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有余数除法说课稿(优选19篇)

有余数除法说课稿(优选19篇)

孔*** 23-04-03 说课稿

有余数除法说课稿(1)

一、说内容: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的第一课时。本课的内容包括教材第1至第2页。

二、说教材:

有余数的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既可以使学生拓展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范围,又为以后继续学习除法打下基础。本节课要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认识余数。为了使学生掌握好有余数除法的,教材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认识到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产生,联系除法的含义引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并说明“余数”的含义以及有余数除法算式的读法。随后的练习,都是让学生试着用有余数除法的算式来表示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帮助学生巩固对有余数除法含义的理解。

三、说目标:

介于以上的认识,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通过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余数产生的原因及实际意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2、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3、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难点: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四、说教程(说教法与学法)

本课的教学分这样四大块。

第一块:复习引新。

1.观察:说说这6个苹果是怎么分的。说出两道除法算式。

2.说出:6÷2的意义?6÷3呢?。

3.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我想通过这样的复习找到新知的生长点,通过适当的温故,使新知的教学建立在旧有知识的基础上,也自然而然的引出新课。

第二块:探究新知。

这一块的学习内容,准备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分四个层次组织学习活动。

第一层:分一分。让同学们在小组内把10枝铅笔分别按每人2枝、3枝、4枝、5枝、6枝分给小朋友,并把结果记录在书上的表格里。先指导操作,后自主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得借助于操作活动。通过把10枝铅笔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对“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余数”的概念打下基础。同时,操作活动步骤清楚,面向全体学生。

第二层:说一说。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通过交流,确认每次分得的结果,并把这些结果按有没有剩余进行分类。通过观察、比较,突出了“剩余”这个概念,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第三层:写一写。引导学生根据其中分得的有剩余的过程和结果写出除法算式,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1)观察表一,说出算式并计算,引导学生说出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观察表二,说出算式并计算,10÷3=3(人)……1(枝)

(3)认识余数。

(4)观察比较,10÷5=2(枝)10÷3=3(人)……1(枝),引导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分。

写算式是把学生的具体感知进行抽象的过程,是形成“余数”概念的主要环节。教学时,我力求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由没剩余引出有剩余,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并使学生获得了探究新知的活动经验。

第四层:试一试。让学生把其他几种分得有剩余的情况试着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独立在书上填一填,反馈交流后概括提炼:什么情况下平均分得的`结果可以用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

在这块的新知探究过程中,充分给予学生操作的时间,真正让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去交流,注意到由扶到放,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逐步建立余数的概念,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第三块:练习达成。

想想做做1与例题的类型相仿,是模仿性练习。要求学生进行操作后,根据操作结果填写相应算式的商和余数,在完成填写后让学生说说每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突出算式中单位名称的选择,在表达中进一步明确认识。

想想做做2是形成性练习,学生观察图后,独立完成填空。在交流时提出:比一比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把一些物体按指定的每几个一份进行平均分或平均分成几份,只要平均分后有剩余,都可以写成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使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从而更深层次的把握知识。

想想做做3,先把题目的要求读一读,同座相互说说,再指名说一说。

第四块:总结评价。

1、请学生说说你学会了什么?揭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2、生活中还有哪些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课后到生活中去找一找,如果找到了就用有余数的除法说给爸爸、妈妈听。

整节课,从分铅笔(初步感知),到观察特点分类(感知清晰),再到抽象算式(形成概念),最后应用概念,遵循了学生概念形成的一般规律,同时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了数学的价值性。


有余数除法说课稿(2)

说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能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表内除法的基础之上,同时它也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把物品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说教学重难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说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学生学具。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一)复习:1.口算练习

2.解决问题: 有8根小棒,每4个摆一个正方形,可

以摆几个正方形?

有10根小棒,每5个摆一个五边形,可以摆几个五边形?

从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 二)出示教材第59页主题图。用11根小棒摆正方形,三角形,五边形,摆摆看,你发现了什么?

(三)引导观察,交流信息。

(四)教师揭示:

摆小棒时我们发现了剩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余数 的除法”(出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意义

(一)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

1.课件出示6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

师: 真的可以摆3盘吗?两个同学一组,拿出6个圆片摆一摆,验证一下.

2.学生交流获取信息.师:草莓分完没有,有剩余的吗?谁能把你分的过程说一说?怎么列算式呢?

3.说说6÷2=3(盘),这个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用 除法?6,2,3分别表示什么?你知道这道除法算式个部分的名称吗?

(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1)课件出示7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

一摆。

(2)学生利用学具操作。

(3)交流发现的问题:剩下一个草莓。

师:剩下的这个草莓能再分吗?为什么不能?能丢掉不管吗?谁能把你刚才摆的说一说.这次摆的和刚才摆的有什么不一样?该怎样列算式呢?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1)教师板书规范写法:7÷2=3(盘)??1(个)。

(2)交流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1各表示什么?明确“1”是剩下的草莓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

3.归纳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1)比较两次分草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教师随学生的回答课件呈现。

6个草莓

每2个一盘 分了3盘,正好分完 6÷2=3(盘)

7个草莓

每2个一盘 分了3盘,还剩1个 7÷2=3(盘)?? 1(个)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摆学具的直观方式让学生在与表内除法的对比中,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给学生创设自主构建知识的空间。】

三、巩固新知:

(1)“做一做”第1题。学生读题,根据题意独立完成。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第1小题算式中每个数分别在图中表示哪个部分?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 3 ) 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2题。(这一题涵盖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

学生独立先在图中圈一圈,再说一说,最后用除法算式表示。

(4)比较发现两小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理解商与余数的名数的确定。

【设计意图:借助练习,沟通不同表征方式间的联系,在多种表征形式相互映衬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学会确定商与余数的名数。】

(5)合作探究

回到59页主体图:

1.用11根小棒摆正方形,三角形,五边形,两人一组先摆一摆,再列出算式.2.学生思考:用4根小棒可以摆出几个正方形?你能列出 除法算式吗?

3.小组合作:摆正方形,看看能摆出几个,还剩多少根? 摆三角形,五边形呢?

4.根据摆出的小棒图,列出除法算式。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通过用小棒摆正方形,三角形,五边形的活动,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方法。利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通过练习,深化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四、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有余数除法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有余数的除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课本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第50、51页的例1、例2和51页的“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二的第1、2题。

2、教材简析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上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因些这部分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让学生学好。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的,它的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因此,为了使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教材有意识地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来沟通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关系,在具体情境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同时加强学生观察、猜测、想像、操作等活动,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原则并结合学生的学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学会笔算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

(3)进一步巩固除法的意义,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能用笔算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说教法

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处理、算法以及计算技能的训练,强调计算的速度和结果,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以及情感体验,忽略了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造成课堂气氛紧张,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的例题时,我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创设真实的情境,也联系到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编成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直观地得到结果,发现生活中的“余数”,引发学生交流和思考,提示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这样组织教学,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沟通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和表内除法竖式的联系,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引入

1、谈话

学校要开联欢会,你们喜欢吗?

2、出示主题材图,让学生观察画面,理解题意。

[设计意图:以情景图引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践探究

1、出示教材第50页的例1

(1)让学生观察图画,理解题意。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事物,同时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2)书写除法式子,利用口诀计算。

[设计意图:利用已经学过的表内除法知识先进行计算,明确商应该是多少。]

(3)在老师的引导下,正确书写笔算除法,并懂得竖式里的各部分的名称。

(4)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笔算的书写方法。

2、教学例2

(1)出示图画

让学生观察画面,理解题意。

(2)学生操作学具,通过摆摆看,了解分法,最多能分几组,还剩几盆。

[有余数的除法试商学生还不会,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先动手摆,再得出结果,从形象到抽象,便于学生掌握。]

(3)让学生尝试列横式。检查学生列横式的过程与方法。校正。

(4)学让尝试列竖式计算,把学生的式子展示。

(5)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笔算的书写方法。

3、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两个笔算式子,说说有什么不同。引出课题:像这们没有除完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第51页“做一做”题。检查,展示学生的练习。课件出示正确的计算。

2、判断练习:课件出示。

3、练习“练习十二”中的第1、2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后检查,指名说说计算过程。课件出示正确的书写过程。


有余数除法说课稿(4)

学习目标:

1、通过情境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2、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的除数算式。

教学重点:

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数。

教学难点: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教学准备:

草莓图、小棒

一、激趣定标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第59页情境图,观察引出活动:同学在做什么?想不想参加这个活动?

2、让学生拿出11根小棒自己摆一摆。

3、揭示课题: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学习活动(一):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学习方式:师生互动

学习内容:课本第59~60页的例1。

1、(出示6颗草莓图)这是什么?一共有几个?每2个摆一盘,你能摆几盘?用小棒摆一摆。(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引导学生说出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学生自由回答。

4、这是平均分的问题,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6÷2=3(盘)。

引导学生说出各个数字在除法算式里的名称及读法。

学习活动(二):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学习方式:动手操作感受平均分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学习内容:出示7颗草莓图。

1、每2个摆一盘,看看能摆几盘?(学生动手摆一摆)

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学生自由回答)

2、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出示算式:7÷2=3(盘)……1(个)

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回答

3、师: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强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及读法。

4、比较归纳。

今天我们分了两次草莓,这两次分草莓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观察比较6÷2=3(盘)和7÷2=3(盘)……1(个)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的部分那就是余数。

三、测评训练

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

(1)、让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填一填。

(2)、根据圈的结果填空,完成练习。

四、课堂小结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哪些收获?


