式说明:(1) 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公式⑥指的是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这样就在平均速度与速度之间建立了一个联系。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下列规律成立:

(1). 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为: 1 : 2 : 3 : … :

(2). 1T秒内、2T秒内、3T秒内…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2 : 22 : 32 : … :

(3).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

(4).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F合= ma

注意: (1)同一性: 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的.

(2)同时性: F合与a必须是同一时刻的.

(3)瞬时性: 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与a的瞬时关系.

(4)局限性: 只成立于惯性系中, 受制于宏观低速.

整体法与隔离法:

整体法不须考虑整体(系统)内的内力作用, 用此法解题较为简单, 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计算. 隔离法要考虑内力作用, 一般比较繁琐, 但在求内力时必须用此法, 在选哪一个物体进行隔离时有讲究, 应选取受力较少的进行隔离研究.

超重与失重:

当物体在竖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时, 便会产生超重与失重现象. 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是重力的实际大小与表现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 并不是实际重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是表现出的重力发生了变化.

第四章 物体平衡

物体平衡条件: F合 = 0

处理物体平衡问题常用方法有:

(1). 在物体只受三个力时, 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较好的. 合成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合成转化成两个平衡力来处理; 分解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分解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

(2). 在物体受四个力(含四个力)以上时, 就应该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 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的思想.

第五章 匀速圆周运动

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

①. 线速度的定义式: v = (s指弧长或路程,不是位移

②. 角速度的定义式: =

③. 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v =

④. 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⑤. 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 = r

⑥. 向心加速度:a = 或 a =

(1)向心力公式:F = ma = m = m

(2) 向心力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在计算向心力时一定要取指向圆心的方向做为正方向。向心力的作用就是改变运动的方向,不改变运动的快慢。向心力总是不做功的,因此它是不能改变物体动能的,但它能改变物体的动量。

第六章 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存在于万物之间,大至宇宙中的星体,小到微观的分子、原子等。但一般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非常之小,小到我们无法察觉到它的存在。因此,我们只需要考虑物体与星体或星体与星体之间的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定律:F = (即两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大小跟这两个质点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说明:① 该定律只适用于质点或均匀球体;② G称为万有引力恒量,G = ×10-11N·

重力、向心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

(1).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 重力和向心力是万有引力的两个分力(如图所示, 图中F示万有引力, G示重力, F向示向心力), 这里的向心力源于地球的自转. 但由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很小, 致使向心力相比万有引力很小, 因此有下列关系成立:

F≈G>>F向

因此, 重力加速度与向心加速度便是加速度的两个分量, 同样有:

a≈g>>a向

切记: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万有引力与重力并不是一回事.

(2). 脱离地球表面而成了卫星的物体: 重力、向心力和万有引力是一回事, 只是不同的说法而已.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说到卫星就会马上写出下列方程的原因:

= m = m

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1). v= 即: 半径越大, 速度越小.

(2). = 即: 半径越大, 角速度越小.

(3). T =2 即: 半径越大, 周期越大.

(4). a= 即: 半径越大, 向心加速度越小.

说明: 对于v、 、T、a和r 这五个量, 只要其中任意一个被确定, 其它四个量就被唯一地确定下来. 以上定量结论不要求记忆, 但必须记住定性结论.

第七章 动量

冲量: I = Ft 冲量是矢量,方向同作用力的方向.

动量: p = mv 动量也是矢量,方向同运动方向.

动量定律: F合 = mvt – mv0

第八章 机械能

功: (1) W = Fs cos (只能用于恒力, 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

(2) W = pt (此处的“p”必须是平均功率)

(3) W总 = △Ek (动能定律)

功率: (1) p = W/t (只能用来算平均功率)

(2) p = Fv (既可算平均功率,也可算瞬时功率)

动能: Ek = mv2 动能为标量.

重力势能: Ep = mgh 重力势能也为标量, 式中的“h”指的是物体重心到参考平面的竖直距离.

动能定理: F合s = mv - mv

机械能守恒定律: mv + mgh1 = mv + mgh2


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16)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物体与质点

参考系

坐标系

时间和位移

时刻和时间间隔

路程和位移

矢量和标量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电磁打点计时器

电火花计时器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用图像表示速度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加速度

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探究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进行实验

处理数据

做出速度——时间图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用图象表示位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之间的关系

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加速度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绵延两千多年的错误

逻辑的力量

猜想与假设

实验验证

第三章相互作用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力和力的图示

重力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弹力

弹性形变和弹力

几种弹力

摩擦力

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力的合成

力的合成

共点力

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

矢量相加的法则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理想实验的魅力

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惯性与质量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制定实验方案时的两个问题怎样由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力的单位

力学单位制

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牛顿第三定律

物体的受力分析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超重和失重

从动力学看自由落体


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17)

干净利落的说法:一个字干!