有余数除法说课稿(5)

【说教学目标】

1、在平均分饼干等食品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在平均分若干个草莓的活动中,理解余数比除数小。

3、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联系。

【说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说教学难点】

理解要余数比除数小。

【说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小组合作。

【说教具准备】

每生20个圆片,2张作业纸,1张小测纸。多媒体课件。

【说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生谈话:喜欢郊游吗?小强班前几天去郊游了,一起看屏幕。他们都带来了哪些食品?他们想怎样分?谁能先来找找这些信息?

生交流找到的信息。

师提问:他们带来的食品可真丰富啊。你能选取其中的两个信息,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

生提问题。预设:

10片饼干,每人分3片,可以分给几人?

有12个草莓,每人分4个,可以分给几人?

有7根香肠,平均分成3个小朋友,每人分几根?

有17瓶酸奶,每人分5瓶,可以分给几人?

师:你们的表现太棒了,能提出这么多平均分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你会列算式吗?

生列算式。

师:仔细看一下,在这些算式中,你最会计算哪个?(12÷3=),得数是多少?

生交流。

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交流。预设:表示12里面正好有4个3。

师:在这个除法算式中,12、4、3分别被称作什么?

活动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尝试动手平均分,感受余数的产生。

师:12个草莓,每个小朋友分4个,刚好被平均分给了3个小朋友。那剩下的这些食品也能像这样被刚好平均分掉吗?我们先来看分10片饼干试一试。

师:下面,拿出你提前准备好的圆片,用它来代替饼干,动手分一分,看能得到什么结果。在动手之前,先看几点:一定要平均分,也就是每人分得的要一样多。分完以后,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生自由操作。

师:哪位同学愿意到前面展示一下你的分法?

生展示。师追问:剩余的这一个为什么不能再分呢?

生交流。预设:因为10里面最多有3个3,剩下的1个不足3个,所以不能再分了。

师:说得太棒了。最后剩余的这个就是不能再每人分一个了,所以10片饼干,每人分3片,可以分给3人,还剩下1片饼干。

(2)尝试列算式,认识余数。

师:用算式怎样表示这个结果呢?剩余的“1”个你应该怎么表示呢?自己试试看,把它写在作业纸(一)上。

生自己写。师巡回发现寻找例子。

师:我这里拿到同学们的三种不同的写法,大家看。你同意哪种写法?为什么?

师生共同交流。预设:

方法一:10÷3=3(人);方法二:10÷3=3(人)——1(片);方法三:10÷3=3(人)剩1(片)。

师:在刚才的式子中,方法三表示的很明白。只是,我们为了表达的规范,数学上统一用“……”这个符号来表示剩余,读作“余”,余下的这个不能继续再分的数就叫作“余数”。

师:大家再回头看看这两个算式,这两个算式形式上一样吗?

生。预设:一个没有余数,一个有余数。

师:像这样平均分后产生剩余的除法就叫“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师:除法家族里又多了一个新成员,它就是余数。那这个算式中,你能说一说10叫什么?这两个3呢?后面的1呢?

生交流。预设:10被除数,等号前面的3是除数,后面的3是商。1是余数。

(3)学习有余数除法表示的意义以及读法。

师:这个算式读作“10除以3商3余1”。表示的意思是:10片饼干,每人分3片,可以分给3人,还余下1片。所以,我们计算时,一定要在理解算式意义的基础上注意写对得数后面的单位。

师:根据我们刚才的学习,你再来规范地写一些算式。

10÷3=3(人)……1(片)

(4)解决火腿肠和酸奶的问题,巩固有余数的除法。

学会了有余数的除法,你能用新学到的知识解决“火腿肠”和“酸奶”的问题吗?将你的算式和计算结果写在作业纸上。

学生自己解答。

师生交流并强调根据算式的意思注意单位的书写。

活动三、观察分析,探究规律。

(1)动手操作,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师:有12个草莓,每人分4个,可以分给几人?如果有13个、14个、15个或16个呢,又可以分给几个人?下面小组展开活动,合作要求:①用圆片代替草莓,摆一摆,②并把表格填写完整,③看谁能发现其中的规律。

小组合作活动。

展示交流。预设:

12个草莓:12÷4=3(人)

13个草莓:13÷4=3(人)……1(个)

14个草莓:14÷4=3(人)……2(个)

15个草莓:15÷4=3(人)……3(个)

16个草莓:16÷4=4(人)

师:你能根据得数把这些算式分分类吗?

生分类。预设:有余数的一类,没有余数的一类。

师: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交流发现。预设:余数都比除数小。(猜测---验证17瓶酸奶)

师:为什么余数都比除数小呢?

生交流。预设:每多出4个草莓,就可以多分给一个人。

师:你的发言真精彩,也就是说如果除数等于4或者大于4,那么分的份数就会增加,也就是商就会有变化,因此,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我们一定要牢记“余数要比除数小”这个规律。

(2)判断正误,巩固“余数要比除数小”这个规律。

师:有了这个规律,在有余数的除法里,只要余数比除数大或者相等,这道题一定计算错了,这可以用来初步检查你的除法做得对不对。下面我们给小明当个小老师,帮他判断一下他的做法对吗?

10÷3=2……4

16÷4=3……4

21÷5=4……1

师生交流,边判断边修改答案。

活动四:巩固练习,深化对有余数除法意义的理解。

师:带着你的收获解决一下自主练习的这些题吧。

练习1:11支铅笔,平均分给5人,每人分几支?还剩几支?

练习2:这道题除数是6,余数可能是几?除数是4,余数可能是几?

练习3:看到同学们表现的这么棒,老师也要奖励你们,老师带来一袋糖,要平均分给课堂上发言最积极的7个孩子,你们说最后分得的余数可能是几?

活动五:交流收获,总结方法。

同学们,秋天不仅是适合野营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谁能把自己这节课的收获跟大家分享一下。

生交流。

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看到了咱们班的孩子特别具有数学的头脑,不仅善于思考,还乐于在动手操作中发现规律,希望这些好的学习方法能陪伴你上好每一节数学课,也希望同学们能在生活中用好今天学习的有余数的除法。拿出课堂小测,进行自我检测吧。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12÷4=3(人)

10÷3=3(人)……1(片)

余数


有余数除法说课稿(6)

一、说教材

我说的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四册的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是从表内除法向表外除法过渡的桥梁,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从教材上看,内容笼统,概念性强。从同学方面看,同学刚学过表内除法,比较习惯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不能直接从乘法口诀中求商,要用竖式计算,但对于竖式每一步的意思以和具体写法同学较难理解。总之,对于低年级同学来说,学习掌握这样一个知识跨度较大的内容,是比较困难的。针对这一状况,我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摆一摆,分一分,以和生活中的大量实例,来理解“余数”这一基本概念。

2、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书写格式,能进行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等一系列基本技能。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性的应用问题,培养同学观察判断和逻辑推理能力。

本课的重点是:知道什么是“余数”。

本课的难点是:理解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

二、说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我主要通过游戏“猜猜看”。(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同学在纸上依次画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圆圈,比一比谁画得多,画好后,将自身画的个数数出来写在张上,老师不用看,就能猜出你所画的最后一个的颜色。)这个游戏的设计在于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并且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小朋友们学完了这节课,也能和老师一样能猜出圆圈的颜色了。

2、感受新知,探究新知。在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大量生活中的实例,让同学来感受“余数”。

(1)让同学来分一分桔子。6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7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

在分好后说一说,两次分有什么不同?同学会说出第一次分分完了,第二次怎么分都有一个剩下。这就让同学初步感知余数的概念,触和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

(2)将11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设问:假如每人分2个,剩下5个,可以这样分吗?这时就有同学会回答,5个还能再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1个,还剩下2个,这时老师追问:2个还能再分吗?同学会回答,不能分了。通过这个坏节,让同学有了“不能再分的就是余数”这一基本概念。

(3)老师手中有10颗五角星,要奖励给今天表示最好的4位同学,应该怎么分啊?谁来协助老师来分呢?让多个同学上来分一分,老师对他们分的结果给予评价,让同学更深刻地明确“不能再分的就是余数”。

3、用数学方法表示。对前面分的结果用数学方法表示出来,再翻开书本50页,参照例题,来自学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竖式的写法。教师在同学写完后给予简单点评并说明各局部的意义。我认为这局部同学在前面学习了除法竖式的基础上,完全可以自学。

接下去通过评价性的活动,看看小动物们做对了吗?出示三个竖式,来比较,观察除数和余数的关系,会发现其中一个小动物粗心大意做错了,余数比除数大了,还能再分。这一环节让同学进一步明确了不能再分的才是余数,也就是“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练习巩固新知。通过直观的练习,40÷7,26÷6,让两位同学上来板演,别的同学下面做。做完后集体讲评。这一环节可以很清楚地发现同学掌握新知的情况,并可以根据同学的错误来巩固试商的方法,其实明确了“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试商也是不成问题的了。

5、回到游戏“猜猜看”。这时候同学有种跃跃欲试的心理,通过学习这节课的知识,来想一想,老师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说出圆圈的颜色的,我们能不能用这种方法来试试呢?这时师生一起来研讨这一方法,从而掀起课堂上的一个小高潮。在抓住同学的闪光点,找到方法后,让同学来猜一猜。然后设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让同学先来说一说。教师可举一个例子:我们班去春游,要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7人,我们班39个小朋友要用多少条船?这一例子将数学问题引用到生活中去,让同学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说课堂小结

让同学来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总的来说,这节课让同学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余数”的概念,并提高了自身的思维判断能力。


有余数除法说课稿(7)

一、说内容: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的第一课时。本课的内容包括教材第1至第2页。

二、说教材:

有余数的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既可以使学生拓展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范围,又为以后继续学习除法打下基础。本节课要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认识余数。为了使学生掌握好有余数除法的,教材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认识到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产生,联系除法的含义引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并说明“余数”的含义以及有余数除法算式的读法。随后的练习,都是让学生试着用有余数除法的算式来表示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帮助学生巩固对有余数除法含义的理解。

三、说目标:

介于以上的认识,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通过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余数产生的原因及实际意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2、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3、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难点: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四、说教程(说教法与学法)

本课的教学分这样四大块。

第一块:复习引新。

1.观察:○○ ○○ ○○说说这6个苹果是怎么分的。说出两道除法算式。

2.说出:6÷2的意义?6÷3呢?。

3.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我想通过这样的复习找到新知的生长点,通过适当的温故,使新知的教学建立在旧有知识的基础上,也自然而然的引出新课。

第二块:探究新知。

这一块的学习内容,准备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分四个层次组织学习活动。

第一层:分一分。让同学们在小组内把10枝铅笔分别按每人2枝、3枝、4枝、5枝、6枝分给小朋友,并把结果记录在书上的表格里。先指导操作,后自主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得借助于操作活动。通过把10枝铅笔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对“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余数”的概念打下基础。同时,操作活动步骤清楚,面向全体学生。

第二层:说一说。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通过交流,确认每次分得的结果,并把这些结果按有没有剩余进行分类。通过观察、比较,突出了“剩余”这个概念,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第三层:写一写。引导学生根据其中分得的有剩余的过程和结果写出除法算式,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1)观察表一,说出算式并计算,引导学生说出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观察表二,说出算式并计算, 10÷3=3(人)……1(枝)

(3)认识余数。

(4)观察比较,10÷5=2(枝)10÷3=3(人)……1(枝),引导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分。

写算式是把学生的具体感知进行抽象的过程,是形成“余数”概念的主要环节。教学时,我力求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由没剩余引出有剩余,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并使学生获得了探究新知的活动经验。

第四层:试一试。让学生把其他几种分得有剩余的情况试着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独立在书上填一填,反馈交流后概括提炼:什么情况下平均分得的结果可以用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

在这块的新知探究过程中,充分给予学生操作的`时间,真正让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去交流,注意到由扶到放,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逐步建立余数的概念,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第三块:练习达成。

想想做做1与例题的类型相仿,是模仿性练习。要求学生进行操作后,根据操作结果填写相应算式的商和余数,在完成填写后让学生说说每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突出算式中单位名称的选择,在表达中进一步明确认识。

想想做做2是形成性练习,学生观察图后,独立完成填空。在交流时提出:比一比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把一些物体按指定的每几个一份进行平均分或平均分成几份,只要平均分后有剩余,都可以写成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使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从而更深层次的把握知识。

想想做做3,先把题目的要求读一读,同座相互说说,再指名说一说。

第四块:总结评价。

1、请学生说说你学会了什么?揭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2、生活中还有哪些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课后到生活中去找一找,如果找到了就用有余数的除法说给爸爸、妈妈听。

整节课,从分铅笔(初步感知),到观察特点分类(感知清晰),再到抽象算式(形成概念),最后应用概念,遵循了学生概念形成的一般规律,同时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了数学的价值性。


有余数除法说课稿(8)

一、说内容: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的第一课时。本课的内容包括教材第1至第2页。

二、说教材:

有余数的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既可以使学生拓展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范围,又为以后继续学习除法打下基础。本节课要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认识余数。为了使学生掌握好有余数除法的,教材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认识到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产生,联系除法的含义引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并说明“余数”的含义以及有余数除法算式的读法。随后的练习,都是让学生试着用有余数除法的算式来表示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帮助学生巩固对有余数除法含义的理解。

三、说目标:

介于以上的认识,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通过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余数产生的原因及实际意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2、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3、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难点: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四、说教程(说教法与学法)

本课的教学分这样四大块。

第一块:复习引新。

1.观察:○○ ○○ ○○说说这6个苹果是怎么分的。说出两道除法算式。

2.说出:6÷2的意义?6÷3呢?。

3.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我想通过这样的复习找到新知的生长点,通过适当的温故,使新知的教学建立在旧有知识的基础上,也自然而然的引出新课。

第二块:探究新知。

这一块的学习内容,准备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分四个层次组织学习活动。

第一层:分一分。让同学们在小组内把10枝铅笔分别按每人2枝、3枝、4枝、5枝、6枝分给小朋友,并把结果记录在书上的表格里。先指导操作,后自主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得借助于操作活动。通过把10枝铅笔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对“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余数”的概念打下基础。同时,操作活动步骤清楚,面向全体学生。

第二层:说一说。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通过交流,确认每次分得的结果,并把这些结果按有没有剩余进行分类。通过观察、比较,突出了“剩余”这个概念,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第三层:写一写。引导学生根据其中分得的有剩余的过程和结果写出除法算式,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1)观察表一,说出算式并计算,引导学生说出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观察表二,说出算式并计算, 10÷3=3(人)……1(枝)

(3)认识余数。

(4)观察比较,10÷5=2(枝)10÷3=3(人)……1(枝),引导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分。

写算式是把学生的具体感知进行抽象的过程,是形成“余数”概念的主要环节。教学时,我力求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由没剩余引出有剩余,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并使学生获得了探究新知的活动经验。

第四层:试一试。让学生把其他几种分得有剩余的情况试着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独立在书上填一填,反馈交流后概括提炼:什么情况下平均分得的结果可以用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

在这块的新知探究过程中,充分给予学生操作的时间,真正让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去交流,注意到由扶到放,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逐步建立余数的概念,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第三块:练习达成。

想想做做1与例题的类型相仿,是模仿性练习。要求学生进行操作后,根据操作结果填写相应算式的商和余数,在完成填写后让学生说说每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突出算式中单位名称的选择,在表达中进一步明确认识。

想想做做2是形成性练习,学生观察图后,独立完成填空。在交流时提出:比一比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把一些物体按指定的每几个一份进行平均分或平均分成几份,只要平均分后有剩余,都可以写成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使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从而更深层次的`把握知识。

想想做做3,先把题目的要求读一读,同座相互说说,再指名说一说。

第四块:总结评价。

1、请学生说说你学会了什么?揭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2、生活中还有哪些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课后到生活中去找一找,如果找到了就用有余数的除法说给爸爸、妈妈听。

整节课,从分铅笔(初步感知),到观察特点分类(感知清晰),再到抽象算式(形成概念),最后应用概念,遵循了学生概念形成的一般规律,同时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了数学的价值性。


有余数除法说课稿(9)

一、 说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乘除法的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学生学习多位数除法竖式及进一步应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基础。《表内除法》主要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而有《有余数的除法》主要研究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两部分内容互相练习。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

教学目标:

(一)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二)通过观察、分析、比较,让学生发现并理解余数比除数小,培养学生探究推理能力。

(三)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探究的乐趣。

二、说学情分析

平均分正好分完的情况学生容易理解,但是有余数的除法无论试商还是求余数学生都较难理解,十分抽象,学生不但要明白平均分要尽最大限度分完,还要知道分后剩余部分必须小于除数,否则还可以再分,这些都是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动手操作这个环节让学生理解“从总数分走了一些,还剩的不能分,只能剩余。”从而理解余数的产生和意义。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三、 说教法学法

针对二年级年龄小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借助摆正方形,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复习旧知”、“动手操作,建构知识”、“巩固新知”、“课堂总结”,四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

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必须在理解除法的意义和表内除法算式的写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新课之前一定要对这两个知识点进行复习,为下面探索新知做好知识,技能,经验和心理上的准备。

我先让学生解决“用8根小棒,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能摆几个正方形”的问题,得出8÷4=2(个)这一答案,并追问学生为什么想到用除法计算,从中复习除法的意义以及除法横式的写法。同时为有余数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动手操作、建构知识

教学不是简单给予,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机会,所以我在课堂中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探索和体验过程,所以这节课主要是通过摆小棒来感知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主要让学生通过两次摆小棒突破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1、第一次摆:在感知了正好分完后,再通过学生独立操作,体验有剩余,剩下的1根还够不够摆一个正方形?