干什么?请允许我细细道来。实际操作举了一两个简单的例子:师傅带进门,修行在个人!此间真意只可意会不可以言传!

要问高中物理是不是很难?主要取决于自己是否真心的想做改变。如果是真心的想改变,想学好物理那么它就是简单的。如果不想付出,就想有收获那是白日做梦。就是天上掉馅饼也会把你砸死!还是趁早死了这种懒惰的想法!

我们都知道,牛顿在苹果树下乘凉,被一个苹果砸了一下就发现一个牛顿万有引力。不是被砸了就出来一个美妙的想法。如果是这样,干脆住在苹果树下,那就会有一千万个万有引力出来了。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会为什么他被砸了就出来万有引力,我们被砸就是一个包呢?那是因为牛顿思考了,他一直在思考物体会下落的原因。这样苹果砸头只是在一个特殊的情况下点醒了他。这里面的前因后果一定要弄清楚了来。不要不问缘由人云亦云,这是对自我的践踏!

所以如果你想学好物理,你得思考。持续不断地思考,思考那些发生在你身边的事情。搞明白它们发生的原理。当思考的习惯养成后。知识的掌握只是一种副产品罢了!高中的物理总的来说就是运动,物体的运动和粒子的运动。

高中学习的运动不是初中所学的运动,初中的物理学只是一种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运动,直线的运动!高中的重点不是研究直线运动,建立在直线运动的基础上合成出来的曲线的运动。物体的曲线运动,粒子的曲线运动。

抓住了这个核心,那么把直线运动的知识点整明白了。清楚物体为什么会做曲线运动,然后进而掌握粒子的运动。说得简单点就是四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然后和力的分析。没了就这两个而已!其他的只是在这个基础上拓展出来的,或者一些新的发现而已!

在学习这些知识点的时候你是否发现了这个秘密。是否有这种觉悟?如果没有说明你的思考不够深,不够彻底!

当你把握住了核心知识点,就像一棵树,你抓住了主干,接下来就是分支,那些细枝末叶了。考高分这些基础知识很重要。作为过来人,我得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基础知识非常重要。每一个理论知识,对它的结构一定要非常熟悉。比如匀变速直线运动,我们不但要知道它是速度在变化的直线运动,同时也是一种匀速直线运动和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合成而成的。能不能想到这个点很关键。如果只是前半部分,很遗憾你没有撬开物理的大门!你还没有掌握学好物理的诀窍。那么从今天起开始改变自己,努力去思考,多翻阅资料。多分析问题!物理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部曲!准备总是多过闪亮的一瞬间!

如果没有准备复出汗水的想法,那不好意思。物理对你来说那是天书!你就准备好混一个四五十分安慰自己就好了。

以上纯属个人经验,不足之处还望各位看官多多指点。大家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18)

一、逆向思维法

逆向思维是解答物理问题的一种科学思维方法,对于某些问题,运用常规的思维方法会十分繁琐甚至解答不出,而采用逆向思维,即把运动过程的“末态”当成“初态”,反向研究问题,可使物理情景更简单,物理公式也得以简化,从而使问题易于解决,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对称法

对称性就是事物在变化时存在的某种不变性。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中,普遍存在着优美和谐的对称现象。利用对称性解题时有时可能一眼就看出答案,大大简化解题步骤。从科学思维方法的角度来讲,对称性最突出的功能是启迪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用对称法解题的关键是敏锐地看出并抓住事物在某一方面的对称性,这些对称性往往就是通往答案的捷径。

三、图象法

图象能直观地描述物理过程,能形象地表达物理规律,能鲜明地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物理学中常用的工具,图象问题也是每年高考 必考的一个知识点。运用物理图象处理物理问题是识图能力和作图能力的综合体现。它通常以定性作图为基础(有时也需要定量作出图线),当某些物理问题分析难度太大时,用图象法处理常有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功效。

四、假设法

假设法是先假定某些条件,再进行推理,若结果与题设现象一致,则假设成立,反之,则假设不成立。求解物理试题常用的假设有假设物理情景,假设物理过程,假设物理量等,利用假设法处理某些物理问题,往往能突破思维障碍,找出新的解题途径。在分析弹力或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时,常利用该法。