这个环节又分3个层次进行教学。

(1)学生操作:请每个学生摆出9根小棒能摆几个正方形。

(2)学生展示:9根小棒能摆2个正方形,还余下1根。

(3)全班交流:请学生分别说一说摆小棒的过程,明确剩余的不能再摆一个正方形,也就明确了余数的产生的意义。再教学有余数除法的横式,这时候我会让学生列横式,得出9/4=2个......1根,然后结合小棒明确各部分的意义,我会告诉同学们,这个式子读作:九除以四商二余一。这个一我们把它叫做余数。在此基础上引出今天要探究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通过对小学生学情分析的了解,我感觉在教学余数与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这一环节上不够扎实,还应让学生多摆几次小棒,来感知余数。

2、第二次摆:放手让学生摆,目的是进一步体验加深有余数的理解。

这一环节我又分了2个层次。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合作,继续添加小棒的根数摆正方形,观察还可能余下几根小棒并记录下来。大量的学习资源,充足的活动空间,充分的小组合作,让有余数的除法认知在学生的思维中由浅入深。

虽然这个环节上时间用的比较长,但是我认为计算教学就应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感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我将前面让同学继续添加小棒的根数来摆正方形所出现的所有算式排列起来,

9÷4=2(个) ……1(根)

10÷4=2(个)……2(根)

11÷4=2(个)……3(根)

13÷4=3(个)……1(根)

14÷4=3(个)……2(根)

15÷4=3(个)……3(根)

18÷4=4(个)……2(根)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学生会出现这些想法:“除数都是4”;“余数有1,2,3,等,这时,我接着问:余数能不能是4?能不能是比4大的数?我这样问的目的是让学生先感知“余数比除数小”;再接着设问:假如给你更多的小棒,来摆正方形,余数又会是多少呢?让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推测不同数量的小棒摆正方形,在有剩余的情况中,余数仍然师1、2、3,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 “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再去比较余数与除数的大小,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明白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三)巩固新知

本课的练习我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

1、这道题是基础练习,用于检查学生对所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1)摆一摆,填一填

27÷5=□……□ 30÷4=□……□

27÷8=□……□ 44÷8=□……□

50÷9=□……□ 53÷7=□……□

2、余数可能是几?是对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再一次进行巩固。

有15个☆,每4个一份,

能分成几份,还剩几个?

□÷□=□(份)……□(个)

3、拓展应用

新的学期开始了,同学们见面了,有20名同学想去野营,每4人一组,能分成几组?找同学来分一分。其他同学可以动手摆小棒或者列算式解答并交流想法:

20÷4=5(组)

一切准备就绪他们出发了,可是又遇到了新的问题。地面上摆放着各种食品,小朋友正在轻松地分配着各种食品,师问这里有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你看怎么分呢?(小组讨论,自己动手摆小棒)

这是一道开放题,联系生活,用有余数的除法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不仅巩固了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也体现数学的生活价值。

(四) 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来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历程,畅谈自己的收获。从而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与自我评价能力。

五、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9÷4=2(个)……1(根)

余数

读作:九除以四商二余一

余数小于除数

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同学更好地把握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更好地把握本节课的重难点,达到让学生学好本节课的目的。


有余数除法说课稿(10)

一、教材内容

本课为小学二年级下册(西师大版)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意义,但只限于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的情况。

三、教学目标

1.理解整除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比较后,弄清整除的意义。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从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4.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基本练习。

(电脑显示)52÷8=24÷3=25÷3=8÷2=10÷4=38÷2=

1.集体订正。

2.师:请学生根据各题商的结果,将这些除法计算题进行分类,每类商有什么特点?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并在小组内选出一名记录员,将研究的结果记录下来。(四人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回答后出现分类情况。

(电脑显示)商没有余数为24÷3=8,8÷2=4,38÷2=19;商有余数为52÷8=6…4,25÷3=8…1,10÷4=2…2。

二、谈话导入。

在我们学过的整数除法中,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余数的,一种是有余数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对它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吧!

三、新授。

师:(电脑显示)让我们先来观察这类除法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呢?请在小组内研究研究。(四人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回答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生1: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而且商没有余数。

生2:我们组不同意他们的看法,我们认为被除数、除数、商应是自然数。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同学们同意哪一种呢?

生1:我不同意第一种意见,因为整数包括自然数和零,而除数是一个非零的数,所以除数不能是整数。

生2:我不同意第二种意见,因为如果被除数、除数、商都是自然数,那被除数和商就不能是零吗?

师:像这样,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是零的整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第一个整数能被第二个整数整除。(板书)

看书第78页,齐读“什么叫整数”,并完成“做一做”(1)。

师:“做一做”除法中的第一个数不能被第二个数整除的情况,它们有什么特点?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学生回答。

师:这就是“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电脑显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师:有余数除法中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前面我们学过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你们记得吗?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电脑显示:48÷5=9…3)

师:如果被除数不知道,该怎么求呢?(电脑显示:?)

师:你们发现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了吗?

学生回答后,板书有余数除法的关系式。

师:这个关系式有什么用呢,

师:现在我们就运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来完成第78页的“做一做”(2)。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出现以下几点:

(1)什么叫整数?

(2)什么叫有余数的除法?

(3)有余数除法的关系式。

(4)如何利用关系式进行验算?

师总结:对,将你们所说的结合在一起,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

五、巩固练习。

1.填空。

(电脑显示)

(1)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为零的整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能被整除。

(2)因为28÷4=7,我们就说28能被整除。

(3)在有余数除法中被除数=。

(4)÷3=8…2。

2.完成“练习十六”中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判断。

(电脑显示)

(1)有余数的除法里,商都比除数小。

(2)19除以4,商是4,余数是3。

(3)8能被32整除。

(4)24只能被6整除。

(5)128能被128整除。

师:你们回答得都很好。(电脑出现回响掌声)

4.课堂活动练习


有余数除法说课稿(11)

一、说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乘除法的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学生学习多位数除法竖式及进一步应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基础。《表内除法》主要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而有《有余数的除法》主要研究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两部分内容互相练习。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

教学目标:

(一)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二)通过观察、分析、比较,让学生发现并理解余数比除数小,培养学生探究推理能力。

(三)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探究的乐趣。

二、说学情分析

平均分正好分完的情况学生容易理解,但是有余数的除法无论试商还是求余数学生都较难理解,十分抽象,学生不但要明白平均分要尽最大限度分完,还要知道分后剩余部分必须小于除数,否则还可以再分,这些都是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动手操作这个环节让学生理解“从总数分走了一些,还剩的不能分,只能剩余。”从而理解余数的产生和意义。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三、说教法学法

针对二年级年龄小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借助摆正方形,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复习旧知”、“动手操作,建构知识”、“巩固新知”、“课堂总结”,四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

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必须在理解除法的意义和表内除法算式的写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新课之前一定要对这两个知识点进行复习,为下面探索新知做好知识,技能,经验和心理上的准备。

我先让学生解决“用8根小棒,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能摆几个正方形”的问题,得出8÷4=2(个)这一答案,并追问学生为什么想到用除法计算,从中复习除法的意义以及除法横式的写法。同时为有余数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动手操作、建构知识

教学不是简单给予,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机会,所以我在课堂中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探索和体验过程,所以这节课主要是通过摆小棒来感知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主要让学生通过两次摆小棒突破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1、第一次摆:在感知了正好分完后,再通过学生独立操作,体验有剩余,剩下的1根还够不够摆一个正方形?

这个环节又分3个层次进行教学。

(1)学生操作:请每个学生摆出9根小棒能摆几个正方形。

(2)学生展示:9根小棒能摆2个正方形,还余下1根。

(3)全班交流:请学生分别说一说摆小棒的过程,明确剩余的不能再摆一个正方形,也就明确了余数的产生的意义。再教学有余数除法的横式,这时候我会让学生列横式,得出9/4=2个。。。。。。1根,然后结合小棒明确各部分的意义,我会告诉同学们,这个式子读作:九除以四商二余一。这个一我们把它叫做余数。在此基础上引出今天要探究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通过对小学生学情分析的了解,我感觉在教学余数与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这一环节上不够扎实,还应让学生多摆几次小棒,来感知余数。

2、第二次摆:放手让学生摆,目的是进一步体验加深有余数的理解。

这一环节我又分了2个层次。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合作,继续添加小棒的根数摆正方形,观察还可能余下几根小棒并记录下来。大量的学习资源,充足的活动空间,充分的小组合作,让有余数的除法认知在学生的思维中由浅入深。

虽然这个环节上时间用的比较长,但是我认为计算教学就应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感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我将前面让同学继续添加小棒的根数来摆正方形所出现的所有算式排列起来,

9÷4=2(个)……1(根)

10÷4=2(个)……2(根)

11÷4=2(个)……3(根)

<

13÷4=3(个)……1(根)

14÷4=3(个)……2(根)

15÷4=3(个)……3(根)

18÷4=4(个)……2(根)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学生会出现这些想法:“除数都是4”;“余数有1,2,3,等,这时,我接着问:余数能不能是4?能不能是比4大的数?我这样问的目的是让学生先感知“余数比除数小”;再接着设问:假如给你更多的小棒,来摆正方形,余数又会是多少呢?让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推测不同数量的小棒摆正方形,在有剩余的情况中,余数仍然师1、2、3,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再去比较余数与除数的大小,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明白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三)巩固新知

本课的练习我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

1、这道题是基础练习,用于检查学生对所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1)摆一摆,填一填

27÷5=□……□30÷4=□……□

27÷8=□……□44÷8=□……□

50÷9=□……□53÷7=□……□

2、余数可能是几?是对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再一次进行巩固。

有15个☆,每4个一份,

能分成几份,还剩几个?

□÷□=□(份)……□(个)

3、拓展应用

新的学期开始了,同学们见面了,有20名同学想去野营,每4人一组,能分成几组?找同学来分一分。其他同学可以动手摆小棒或者列算式解答并交流想法:

20÷4=5(组)

一切准备就绪他们出发了,可是又遇到了新的问题。地面上摆放着各种食品,小朋友正在轻松地分配着各种食品,师问这里有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你看怎么分呢?(小组讨论,自己动手摆小棒)

这是一道开放题,联系生活,用有余数的除法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不仅巩固了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也体现数学的生活价值。

(四)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来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历程,畅谈自己的收获。从而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与自我评价能力。

五、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9÷4=2(个)……1(根)

余数

读作:九除以四商二余一

余数小于除数

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同学更好地把握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更好地把握本节课的重难点,达到让学生学好本节课的目的。


有余数除法说课稿(12)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范文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有余数的除法》。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 教材分析(说教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有余数的除法》是二年级第六单元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表内除法》,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二年级的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除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理解有余数和除法的.关系,懂得余数比除法小的道理。

(2)能力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通过动手、观察、讨论等方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探究的精神。

3. 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教学重点:列除法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和除法的关系,懂得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二、教学方法

1、观察、比较、发现的方法。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的摆法得到不同的结果,然后进行比较进而发现余数,从而建立余数的概念,不仅准确,而且学生印象深刻。

2、合作讨论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新知探索时适当采用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合作与交流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

三、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探究新知:

出示除法口算题,考察学生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出示课件例题,由学生摆小棒,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引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用除法竖式计算。

(2)新课讲解,形成性练习。首先,出示完整的竖式计算的过程,由学生讨论汇报每个数的含义。其次,由老师强调计算的过程,通过一商、二乘、三减、四比的口诀来帮助学生强化记忆竖式计算的过程。

最后,对于被除数较大的除法,采用试商的方法,要求是除数和商的乘积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

(3)巩固新课。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有余数除法说课稿(13)

数学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的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四册的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是从表内除法向表外除法过渡的桥梁,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从教材上看,内容抽象,概念性强。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刚学过表内除法,比较习惯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不能直接从乘法口诀中求商,要用竖式计算,但对于竖式每一步的意思以及具体写法学生较难理解。总之,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掌握这样一个知识跨度较大的内容,是比较困难的。

针对这一状况,我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摆一摆,分一分,以及生活中的大量实例,来理解“余数”这一基本概念。

2、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书写格式,能进行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等一系列基本技能。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性的应用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判断及逻辑推理能力。

本课的重点是:知道什么是“余数”

本课的难点是:理解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

二、说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我主要通过游戏“猜猜看”。(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在纸上依次画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圆圈,比一比谁画得多,画好后,将自己画的个数数出来写在张上,老师不用看,就能猜出你所画的最后一个的颜色。)这个游戏的设计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小朋友们学完了这节课,也能和老师一样能猜出圆圈的颜色了。

2、感受新知,探究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大量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来感受“余数”。

(1)让学生来分一分桔子。6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7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

在分好后说一说,两次分有什么不同?学生会说出第一次分分完了,第二次怎么分都有一个剩下。这就让学生初步感知余数的概念,触及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

(2)将11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设问:如果每人分2个,剩下5个,可以这样分吗?这时就有学生会回答,5个还能再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1个,还剩下2个,这时老师追问:2个还能再分吗?学生会回答,不能分了。通过这个坏节,让学生有了“不能再分的就是余数”这一基本概念。

(3)老师手中有10颗五角星,要奖励给今天表现最好的4位同学,应该怎么分啊?谁来帮助老师来分呢?让多个学生上来分一分,老师对他们分的结果给予评价,让学生更深刻地明确“不能再分的就是余数”。

3、用数学方法表示。

对前面分的结果用数学方法表示出来,再翻开书本50页,参照例题,来自学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竖式的写法。教师在学生写完后给予简单点评并说明各部分的意义。我认为这部分学生在前面学习了除法竖式的基础上,完全可以自学。

接下去通过评价性的活动,看看小动物们做对了吗?出示三个竖式,来比较,观察除数和余数的关系,会发现其中一个小动物粗心大意做错了,余数比除数大了,还能再分。这一环节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了不能再分的才是余数,也就是“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练习巩固新知。

通过直观的练习,40÷7,26÷6,让两位学生上来板演,别的学生下面做。做完后集体讲评。这一环节可以很清楚地发现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并可以根据学生的错误来巩固试商的方法,其实明确了“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试商也是不成问题的了。

5、回到游戏“猜猜看”。

这时候学生有种跃跃欲试的心理,通过学习这节课的知识,来想一想,老师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说出圆圈的颜色的,我们能不能用这种方法来试试呢?这时师生共同来探讨这一方法,从而掀起课堂上的一个小高潮。在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找到方法后,让学生来猜一猜。然后设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让学生先来说一说。教师可举一个例子:我们班去春游,要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7人,我们班39个小朋友要用多少条船?这一例子将数学问题引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说课堂小结

让学生来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总的来说,这节课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余数”的概念,并提高了自己的思维判断能力。


有余数除法说课稿(14)

小学三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有余数的除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课本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第50、51页的例1、例2和51页的“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二的第1、2题。

2、教材简析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上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因些这部分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让学生学好。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的,它的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因此,为了使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教材有意识地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来沟通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关系,在具体情境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同时加强学生观察、猜测、想像、操作等活动,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原则并结合学生的学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学会笔算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

(3)进一步巩固除法的意义,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能用笔算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说教法

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处理、算法以及计算技能的训练,强调计算的速度和结果,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以及情感体验,忽略了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造成课堂气氛紧张,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的例题时,我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创设真实的情境,也联系到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编成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直观地得到结果,发现生活中的“余数”,引发学生交流和思考,提示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这样组织教学,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沟通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和表内除法竖式的联系,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引入

1、谈话

学校要开联欢会,你们喜欢吗?

2、出示主题材图,让学生观察画面,理解题意。

[设计意图:以情景图引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践探究

1、出示教材第50页的例1

(1)让学生观察图画,理解题意。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事物,同时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2)书写除法式子,利用口诀计算。

[设计意图:利用已经学过的表内除法知识先进行计算,明确商应该是多少。]

(3)在老师的引导下,正确书写笔算除法,并懂得竖式里的各部分的名称。

(4)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笔算的书写方法。

2、教学例2

(1)出示图画

让学生观察画面,理解题意。

(2)学生操作学具,通过摆摆看,了解分法,最多能分几组,还剩几盆。

[有余数的除法试商学生还不会,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先动手摆,再得出结果,从形象到抽象,便于学生掌握。]

(3)让学生尝试列横式。检查学生列横式的过程与方法。校正。

(4)学让尝试列竖式计算,把学生的式子展示。

(5)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笔算的书写方法。

3、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两个笔算式子,说说有什么不同。引出课题:像这们没有除完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第51页“做一做”题。检查,展示学生的练习。课件出示正确的计算。

2、判断练习:课件出示。

3、练习“练习十二”中的第1、2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后检查,指名说说计算过程。课件出示正确的书写过程。


有余数除法说课稿(15)

最新《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的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四册的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是从表内除法向表外除法过渡的桥梁,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从教材上看,内容抽象,概念性强。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刚学过表内除法,比较习惯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不能直接从乘法口诀中求商,要用竖式计算,但对于竖式每一步的意思以及具体写法学生较难理解。总之,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掌握这样一个知识跨度较大的内容,是比较困难的。针对这一状况,我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摆一摆,分一分,以及生活中的大量实例,来理解“余数”这一基本概念。

2、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书写格式,能进行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等一系列基本技能。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性的应用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判断及逻辑推理能力。

本课的重点是:知道什么是“余数”

本课的难点是:理解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

二、说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我主要通过游戏“猜猜看”。(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在纸上依次画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圆圈,比一比谁画得多,画好后,将自己画的个数数出来写在张上,老师不用看,就能猜出你所画的最后一个的颜色。)这个游戏的设计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小朋友们学完了这节课,也能和老师一样能猜出圆圈的颜色了。