五、整体、隔离法

物理习题中,所涉及的往往不只是一个单独的物体、一个孤立的过程或一个单一的题给条件。这时,可以把所涉及到的多个物体、多个过程、多个未知量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这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的解题方法称为整体法;而把整体的某一部分(如其中的一个物体或者是一个过程)单独从整体中抽取出来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则称为隔离法。

六、图解法

图解法是依据题意作出图形来确定正确答案的方法。它既简单明了、又形象直观,用于定性分析某些物理问题时,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在解决物体受三个力(其中一个力大小、方向不变,另一个力方向不变)的平衡问题时,常应用此法。

七、转换法

有些物理问题,由于运动过程复杂或难以进行受力分析,造成解答困难。此种情况应根据运动的相对性或牛顿第三定律转换参考系或研究对象,即所谓的转换法。应用此法,可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解答过程一目了然。

八、程序法

所谓程序法,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对题目给出的物理过程进行分析,正确划分出不同的过程,对每一过程,具体分析出其速度、位移、时间的关系,然后利用各过程的具体特点列方程解题。利用程序法解题,关键是正确选择研究对象和物理过程,还要注意两点:一是注意速度关系,即第1个过程的末速度是第二个过程的初速度;二是位移关系,即各段位移之和等于总位移。

九、极端法

有些物理问题,由于物理现象涉及的因素较多,过程变化复杂,同学们往往难以洞察其变化规律并做出迅速判断。但如果把问题推到极端状态下或特殊状态下进行分析,问题会立刻变得明朗直观,这种解题方法我们称之为极限思维法,也称为极端法。

运用极限思维思想解决物理问题,关键是考虑将问题推向什么极端,即应选择好变量,所选择的变量要在变化过程中存在极值或临界值,然后从极端状态出发分析问题的变化规律,从而解决问题。

有些问题直接计算时可能非常繁琐,若取一个符合物理规律的特殊值代入,会快速准确而灵活地做出判断,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选择题。如果选择题各选项具有可参考性或相互排斥性,运用极端法更容易选出正确答案,这更加突出了极端法的优势。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有利于同学们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十、极值法

常见的极值问题有两类:一类是直接指明某物理量有极值而要求其极值;另一类则是通过求出某物理量的极值,进而以此作为依据解出与之相关的问题。

物理极值问题的两种典型解法。

(1)解法一是根据问题所给的物理现象涉及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分析,明确题中的物理量是在什么条件下取极值,或在出现极值时有何物理特征,然后根据这些条件或特征去寻找极值,这种方法更为突出了问题的物理本质,这种解法称之为解极值问题的物理方法。

(2)解法二是由物理问题所遵循的物理规律建立方程,然后根据这些方程进行数学推演,在推演中利用数学中已有的有关极值求法的结论而得到所求的极值,这种方法较侧重于数学的推演,这种方法称之为解极值问题的物理—数学方法。

此类极值问题可用多种方法求解:

①算术—几何平均数法,即

a。如果两变数之和为一定值,则当这两个数相等时,它们的乘积取极大值。

b。如果两变数的积为一定值,则当这两个数相等时,它们的和取极小值。

②利用二次函数判别式求极值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具有以下性质:

Δ=b2- 4ac>0——方程有两实数解;

Δ=b2-4ac=0——方程有一实数解;

Δ=b2-4ac<0——方程无实数解。

利用上述性质,就可以求出能化为ax2+bx+c=0形式的函数的极值。

十一、估算法

物理估算,一般是指依据一定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运用物理方法和近似计算方法,对物理量的数量级或物理量的取值范围,进行大致的推算。物理估算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有的物理问题,在符合精确度的前提下可以用近似的方法简捷处理;有的物理问题,由于本身条件的特殊性,不需要也不可能进行精确的计算。在这些情况下,估算就成为一种科学而又有实用价值的特殊方法。

十二、守恒思想

能量守恒、机械能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等守恒定律都集中地反映了自然界所存在的一种本质性的规律——“恒”。学习物理知识是为了探索自然界的物理规律,那么什么是自然界的物理规律?在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中,那个保持不变的“东西”才是决定事物变化发展的本质因素。

从另一个角度看,正是由于物质世界存在着大量的守恒现象和守恒规律,才为我们处理物理问题提供了守恒的思想和方法。能量守恒、机械能守恒等守恒定律就是我们处理高中物理问题的主要工具,分析物理现象中能量、机械能的转移和转换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主要思路。在变化复杂的物理过程中,把握住不变的因素,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关推荐

高考历史知识点大全

高三历史
历史:中共成立以来召开的重要会议中共一大:1921,上海→宣告中共成立;中共二大:1922,上海→制定革命纲领;中共三大:1923,广州→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及第一次国共合作方针;八七会议:1927,
展开详情

个人好人好事的事迹材料

个人事迹材料
张建伟,男,中共党员,1953年10出生,初中文化,海门高新区张建伟环保志愿者工作站站长。张建伟是海门市人大代表、南通市劳动模范,6月获评江苏好人,南通市感动南通人十大人物,南通市五星志愿者。他曾是一
展开详情

回声教学反思(精编20篇)

教学反思
回声教学反思(1)《回声》是小学二年级的一篇课文,科学性很强,它通过一个简单的童话故事,用拟人的手法向读者介绍了回声的形成,读起来生动有趣,激发学生注意发现自然现象,提出问题,自己发现寻找解决途径,热
展开详情

不奋斗不青春演讲稿_五四青年节演讲稿

九年级语文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轻盈欢快的小溪,青春是健康跳动的脉搏,青春是完美生活的依托,青春是事业成功的期望。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方寸土?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
展开详情

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实用15篇)

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1)1、选题目的、意义。蚁群算法是一种基于种群的启发式搜索算法,由DorigoM等人首先提出。很多研究已经证明,蚁群算法具有很强的发现好解的能力,这是因为该算法不仅利用了正反馈的原
展开详情

2022高三作文竞争对手范文

高三语文
在我们眼中,总是把自己的对手视为“敌人”,不顾一切地想去击败。但是,你有没有想过,那些所谓的对手,其实更是我们自己成功的助手。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学习中,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竞争对手。以前我认为,对自己
展开详情

2022高考英语听力高分技巧

高三英语
沉着冷静,重视试音正式考试前最好进行“热身”——听英语磁带10分钟,这可以使头脑中的英语思维活跃起来。不然,一进考场就考听力,许多学生会不适应。正式的高考题前都有一段试音试题,考生进入考场后要重视试音
展开详情

2022新时代好少年事迹材料500字

事迹材料
这场活动以记录短片、导读介绍、舞台互动等角度将新时代的十大好少年一一介绍,以德、智、体、美、劳各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江苏淮安的一名叫董天晨的`六年级学生,她热衷于航模与科技。短片中,热爱科学、积极阅
展开详情

公务员考试写作范文(优选3篇)

考试资料
公务员考试写作范文(1)关于转变政府职能、授权协会开展行业监管的建议当前,政府和下属事业单位管办不分,政府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由于体制弊端导致的“错位”现象,长期制约着经济、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
展开详情