2、感受新知,探究新知。在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大量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来感受“余数”。

(1)让学生来分一分桔子。6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7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

在分好后说一说,两次分有什么不同?学生会说出第一次分分完了,第二次怎么分都有一个剩下。这就让学生初步感知余数的概念,触及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

(2)将11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设问:如果每人分2个,剩下5个,可以这样分吗?这时就有学生会回答,5个还能再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1个,还剩下2个,这时老师追问:2个还能再分吗?学生会回答,不能分了。通过这个坏节,让学生有了“不能再分的就是余数”这一基本概念。

(3)老师手中有10颗五角星,要奖励给今天表现最好的4位同学,应该怎么分啊?谁来帮助老师来分呢?让多个学生上来分一分,老师对他们分的结果给予评价,让学生更深刻地明确“不能再分的就是余数”。

3、用数学方法表示。对前面分的结果用数学方法表示出来,再翻开书本50页,参照例题,来自学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竖式的写法。教师在学生写完后给予简单点评并说明各部分的意义。我认为这部分学生在前面学习了除法竖式的基础上,完全可以自学。

接下去通过评价性的活动,看看小动物们做对了吗?出示三个竖式,来比较,观察除数和余数的关系,会发现其中一个小动物粗心大意做错了,余数比除数大了,还能再分。这一环节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了不能再分的.才是余数,也就是“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练习巩固新知。通过直观的练习,40÷7,26÷6,让两位学生上来板演,别的学生下面做。做完后集体讲评。这一环节可以很清楚地发现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并可以根据学生的错误来巩固试商的方法,其实明确了“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试商也是不成问题的了。

5、回到游戏“猜猜看”。这时候学生有种跃跃欲试的心理,通过学习这节课的知识,来想一想,老师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说出圆圈的颜色的,我们能不能用这种方法来试试呢?这时师生共同来探讨这一方法,从而掀起课堂上的一个小高潮。在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找到方法后,让学生来猜一猜。然后设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让学生先来说一说。教师可举一个例子:我们班去春游,要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7人,我们班39个小朋友要用多少条船?这一例子将数学问题引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说课堂小结

让学生来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总的来说,这节课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余数”的概念,并提高了自己的思维判断能力。


有余数除法说课稿(16)

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在实践中感悟,在体验中建构》。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有余数的除法》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学思考、教学设计这两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我的教学思考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我对教材的理解

生活中,我们在平均分一些物品时常常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这两种情况是在实践中自然产生的。二年级学习的《表内除法》主要是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而《有余数的除法》主要是研究“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具有互补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这部分内容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回忆起以前学过的表内除法的相关知识,然后着重对表内除法的竖式计算进行教学,这是进一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基础。例2是对有余数的除法进行教学。教材通过一个现实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让学生着重理解余数的含义,学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我对教材的`处理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我认为,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是新课标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本课突出体现了这一特点。首先,结合学生的实际创设了“为班级之星颁奖”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体验新知。其次,就是对教材深挖重组。我认为“有余数的除法”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包括两个层面的教学。第一层次,利用平均分概念,让学生在分实物的过程中理解什么是有余数的除法,并根据这一过程写出有余数的横式和竖式,重点掌握余数的含义。这里的商和余数都是通过分得到的,而不是计算出来的,竖式也只是横式的一种改写,还不涉及到计算的层面。第二层次,不再借助分实物,而是给出一个抽象的除法算式进行计算。在此过程中,需要学会如何定商。与第一层次不同,这里的商和余数不是分实物的结果,而是利用定商原则通过抽象的计算得到的,这一层的内容在教材中体现得不是很充分。所以在教学中,我作了适当调整,增加了一道计算题“26÷4=□……□”的训练,让学生把操作与计算统一起来,从形象思维慢慢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基于以上思考,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横、竖式写法,使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

2、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口算和笔算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

3、进一步巩固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探究的乐趣。

而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学会笔算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则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

二、我的教学设计

为了能最大化地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游戏导入,激发兴趣”、“操作体验,建立模型”、“应用方法,拓展延伸”三个教学环节。

首先,是“游戏导入,激发兴趣”环节。

上课伊始,我拿出一排按红、黄、蓝三种颜色有规律排列并编了号的气球。对学生说:“最近,老师学了一套魔法,不管你们说是第几号气球,我都能猜出它是什么颜色?”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就上来了,跃跃欲试,都想见识我的魔法。结果,正如我所说的,不管学生说第几号气球,我都能一猜就中,学生就觉得奇怪了,为什么老师能百猜出百中呢?这里面一定藏着秘密。在学生欲罢不能时,我问:“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学生情绪激昂,“想”字脱口而出。这样,将学生的兴趣及学习欲望调到最高点。接着,我话锋一转,原来游戏中也藏着很大的学问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入到今天的这节课。等学了新知识后,我们再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通过这个游戏,学生的学习欲望空前高涨,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接着,进入到第二环节“操作体验,建立模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我根据这一理念,并遵照低中年级学生的直观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的思维规律。在这一环节教学中,充分运用直观手段分四个层次进行教学:

1、引发问题,感知新知

首先,我创设了“为班级之星颁奖”这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充当颁奖者并思考“10支铅笔”该怎样分给两位班级之星,巩固“平均分”这一概念,再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提出问题“10支铅笔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几支”,引出除法算式“10÷2”,利用已经学过的表内除法知识进行计算,明确商是5,再结合刚才学生“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每个人分5支,正好分完,没有多余。接着,我出示竖式,学习笔算表内除法。在学习笔算表内除法这一知识点时,我采用的是讲授法,通过让学生倾听、照样子写算式等方式来进行学习,这样处理是因为笔算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讲是比较陌生的,学生是第一次接触除法竖式。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学生或许从书上,或家长那里已经知道除法竖式,但他们的知道还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他们可能知道竖式怎么写,但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写。总的说来,学生对这个笔算过程基本上是没有认知基础的,需要教师进一步系统的讲解。在竖式中,重点让学生说说“10-10=0”说明了什么?旨在强调,10支铅笔全部分完,没有多余,在新知的生长点上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为学习新知“余数”埋下了伏笔。

2、操作演示,建立表象

在感知了我们在平均分一些物品“正好分完”这一情况后,我问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平均分物品时是不是每次都正好分完呢?通过反问,引起学生进一步探索新知的欲望。随即,我抛出“如果有13支铅笔,平均分给2人,每人又能分几支?”这一问题。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后,我着重追求的是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经历实践到认识这一过程。先让学生用13根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分一分。交流各自不同的分法,有的学生可能每人一支轮流分;有的可能先分2支,再一支一支地分;也有的学生可能知道每人能分6支,最后剩1支。总之,这一环节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操作、思考,教师巡视、点拨。然后让不同分法的同学到黑板上画一画自己的分法。分的结果可能有:第一种每人分6支,多1支;第二种一边是6支,另一边是7支。对于第二种分的结果应让学生明白,这里的前提是平均分。然后,对第一种分法中的“1”进行追问:“这剩下的1支铅笔为什么不分了?”让学生讨论、交流,明白是因为不够分,所以这些铅笔不能正好分完,这个剩下的“1”就叫余数。如此建立余数概念,不仅准确,而且学生印象深刻。接着,我故意说这13支铅笔每人分5支,余3支,行吗?为什么?使学生再次明白只有分到不能再分时所剩下的那个数,才是余数。

接着,放手让学生试着用横式写一写分的结果,试着尝试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笔算。再针对横式、竖式中的“商”和“余数”进行针对性的提问,强化认识,并且注意一下“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这样,除了巩固对笔算除法的理解和掌握之外,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众所周知,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让学生动脑想、亲自摆和说,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建立比较清晰的“余数”的表象,在操作实践中理解“余数”的含义,整个教学过程形象化、直观化。

3、观察比较,强化表象

观察例1、例2,这两题最大的不同点在哪?通过观察、比较,揭示本节课的重点、关键,沟通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两者之间的联系。

4、演算结合,掌握方法

我出示“26÷4=□……□”这一道计算题,让学生尝试计算,遇到疑问时,同桌互相讨论、交流,也可以借助小棒,寻求方法。思考、讨论后回答:把26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几,怎样想的呢?引导学生总结出方法:分成4份,每份是几,就是4个几,想4和几相乘的积要比26小,不然的话不够分。如果相乘时的积太小了,说明没分完,还可以分,一直到不够分为止。所以4和几相乘的积不仅要小于26,还应最接近26。这样,把摆和算统一起来,实现操作过程数学化,达到了操作和计算的有机统一,学生的思维也经历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抽象化过程。还为下节课学习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最后一个环节是“应用方法,拓展延伸”。

计算能力是在不断的明白算理,掌握法则,经过多次合理的练习逐步形成的。因此,我根据由易到难的原则,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分层次地设计了如下练习。

1、基本练习。安排了“小博士看病”和“做一做”两道题,用于检查学生对所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综合练习。根据学生的座位情况,编了一道“用数学”,让数学回归于生活,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3、发展练习。第一道题是课前的“猜气球颜色”问题。这一题是开放题,让学生用有余数的除法灵活多样地解决实际问题,既巩固知识又活跃思维,再一次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向高潮。第二题“□÷5=□……□,猜猜余数可能是几?”也是一道开放题,不仅巩固了余数的含义,又为下节课学习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埋下伏笔,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愿望,让课堂的学习热情继续延伸下去,不因课的结束而结束。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规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体验中建构。


有余数除法说课稿(17)

《有余数的除法》数学上学期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四单元的知识。本单元知识可分为两块:一是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竖式计算及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一是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除法试商的基础,一位数除多位数的试商中,大量用到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所以本单元知识非常重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进行除法的计算。

二、设计理念与意图: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的过程,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动的地位,要让学生在知识获取过程中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本节课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到了余数的由来;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理解竖式的含义。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下,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了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我将教材略作变动,例1和例2合在一起。在学生自主摆小圆片的过程中,必然会得到两种结果:一是正好摆完没有多余,一是摆了若干堆后有多余。通过两种结果的.对比,学生理解了余数的产生是生活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感悟了余数产生的意义。除法竖式的意义也是较难理解的知识之一。我将有余数除法的竖式作为例题进行讲解,在小圆片的帮助下,学生很好地理解了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

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借助于媒体,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学法:

1、观察、比较、发现的方法:我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摆法得到的不同结果,然后进行比较进而发现余数,从而建立余数概念,不仅准确,而且学生印象深刻。

2、合作讨论的教学方法:如今的课改相当重视学生建的合作与交流。我在引导学生进行新知探索时适当采用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合作与交流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协作能力。

四、教学流程简析:

教学目标:

1、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感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学会除法的笔算。

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有余数除法说课稿(18)

《有余数的除法》小学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有余数的除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课本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第50、51页的例1、例2和51页的“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二的第1、2题。

2、教材简析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上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因些这部分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让学生学好。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的,它的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因此,为了使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教材有意识地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来沟通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关系,在具体情境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同时加强学生观察、猜测、想像、操作等活动,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原则并结合学生的学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学会笔算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

(3)进一步巩固除法的意义,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能用笔算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说教法

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处理、算法以及计算技能的训练,强调计算的速度和结果,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以及情感体验,忽略了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造成课堂气氛紧张,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的例题时,我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创设真实的情境,也联系到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编成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直观地得到结果,发现生活中的“余数”,引发学生交流和思考,提示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这样组织教学,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沟通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和表内除法竖式的联系,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引入

1、谈话

学校要开联欢会,你们喜欢吗?

2、出示主题材图,让学生观察画面,理解题意。

[设计意图:以情景图引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践探究

1、出示教材第50页的例1

(1)让学生观察图画,理解题意。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事物,同时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2)书写除法式子,利用口诀计算。

[设计意图:利用已经学过的表内除法知识先进行计算,明确商应该是多少。]

(3)在老师的引导下,正确书写笔算除法,并懂得竖式里的各部分的名称。

(4)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笔算的书写方法。

2、教学例2

(1)出示图画

让学生观察画面,理解题意。

(2)学生操作学具,通过摆摆看,了解分法,最多能分几组,还剩几盆。

有余数的除法试商学生还不会,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先动手摆,再得出结果,从形象到抽象,便于学生掌握。

(3)让学生尝试列横式。检查学生列横式的过程与方法。校正。

(4)学让尝试列竖式计算,把学生的式子展示。

(5)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笔算的书写方法。

3、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两个笔算式子,说说有什么不同。引出课题:像这们没有除完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第51页“做一做”题。检查,展示学生的练习。课件出示正确的计算。

2、判断练习:课件出示。

3、练习“练习十二”中的第1、2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后检查,指名说说计算过程。课件出示正确的书写过程。


有余数除法说课稿(19)

有余数除法的应用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余数除法的应用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说课的题目是《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下面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我的设想:我从教学设计、课件使用、拓展资源、作业设计、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首先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有余数除法的应用》是青岛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有余数除法单元安排的。是在学生初步理解了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有余数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之后安排的,主要学习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它是除法学习的一个重要的认识拐点,深化了学生对有余数除法意义的理解,极大的丰富了除法的应用背景。在解决有余数除法的问题中,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数学能力也得到发展。

课标解读:

1.课程标准要求:

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知识。

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会独立思考,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

2.课程标准解读:

第一分句的行为动词“经历”是指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第二分句的行为动词“运用”是指综合使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由此看来课标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要求学生在圈一圈、想一想的过程中,加深对有余数除法意义的理解;第二个层面是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倾听的习惯。

学情分析:

学生是在学完余数的意义、除法竖式及表内除法后教学的,对于除法的口算、竖式计算都有一定的基础。通过课前前测,我们发现学生对有余数除法意义理解比较到位,但缺乏灵活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就落实在运用有余数除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1.在圈一圈、想一想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及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2.通过交流、比较,总结出“有余数除法”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区别。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大部分学生能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释周期性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1.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有余数除法的应用》导学案

我还为学生提供了导学案,导学案能够让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标,了解学习重点难点,并能自主高效的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首先说第一个环节:引用律动,设疑激趣。

这个环节我运用音乐律动的方式带领学生一起做“拍手歌”的律动表演。目的就是想通过这个有趣的律动表演,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设计了让学生说教师说动作的游戏,目的就是激发学生深入的数学思考,为下面继续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应用做好心理准备。

第二个环节,也就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我设计了4个小环:

首先用学生非常熟悉的分组问题展开,教师问:没6人一组,分完有剩余,可能剩几人?

学生可能有猜1人或2人,或者1-5人,接着教师继续追问,假如10人一组,可能会剩余几人?学生会说出1-9人的答案,教师及时再问假如20人一组,会剩几人?教师及时反问:你们想过为什么吗?

学生可能说出想法后,教师总结,就是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接着下一环节就是租车问题。租车问题呈现之后,教师在这一环节下足了时间,目的就是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对余数进行合理的取值。

在这一环节我着重处理两个冲突:

第一个冲突是一是一车超过6人的情况、一车少于6人的情况和一车拉6人的情况进行交流辨析,让学生自己来分析最多及至少的含义。

第二个冲突是一车6人,需要4次还是5次的问题。

在这个环节,我会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对租车问题进行深入的数学思考。

第二个环节是买票问题

教师首先出示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在学习单2上,圈一圈,然后把算式写下来,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收集不同的做法,进行全班的交流与评价。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能买4张票,一种是能买5张票,引发学生的争论,在辨析中,让学生自主选择正确的答案。

在这个环节之后,设计了一个辨析题,目的是巩固上面学习的加一现象和去尾现象,学生通过三道题的巩固,加深对生活中余数的取舍问题。

学生在以上环节的学习中,对余数的问题也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与理解,因此教师及时询问学生有哪些收获?在谈收获的过程中,也进一步梳理了对进一现象与去尾现象的'理解。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解决周期问题。

拓展练习:

“有余数除法”不仅是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而且联系着“周期性”等数学问题。带余除法的学生,深化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极大地丰富了除法的应用背景。学生在运用带余数除法解决较复杂的问题当中,判断、分析和推理等诸多数学能力得到发展。特别是“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也直接联系着学生的生活与学习。

一、生活中产生的实际问题

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由于二年级学生缺少实际生活经验,对于如何“取舍”余数感觉很有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根据以往经验,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因此我们选取了一些日常的食品、物品的买卖到日常生活中的门票、交通运输、租车、租船等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有余数除法”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其实用价值。

二、周期性的数学问题

在数学计算中,经常也会出现周期现象的数学问题。按照某种周期性的变化规律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如果找到周期性的规律,就可以使较难的问题转化为较简单的问题。因此,我们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如果能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相结合,那么问题就迎刃而解。

【例1】

【例2】一串珠子,按一个红色、一个黄色、一个绿色、一个紫色的规律重复排列,你能算出第25个是什么颜色吗?

意图:律动表演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形式活泼,内涵丰富,极大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实践证明,音乐律动的引入,极大的丰富了有余数除法的内涵,学生的判断、分析和推理等诸多能力也得到发展。

内容:

1、帮妈妈平均分“食物”

例如:妈妈做了58个饺子,每个盘子盛9个,至少需要几个盘子?

2、帮妈妈买“生活用品”

例如:一包洗衣粉7元钱,30元钱最多买几袋洗衣粉?

问题:

1、生活中的这些数学问题,你会解决吗?你有什么收获?

2、通过实践活动,你有什么想说的?