《名人传》读书笔记500字范文

读书笔记
《名人传》一书讲述了3位伟人——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的一生。贝多芬为人类音乐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米开朗琪罗把纯美的心灵用圣洁的雕塑、绝美的壁画留在人间;托尔斯泰用真理与爱创造了动人的文章。他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荀子劝学读后感500字范文 高中学好数学的技巧 初中语文四大名著必考知识点 支教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学生寒假社会实践心得与感想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顺利中考? 学好高二文言文的四种方法 三角形面积计算教案(通用18篇) 高中社会实践心得体会900字 高一化学计算题常用计算方法 荷叶圆圆说课稿(精品19篇) 五十步笑百步 木偶奇遇记读书笔记 大学生军训歌歌词 心灵的考试作文 高二春节作文议论文 关于期中考试的作文300字 高一学生开学军训作文2022范文 高三作文痕迹议论文 四年级语文练习题 高中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大全 关于《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 关于端午节的优美句子(热门4篇) 安全的主题班会(汇总16篇) 2022年优秀五四青年节活动方案5则 综合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暑期工地实践心得体会 怎样学好初三历史 幼儿园教育笔记随笔 鼓舞人心的名言(优质7篇) 朴树 高三生物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关于乘风破浪的励志名言 军训个人总结 甜甜的秘密说课稿(优质3篇) 保护小脚教案(集合4篇)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试题 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讲座观后感 英语语法之16种英语时态 笑死人的中考零分作文 高三英语学习方法:如何记好英语笔记?怎么快速学好英语? 农村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方法与二年级数学口算实用技巧 2022后美术生高考该如何选课山东 教师节贺卡 二年级数学课文知识点 关于普通话命题说话考试的范文 简单元宵灯谜大全及答案(热门12篇) 卧薪尝胆教案(精编16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托班健康教案(汇总15篇) 百分数知识点总结(合集3篇) 祝福祖国550字五年级作文 初二期末考试总结(精品16篇) 高一政治复习时的技巧 关于端午节的小学作文 小学英语教师学习计划 六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知识点 猜灯谜有哪些(精选7篇) 作一名高三合格家长的内容 晓寒《草木深》阅读答案 初中论语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 《格林童话》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建筑》阅读答案 考试以后四年级作文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 送东阳马生序优秀教案(推荐4篇) 帮助他人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暗箭伤人的故事(集合3篇) 认识汉字教案(甄选3篇) 坐井观天教案设计(集锦16篇) 心田的百合花阅读答案(汇集16篇) 高一400字军训日记范文 大学专业自荐信 国富论的优秀读书笔记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课本下册所有古诗词及翻译 快乐王子读书笔记500字 冠山森林公园 初一学生数学解题错误的两大原因 文言文学习方法 2022年读小鹿斑比有感范文 让红领巾更加鲜艳作文600字 光的反射练习题及答案(集合3篇) 2022年初中生五四活动方案5则 劝学议论文800字(甄选4篇) 关于写作的句子(优质5篇) 高考政治复习:生活与哲学主观题训练 月光启蒙教案(汇总16篇) 元旦诗歌朗诵稿大全(精品5篇) 普通话考试题目(汇总10篇) 《荷塘月色》读书笔记 元宵节手抄报资料大全(合集7篇)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出处简介 充满正能量的个性签名 《中国课堂的奇迹》读书笔记 莫怀戚散步教学设计(优质5篇) 列那狐的故事读后感优秀范文 《人造皮肤》阅读答案 课堂教学反思模板(热门13篇) 2006年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考试试题 初三物理电路三步分析法,初三物理考前学法指导 气温和降水教学反思(精选8篇) 挫折让人成长600字精彩作文 关于交通安全知识 小蜗牛教案(精选19篇) 比一比教案(热门17篇) 描写花香的句子(实用3篇) 800字作文高中高二作文大全 有关五四青春为八年级精彩作文 关于大学转专业申请书 关于旅游的英语作文带翻译 奉献800字高三议论文 中考作文 六年级英语课文重要知识点 幼儿园防溺水安全知识观后感 幼儿老师读书笔记 平凡的幸福500字小学作文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范文500字 经典人生励志名言 暑假实习工作感想 我上三年级了作文 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汇编19篇) 办公室主任事迹材料 本科毕业实习评语 暑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2022年读匆匆有感范文300字 真善美在身边500字小学作文 高二沟通话题作文 考试后的反思作文350字 欲速则不达800字中考作文 《伊索寓言》五年级读书笔记范文 谈谈美食普通话考试说话范文 描写四月的句子(合集7篇) 高中语文的四种学习方法(集锦6篇) 家庭教育作文 怎样学高一物理的方法 《蚊子与狮子》一年级读书心得 初中英语学习心得体会 想象作文未来的(实用15篇) 简爱的读书笔记 高考文综的备考技巧 昆虫记阅读笔记 单韵母o的教案(汇集7篇) 大学军训感言六百字 实践心得体会 教师节贺卡经典祝福语 2022年基督山伯爵读书笔记500字 2022新生军训口号16字 面朝大海500字初中作文 高考语文教师备考策略 心桥的中考满分话题作文 安全消防知识观后感 初一读书笔记 期中考的作文300字 【热】地理学习方法 富有哲理的人生座右铭 往返跑教案(汇编3篇) 小小交通警教案(集锦7篇) 高三数学知识点理科 高二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范文 保护视力主题班会教案(汇集6篇) 学生代表军训开幕式演讲稿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秦王评价》与读精细 学习计划日记(必备16篇) 2022年军训结营仪式校长演讲稿 小学生最有用的十本书 大学英语作文300字 半个蛋壳故事(集锦5篇) 形容甜蜜的句子(汇编13篇) 2022年高考改革方案河南 车站500字小学作文 绿野仙踪读书心得范文300字 谈谈美食作文 语文高中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 考试之后作文范文 初二数学北师大版知识点总结 高三冲刺励志演讲稿(实用17篇) 元旦诗歌大全(精选15篇)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 傅雷家书读后感范文800字 夏商历史人物故事 2022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设计 中国古代历史故事 难忘的背影600字精彩作文 《老人与海》读书笔记 24节气故事(集锦7篇) 英语励志谚语(推荐17篇)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心得体会 综合实践课的心得 安平桥作文 幼儿评语(实用18篇) 关于考试的作文400字 高三作文师恩难忘800字 社会实践社区志愿者心得体会 数学考试作文 夸父追日读后感500字范文 总经理助理实习报告 英语作文500词(优质18篇) 卡洛斯·巴雷德斯 2022八十天环游地球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