设计意图:

1、《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基于对课标的理解,我觉得应该让学生感悟“生活数学”的巨大魅力,以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推荐

届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必备3篇)

复习
届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1)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命系统的由小到大排列: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展开详情

2022广东语文高二作文

高二语文
重视常识常识,就在我们身边,它是最简单不过的知识。然而,真正重视常识,把常识放心上,付诸行动,运用于生活的,又有多少人呢?梁文道曾着《常识》一书,书中有一句话:我所写的都是常识,之所以有人不懂,是因为
展开详情

六年级应用题

试题
1、一车水泥,第一次卸掉40%。第二次卸掉30%,还剩下48吨。这车水泥有多少吨?列:答:这车水泥有吨。2、一个面粉厂,用20吨小麦能磨出13000千克的面粉。求小麦的出粉率?列:答:小麦的出粉率。3
展开详情

野菊花散文(必备8篇)

散文
野菊花散文(1)云销雨霁,彩彻明区。远望,天极如练,遍开的野菊花袅烟黄幔,熠熠生辉。独处五丈原上,看清明苍穹,天湖那沁入脏腑的蓝,平静而深邃,直抒心扉,多日的微恙,低落的心绪,在这广袤中四散而去,多了
展开详情

六年级作文《小白兔游记》

六年级语文
从前,有一只小白兔,他住在一个山坡下。他有几个好朋友,一个是白胡子老爷爷送给他的一支神笔,一个是他心爱的滑板车,还有一个是风筝。小白兔常常坐在滑板车上,用神笔在山坡下写字、画画。风筝会把他在天上看到的
展开详情

初一地理期末复习计划大全

七年级地理
通过学习地理,我们可以发现地理的知识和我们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关联。所以,我们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要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会阅读使用绘制地图、图表的技能与方法,学会用比较法和综合分析法理清地理区域的差异
展开详情

小学五年级作文:期末考试

考试作文
今天我们期末考试,我们都做好复习了。我们一点也不害怕。上午,先考数学,监考的是五班的老师,老师熟练的发下卷子,我大致看了一遍,行,题不难。我埋下头认真的做题,其他的同学也在沙沙的、沙沙的答题,教室里很
展开详情

高二社会实践心得800字

实践心得
今天是我们到达**县开始正式暑期实践的第一天。我们小分队此次社会实践的地点是**县青少年活动中心。这个活动中心是共青团**县委和县教育体育局双重领导,由天津团市委和天津市公安局团委捐资援建,旨在为全县
展开详情

小读者教学反思(必备3篇)

教学反思
小读者教学反思(1)本文写于1958年3月,是冰心《再寄小读者》通讯的第一篇。所谓“通讯”是一种新闻体裁,是翔实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或典型人物的文章。前面一课的学习使学生们对冰心有一些了解,知道了冰心的
展开详情

眼泪的重量500字作文

六年级语文
就在转身的时候,眼里进了沙子,很疼很疼……——题记那一年的秋,叶落、陌生的我们相遇、相识却不能相知。那一年的春,草绿、熟悉的我们相念、相恋却不能相见。我们沉默着、猜疑着,错过了最后的拥抱。“我们曾说过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海蒂的五年级读书笔记 勇于挑战500字话题作文 中考化学重难点电学与记忆口诀 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第 矛和盾的集合读后感范文 以考试的作文300字 家庭教育分享 耳朵上的绿星教案(优选5篇) 家巴金的高考知识点 学校对联大全带横批(集合3篇) 600字作文高二我的家庭 共产儿童团歌教学反思(集合4篇) 平分生命阅读答案(合集7篇) 小学四年级作文:我家的春节 爷爷一定有办法读书笔记 安全知识竞赛开幕式讲话稿 师德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高一函数的性质知识点总结 高中期中考试表彰大会学生代表发言稿(热门6篇) 我想有一个家作文 高一生物教学方法2022 拼音bpmf教学设计(精品5篇) 一头灵魂出窍的猪读书笔记 如何指导数学教师教学 期末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合集8篇) 形容海的句子(集合3篇) 队形队列教学反思(汇总18篇) 这就是幸福500字小学作文 2022骨科护理实习心得 直面挫折教案(甄选8篇) 语言落叶教案(热门17篇) 坚持的励志故事 主谓一致英语基础语法 站直做人作文初中范文 初一的军训周记怎么写 2022年读《乌塔》有感 小学生新时代好少年事迹材料 夏天的作文_五年级关于夏天的作文 四年级绿野仙踪读书心得体会300字范文 大学春节英语日记 昆虫记读书笔记300字 七年级绝对值专题训练 以时间为话题的600字五年级优秀范文 考试前作文 普通话绕口令练习 经典 鱼游到纸上说课稿(优选16篇) 有关大学转专业申请书 四大名著读书笔记500字 写陌生人的中考满分作文 “the”的妙用 个人事迹标题(必备5篇) 2022年高考英语听力满分技巧 山海经读书笔记 可怕的期末考试作文 命题作文范文(汇编20篇) 读书笔记作文 细品生活550字五年级作文 电场教学设计(实用4篇)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优秀范文500字 太阳课后练习题 《低年级语文这样教》读书笔记 2022高二作文我想回家范文 高考英语的第一轮复习方案 简单议论文(汇集11篇) 普通话考试流程(实用7篇) 搞笑的励志句子(精编4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单元知识点2022 繁星春水读后感范文800字 怎样学好高中英语方法总结 高中军训感言心得体会 实用的以考试的作文 10以内加减混合练习题 关于考试成功的祝福语(精品6篇) 学校实习个人感想 “阅读伴成长”主题征文 小飞侠彼得潘读书笔记 我的同桌500字作文 爱找东西的男孩读后感作文 中考历史九年级上册基础知识训练 教育名言 安徒生童话读书心得体会 搞笑的脑筋急转弯及答案(汇总19篇) 代价主题作文500字初中范文 高一英语单词表(unit7~9) 高三欣赏话题议论文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 2022年高考物理知识点 高三励志经典名言大全 高考关于物理的知识点概括 赞美我的妈妈_感恩母爱的作文范文 考试的作文600字 望庐山瀑布赏析(汇集5篇) 田间劳动实践心得体会 毕淑敏经典语录 高效九年级中考备考策略 个人年度读书计划 我也要搭车教案(通用5篇) 生命流泪的样子读书心得500字 争当优秀学生事迹材料 清明上河图教学设计(热门14篇) 怎么提高高中语文的成绩 教师节快乐 高一物理学习方法习惯2022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重点归纳 乌鸦的故事(集锦20篇) 入的成语(推荐3篇) 四个调皮蛋读书笔记 如何用英语进行六年级自我介绍 企业军训个人总结范文 2022高考英语满分作文 高中三好学生学习事迹材料 平安夜送苹果是什么意思 战马读书笔记 绿野仙踪读书笔记范文300字 六级模拟题(精选11篇) 军训主题班会教案(集锦3篇) 以考试的作文300字 2011《开学第一课》:幸福 狼和鹿的故事教学设计(汇集15篇) 地平线阅读答案(通用6篇) 亲爱的安德烈读书心得感悟 暑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2022高考生物必背知识 红领巾的故事作文500(通用7篇) 英语学习暑假计划 围城读书笔记1000字 期中考的作文300字 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高三作文 感恩的谚语(汇集15篇) 2022初中英语高频考点的60个句型总结 小学生榜样少年事迹材料 英语学习指导 「励志」 高考历史的知识点 初一初二会考地理知识总结 美育名言(精品3篇) 民族团结教学反思(必备7篇) 保剑锋 高三未来的路作文范文 古典成语(实用4篇)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优质15篇) 2022高二作文敢于创新800字 军训学生感想大全 大学新生自我介绍英语 2022绿色生活高三800字范文 小学二年级日记:摘樱桃 查理九世四年级读书心得300字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1-5课) 高二安全的议论文 有关我的青春我做主为题的初中作文800字 沙皮犬 一二九诗歌(集锦9篇)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读后感 睡莲花开教案(合集5篇) 车字成语(精选8篇) 人生800字精彩话题作文 夏天的作文550字范文 财务会计实习自我总结 淘气包马小跳读书心得300字 高中生感恩父母的演讲稿 选择人生800字七年级满分作文 初三化学单元知识点总结 张小娴经典语录 初一政治问答题的答题套路与学习方法指导 怎么做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题 优美的拟人句摘抄(汇总3篇) 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普通话说话范文 幼儿园教师的读书笔记 色彩的冷暖美术教案(优质5篇) 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期末知识点总结 伊豆的舞女读书笔记500字 商场端午节促销活动方案 画家和牧童读后感作文 小学作文春天范文 会飞的教室读书笔记范文300字 关于清明的散文(汇总15篇) 我的学习方法作文400字 英语作文带翻译词(汇编20篇) 圆柱与圆锥练习题(精品4篇) 景阳冈读后感范文 有关母爱的名言 读会飞的教室读后感范文300字 猴的成语(必备17篇) 高三作文大全800字学生 我眼中的秋天550字六年级作文 五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窦娥冤读书心得 笑猫日记读书心得300字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1000字范文 黔之驴教学设计(热门7篇)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 安全培训考试题(必备19篇) 高一数学如何听课的方法 明朝那些事读书心得500字 小鸟小鸟音乐教案(合集19篇) 小学读格林童话有感范文300字 大学英语作文 大学生寒假实践心得范文 沪教版八年级下物理期中复习提纲